《玄奘精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玄奘精神-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   

  意思是说,我此行不是为了财物好处,也不是为了博得名望声誉,只是为了追求无上佛法才一心向西。可是菩萨啊,您应该死以救苦救难、保佑众生为己任,我现在是如此的艰难困苦,您难道熟视无睹吗?   

  玄奘的这段自言自语,与其说是向菩萨祈祷,不如说是对菩萨的怀疑和质问;他的内心很无助,但发愿的语气却很强硬……我玄奘把生死都托付给了你们,你们却对我的处境视而不见,这难道就是我这样一个虔诚向佛之人应该落得的下场吗?我不甘心啊!   

  就这样,可怜的玄奘躺在沙地里断断续续的祷告着、倾诉着、抱怨着,因为脱水,他的眼睛变得看不见东西,慢慢昏了过去。或许是命不该绝,或许是他的话让佛祖和菩萨感到羞愧,到了第五天半夜,沙漠里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清凉的大风带来了阵阵水汽,让玄奘慢慢醒了过来。那匹〃瘦老赤马〃也跟着站了起来,用力在空气中嗅着什么。         

虹←桥←书←吧←BOOK。←  

第32节:第五章 不抛弃,不放弃!(3)         

  玄奘努力睁开眼睛,但是长时间的疲劳和脱水让他的体力近乎枯竭,他只能躺在原地睡了一会儿。熟睡中,玄奘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身长数丈的大神挥舞着长戟质问自己为什么不打起精神再往前走,反倒在这儿睡着了?玄奘被惊出一身冷汗,一下子从睡梦中醒来,他相信梦境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启示,这位从来没有在梦里出现过的威武大神很可能是在警告自己,于是挣扎着起身,振作精神继续往前走。   

  走了十里后,那匹一路上都碌碌无为的瘦老赤马突然精神抖擞,撒开四蹄朝一个方向奔去。可能是因为行李干粮都在马背上,玄奘也只好跟着老马跑出几里地。这时奇迹发生了,前方突然出现了一片茂盛的水草地,草地的不远处还有一片池塘,池水清澈如镜,而且不是幻觉!   

  玄奘大喜过望,带着老马在池塘边尽情的喝水,还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玄奘觉得这片绿洲是自己诚心祈愿感动佛祖和菩萨的结果,所以专门抽出一天时间来诵经休息,感谢佛祖菩萨保佑。第二天,恢复体力的玄奘一边储水,一边给那匹识途老马准备了一些青草,作为它日后在路上的口粮,也算是额外的奖励。   

  离开绿洲,又经过几天艰苦的行程,玄奘终于穿越了莫贺延碛。   

  不抛弃,不放弃,玄奘战胜了戈壁沙漠,战胜了上天对他的考验,也战胜了自己。   

  离开河西走廊后,玄奘即将前往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伊吾。伊吾位于现在新疆哈密一带,是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伊吾古称昆莫,曾是乌孙王府所在地,东汉时称伊吾卢,置宜乐都尉;三国时魏置宜禾伊吾都尉;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设伊吾郡,于隋末割地自立,玄奘西行时仍是一个独立的小国,归来时则在大唐版图内,改名伊州。   

  隋末唐初,突厥强大,东突厥更是经常侵扰唐朝边境,地处大唐和东突厥两大势力之间的伊吾随时都有被吞并灭国的危险。为了生存,伊吾的统治者不得不采取谁强大就依附谁的墙头草策略……唐朝建国之初,其势力尚不足以完全控制西域,所以伊吾便臣服于气势汹汹的东突厥以自保。直到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东突厥发生内乱,唐太宗才抓住机会,于次年派大军分道出击,俘获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攻灭东突厥。东突厥灭亡后,失去靠山的伊吾才主动归附唐朝。   

  玄奘西行时,伊吾仍依附于东突厥,与唐朝处于〃冷战〃状态,所以唐军才会在五烽一带严密把守,禁止百姓非法出境。因此,伊吾就可以看成是玄奘西行路上所到达的第一个国家。   

  玄奘到了伊吾后,在一座很小的寺庙里停下来休息。这座庙里只有三个僧人,可能是由于离河西走廊比较近,这三个僧人都是汉人。其中一个年长僧人听说一个法师从大唐来到此地,连衣服鞋子都来不及穿戴整齐,就迫不及待的前往迎接。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个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乡人(中原汉人)的年长僧人一看到玄奘,就抱着他痛哭不止。这也很容易理解,伊吾离中原地区本来就很远,河西之地又一直处在战争状态,唐朝政府还颁布了〃禁边令〃,中原汉人几乎不可能来到这里。能够在异国他乡遇到乡人,玄奘也是百感交集,也陪着哭了起来。   

  伊吾是个小地方,又是个信仰佛教的地方,玄奘到来的无疑是件大事,消息很快就传了开去。不久,伊吾的胡僧、国王都纷纷前来拜见玄奘,国王还把玄奘请到王宫里盛情款待。   

  从长安到凉州,从凉州到瓜州,然后穿越五烽和莫贺延碛来到伊吾,玄奘终于能喘口气,好好休整一番了。然而事与愿违,玄奘在伊吾只逗留了几天,就不得不再次启程。原来,当时在伊吾西面还有一个实力比较强大的高昌国,其统治范围大致在现在的新疆吐鲁番地区。玄奘到达那天,高昌派到伊吾的使者正准备回国复命,听说玄奘来到后,就跟着伊吾的王公大臣一同前去拜见。一见之下,顿时惊为天人,于是立刻起程回国,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昌国王麹文泰。         

虹←桥←书←吧←BOOK。←  

第33节:第五章 不抛弃,不放弃!(4)         

  唐代对西域还有另一种称呼,叫做〃三十六佛国〃,可见当时大多数西域国家都信仰佛教,对僧人都非常重视,不管是从中原来的还是从西方来的高僧大德,当地的国王都会想方设法请他们来自己的国家讲经布道,甚至留下来。高昌国王麴文泰一听有中原来得高僧在伊吾,立刻派人再次前往伊吾,命令伊吾国王把玄奘送来;还安排了几十匹好马,派大臣们沿路迎候。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伊吾的尴尬处境……北面的突厥、东南的大唐、西面的高昌,哪一个都开罪不得。伊吾国王没有办法,只好按照麹文泰的要求,很是无奈的送玄奘上路。   

  根据史书记载,玄奘原本并没有计划前往高昌国,而是打算在伊吾休整完毕后取道西北,经可汗浮图(在西突厥境内)继续西行,但是考虑到高昌国王的一番盛情推辞不得,只好改变行程,先行前往高昌国,并在六天后到达位于高昌境内的白力城(今鄯善)。   

  玄奘到达白力城时天已经黑了,玄奘本打算在此留宿一晚,让救过自己一命的老马也能好好休息一下,但可能是由于麹文泰之前下了命令,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见到玄奘,所以城中的官员和使者告诉玄奘高昌王城离这里已经不远,希望他能换上好马先去王城,让现在骑得这匹〃瘦老赤马〃跟在后面慢慢赶路。   

  玄奘是个感恩图报之人,不但没有舍弃那匹老马,就连取经归来时还打算再次回到高昌与麹文泰相见,只不过那时高昌已经被唐军灭国,麹文泰也已去世,在此暂且不提。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玄奘只好换了马匹,跟着使者连夜赶往高昌王城。   

  古城高昌座落在火焰山脚下,始建于西汉,大将李广利曾率军在此屯田,设立高昌壁;公元327年设高昌郡,因〃地势高敞,人广昌盛〃而得名。公元450年,北凉余部灭车师前国,高昌城从此成为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拉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高昌城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城墙上共有十二重大铁门,分别以〃玄德〃、〃金福〃、〃金章〃、〃建阳〃、〃武城〃等命名,城市中屋宇林立,布局仿照长安城,人口三万,僧侣三千,可见佛教在城中的地位。   

  在《西游记》中,火焰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有几块带火的砖掉到地上,形成了火焰山。在唐僧师徒过火焰山时,发生了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而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则是孙悟空的结拜兄弟。不过在真实的取经故事当中,火焰山下并没有铁扇公主和牛魔王,但结拜兄弟的事是真的,只不过与玄奘结拜的却是另有其人。   

  玄奘一行在半夜时分赶到高昌王城。当时王城城门已经关闭,守城的官员连忙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国王麹文泰。麴文泰一听玄奘法师来了,连忙下令大开城门,亲自带着大臣和侍从点着蜡烛列队出宫迎接,将玄奘请入后院,安置在一处〃重阁宝帐〃中,恭恭敬敬的拜见玄奘:   

  〃弟子自闻师名,喜忘寝食。量准途路,知师今夜必至,与妻子皆未眠,读经敬待。〃   

  意思是说:弟子自从听说了法师的大名和您已经来到西域的消息后,高兴得都顾不上吃饭和睡觉。我估算着法师您今晚一定能到达王城,所以让妻子儿女们都陪着没有睡觉,一边读佛经一边恭候您的大驾。   

  可见,麹文泰是两手抓,两手都要很硬……一边命令使者用最短的时间把玄奘请来,一边使出苦肉计,不睡觉等着。国王都不睡,下面的大臣岂敢怠慢,只是苦了我们的玄奘法师。   

  等到麴文泰和一拨一拨的人全部拜见完,天也差不多快亮了。赶了一晚上路的玄奘实在支持不住,昏昏欲睡。麴文泰只好回宫,留下几个太监伺候玄奘。   

  第二天,玄奘因为过度劳累多睡了一会儿,还没起床,麴文泰又带着一大群人前来问候,又是恭维又是献上精美的食物,还请玄奘前往专门给高僧修行的道场居住。不久,麹文泰又请来一个曾经去长安学习过的彖法师去见玄奘,就是想让玄奘留在高昌。没想到这位在麹文泰眼中修为了得的彖法师跟玄奘不是很投机,只聊了片刻就告辞了。麴文泰一看不行,就派了年过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