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按道理说,企业承包应该从本企业职工物色人选,可那样做,主管领导不就要喝西北风去?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本企业职工也缺乏承包的经济实力。在相当多的职工还是要依赖“互助会”生存的时代,谁能拿得出那么多钱来承包呢?
上帝总是会眷顾那些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就像箫支平这样,早在改革开放前属于“投机倒把”分子,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箫支平之所以接受承包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借鸡生蛋”。原商场由于经营管理混乱,仓库积压了大量布匹库存。
造成积压原因并不是原领导糊涂,而是购货越多,所捞到的回扣越多所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道理谁都懂。
箫支平只需要支付5%的货款,就能将上百万的库存揽入怀中,余款待货物卖出后无期限的慢慢支付。如此轻而易举的成为,拥有资产过百万的机会,睿智的箫支平岂能再次错过?
88年的下半页,只在理论上知道“通货膨胀”是啥玩意儿的中国人,这次可亲身体会到了她的残酷性了,物价飞涨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人们心理的承受能力,受害最大的,是哪些节衣缩食、靠着基本工资生活的人们,他们从牙缝里节约出来,存到的几个小钱,一下子被大大的缩水了。
据说,有位没有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提出过废除老的人民币,采用公民限量兑换新币的办法来惩罚哪些;贪到钱,宁可压在箱底发霉或被老鼠啃了,也不敢去存银行的不法分子。就是因为他们积压大量的现金,导致货币逆差让决策者慌了手脚。不得不采取提高物价,来平衡,国家物质储备与流动货币的失调。
可这种伤害少数集团利益的做法并没有被采纳。好在中国人具有“忠君爱国”光荣传统,只要对国家有利,自己吃点小亏算什么呢?
发财有命,富贵在天,这次的“通货膨胀”,可让箫支平发了大财,什么积压库存?抢购之风席卷祖国大地,别说是正宗货色,在哪种情况下,就是“狗屎”,也能卖出去。短短几天功夫,上百万布匹一抢而空。而且利润都是翻番,有的翻上五倍。箫支平在一夜之间,成了名副其实的暴发户了。
。。。。。。
坎坷之路
改革开放到了八十年代末,算算已经度过了十一个春秋,那“摸着石头过河”的走法,是走的太快还是太慢?发生了争执。
其实,快与慢用不着去争,关键在于管理机制,是不是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至关重要。如果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或漏洞太多,善于打擦边球的人们,理所当然的就有空子可钻了。贪腐现象的产生,就以准绳太粗和权力过大有关。
这时,决定政策的人们,已经觉察到“双轨制”的弊端,开始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制定了小型贸易企业和个体贸易企业禁止经营“八大生产资料”的政策。把很多像原来箫支平这类无业游民的倒爷之路,彻底的堵死了。
可这些,已经堵不住萧支平了,他倒爷时代已经结束了,单纯的生产资料经营,已经不是他求生存的唯一路径了。
社会在变,环境在变,人的思维理所当然的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了。经济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硬道理。可惜,喜欢走捷径和极端的人们,总是寻求不到合适的路径,随之而来的是伴随着职业道德的沦丧。
在骗子满天飞的年代,箫支平的机会又来了,经朋友介绍,外贸有个很大的订单。专门车缝出口羽绒被业务,是来料加工的常年业务。
工艺流程也非常简单,就是负责将布匹裁剪成被子大小,三面缝合后再横缝数道线,留下一边灌毛口即可。既没有技术含量,也不需要技术操作。只需要会踏缝纫机的女工就行,多么简单的活呀?
通过与外贸的有关人员接触后,有关人员说;要经过考察箫支平的加工能力才能与他签订合同。
碰巧,正好服装三厂设备更新,箫支平像捡垃圾一样,一口气廉价买了几十台将要淘汰的缝纫设备,并招收好几十名女操作工,万事俱备,只等米下锅。
这天煞的外贸公司信口开河到不要紧,整得箫支平是骑虎难下,假如他们承认业务八字还没一撇也就算了。大不了积压点淘汰设备,可他们却不理解别人的苦衷,初一拖十五,十五拖初一,整得箫支平员工又不敢辞退,这到月底可是要支付工资的呀!
从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箫支平,这次亏算是吃大了,不仅吃了大亏,还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人家又没和你签合同,官司都没得打。
这生产企业遇上等米下锅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它可不比做贸易那么简单,贸易只有一进一出。即便没有业务做,也不会产生巨额开支,可生产企业就不同了,生产场地租金,员工工资支出,这都要数人民币出去的呀!整得箫支平是焦头烂额。
人往往也是逼出来的,无奈之下,萧支平在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先接些订单暂时维持现状。
在中国人青睐涤纶合成纤维布的八十年代末年,聪明的洋人已经看上了我们全棉产品了。大量从我国进口廉价的棉纺织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就是大量出口全棉印花床罩。
印花床罩加工工艺也很简单,就是把甲方已经裁剪好的布拼车一条逢,再在四个角上安上松紧带即可。虽然工艺简单,可价格也太低廉了,虽是来料加工,可每床的加工费只有一毛钱(还得贴线)。假如是新设备,还有可能提高单产。可淘汰的设备速度太慢,要想盈利,恐怕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也不能全怪人家心黑、抠门,想揽他们业务做的小服装厂,还真不少,哪个时代,物价都上涨了,可最廉价的,就要属劳动力了,那时侯的举国特色不是钱多,而是人多,那时侯,讲究的是人多力量大嘛!
其实,这时候,服装厂只要能保本就行,赚不赚钱倒无所谓,可让萧支平郁闷的是,不赚事小,反而亏钱,加工完毕交货后,你是接不到钱的,并不是他们付不出钱来,而是他们故意拖欠。
因为,信誉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我们并没有多少人会觉得,拖欠款是件耻辱的事。
在经济纠纷中,只要没列入诈骗案就行,经济案件打起官司来也是个“持久战”。即便列入经济诈骗,当事人也不一定有好果子吃,弄不好钱追不回来,还要贴上几个人情费用。
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就吃过这种亏,厂部财务室保险柜被撬盗走现金一万多,招来了几十个公安在厂里成专案组蹲点破案,结果,油用掉几吨,牛吃掉了几条,500多人挨过耳光,几十人遭到非法拘禁,还是一无所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