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断向前发展,巴塔家庭也在不断扩大,新的成员包括一个儿子托马斯·乔治·巴塔(小汤姆)以及三个女儿克里斯廷、莫尼卡和罗丝玛丽。公司保守的文化和家族的中欧血统决定了女性在管理层中是没有地位的,小汤姆理所当然要成为公司的当家人。
小汤姆获得了富人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教育:他先是就读于一所英语寄宿学校,之后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学位。在父母亲的鼓励下,他在一家竞争对手的鞋业公司里工作了几年,研习商业,之后他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这样,在他加入巴塔之前,他就已经被训练成了一名真正的现代经理人。小汤姆在公司迅速得到了提升。1984年,老托马斯·巴塔在自己70岁之际决定退居二线,让当时36岁的小汤姆担任巴塔公司的总裁兼CEO。但老托马斯夫妇并没有放弃在公司的主导地位,因此,巴塔鞋业的老板现在不是一位或两位,而是三位:老托马斯、索恩加还有聪明又坚毅的小汤姆。
虹←桥书←吧←。←
第38节:王冠之争(10)
尽管小汤姆具有管理方面的才干,但他的风格比较内向沉稳,他还需要证明自己的领导才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他需要和他爱社交的父亲分开。但是随着老托马斯日渐衰老,索恩加变得越来越强势。开始只是非正式的,后来她又进入了母公司董事会。当小汤姆想要让部分公司业务进入股票市场时,索恩加提出了反对意见,她的理念是想让巴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有公司,而不愿让别人分享巴塔。小汤姆还有很多观念和他的父母迥异,尽管许多人认为他是对的,但最终他还是决定放弃和离开公司。他无法忍受在父母的阴影下工作,他也不愿意和自己固执的父母亲打一场无法打赢的战争。小汤姆认识到最好还是退后一步,至少是在一段时间内离开公司和公司的日常业务。 外来者
如果说巴塔公司对老托马斯的儿子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处身之所,那么对外来者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公司聘用了一位没有家族关系的新总裁斯坦·希斯。1993年,在小汤姆刚离开公司后,希斯的管理团队为公司制定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这项新的策略遭到了公司经理们的强烈抵制,而老托马斯习惯于向下级的经理们询问他们对于希斯的看法。对于老托马斯来说,要从日常业务中抽身出来,需要经过相当一番的心理斗争。希斯认为公司必须更多地关注市场营销,而把大部分生产外包,但他发现很难让老托马斯改变想法(老托马斯原来定下的终生目标是成为〃世界鞋业生产商〃),让出公司的生产业务。公司聘用的管理层所推行的策略和公司所有者的意愿背道而驰,公司陷入了僵局。
希斯再也无法向前迈进了,感到举步维艰的他只有选择退出。希斯辞职后,小汤姆和另一位没有家族关系的新任主席杰克·巴特勒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研究巴塔公司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但他们面临着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那就是索恩加。当和她在一系列问题上意见相左之后,巴特勒在加入公司仅六个月之后就辞职了。
公司CEO的职位又继续空缺了三年。到了1999年,出现了一个新的非家族成员领导人,吉姆·潘特里迪斯。他是一名受尊敬的零售业经理人,不过,他缺乏汤姆家族第三代(特别是小汤姆)的支持。而小汤姆虽然已经被排除在公司聘任程序之外,但他仍然是董事会成员。吉姆·潘特里迪斯过去30年的从业经验都是在石油行业,因此巴塔家族第三代人怀疑他是否有能力解决巴塔深层次的战略问题。不过吉姆面临的更大挑战和他的前任相同,即如何在老托马斯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小汤姆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他们都是有着执著信念的人。 所有权之变
2001年11月,小汤姆和他的三个姐妹解雇了新任的CEO,以期改变巴塔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尽管小汤姆非常想接管公司业务,但是公司的托管体制不让巴塔家族的成员成为公司的直接掌门。汤姆兄妹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公司的价值下跌,因此公司需要一个新的所有权结构,以重新走上复兴之路。他们的目标是把公司历史价值中最好的部分保留下来,并通过一种新的策略为公司翻开崭新的一页。
这一次他们的父母以及公司非家族关系的托管人终于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并最终接受了关于建立一个新的结构,以期在变幻莫测的鞋业市场中生存下来的建议。小汤姆在一个重组的七人董事会(包括巴塔家族三人,家族以外四人)中担任了CEO,索恩加·巴塔依旧掌管着巴塔慈善基金会,这个新的结构让公司的命运再次重新掌握在了巴塔家族的手中。现在,巴塔家族可以把这些年来第二代和第三代人过渡期间产生的问题放在一边,全家齐心协力地将这个家族企业向前推进了。
点评
巴塔公司的案例生动地表明,即便企业在传承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也不一定就会毁了该企业。毫无疑问,巴塔鞋业得到了其基础力量的支持,如果没有这一点,公司与家族无疑会一起坍塌。同时,小汤姆的远见让他知道,终有一天他的意见会占上风,他能够成为公司掌门人,改革公司的所有权和管理结构,保住公司屹立不倒。
巴塔公司的案例最大的经验教训与家族的团结以及无家族关系的管理人员有关。当家族成员之间出现分歧,而家族中又有强硬的行动派人物时,无家族关系的管理者将很难介入其中。
看上去巴塔一家并没有准备好让外来人员介入公司管理,而外来者也没有作好管理这个家族公司的准备,再加上两代人交接的过程不顺畅,上一代人对新的管理者有诸多怀疑和阻挠,因此情况就变得更为复杂。此外,公司的所有者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无法快速便捷地作出决定。小汤姆·巴塔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决定将管理结构简化,让公司所有者能够更加直接地作出决定,而又在董事会中设置多位独立董事对其实施外部监督。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BOOK。▲红桥▲书吧▲
第39节:傲慢充斥的家庭(1)
5。傲慢充斥的家庭
那些手握大权的人,他们急于创造不倒的神话,以至于他们竭尽全力之时却忽略了事实。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Boris Pasternak) 导言 Hubris是一个希腊词,意思是骄傲自大。在希腊悲剧中,它表示人物性格的缺陷最终会导致英雄的毁灭。
这一部分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都和领导人的性格有关。他们一些是公司的创始人……他们两手空空但怀抱着伟大理想来到某个地方闯荡,通过汗水和努力,他们开始发迹,而且事业越做越大。他们不辞辛劳、一心一意地缔造他们的帝国,执著于他们的梦想,他们认为坚强的意志力能够扫平一切障碍,坚信只要有梦想,最终就能成功。
他们将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天赋加以运用,并使之在实践磨砺中发扬光大,其中一些是创始人的儿孙们。这并不奇怪,在家族企业的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可能从基因抽彩中产生出这样的一个人来。
但是这也需要付出代价。性格比较极端的人,尤其是那些自视甚高、争强好胜、野心勃勃,有着很强的控制欲以及类似特性的人,往往容易表现得狂妄自大。这些人一般都有着令人尊敬的事业成就,但是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和他们长期交往。尽管说他们是病态人格有些夸张,但他们的一些表现也够格被送进心理医生的治疗室了。实际上,许多企业领导、经理人在心理医生看来都具有轻度的病态人格症状。一个研究小组把经理人和罪犯的心理倾向进行比较,发现他们具有如下一些共有特性:
■ 戏剧性。外表出众,魅力非凡;虚伪、自我、具有控制欲。
■ 自恋。内心浮华,只关注自己,对他人漠不关心;非常独立,善于利用他人。
■ 完美主义。一心扑在工作上;通常苛刻、顽固而且专横。
■ 反社会。行为接近病态……具有暴力倾向,缺乏责任感,通常还藐视法律法规。
■ 边缘性。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有自杀倾向,在感情上容易利用别人。
■ 被动攻击性。内心充满无法释怀的怨恨和敌意,这些怨恨通常是隐藏的;非常善于使别人犯错并产生内疚感,他们通常是通过夸张地展示自己对罪过的忏悔来做到这一点的。
研究者发现在经理人中,前三项心理特征更为普遍。
一些人的骄傲自负从小就开始显现出来,这是基因和后天培养的共同结果。另一些人似乎开始并没有那么极端,但是成长中的经历导致他们的心理失衡。接连不断的好运使他们自信心益发膨胀,因此,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一样,他们越飞越高,离太阳越来越近,最终翅膀熔化,跌落地面。
这些领导人相信自己不会有去世的那一天……即便是在自己高龄时,也不事先立下遗嘱,在生意上仍旧继续冒险。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错,而且即便错了,也能纠正过来。他们认为人际关系可以由自己任意塑造,他们为所欲为地让别人做事。更要命的是,他们认为自己选择的继承人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这些领导人往往缺乏自省的能力,缺乏解读他人品质的理解力,缺乏作出理智判断的公正,缺乏将人团结在一起的谦逊以及保留和尊重他人不同之处的宽容。
※虹※桥※书※吧※。
第40节:傲慢充斥的家庭(2)
那么这些人该怎么做呢?个性移植或者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