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10项行为准则:我是职业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职业人10项行为准则:我是职业人-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间观念可言。即使我们假设那个律师很有本事,常常能打赢官司,但在一定程度上,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不专业的,至少就其行为、举止、外表、谈吐来说,他还不够像大律师,更是没有一个专业、严谨、规范的法律人的样子。
  有人说,职业化的员工可以造就更具竞争力的企业,而职业化的员工也将为员工的自身成长创造更大的机会和空间。这话不假,但需要作一点补充,那就是个人要决胜未来,靠的是专业主义和即战力(大前研一语),而职业化就是通往它们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是否职业,不仅关系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还事关在社会竞争中的个人品牌和核心价值的有无,在此,它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工作的范畴而上升到人生层面……
   。 想看书来

做好职业化的自己(2)
周永亮:《我是职业人:职业人10项行为准则》,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定价:元。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果汁摊主与职场“黑带”
文/宁远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职业”二字,脑子里最先浮现的是一张皮肤黝黑、略带腼腆的笑脸。这张笑脸来自于一位在路边卖果汁的摊主,他大概不受雇于任何人,似乎与“职业”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张笑脸伴随了我十多年,在我不断变换职业的时候,总能想起它。
  当时我在南方一个小城市念中学,每天下午放学骑车路过他的摊档,我经常停下来,夏天买一杯冰凉沁心的蔗汁,冬天则要一杯热气腾腾的椰汁,每次他看见我停靠过来,都会站起身,打上满满的一杯饮料,双手递给我,接过钱时,他同样用双手,然后面带微笑细声地说“谢谢”。他曾经换过摆摊的地点,但同样的动作却重复了五、六年,其实,我每次带给他的生意,不过5毛钱。
  《我是职业人》一书,是由号称“中国执行力第一人”的周永亮博士著就,国航的董事长李家祥对其的评价的第一句话是:“很有同感!”要知道,民航运营管理是一个非常讲究职业化的行业,从机长到飞行员,从空姐到地勤,职业化的服务不仅关乎顾客体验,更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危。
  “你够专业吗?”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中就发出这样的拷问。在他看来,专家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职业化的时代,资本主义越来越纯粹,自由竞争越来越健全,真正拥有实力的人越来越受到推崇,企业家无处不在,他们根据问题、情况和优先顺序,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而《我是职业人》一书则从更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职业人应该努力遵循的10项行为准则:结果证明价值,责任造就人品,能力解决问题,重视日常细节,耐心对待客户,遵守公司规则,团队利益为重,精确时间观念,沟通解决一切,行为始终如一。
  从字面上看,这些标题很难引起阅读的兴趣,但是翻开该书却能发现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见地和故事。例如,日本内阁邮政大臣野田圣子,对自己的介绍是“最敬业的厕所清洁工和最忠于职守的内阁大臣”,原来,在她大学期间曾在东京帝国饭店打工,工作是扫厕所,经她清洗过的马桶,可以从中舀起一杯水喝下去!
  企业对人才的关注重点往往放在素质和技能上,但是随着中国的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和国际化,对人才职业化的要求迫在眉睫。
  从携程旅行网订过机票或酒店的人,大多会对其提供的贴心服务印象深刻。但携程的用户可能并不知道,在携程内部是由一套“六西格玛”体系来控制服务的流程,服务人员对客户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可以成为一种标准。其CEO范敏将此总结为“服务”。这是从技术和制度上提升了员工的职业化程度。然而,这些年轻的接线员或送票员——他们是接触顾客的一线人员,并没有成为类似于流水线上的操作员,他们仍然分出了胜负,优胜者被冠以“黑带”的称号。
  优秀的职业标准是什么?路边卖果汁的摊主和大型航空公司的董事长,呼叫中心的接线员和一国的总理大臣,他们的人生际遇显然有着天壤之别,但很难说他们在职业上对自己的要求孰高孰低,他们都可以成为各自行业中的“黑带”。没有人能为你设定自己的上限,只有你自己能调节心中的一杆秤。
  那位果汁摊主,去年我看到他时,已经在繁华路段开了一家甜品店。他大概已经不认得我了,他的店员给我双手递上10元一碗的龟苓膏时,脸上挂着同样让人温暖的笑容。
  

职场中的我是谁(1)
我在《中国企业的执行问题》一书中曾提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用业绩说话,而且提出了“像猎豹一样盯住绩效”的说法。实际上,所有身在职场中的人士均应用结果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我们身在的市场不相信“辛苦”的眼泪,这就像我常讲的一位农民卖西瓜的故事:
  一位农民种了2亩地的西瓜,长势不错,眼看就丰收了。一阵冰雹袭来,将满地的西瓜砸得稀里哗啦,几乎找不到一个完整的瓜了。老农正在伤心,突然眼睛一亮,他竟发现,在一个没有倒塌的木架下面还有一个完整的大西瓜。这位老农高兴坏了,带着这个大西瓜到了市场上,标价1000元,少一块钱也不卖,很多人都笑话他:“你这个西瓜怎么这么贵呀!别人的西瓜比你这个好,才1元钱一斤。”老农说:“当然了,别人的西瓜没有挨冰雹砸,丰收了,当然卖得便宜,而我的满地西瓜都被冰雹砸没了,就剩这一个了,我这辛苦而不幸,只有卖这么贵才能弥补我的损失和辛苦。
  各位,你愿意弥补他的损失而出价1000元买这个西
  瓜吗?
  我想,绝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市场不相信眼泪。
  有人说,职场与农民种地不一样,我确实尽到了努力,但是很多结果我自己是控制不了的,结果不理想真的不怨我。实际上,倒下去的企业不是因为其中的人们不尽力,那些被免职的CEO们也不是不尽力,而是无法交出理想的答卷。说得再简单一些,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几乎绝大多数都是非常尽力的,但是被录取的是少数,被录取的人中有不少可能并不比被淘汰的更尽力,但录取只能按结果。
  职业化的时代只能凭业绩说话,因为只有业绩是一切生存的基础。市场评价企业的标准是其最终产品的竞争力,资本市场评价企业的标准是其经营业绩;同理,企业评价员工也只能看其工作的实际成果。因此,对于一个职场中人来讲,不管多么辛苦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
  身在职场,每个人都要给自己和组织的关系做一个定位。这种定位决定了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个人的未来。因此,将自己定位为打工仔的人,一生只想打工,随着年龄的增大,竞争力将逐渐减退;有的人将自己定位为主人翁,每天想着的是自己对组织的贡献,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结果做成了合伙人,做成了股东,真正成了主人翁。
  有些人总是简单的从交易的角度出发,整天想着:“你给我多少钱,我就给你干多少活。”而且,这个多少活还是自己在心中主观定下来的,一旦所干的活超出了这个界限,他的心理就会不平衡。更可怕的是,他把这个活儿只看成是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或者干了多少工作,而没有去问:这些活儿的结果如何?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活儿?结果似乎与他无关。当然,还有一些“聪明人”则将自己的“智慧”用在尽量的少干活儿多拿钱上。这就是为什么诸多“聪明人”在职场上频频失利的原因吧。他们只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极高的天赋,而对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兴趣甚至敷衍了事。反过来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许多看起来智商一般的职场人士事业却极为成功,因为他们明白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只有为企业创造实际的价值,才能够成为企业的骨干,才能够成为职业群体中的精英。
  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那就必须通过工作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你可能是当年同老板一起打天下的###,也可能是成绩优秀的名校毕业生,因此,当把你和别人放在一个起跑线上时,你就会感觉不平衡。对此,国内著名民营企业新奥集团提出了“归零心态”。所谓归零心态,就是对个人来说,不论是新人还是老人,新来者面对新环境,都要进行“清零处理”。就是说,不管你从前在多么牛的企业、取得了多么大的成绩,也不论是从什么名牌学校毕业,来到新奥以后,都要从零开始,从基层干起,不能沉迷于过去的成就和骄傲中。新奥的老人们,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面对集团发展的新形势,也要对过去的成绩进行清零处理,千万不能以功臣自居,要勇于超越自我,成就新的事业。该公司的众多职业经理人,正是因为能够放下以前的成绩,从零做起,才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职场中的我是谁(2)
我记得一位美国企业家针对比尔·盖茨的经历说过一句话:“学位是一段学习的墓志铭,辍学则是一段学习的开始。”
  实际上这就是讲的归零心态,一切从现在开始,从现在所面对的结果开始,过去再辉煌也已经过去。这是一种不断奋斗的精神,是一种用结果来说话的职业素养。反过来讲,如果没有归零心态,将过去的荣誉和业绩变成包袱背在身上,又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呢?
  我自己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我1995年从北大博士毕业后,到国内一家超大型国有企业工作。既是北大毕业的,别人就有些看法,又是个博士,别人就更有看法,我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