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季节的西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季节的西藏-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印象布达拉宫(3)
    建议排到前面去、卖位置的人不止那一个男人,随后又有几个人缩头缩脑地走过来挨个儿问,并再三劝告我们,排这么靠后是买不到票的。我笑道:“既然来到这里,买不买得到,就听从佛的意愿,随缘吧。”男人嗤鼻而去。当然他是不信佛的,他只信赖人们口袋里的钞票,也果然有人花钱跟着他们走到前面的大树底下去了。少年叹气,摇摇头,把手里的饼干袋捏得直响。

    七点半的时候,木门打开了,长龙骚动起来,人们七扭八歪地探头往前看。队伍慢慢朝前移动,数着人数进门,人们挪着步子生怕队伍断了。其实,在我们身后近百人全都进了院子,凡是进门的都能预约到第二天的票,只是时间早晚而已。长廊上排满了人,想来刚才那几个卖位置的男人纯粹是欺骗担心买不到票的游客。在这圣地这样昧着良心“挣口饭吃”,让人唏嘘。

    排队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之一,也是最有聊的事情之一。在布达拉宫门前,前后排队的人形成了聊天的小群体,来自五湖四海热爱行走的人,一会儿就海阔天空地聊起来了。天透彻地亮起来,院子里柳树落下几片枯叶,布达拉宫露出一个狭窄的侧面,红山显得险峻高耸。

    当我们拿着第二天下午两点的预约票走出门,无数藏族同胞已经将经筒转得咿呀作响,许多远道而来的朝圣者磕着长头绕过围墙。他们丝毫不关心布达拉宫的门票,也不关心我们这些披星戴月只为到布宫走马观花的游人。他们甚至不会走进宫殿内部,但整个布达拉宫已然端坐于他们心中。

    朝着宫殿的方向

    当我们经过严格的安检,并拿着下午两点钟的预约票走进布达拉宫大门时,整座红山上红宫和白宫相错,笔直挺立,让人真正感觉到了宫殿的庄重与威严。传说松赞干布在山顶得到过佛陀的启示,整个红山佛光普照,显出六字真言。

    我们顺着它白墙的石阶往上,刚好一阶可以磕一个等身长头。我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套着土色的围裙,一级一磕,艰难地向上,有时他坐下来休息,看着下面气喘吁吁的游人。我不知道他来自哪里,磕行了多长时间来到这里。我注视他脸上乌黑的冻伤,他眼神干净、毫不设防地与我对视,同时又透着小动物般的机警。一步一叩,终于要到达他心中的圣地,他内心是否会有狂喜或激动?我不得而知。他只是安静地抿着嘴望着我们,是那高高殿堂里的佛陀给了他如此虔诚的力量。

    布达拉宫分为红宫和白宫,可以直接从外观的颜色上来辨认。松赞干布当初修建的九百九十九间房在战火中几乎不复存在,据说当时的宫殿通体白色,被红山映衬,显得异常圣洁,人们都称布达拉宫为“白色的宫殿”。公元一六四五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五世达赖在西藏有非常高的地位,在他的时代集中了西藏地方的宗教大权。历时三年多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白宫面积庞大,横贯两翼,是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之所;而红宫叠砌在白宫之上,主体是达赖喇嘛们的灵塔殿和佛殿。
印象布达拉宫(4)
    布达拉宫石阶迂回曲折,能想象修建这样一座宫殿,在当时是多么庞大的工程,需要多么强大的魄力和雄厚的财力,无怪乎当年的松赞干布是藏家人心目中神的化身。走到一半的时候,我停下来喘气,山下的风景一览无余,布达拉宫对面新建的广场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有一群人在那儿跳舞,像是在排练什么节目。北京路白天异常忙碌,车水马龙穿梭不息。继续往上走,白宫的后期建筑层叠铺开,有一群藏族同胞爬在白墙上修葺其中一个建筑的屋顶,他们用木板拍打着新垒的墙顶,我们停下来看他们修葺。一个圆脸的藏族姑娘侧着身子唱着藏歌,她的声音清亮通透,在布达拉宫上空像纯白的鸽羽盘旋。唱歌姑娘有点羞涩,从墙的这一端爬到树枝底下去了,歌声也随之小下去。┌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仔细看布达拉宫红色的墙头,并非一般的木头或石头泥沙所砌,而是一种叫“白玛草”的植物。这种植物看起来类似柳枝,绵韧结实,晒干后剥去皮,用牛皮绳捆成小捆,染成赭红色,然后捆捆砌在一起形成这样结实的“植物墙”。干草的承重能力更强,不容易被大风吹损。然而,“草木墙”工序复杂,造价极高,只有宫殿、大贵族的庄园、寺庙才能使用它,于是,“草木墙”便成了权力和身份的象征。除了布达拉宫,我只在西藏的大昭寺和扎什伦布寺看到了这样的红墙。在大昭寺,我凑到墙上看那一根根白玛草,枝条比牙签粗不了多少,整整齐齐,密密麻麻。

    到此一游

    爬到德阳厦大殿的平台,算是真正进入了布达拉宫的殿门。德阳厦大殿前有一块广阔的平台,据说是历代达赖观赏歌舞的场所。这应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舞台了吧。沿着宽阔的“之”字形石阶登山时,可能因为人员分散,并不觉得游客众多,但汇聚到德阳厦前,游客汇集到一起,需要排队由德阳厦的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由此进入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据史料记载,自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喇嘛起,历辈达赖喇嘛均须由中央政府册封成为一项制度。这里就是历代达赖兴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及政治活动的场所。

    藏式建筑楼梯和过道都不是很宽,这冬宫亦如此。游客摩肩接踵,一拨一拨的团队,简直不知道该跟着哪位向导在这迷宫似的殿堂中参观。进入白宫后,殿堂幽深,不知是殿内的温度确实比外面冷,还是那些佛像和灵塔过于庄严肃穆,我有些脊背发凉的感觉。布达拉宫内藏有各种珍宝与佛像,进入最高的“日光殿”,满眼都是夺目的光芒。金色的是黄金,银色的是白银,白色的是珍珠和白海螺,红色的是山珊瑚和朱砂,绿色的是绿松石。

    藏族的葬俗中居于最高位的是塔葬,只有班禅和达赖才能享受塔葬的待遇,即他们圆寂后的肉身经过特殊处理,以藏药填入胸腹,使得肉身不腐,背对着灵塔的正面,端坐在灵塔之中。当我们在应接不暇的佛像及珍宝中,跟随人流来到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时,就被那恢弘华丽的灵塔镇住。向导说,在这里看到的,也许是我们这辈子见过的最多的黄金,光是这座灵塔就用了十一万九千两的黄金。他用手指着五世达赖的灵塔。何止是这辈子见过最多的黄金啊,灵塔上镶嵌满鸡蛋大小的绿松石、椭圆的天珠、殷红的山珊瑚——这是藏传佛教中的供佛圣品,这种大小和品质都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珍宝。向导接着说,当然啦,最珍贵的不是这些珠宝黄金,而是塔内达赖喇嘛的肉身。游客们哪里顾得上那千年不朽的肉身,皆仰着头寻找那颗据说镶嵌在灵塔上方的硕大无朋的钻石。
印象布达拉宫(5)
    布达拉宫内,珍宝林立,殿堂交错,有时不敢停下来仔细地看,一是人群簇拥着你往前,二是你害怕跟丢——我怀疑幽深的宫殿里一定有许多的暗道和密室,还有一些珍宝,譬如婆罗树叶上的贝叶经;康熙皇帝专门建造作坊,费时一年才织成的大型锦绣幔帐;全部用金汁书写的《大藏经》,其中的《大般若经》是十八世纪清乾隆皇帝赐给七世达赖喇嘛的礼物……向导背好了书,得意扬扬,如数家珍,“这些珍宝举世无双,太珍贵了,被锁起来重点保护,只有非常重要的场合才会拿出来展示”。大家听了一片叹息和遗憾,更遗憾的是,这样一座繁华的宫殿,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已然成了“到此一游”的商业景点,我们甚至连它里面大量隽永深刻的壁画都来不及仔细观摩。

    热振活佛和他的时代

    跟着人流从布达拉宫走出来,发现已经绕到了布达拉山的另一侧。石阶依旧宽阔干净,回望身后群楼参差、殿堂林立,它们的经历了多少风云喧嚣;在佛光底下又经受过多少血与火的洗礼;那些幽深的寝宫和殿堂中又曾隐藏过多少深沉、诡谲的秘密。我们路过它红与白的宫墙,路过它金碧辉煌的殿塔,听别人轻描淡写地讲着这里的故事。

    下山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这宫殿底下,应该还有一个古监狱——夏钦角监狱。这里曾经应该囚禁过许多犯人,他们也许触犯了藏地的律令,也许违背了佛的旨意,也有很多是政治、宗教斗争的囚徒。据说以前夏钦角监狱可以供人参观,现在却密闭。很难想象这光鲜的宫殿底下,会有这么晦暗阴森的监狱,不知是否会有各种酷刑?

    之前翻阅史料时,我知道这座监狱里曾经关押过第五世热振活佛。这位出生于普通农奴家中的男子被认定是四世热振活佛的转世灵童,后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摄政——我总是觉得这些天赋异禀的人从佛光中走向辉煌,又从政治中走向悲壮。热振活佛摄政七年之久,一直延续到内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大地战火纷飞,内忧外患,动荡不安。乘虚而入的英国人与西藏另一支摄政的势力达札集团勾结,试图分裂中国,强占西藏。热振活佛心向祖国,向当时的国民政府请求支援。国民政府内战不息,无暇西顾,达札集团与英国势力先发制人,捏造了罪名将热振活佛囚禁在布达拉宫夏钦角监狱一间叫索达巴·细巴拉的牢房里。

    此后便是悲壮的篇章,色拉寺的僧侣们得知这位爱国爱教的热振活佛被囚禁,展开了三次激烈的营救行动,他们以佛法施洗过的血肉之身与达札集团和藏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寺院和布达拉宫均淹没在杀伐和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