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 好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父母 好孩子-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赏识的力量的鼓舞下形成的。
  从小,家里人都说我勇敢,我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勇敢的人。星期天,妈妈带我和二哥去公园玩。公园里有一座天桥很高很高,桥板又窄又长,两边围着护网。虽然如此,走上去还像走钢丝一样,令人心惊胆战的。开始走天桥,我也很害怕。妈妈鼓励说:“你行,想上去就上去吧!”走上桥,我心里想着“我不怕,一定能行”,一步一步地试,勇敢地走了过去!那种惊险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现在想一想,父母认为孩子“行”还是“不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的确很大。父母的赏识与放手,对孩子发出的是“我能行”的正信息,使孩子慢慢建立起“行”的意识;父母过度的担心和保护,对孩子发出的是“我不行”的负信息,使孩子真的认为自己“不行”。
  孩子“行”与“不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如何看待他们……是为他们鼓气?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潜能的发挥与成人对他们的赏识分不开,投以欣赏的眼光,兴趣才有可能转化为特长,孩子就会创造出奇迹。当然,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很重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才能顺其自然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我所接触的学钢琴的孩子中,大多数孩子讨厌弹琴,只有极少数孩子喜欢,其中有一个云南的女孩对我说:“我一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弹钢琴,因为爸爸妈妈爱听我弹。”
  女孩告诉我:“一天晚上,我正在家练琴,屋里静悄悄的。忽然,我一回头,发现爸爸妈妈都坐在床边静静地听我弹琴,爸爸的眼里含着泪水。我害怕了,忙问:‘爸,您怎么啦?我哪儿做错了?’爸爸笑了:‘不,你弹得太好了!爸爸和妈妈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是听女儿弹琴,你的琴声把我们一天的疲劳都赶跑了。’真没想到,我的琴声有这么大的力量!有一次,我家来了客人,爸爸叫客人坐下来听我弹琴,还轻声说:‘瞧,我女儿弹得多好!听她弹琴是一种享受!’客人听了一会儿,称赞道:‘真没有想到,中国21世纪的音乐家就出在你们家!’我听了,就觉得自己真成了21世纪伟大的音乐家,更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感觉真是好极了!”
  女孩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在孩子对某件事萌发兴趣时,父母和老师不应是挑剔者,而应该是会喝彩的观众。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发展特长并不是为了搞专业,而是为了培养兴趣,提高素质。如果整天挥舞着“大棒”跟孩子较劲,还不如不让孩子学。
  赏识,是激发孩子兴趣最好的营养剂,挑剔、训斥、打骂也许能培养出画匠或琴师,但绝不会培养出艺术家!因为天才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创造出来的,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人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物。
  赏识从哪里来?来自科学的思维方式:永远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不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孩子比较。如果总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你就永远没有成就感、自豪感,永远对孩子赏识不起来。
  当然,赏识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故意装出来的。有个年轻妈妈听了我的课,决定改变自己的生硬态度,回家就笑着对孩子说:“太好了!儿子你真棒!”孩子莫名其妙,马上过去摸摸妈妈的额头:“妈,您是不是烧糊涂啦?”
  第二天,这位母亲跟我讲起,我俩笑得前仰后合。孩子已经习惯于父母的指责、打骂,难怪对这种正面的激励觉得那么陌生。
  每个人在情感上都是需要表扬和激励的,特别是孩子们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和激励时,就会勇气大增,创造力也会大大提高。有的父母认为严厉督促是好办法,其实大错特错,因为人不愿意总是被动地做事情。
  激励不仅对孩子有效,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效。
  我母亲就很善于赏识人、激励人。每次我父母过生日,姑爷们都主动带些好东西看望他们。妈妈的生日在桃子上市的季节,我二姐夫最会买桃子,我妈逢人就讲:“我最爱吃二姑爷买的桃子,又大又甜又软,特别好吃。”我的先生最会买鸡,我妈也总说:“他可真会买,又嫩又好吃。”我妹夫特别会炒菜,每次全家聚会,我妈妈一遍遍地夸他:“看人家做的菜,比饭馆里的还好吃呢!”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大家也心情愉快地为老人做这做那。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生活中,学会赏识别人,你也会得到很多意外的喜悦,你会觉得世界是多么美好。

2.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1)
  在信任中长大的人充满自信。
  作为《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每当我走近孩子,听到他们议论各自的父母,总感到“妈妈”、“爸爸”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多么期望父母能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朋友啊!父母的教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父母的失误,会贻误孩子的前程!
  于是,我一次次走上“家长学校”的讲台,把孩子的心声告诉天下的父母,但这毕竟有限。我也曾想拿起笔,写一本书,让“知心姐姐”走进千家万户。但实在没有时间,每天要干的事情太多,写书的事只好排在“明天”,而“明天”到来时,又和今天一样忙……
  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逼”着我拿起了笔。
  苦战两个月后,当责任编辑把精美的样书送来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本书是我写的。同事们也奇怪,问:“这么忙,你什么时候写的?”
  静下心来仔细一想,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赶出这本书呢?我领悟到:是信任的魅力!
  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充分挖掘潜力,释放能量。当受到信任时,他会觉得他的身后有许多人支撑着,他有不负众望之心,就不会被任何重负压倒。
  一个人发现自身的价值,往往是通过别人的信任。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信任,希望大人“委以重任”。为人父母者,最大的责任是重视孩子,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如果你不重视他们,孩子还是会用种种方式去“谋求”别人的注意。有的方式是正当的,例如认真读书,为集体做好事;有的方式是不太正当的,例如扰乱课堂秩序,打架闹事,搞恶作剧等等。父母为什么不能够满足他们呢?
  信任不仅能激励人,更能教育人。
  有个女孩丢了50元钱,她知道是班上一个同学拿的,回家问爸爸怎么办,要不要告诉老师是谁。爸爸说,这样不好,拿钱的女孩以后会抬不起头来。你要信任她,她会把钱还给你的。
  第二天老师问起这件事,女孩大方地说:“老师,我的钱找到了,是我不小心放错了地方。”
  课后,拿钱的同学把钱还给了她,十分感激:“谢谢你这样做。”
  我佩服这位爸爸。他看重的不是50元钱,而是—个活生生的孩子。50元可以害一个人,也可以救一个人。信任可以唤回一个人的良知。
  做到对孩子信任,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
  一、相信自己……敢于批评自己
  真正相信“我能行”的人,是敢于批评自己的人。
  一个人不可能不做错事,尤其是小孩子,他们就是在知错、认错、改错中长大的。聪明的人做了错事,从来不赖别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结果越变越聪明;愚蠢的人做了错事,老是找“客观”,怨天尤人,结果越变越蠢。
  有个聪明人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本子,上面写的是“我所做过的傻事”。每天晚上他都花点儿时间来自我反省,问自己“我犯了什么错误”,“哪些事我做得不对,怎么才能改进我的做法”。每周,他都选一个缺点或一个毛病着力改正,然后把每一天的反省做个记录。后来,这个人成为受欢迎的国家干部。这个方法你可以试试看。一个人能发现自己不行的一面,也正是“我能行”的一种表现。
  二、信任他人……愉快地接受批评
  “我能行”的人,不仅能从表扬中获得力量,而且能从批评中获得力量。
  批评你的人,都是关注你的人,不管他是好意还是恶意。如果听到有人说你坏话,你先急着替自己辩解,那你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听到批评,你可以做两件事。
  一是尽力去做好你应该做的事,用事实证明你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就无关紧要了。如果事情确实做得不好,就是花十倍的力量来为自己辩解,也没有用。
  二是去和批评你的人交谈。当面听取意见,也许你会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如果受到不公正的批评,你也不必生气,只“笑一笑”就行了,这是相信自己也是信任别人的表现。总之,当批评的雨点儿落下来,不必忙着打伞。
  三、他人信任……在信任中管教
  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信任的力量正在于让孩子觉得“我能行”。
  假如你每天早上总是不忘提醒孩子带这带那,结果他偏偏丢三落四。孩子本来有能力天天学习,天天长进,天天完善,你的“唠叨”却使他失去了自信。
  我去辽宁省营口市开办“知心家庭学校”,跟团市委书记曹爱华女士一见如故。她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女儿,名叫格格,刚上一年级。姥姥说她挺懂事,可就是有个坏毛病,每天早上不爱起床,得妈妈叫上好几遍。
  “爱她不一定要管她。”我对格格的姥姥说,“有空带格格去买一个她喜欢的小闹钟,让小闹钟叫她起床就行了。告诉她,早上迟到了她自己负责。”
  我又把格格叫到身边:“早上自己起床,你行吗?”
  “我想我行。”格格说。
  “你愿意每天让妈妈叫你起床,还是愿意让闹钟叫你起床?”
  “闹钟叫好,多有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