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必须承认,《福布斯》杂志当时的构思非常棒,在封面上设计了一个人物,脸的两边风格迥异,一边是中国旧时的“毛式穿戴”,一边是拿着大哥大、戴着金表的新形象,以此对比来展示中国的变化。
  1999年11月,“1999中国50富豪榜”在《福布斯》发布(英文形式)。国际媒体反应非常强烈。“共产*家有了资本家”——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如此形容。《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等媒体也纷纷刊登榜单发布情况,他们的评论非常幽默风趣,比如称“中国人终于找到了致富光荣的感觉”、“*提出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这一切我们都未曾料到,更未料到的是,我们从此走上了“不归路”——制榜成为了我们的事业,从起初4年在《福布斯》发布,到2003年开始我们在《胡润百富》独立发布,从开始的每年上榜50人,到后来的100人、400人、500人、800人,一直到2008年的1000人,我们非常幸运地见证了中国财富阶层的崛起和财富社会的变迁。
  “1999中国50富豪榜”前十位分别为荣毅仁家族、刘永好家族、李晓华、吴炳新、黄宏生、张宏伟、张思民、吴志剑、罗忠福、吴一坚。荣毅仁可谓是中国“红色资本家”的领军人物,他在1979年出山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氏家族与国家实现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家族的财富引擎。2001年开始,出现在榜单上的是荣毅仁之子荣智健。
  第40位的张朝阳是上榜的唯一一位互联网富豪、博士富豪。张扬、叛逆的性格,使得他在1999年如一位娱乐明星而受热捧。这一年4月,《中国企业家》杂志在一篇题为《张朝阳印象》的报道中,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张朝阳的穿着和个人魅力——“Charles(张朝阳英文名字)穿了一件质地厚重的休闲西装,说话平和,语速偏快……”
  表1…1  1999…2007年胡润百富榜概况
  年份 上榜人数 第50名财富(亿元) 门槛(亿元)
  1999 50
  2000 50
  2001 100 9 5
  2002 100 12 7
  2003 100 15 9
  2004 100 19
  2005 400 26 5
  2006 500 42 8
  2007 800 125 8
  记者问:“搜狐现在赚钱吗?”张朝阳答道:“应该说现在还没有,因我们收很多,但是支出也很大。”3个月后,他成为《亚洲周刊》封面人物,又过了一年,搜狐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与张朝阳的顺风顺水相比,曾创造过皮革换飞机、发射卫星、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民营企业家”的牟其中的境况就要差很多。我们发布这一富豪榜时,他正站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其执掌的天津南德经济集团涉嫌信用证诈骗案。而此前一个月,与牟其中同在天津、曾红极一时的大邱庄“庄主”禹作敏在保外就医中黯然去世。这些案件受到了中国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联社、法新社等媒体也做了报道。
  这一年,广东美的集团管理层正逐步从北滘镇政府手中收购美的电器股权,开创了国内上市公司实施MBO的先河;美的掌门人何享健春风得意,在这一年的富豪榜上,他名列第45位。
  同在广东的健力宝掌门人李经纬也提出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由管理层自筹资金买下政府持有的股份,然而却遭到当地政府的断然拒绝;李经纬的宿命由此开始,越主动反而越被动,最后被扫地出门,成为中国企业史上一位悲情企业家。李经纬在1999年大陆50富豪榜上居第32位,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上榜。
  1999 年 3…4 月的《哈佛商业评伦》上,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发表了一篇《管理自己》的论文,强调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的重要性,指出这是成为杰出人士的必由之路。当时中国的企业家们可能鲜有人听说过德鲁克的名字,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正抓住中国改革开放20年后再提速的契机,发挥自身长处、准备大干一场。然而政商关系总令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很头疼,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拓荒者;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两极分化,一厢是如鱼得水者,一厢是捶胸顿足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关注1999年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状态,远比将他们的财富数字化更有意义。
  1999年是千年之交。11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时任*中央总书记的*激昂地宣称:“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在迈向新世纪的进军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唯一博士富豪 张朝阳
我们的第一届榜单“1999中国50富豪榜”上,35岁的搜狐公司掌门人张朝阳颇为受人关注——他是这一年榜单上唯一的“博士富豪”。
  张朝阳此时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顶峰。此前的1998年10月,张朝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1999年7月,他成为《亚洲周刊》的封面人物。2000年7月,搜狐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先读博士后“作秀”
  1995年10月,在美国呆了9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张朝阳决定回国,他把自己回国的机票订在自己31岁生日这一天。波士顿的中国留学生为他送行,当时张朝阳的学友、后任IDG亚洲区总裁的熊晓鸽,为其清唱了一首《道战友》,情绪悲壮。
  回国后的张朝阳在ISI(一家为华尔街提供经济数据的公司)干了不足半年后抽身离开,创办爱特信公司(ITC);他给自己的标价是200万美元,最后只融到万美元。1998年元旦,爱特信资金危机,张朝阳四处游说投资人,于这一年的3月,从英特尔和IDG公司获得了21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1998年2月25日,张朝阳将“爱特信”改名为“搜狐”,英文名称先是用“SOHOO”,后改为“SOHU”。2000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前,搜狐经历了四次融资,共获得风险投资4000万美元。
  1999年11月,我们制作的“中国50富豪榜”在《福布斯》杂志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发布。尽管张朝阳位于这一榜单的第40位,财富为“C级”末位(1亿元),但他的“海龟”身份、博士学历,受到国际社会极高的关注。
  在这份50人的中国富豪榜上,小学与初中学历者占到将近一半,可以说大部分富豪都是“草根”出身。然而到了2003年,这一状况有了根本的变化──高中以下学历只占23%。
  其实,1999年榜单上高学历者稀缺并不奇怪。一是与中国的政治与商业背景有关,二则与教育制度有关。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95年,中国内地的大学入学率为,印度为,韩国为52%,新加坡为,美国与加拿大分别为和。在世界4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大学的入学率仅高于越南()。
  表1…3  1999年与2003年胡润百富榜上榜富豪学历对比
  年份 硕士及以上 本科与大专 高中以下
  1999年
  (50人) 人数 1 14 35
  占比 2% 28% 70%
  2003年
  (100人) 人数 20 57 23
  占比 20% 57% 23%
  举此例并非要批评中国内地教育的落后,只是想说明,在1999年共和国50周岁,以及第一届富豪榜的推出将人们追逐和崇尚财富的愿景真正激发出来后,继续深造、回炉充电,逐渐成为富裕阶层的一种迫切需求。
  2001年三四月份,搜狐董事会出了问题,同时伴随互联网泡沫破灭,搜狐股价率先跌破一美元,成为垃圾股,面临摘牌危险。张朝阳于是开始回购股票,或是两股、三股并一股。多年之后,张朝阳承认,其实1999年到2001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达到高潮时,搜狐基本是在原地踏步。摘牌之险给了张朝阳一次反思的机会。
  张朝阳说:“那个时候我30%精力应付董事会,40%精力应付媒体,只有另外30%精力用在产品上。”两年之后的2003年,张朝阳回头看时,当时与他一样意气风发西湖论剑的王峻涛、王志东已改弦易张或另立门户,只有他还在坚守阵地。2005年底,张朝阳在《中国企业家》撰文称,“互联网将来就是狮子大开口,是个绞刑架。一个个人被填进去,到最后才觉醒;很多东西都是历史进步的牺牲品。”
  1999年至2007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张朝阳只缺席过2001年和2002年两届,当时正好是搜狐最困难的时期。
  表1…4  张朝阳与胡润百富榜
  年份 1999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位次 40 37 20 66 86 185 320
  财富(亿元) 1 22 15 18 18 26
  尽管我们拿1999年张朝阳的“博士帽”说事,但就财富观来说,与学历的直接勾连并不大,倒是他身上的一股韧劲值得借鉴。
  平常生活中的张朝阳是个不羁之才。为杂志拍上身*的封面、玩轮滑、买游艇、登珠峰,张朝阳的行为方式不但改变了人们对“博士”二字的偏见,同时也颠覆了国内企业家的传统形象。
  不过也有不少人批评张朝阳“太会作秀”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张朝阳一边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些参赛运动员和娱乐明星,一边批评新浪、网易、腾讯组成的组成的“奥运报道联盟”是“一场公关做戏行为”……
  《IT经理世界》在盘点1998年至2008年间推进中国IT商业历史进程的10位企业家时,如此评价张朝阳──
  回顾过去10年来,风险投资加海外上市的模式,的确历练和成就了一批像张朝阳一样的企业家,他们抓住了时代赋予的迅速成功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来获得投资人和公众的信赖。可以说风险资本和海外融资的引入实际上带来了一种新的企业家评价标准。在这标准的筛选和淘汰后,留下来的佼佼者,集体代表了一种新的企业家形象——他们更有创造力和激情,而行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