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流-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早期少数几个看好金融业发展的权贵政要,如汉密尔顿,也在考虑如何能找出一条“区分好人与恶棍界限”的办法,从而给那些“恶棍们”贴上标签,不至于让他们把整个国家都带到“阴沟”里面去。
  当然,无论给华尔街贴上何种标签,无论人们如何去看待这条街上的经纪机构,叫他们“掮客”也好,或是金融帝国的“国王”也好,谁都无法否认他们的力量和作用。正是因为他们的“贪婪”——为了扩大自己的收益而孜孜不倦地做着各种金融创新,也才在客观上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为美国的实体企业发展提供了畅通的融资渠道。
  2。 脱缰的美元
  从美国发源的这次金融危机,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这最早要追溯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与美元脱离“金本位”等事件。
  “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通过向盟国提供战略物资和劳务,使得各国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战后美国的黄金储备量已占到了世界黄金储备的近60%,这为美元占据国际货币霸主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该体系使得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由此美元成为黄金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促进了各国的贸易发展。
  但是进入60年代后,随着欧洲各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美国经济发展的疲软,黄金开始大量流出美国,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逐步增加,黄金储备日益减少。为了改变这种困局,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取消了美元的“金本位”制度,美元与黄金脱钩,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政府由此获得了不受约束的发行货币的权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同时宣告解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7)
此后一段时期内,由于存在苏联和华约组织的意识形态对抗,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安全因素考虑,初期在美元发行方面还是谨慎负责的态度;到90年代以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制衡美国乃至美元的最大因素消失了,美元如同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开始摸不着自己前进的方向了。美国政府开始滥发货币,美元如同洪水一样开始在世界上泛滥。而鉴于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各国政府对于美国流出的美元无论多少都照单全收,这使得美国获得了巨大利益:全世界都在为美国政府缴纳“通货膨胀税”,都在为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买单。
  到9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曾试图调整自己的货币政策来改变这种状况,避免滔滔而来的美元洪水最后把自己也淹没进去,但当时又恰逢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而延缓了美国政府新的货币政策的出台。
  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国又碰到了网络股泡沫破灭与“9·11”事件,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与复苏,布什政府采取了两个当时看似“釜底抽薪”、今天看却是“扬汤止沸”的办法:一是发动伊拉克战争,从而促进军工产业的发展;二是启动房地产消费市场,进而拉动经济的全面增长。为此,布什政府继续放宽货币发行,美元短期利率达到了历史最低,美国人开始拼命借贷消费。房价开始节节攀升,短短几年内整个房地产市场总额增加了5万多亿美元,这使许多美国人感到自己已成为了富翁,更加敢于花钱。
  此时,华尔街的金融家们也开始出手了,“房贷”这个推动美国经济前进的“新龙头”,让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如获至宝,他们开始大展身手在“次贷”上做文章。各类金融创新迭出,信用无限放大,横空出世的金融衍生品让人眼花缭乱,层层包装下的各种产品金光闪闪,刺激着市场中人们的耳目,由于美联储长期实施的低利率政策,人们几乎可以不负代价地获得资金,市场中泛滥的美元一股脑儿投向了“看上去很美”的次贷,一轮轮包装,一轮轮放大,终于便有了今天的崩盘。
  这就应了那句箴言:没有制衡的机体无限长大,早晚会成为恶性肿瘤。
  四、百年一遇的机会
  1。 等待“拯救者”
  美国此次由“次贷”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灾害的同时,也给中国这样的在全球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中处于底端位置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出海并购的“百年机遇”。
  “金融核弹”引爆之下的美国市场,已经是哀鸿遍野、满目狼藉,非但华尔街的各大金融业巨头遭遇到灭顶之灾——要么被并,要么被关,整个欧美市场的实体企业也遭受到重创,许多实体企业已陷入破产的边缘: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目前已经申请破产,而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价也徘徊在历史最低位置;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配件厂商“德尔福”,已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二大电器零售商“电路城”(Circuit City),2009年1月15日宣布让美国的567家商店清盘,而公司已早于去年11月申请了破产保护。危机也扩散到美国的近邻加拿大——北美最大的电信业巨头“北电网络”,在1月上旬向加拿大政府申请了破产保护。树大根深的行业巨头在风暴中显得如此脆弱,中小企业的境况就更加糟糕,危机已让众多的中小企业直接面临倒闭的风险。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8)
为了减轻负担,欧美国家的企业开始了大幅度裁员:仅在2009年1月16日这一天,全球就有20多家著名企业同时发布裁员令,其中GE宣布裁员万人,美国第二大汽车出租商赫茨公司裁员4000人,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裁员1100人,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和南非德比尔斯钻石公司也宣布大面积裁员。
  从华尔街刮起的这场金融风暴,已给欧美实体企业带来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危机让众多的实体企业的资金链条发生断裂,消费市场出现了萎缩。
  金融系统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不仅表现在对市场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方面,也表现在当它自身出现问题时对整体经济的破坏作用方面——当“血泵”出现了故障,连接在金融血管上的所有经济体即刻处于失血、休克状态。危机导致企业信用冻结,银行停止向贷款,企业周转运行的必要血液瞬时凝结,于是大批企业纷纷陷入泥潭中动弹不得,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样的大家伙即是如此,而以短期借贷为主的中小企业的境况就可想而知,它们直接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与此同时,危机让普通的美国民众也从“美国梦”中清醒过来,他们节省开支,减少消费,勒紧腰带攒钱。而消费的减少更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回流,从而加重了企业的困境。
  以往的美国人民一向是“乐观主义者”,他们很少存钱,喜欢用贷款去透支未来,因为他们普遍相信明天会比今天生活得更好——既然施瓦辛格这样的影星能做加州的州长,奥巴马这样的非洲移民后裔能当上美国总统,那自己的明天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呢?于是在政府的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下,大家都在拼命消费,“次贷”之所以盛行,其社会根源也在这里,否则放在中国或是日本,人们只喜欢攒钱,危机就不会发生了。但现在,危机一下把所有的美国民众都打懵了,无数通过“次贷”住进宽敞房屋的人,一夜之间就被驱赶出来,流离失所。那些没有存款的人,未来一片渺茫。于是,人们便开始节俭消费。
  而消费的减少使得企业产品变得剩余,企业不得不减少开工、裁减人员、降低成本,这又影响到产业链条上的上游企业,使得经济复苏变得更加遥遥无期,市场回暖的历程将更加漫长,整个的美国经济便步入了一个下降通道。
  众多的欧美企业在泥潭中挣扎,等待着“拯救者”的降临,而美国政府却力不从心——仅仅为了拯救“两房”、AIG等华尔街的几个金融寡头,美国政府就投入了几千亿美元的资金,而窟窿却越补越大,更多的金融企业难以自保,美国政府倾力出台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已是杯水车薪。因而对于众多处于困境中的实体企业而言,美国政府已无力救赎,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这就为那些希望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极其难得的并购机遇。
  2。 霸主轮流坐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运动和变化着的。这个观点用在历史发展观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国家生来就是强国,也没有一个国家会永远强大下去,一切都在发展变化,相互转化。这既适用于历史,也适用于现在和未来。
  分析一下近代史就可以知道,在美国取得“世界霸主”地位之前,已有许多国家先后荣膺了这一称号,包括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代崛起,占据世界市场的领导权地位,既有它自身发展的内因,也有大环境因素的扶持。一个新的“霸主”能够兴盛起来,总是因为老一代的“霸主”国家国力逐渐衰落,从而给这一时代的其他国家留出了发展的空间。此时那些能够抓住机会顺势而起的国家,就会成为新一代“霸主”,这与中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是一个道理。而这种机会往往是时隔百年才会有一次!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9)
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成为工商业“世界霸主”的国家是荷兰。这个国家直到16世纪早期还受着西班牙的统治,在取得独立后,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手工业和船运业,逐渐成为当时欧洲手工业的重要中心和世界造船业中心。
  应该说,荷兰的崛起是得益于西班牙的衰落,在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