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商学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巷口商学院-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订货的方式,在7…ELEVEN称为“依据假设的订货”。要求高中工读生也要会“假设”,正是7…ELEVEN强盛的秘诀之一。
  3。在店内创造模拟商店,相互脑力激荡,突破瓶颈
  第二位见证人是总公司方面的人。前言中有提到,在7…ELEVEN有种巡视各分店并给予经营指导的OFC。而这位是目前活跃于东京杉并地区的OFC秋元秀则先生。他在1997年,30岁时,从证券公司转换跑道。
  由于7…ELEVEN的OFC会随着分店的增加而增员,所以有很多是中途聘用的转行者。其中也有许多是泡沫经济崩盘后,由惨淡经营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业界转行来的。曾体验过证券公司沉重业务的秋元先生,进了7…ELEVEN,巡视分店现场,最令他惊讶的是“年轻工读生的力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阶段  要如何充足供应热卖商品?具备假设能力(3)
“我一直以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固定的事,领时薪,这就是工读生。但在7…ELEVEN,却颠覆了这个常识。看到有些分店里的工读生负责订货,却又能营造深具质感的卖场,分店的营业额迅速攀升,对于他们坚强的战斗力,我深感震撼。年轻的工读生各个都持有目标,全心投入店面经营,就能发挥强大的力量。不过,也有为提振业绩而苦恼的店家。目前我的工作重心已完全移转到怎样提升工读生、兼职人员参与经营的意识,并强化战斗力。”
  秋元先生所负责的分店,曾发生这样的事。某天,老板去世了。在此之前,仅“蘸酱油般”参与店务的老板娘,这下却要扛起一切。靠她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无法经营,惟一的出路就是集合众人之力来渡过难关。但是,这家店是以工读生、自由工作者为主,刚开始就像是一盘散沙。
  要怎么样将他们凝聚成一体呢?秋元先生有个构想。
  这个构想就是将店视为一个“模拟的商店街”。以工读生们个别负责订货的商品种类,设定“佐藤饮料店”、“田中零食店”、“铃木意大利面店”等模拟商店,告诉他们“这区就交给你了,请当做自己的店来规划”,交由他们经营。
  接着将模拟商店街绘制成图,贴在店内的办公区。每个周末,如果各店的业绩超过地区整体的平均值,就贴上“金色圆形贴纸”,并颁发“特别奖金”给绩优者,以资奖励。秋元先生谈到他的用意:
  “负责订货的每一个人,为了提高自己‘商店’的业绩,势必要多方创新、下工夫。当他们被赋予目标,想受到肯定的进取心就油然而生。加入‘金色圆形贴纸’的游戏要素,就是希望他们能持有良性竞争的意识,而主要是工读生也要参与经营,提振士气。这家店也因此顺利地渡过危机。工读生、自由工作者这些人员,自发地开始各样活络生意的尝试,连提出构想的我本人也深受震撼。”
  秋元先生的上司,也是一起致力于活络杉并地区的金子裕司区经理(在7…ELEVEN,将地区称为“区营业处”)这么说道:
  “如果全神贯注于订货,只要3个月,工读生也能讲出一套自己的经营之道。那正是7…ELEVEN强盛的道理。”
  4。“销售一空”是该欢喜,还是该反省
  “销售一空”真的是件该欢喜的事吗?站在做生意的角度,全数卖完看来是非常成功。但真是如此吗?
  有些人气商品推出后,全数卖出,就会写出“全数卖出,感谢您”;或是一开始就有限量时,则挂出“销售一空,对不起”。这是很奇怪的说法。因为看见“全数卖出,感谢您”贴纸的,是卖完之后才来的客人,他们会想:“我又买不到,没道理向我致谢。”至于“销售一空,对不起”,如果要致歉,客人或许会想说:“当初就该准备更多的数量。”——其实这种感觉才是正确的。
  一般来说,商品销售一空没有剩余,是最好的,所以卖方常以为“销售一空=好”。不过,铃木先生却说,这里潜藏着似是而非的谎言。“销售一空”其实是“卖方的满意=买方的不满”
  进的货卖完了,卖方常是高呼万岁。但是,卖完后才光临的顾客,看到架子上空无此物,只会心生不满。如果这状况持续下去,或许他就不再踏入这家店。而那家店当时如果有那件商品,就不会让原本到手的生意跑了,失去顾客。 。。

第一阶段  要如何充足供应热卖商品?具备假设能力(4)
卖方当然可以认为,有商品的时候不来,卖完了又不满,那是顾客的任性。相反地,如果从买方的角度优先思考:顾客难得光临,却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很明显是自己的疏忽。——就会是这样的看法。所以,卖方的方便就是买方的不便,买方的方便却是卖方的不便,卖方的方便和买方的方便常是不一致的。在买方为主的市场,必须调整脚步,跟上顾客的任性
  从前的时代,就算是站在卖方的立场做买卖,也可以卖得很好。那时市面上流通的商品还不多,物资缺乏的时代,我们称之为卖方为主的市场。而今瞧瞧衣柜,东西多到快满出来,是个物资过剩的时代,已剧变为买方为主的市场。因此,对于顾客的任性、买方的方便,卖方能配合到什么地步,就成了关键所在。
  在铃木先生的话中,有这样的说法。“当时如果有那件商品,就不会让原本到手的生意跑了。”这个称为销售的“商机亏损”或“商机损失”。那是指如果顾客光临时有那件商品,应该可以成交,却因缺货而产生的损失。
  另外,由于卖剩的商品要丢弃,所蒙受的损失就称为“报废亏损”或“报废损失”。
  商机损失与报废损失,哪一个是较为严重的问题呢?其思路就是要站在顾客的角度来思考。
  举个例子来说,这是某家7…ELEVEN的故事。老板先前在中型连锁超市担任店长,由于想“试试自己的实力”,所以经营起便利商店。不料,他的经营方式,却与其积极的心态恰好相反。
  在超市做店长时,他最大的烦恼,就是报废损失的问题。每晚店一打烊,如果报废过多,就表示业绩不好。即使经营起超市,那个记忆仍未抹灭,结果消极地订货,一直为提升业绩所苦。最典型的就是小菜类。
  那家店坐落在站前的商业街,附近是住宅区,客源以单身人士、学生居多。原本寄望汉堡肉、八宝菜、糖醋排骨等小菜类会有好的业绩,谁知却毫无起色。
  问题就出在订货的方式。“如果剩了该怎么办?”因为担心报废损失,就少量订了两三个上架,却剩下一两个。顾客见到架上只有零星几个,反射性地认为:“该不会是卖不好剩下的吧?”就难以伸手购买。忧心报废损失的消极姿态,却招致报废损失,导致恶性循环。
  说到这家店,问题是出在哪里呢?与其说是报废损失,不如说是由于消极的订货,导致更大的商机损失。
  其后,由于负责的OFC作为他的后盾,热心地建议,老板的心态转为积极,大幅增加小菜的订货量,也增加了陈列的排数。他也将小菜摆在米饭的旁边,借助关连性的陈列,希望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结果,营业额飞速上升,此后就不曾下滑。
  对顾客而言,哪一种才是令人满意的状态呢?答案自是不用多说。
  5。忽视畅销商品、滞销商品,就会产生商机损失、报废损失
  我们再稍微谈些商机损失的话题。
  先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假设某商品有X、Y、Z三个种类。X进了50个卖出30个,Y进了30个卖出20个,Z进了10个卖了10个。如果由你负责订货,接着你要进哪个商品,又进多少呢?
  如果毫不考虑地只补充卖出的量,我们称之为“补充订货”或“追加订货”。如果那样就好的话,订货就成了事先有答案的“作业”了。不过,这么下去的话,卖场永远是一成不变,客人就会流失。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阶段  要如何充足供应热卖商品?具备假设能力(5)
你必须要分辨“畅销商品”与“滞销商品”。所谓的畅销商品,就如字面所示,是指因切合顾客的需求,卖得好,预期能扩大业绩与利润的商品。
  相反地,脱离顾客的需求,销售不佳,无法期待业绩与利润,没有必要摆放在店内的商品,就称为滞销商品。
  那么,X、Y、Z中,何者是畅销商品,何者是滞销商品呢?
  目前便利超市已导入了POS系统。这是个在终端的收银机,以售出商品的条码输入资讯——哪个商品何时卖出几个,能够自动管理各种销售资讯的系统。
  以POS数据来看销售量,依序为X是30个、Y是20个、Z是10个,所以“销量商品”的冠军是X。但那真的是畅销商品吗?
  在此,我们再试着加入另一个时间的数据。实际上,Z一个钟头就全数卖光,Y半天内30个卖出20个,X一天内50个卖出30个,剩下20个。如果是这个样子呢,就卖出的速度,依序则为Z→Y→X。
  虽然销售量最少,但新的畅销商品却是Z。能在一个小时内卖完,是因大家都非常想要这件商品。而Y、X之所以能卖出,说不定是因第二个小时后,店内已没有Z了,顾客虽然早已厌腻Y、X,不得已也只好购买。Y,X很可能才是滞销商品。
  如果不假思索,仅参考销售量来补充订货的话,很可能在畅销商品Z的部分就产生商机损失,而X、Y的部分就产生报废损失。相反,如果积极地多进些Z,而适度地订X、Y,或者将其抽离卖场,商机损失就会缩小,报废损失也得以压低。
  现实问题是,受限于超市的摆设空间,为了大量补进畅销商品来陈列,势必要将滞销商品一一下架。
  总之,如果以掌握畅销商品,将商机损失压到最低为目标,并以此作为优先的考量,滞销商品的报废损失自然也会被压到最低。
  关于分辨畅销商品与滞销商品的重要性,铃木先生是这么说的——“昨天的顾客”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