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硬通货是允许持有人兑换黄金的银行借据。
  由于苏联的衰亡,美国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立场发生了改变。它现在不再需要争取第三世界和第四世界的民心和民意了。从而,贸易取代了援助。为了同冷战时期的盟友、现在的贸易领域的工业化对手竞争,美国实施了利用第三、第四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和低环境标准的战略,也就是利用美国传统的反劳工的意识形态优势,外包低报酬的工作位子,以之与欧洲和日本有利于劳工的强大社会福利传统展开竞争。与之同时,基于美元霸权,美国推动全球金融解除管制,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它就像一只500磅重的大猩猩把日本和欧洲扔进了垃圾堆,与它们玩一场它们永远都不可能赢的追逐游戏。在金融资本主义的游戏中,那些持有可任意发行的不兑现纸币形式的资本的人将轻而易举地成为赢家。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美元霸权对抗主权信贷(7)
美国上述战略的实施工具是美元,美元作为世界贸易最主要储备货币扮演着特权角色,这就是美元霸权。在美元霸权基础上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结构极大地削弱了从事实业的生产商,而为金融投机者带来巨大利益。美元不仅不是一种中立的汇兑媒介,而且已成为一种比核弹更为致命的经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ED),具有极大的勒索钱财能力,美元的这种力量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华盛顿共识无情地付诸实践的。贸易战正是通过各种货币价值的波动展开的。美元霸权使美国能够将其贸易逆差作为其资本项目盈余的诱饵。
  贸易不再是全球竞争的有效手段。如今,跨国公司以外国子公司的销售取代出口展开竞争,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这造成了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差额。为了掩盖这个倾斜的“竞技场”和不公平的货币制度,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一种统计方法悄悄地取代了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一个国家在其自然/政治国界内生产的产量、收入或支出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要素收入”(factor ine)——从国外投资或经营中获得的收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这两个技术指标具有了新的含义和关系。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取代国民生产总值,成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标准统计方法。这个悄然的变化具有重大含意,因为90年代是快速全球化的十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跨国公司所得归于该公司所属国家,其利润最终将恢复为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却将跨国公司利润归于那些工厂、矿山或者金融机构所处的国家,而不管其所有权归属,即使利润和投资可能不会永久滞留该国。账目转移使得许多处于挣扎中的被剥削经济体根据统计数据衡量转而成为新兴都市,同时也促使当地领导者拥护全球经济。在当地精英——被新自由主义媒体称颂为国家英雄的新兴买办阶级成员——的帮助下,位于核心区的富国正在搜刮边缘区的资源,卑鄙地从当地奴隶式低工资中赢利,而富国却称之为从统计数据上看出的边缘区收益。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毛额”,因为它不考虑有形资本的贬值和环境恶化,更不用说人力资源的滥用和贬值了。当国外收益被计算在内时,那么国内生产总值就变成国民生产总值。日益降低的国民生产总值正显著地破坏具有大规模贸易部门的经济体,它们包括许多被迫依赖出口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以外国直接投资融资的出口作为唯一的发展方式。
  美元霸权下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改变了国际经济的面貌。自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就一直与全球商品贸易同步成长,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唯一最重要的资本来源,净储蓄和主权信贷均未担当此角色。外国直接投资主要以美国自1971年以来就可以任意印发的不兑现纸币美元标价,部分以日元或欧元等美元衍生物标价,这些货币并非真正独立的通货。从而,外国直接投资必然集中于与出口相关的发展部门,其出口品主要流向或售往美国市场,换取美元,再以之提供美元形式的外国直接投资。美国的经济政策从促进贸易转向了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由其资本项目盈余提供融资的,再反过来为出口经济体提供用于外国直接投资的美元。例如,美国若与欧盟发生牛肉战和香蕉战,那么它就面临大量美国投资滞留欧洲的风险。以美元贬值促进美国出口的建议是误导性的,因为它只会使美国企业在海外从事经营的成本更多,而使外国公司可更廉价地购买美元资产。这样,任何改善贸易平衡的努力都将实际上最终削弱外国直接投资的平衡。这就是“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口号背后的基本逻辑。
  在美国,现也日渐扩散到欧洲和亚洲,资本市场正迅速地取代银行,成为储蓄场所和公司融资的资金来源。这种转变伴随着日益加深的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被认为将为全球投资者创造富有希望的新机遇。新自由主义者甚至宣称,这些变化有助于消除许多国家面临的迫近的退休金危机。但迄今它只带来了突发的、反复出现的金融危机,如1982年金融危机首先在墨西哥爆发,1992年英国发生金融危机,1994年墨西哥再次爆发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随后又发生俄罗斯危机、巴西危机、阿根廷危机和土耳其危机。

第三章 美元霸权对抗主权信贷(8)
欧元的引入加快了欧洲金融市场的扩大。对于目前欧盟25个成员国来说,共同的货币使各成员国所需的退休金和保险金无法投资于欧元区国家,作为其地方债务,这一限制使欧洲大量的长期储蓄一直滞留于银行,而成为各成员国国内资产。到2020年,欧洲的公司退休金行业将从35万亿欧元增长到17万亿欧元,因为各成员国政府不得不要求公司和个人将既定的退休金存为储蓄。由于没有外汇交易成本和货币波动的风险,这些储蓄金推动了规模更大、流动性更强的欧洲证券和债券市场的兴起,包括在最近推动了大规模欧元后保债券市场的形成。这些更有活力的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选择,降低了欧元区内的资本成本,从而反过来对银行系统施加了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不过,由于美元霸权,这些资本市场如何与欧洲美元市场相结合还是不确定的。
  有趣的是,欧盟竞争委员会拒绝了通用电气公司提议的合并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案,其理由是,通用电气公司在飞机引擎市场上占有极高份额,霍尼韦尔公司在航空电子市场上占有极高份额,两者的组合是否让该合并公司在欧洲市场上占据不公平的优势,而可能注定推动新公司从主导一种市场扩大到主导另一种市场。关键问题是通用电气公司以卖方融资实现营销的侵略扩张性,直到现在,该公司凭借其在美国和欧洲商业证券市场的优势,一直享受着独特的利益。其他的区域市场,特别是在亚洲,将无疑更加意识到这种利害关系。
  欧洲美元(Eurodollars)是美国境外的美元,不一定发生于欧洲,一般都是税前美元,如果回到美国本土或账户,就又适用于美国税则。欧洲日元和欧洲欧元也是同样的含义。但对于法国普通工人,以法国退休金账户投资于非法国资产的想法既是令人讨厌的,又是不理性的,特别是当投资导致法国的就业保障降低,并危及已成为法国人生活一部分的并得到高度捍卫的每周工作35小时和每年30天的带薪休假时。
  以世界上最大的债权经济体日本为例,它持有8000多亿美元的储备。过去两年里,日本中央银行(BOJ)从货币市场上用日元购买了3000多亿美元,以尽力稳定日元持续对美元升值的汇价。现在,日本央行面临一个两难困境:要么继续徒劳地购买美元,制止日元的升值;要么卖掉美元,尝试以美元储备补偿日元损失。日本官方承诺其美元储备不会投向其他货币而多元化,以免刺激货币市场,但很多对冲基金预期日本将很快做出选择。
  现在,即便日本央行每天卖掉40亿美元,照此速度也要近200个交易日才能卖完其美元储备。抛售美元的最初两天后,剩下没卖的7920亿美元储蓄的市场价值将比抛售前下跌20%。因此,日本央行将净损失1600亿日元。如果日本央行继续抛售美元兑换日元,每天将有4000亿日元从日元货币供应市场中流回日本央行,以美元兑换欧元的情况也一样。这将推动美元对日元或欧元的汇价进一步下跌,这样,日本剩下的美元储备价值也将进一步下跌,更不用提其日元货币供应中的急剧缩水了,这将推动日本经济陷入更深重的衰退。
  如果日本央行出售美元换取黄金,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可能情况是,没有足够的卖家,因为按照目前的金价,无人有那么多黄金吸收巨额美元。相反,当金价上涨时,黄金市场就会冻结,而不能进行任何交易。黄金持有人将无须出售黄金;他们可以从基于名义价值的黄金衍生品获利。美元面临的相反的市场效应也将压制黄金交易。日本购买黄金两天时间后,每个人都会手持黄金,等待更高的金价。根本找不到任何市场销售者。近年来,中央银行一直租出黄金,其部分原因就是为黄金市场提供流动性。
  可能发生的第二种情况是,以货币衡量,黄金的价格将扶摇直上,而引起黄金的急剧通货紧缩。截止到2005年6月1日,美国国家债务达到7787万亿美元。美国政府的黄金储备大约261亿盎司。以美国持有的黄金清偿其国家债务,金价就需要达到每盎司29835美元。在此价位上,1盎司黄金能买一辆车。不过,2005年6月4日,黄金的市场价格是每盎司42350美元。1980年,黄金价格达到最高峰时每盎司850美元,1999年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