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不懂温州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其实你不懂温州人-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白天,让外地司机开夜班,下午六点交班,所以你在下午六点在温州就比较难叫出租车,因为他们的车要赶去交班。我的一位邻居就是这样的老板,他买了两辆营运车,一辆完全租给人家开,一辆自己只开上午半天,还可顺便送小孩去上学。下半天和晚上租给人家用,收固定的租费或叫承包费。他自己下午睡一觉,看看报纸,晚上找人一起打打“双扣”(一种扑克牌的玩法),日子过得挺滋润的。你别小看他,他是小老板,身家三百万元的富翁呢!温州现时一辆车的营运牌照要七八十万,加上车价有九十多万。这个价格不是我随口说说的,最近一次拍卖,从九十三万到九十七万元的价,逼近百万。他有两辆车外加一套住房,身价不低。
  我居住的大楼底层有个理发店,那是我隔三差五要光顾的地方。大楼是我们公司开发的,住户大都认识,这理发店的老板夫妇也不例外。女老板本身是位理发师,再雇了几位洗头工,洗头工吃住都在店里,男的便负责采买和烧饭。据他们自己说,好时一个月下来扣掉费用可剩万把块钱,差时也有五六千,这个数字比之打工要好多了,他们也就安心地干着,不久前还在近郊买了一套二手房。这种老板省心省力,花个几万元就可以做了,当然,如果铺面也是自己的,那便要几十万元。
  代理品牌开店也是当老板的方式之一,在温州,代理品牌的人还不少。你的“红蜻蜓”、“美特斯·邦威”、“高邦”或者“夏蒙”等等,都很有名气,是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我在某个省、某个市、某个县来代理你的品牌,开个专卖店或连锁专卖店,我借你的品牌做生意,你依靠我来扩大你的市场占有量,相互依靠,各得其所。有段时间,“高邦”服饰的老板朱爱武就称自己是“八一”老板,在全国各地,八天就出现一个“高邦”连锁专卖店,而且越开越多,从北京、上海开到省城,再从省城开到市、县。全国两千多个县,一个县不只一间专卖店,这队伍有多大可想而知。温州的知名品牌又多,像“正泰”、“德力西”这种集团公司,之所以能做得这么大,销售额这么高,就靠这种代理商,这是他们的营销网络,几乎每个大公司都有这种营销网络。现在这种网络有向国外蔓延之势,与此同时,有些人开始代理国外的品牌了。
  这种代理品牌的老板也有大有小,如果实力强的,代理某个省的经营权,你就是一方的诸侯,如我的一位年轻朋友胡晓武,代理的是“红蜻蜓”的新疆经营权。新疆地域大,还可做边贸的生意,将货物远销中亚四国,生意做得很大了。去年夏天我携太太和我小妹妹到新疆玩,他派了一个司机和一辆车全程跟着我们,还与他的新疆各地的朋友联系好,在石河子、阿克苏、吐鲁番等城市,都有他的朋友盛宴招待我们。他送给我们的吐鲁番葡萄、达尔曼的香馕,至今令我太太赞不绝口。他的实力可以略见一斑。
  如果所取得的代理权仅仅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县,甚或是从代理商那里分个连锁店来做,那实力就大打折扣了,这个老板就不容易做大。这种代理品牌的老板,我称之为老板队伍中的地方守备部队。有了他们,温州货才走遍温州的山山水水,延伸到每个市县。
  开工厂当然是很传统的当老板方式,温州又是靠家庭工厂起家的,这种老板在老板队伍中的比例相当高。但办工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种人,稍微上了点年纪,不大想冒风险,自己又有某方面的技能,就办个小工厂,如摆放几台冲床、线切割机床什么的,代人加工零配件,自己既当老板又兼技工,雇一二位助手,坐山门“老等”,总会有人送图纸过来加工的。没有技术科,也不需要营销部,但这种老板仅仅比打工好一些,日子过得无忧,又能让自己作主,做的人还不少。
  我的一位贴隔壁邻居,当的就是这种老板,他开的是汽车美容店,现在温州人汽车拥有量很高,洗车、理车、美车的市场大。他是当司机出身的,这方面又内行,便开间店坐山门老等,生意挺好的。


  如果是温州的大路产品或传统的工业品,做零配件也可以做得很大。比如打火机、眼镜、小商品等等。这些产品温州人的市场占有率非常大,出产的数量、品种非常多,而且生产的性质也已经托拉斯化了。你做打火机壳,我做电子配件,他做点火部分等等,然后由一家厂总装并出口或推向国际市场。虽然牌子是总装这个厂家的,如很有名的大虎打火机。但做配件的并不一定小,有的人同时替十几家打火机厂生产配件,这老板也算挺大的了。温州有位作家叫吴树乔,他就是做打火机配件起家的,后来做眼镜。这两种产品在新时期的温州都是传统的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市场占有量都很大,做这个行业也可以做得很大。
民兵、集团军和多国部队
  温州以前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讲法。指的是一个村基本上都生产这个产品,一个镇都搞这个行业。如苍南金乡,大都生产商标或标牌;宜山,由“平阳布”发展到大都生产晴纶衫;平阳萧江,大都生产塑料编织袋;瑞安塘下搞汽摩配件;场桥生产羊毛衫;湖岭做眼镜;永嘉桥头生产钮扣和服饰等等等等。一般是有人组织,有人领头,家家户户摆机器生产。有人负责进原料,有人负责销售,大家都是老板,又各自不能独立,必须相互依靠的。
  这种老板随着行业的崛起而崛起,随着行业的衰落而衰落。但在温州,衰落的似乎不多,因为他们生产的大部分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虽然产品档次不高,价格却很低廉,外地同类产品几乎无法与之竞争。所以他们这种集体老板也在继续做下去,可以说这是老板队伍中的民兵。他们分散开来有的可以说是老板,有的只是独立劳动,合在一起的时候力量是巨大的,有可能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我的老朋友陈钏进,原先是温州标准件厂厂长,后来自己开标准件的销售店,再后来就替他外甥打工,管理外甥公司下属的一个眼镜配件厂。温州人就这样,名分不要紧,赚钱要紧。配件生产做大以后自成一个独立厂,既为外甥生产配件,也为其他公司供应配件。工厂工人上百人,不算小了。去年他家搬新居,邀请我们这些老朋友聚餐,并准备了从100度到300度的老花眼镜让大家自己挑,这些老朋友个个都有点老眼昏花了。正因为温州的产业结构形式,温州产品的市场占有力越来越高,竞争力越来越强。一个工厂做一样零部件,专业性强,质量就会好,成本就比较低,然后由一家厂装配产品,比之那种小而全的工厂的产品质量高的可能性就大些。现在温州的产品除打火机、眼镜之外,尚有如制笔、制锁、制鞋、制小商品等等,基本上都形成了这种托拉斯。并且各有自己的行业协会,老板也随之被称为某界或某业的老板,如“眼镜界老板”,“笔业老板”等等。这部分老板是温州老板队伍中的方面军。
  主力部队当然是那种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自己的知名品牌、自己的营销网络的大公司的老板们。全国民营企业五百强中的二十四家温州企业不用说,老板都是全国知名的企业家。还有些行业的全国百强或两百强企业,也是规模很大的厂家或公司,如制锁业、制笔业、制衣业、制鞋业等等,温州企业都在一百强或两百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那公司的老板与前述的二十四强一样都是大老板。但从主力部队来说,有些企业在内销的排名上很难说老几,但在外销出口上的排名高高的。如我所认识的东艺鞋业有限公司的老板陈国荣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东艺”皮鞋在国内的知名度不及“康奈”、“红蜻蜓”、“奥康”等等,但他的“东艺”以出口为主,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一年的外销额达到五千万美金。又如“华士”西服、“法派”西服也是如此,他们为国家争取了不少外汇。
  有的老板没有排上名,因为涉及的行业多,在某个行业排不上名,但总体实力很强,如“神力”集团的老板郑胜涛就是如此,所以会被选为温州总商会的会长。又如“三虎”公司,既做房地产,又做搅拌混凝土,还做北极新秀内衣等等,涉及面也很广;还有如赵章光,由“毛发再生精”起家,现在涉及房地产、制药等行业,做得也很大。温州诸如此类的公司不少,他们也应当是主力,可说是集团军。
  还有的老板既没有排名,知名度也不高,但他们正在悄悄地崛起,比如在全国各地办市场的温州人,搞房地产开发的温州人,承包大企业的温州人,开大酒店的温州人等等。他们榜上无名,也不愿意宣传,但实力绝对是很强的,否则也做不成这么大的事业,平阳老板林圣雄先生便是一个范例。
  林先生是平阳昆阳人,做工程起家。我不知道他的年龄,从他评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可知他非常年轻。前几年我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大老板。2003年世界温州人大会期间,温州电视台做了一个谈话类专题节目,我与他均是应邀参加的嘉宾,一同坐在台上,方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不用在这里谈他的业绩,只说一点:他要在全国办一百所希望小学,到去年已经办成了七十多所。也就是说连续十来年,他每年对教育的捐款都在百万元之上,实在是功德无量!写到这里,我找出了他的名片,方知他还是全国十届人大代表。
  可怕的是如林圣雄先生这般的企业家散布在全国各地,星星点点,并且大都籍籍无名,你不知道他们的数量,更无法摸清他们的底细,只有在某日他们中的一位突发奇想,有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大动作,他的财富或是能量才如冰山一样浮出水面,让我们整个温州大吃一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