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打造接班人:学习和培训并行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竞争惟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革命时期的干部培养不可能像和平时期一样,所有的干部都经过学校的系统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的干部培养并没有因为条件的限制而被束缚。为了达到培养教育的目的,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切合实际的培养教育干部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
  首先,中国共产党特别注重组织的学习。
  中国共产党是实践的党,特别重视实践的学习作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谈到:要认识掌握战争规律,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毛泽东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战争时期的军事干部大多没有进过军校系统学习军事上的理论和知识,甚至有许多人还是文盲,然而他们却是在千百次具体的战斗实践中,把握了战争的规律,学会了驾驭战争,从而使他们在战争中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将军。
  正如张闻天在1943年3月27日向中央的报告——《出发归来记》中描绘的一样:“不容讳言,因为我是刚开始学射箭的,所以我的箭术很生疏,但每射一次比之上次总是觉得要熟练些。求得射箭术的进步,除了实际练习外,是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的。一次二次是射不好的,必须几百次、几千次地射下去,才能射得更加熟练些,才能射得更加准确些。”
  在40年代的延安,流传着一个毛泽东送子学农的故事:1946年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从苏联莫斯科学成回延安,毛泽东询问了毛岸英在苏联的情况后,对他说:“岸英,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你不熟悉。你在苏联大学学习,进洋学堂,你还要进一个中国的学堂,劳动大学、农业大学。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能够学到许多在外国学不到的东西。不久,毛泽东就把毛岸英送到了延安吴家枣园一位劳模家开始他的“大学”生活。
  在实践中造就有真知的干部是党培养干部的一条主要途径。正如毛泽东在关于培养接班人的谈话中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总是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管理队伍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企业。而管理队伍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竞争惟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而要学习得更快,专业系统的学习、脱产的学习固然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实践中的不断学习更能体现学习的效益,更能在对比和竞争中形成学得更快的优势。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共产党是所大学校(3)
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广泛学习、时时刻刻学习,即学即用,正是现代企业理念所谓的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管理队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通过培育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引领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调整的新观念,从而使组织更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善于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善于学习主要强调四个方面,即: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就善于学习的这四个方面而言,共产党的干部培养、干部学习可以说是比现在的任何一家企业都要做得更为出色,是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注重在实践中求真知的楷模。
  在现代企业,业务培训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讲,都不会少于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情形。在共产党的干部业务教育中值得现代企业学习的是,在干部业务教育中,共产党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队伍业务培训越来越专业化,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有的时候也越来越流于形式,纯理论化,脱离实际,无法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这是企业培训工作值得注意的地方,而共产党在干部业务教育中表现的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的例子应该是对企业管理队伍业务培训的一个很好的提醒。
  其次,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培训。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共产党就同国民党合作共同创建了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的军事干部。1924年7月为适应农###动的发展,又同国民党合作在广州举办农###动讲习所,专门培养农###动干部。讲习所办了六届,共培养出722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以后大都成了共产党发动农民革命的骨干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克服一切困难,在延安及各个革命根据地开办各种学校,大批培训干部,把干部教育工作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优先地位。
  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特别注重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和提拔干部。在上井冈山不久后就开办了教导队,对干部进行政治教导和工作培训以及军事上的理论培训。1928年,在教导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教导大队,由陈毅任大队长,招收井冈山和各革命地区的干部进行教导培训。各县派入到教导队的学员在教导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他们毕业后大多数回去担任各地赤卫队指挥官,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党的六大会议上决定:“军委必须成立经常性的政治训练班,陶铸常务工作人员的政治信仰。同时,军事技术须加紧训练,对于下级干部的军事指挥更应注意。”另外,湘赣边界党的二大会议中也决定:“特委要办经常训练班,各县亦应尽量多办短期训练班,造就干部人才。”在这些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各地区和军队都开展了广泛的干部训练,培养了大批的干部人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红五军,红五军在上井冈山之后就成立了最早的红军学校,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既训练政治素质,又训练工作能力和军事指挥能力。为了抓好学校的教育培训工作,红五军还专门把准备派往前线担任军事指挥员的优秀副团长陈毅安和参谋长王展程留下任教。红军学校的举办,为军队和党支部培养了大量的组织人才和军事指挥人才。
  正是由于教导大队、政治训练班、红军学校等形式各样的培养和提高干部的方式,造就了井冈山时期的大批优秀干部,他们成为以后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锻炼成长起来的师地级以上干部有340余人;其中在红军时期有38人曾担任26个军的军长或政委,有24人曾担任军团、军区的军政首长;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高层党、政、军领导人的占各大战略区党、政、军领导人的三分之一;建国后成为省级、部级、军级以上干部的约140多人,其中长期担任中央军委及各总部主要领导人的过半数。建国后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中的5位和80多位将军,以及6个中央军委常委都是在井冈山时期通过教育、学习锻炼成长起来的。
  1936年6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西北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并明确抗大的教育方针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党中央的关怀下,抗大成为一所名扬中外的军事学府,它从陕北到华北,坚持办学9年,并且在西北、华北、华中办起了12所分校和6所陆军中学,总共培养和提高了近20万抗日军政干部。一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老干部,经过抗大的教育成为人民军队的柱石和国家的栋梁。一些八路军、新四军指导员,抗日根据地以及白区地下党的干部,他们经过抗大培训,成为民族解放战争的坚强骨干。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共产党是所大学校(4)
继抗大以后,陕北根据地陆续开办了10多所培养各种干部的学校。比如陕北公学、中央党校、鲁迅艺术文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院、中央研究院、民族学院、中国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这些学校独立自主地培养、训练和提高了大批干部,成为我党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
  革命胜利以后,在经济建设时期,党也特别地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和学习,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1993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正式出版发行后,党中央立即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强调把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放在党的思想建设和干部理论教育的主要地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党、政、军各部门,都要做出安排,特别要认真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并有计划地对县(团)级以上党员干部进行轮训。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一项长期任务。从1993年底到1994年5月,中央先后组织党、政、军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共175人,分四批到中央党校参加省部级干部主要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6年,中央制定了《1996年——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加强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作了全面部署。1997年党的十五大强调,要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同时号召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1998年,中共中央就深入学习邓小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