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章 领导就在于领路(1)
  第一章 角色认知:领导就在于领路
    领导指挥若定,才能奏响和美乐章
  根据现代组织理论,一个良好的团队组织,一定是由各种不同的团队角色组成的,每位组织成员都在其中扮演着确定的角色。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组织成员个体的力量有多大,而在于每位成员奋斗的方向要始终协同一致,以形成组织的最大合力。
  表现优秀的组织就如和美的乐章,既能做到适时而动,又能戛然而止,这种完美的表现,源自于一个核心和关键,那就是整个乐队都要遵从于一名伟大的指挥者,在他的指挥棒的挥动下,形成步调一致的行动。这支指挥棒要舞得有感染力,舞得有激情,舞得群情激奋,舞得人心归顺。
  反过来看,现代企业都在谈团队组织建设,都在谈要发挥团队组织的集体协同作用,但他们没有真正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到底来自何方。
  要形成团结一致的行动,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领导者指挥有方,能够适时而动,指引人们奋斗的方向,同时还要依靠领导者的个人魅力的发挥,使人们都能够服从指挥,全体一致地跟着指挥棒,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奋斗。
  没有领导者的这种人格魅力和指挥艺术的充分发挥,人心必定难以安定,而人心不安定,整个组织就会显得散乱而毫无章法,甚至出现“走调”和“各自为政”现象。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分裂党、分裂国家的事件,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者在关键时刻总是能够指挥若定,化险为夷,这种面对大局指挥若定的领导艺术,确非现代企业组织的领导者一朝一夕所能领会。
  在每次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总是能够从容应对,并且将一大批的有识之士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在不同的关键时期,他们又总能够审时度势,明确特定时期的奋斗任务,唤醒国人沉睡的意识,从而能够引领时代,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指明奋斗的方向。
  这种指挥若定的艺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的确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大革命时期,红色政权处在一片白色恐怖笼罩之下,共产党党内和红军内部不少人对革命前途表示出极端的悲观情绪。到1929年年底,这种情绪依然在党和军队内弥漫。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在一部分人当中散发了一份对红军前途究竟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信。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给予了答复,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信中,毛泽东指出:“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正确领导地位,红军由
  此形成了步调一致的行动,并一改被动挨打的局面,取得了四渡赤水的胜利,从此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有首歌唱到“毛泽东用兵真如神”,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军队抓紧纂夺革命果实,毛泽东识破假和谈的阴谋,主动飞赴重庆谈判,许多同志都为毛泽东到重庆的安全担心。
  毛泽东在重庆多次指示解放军,有敢来犯者,你们狠狠地打,你们打得越好,消灭敌人越多,我们就越安全,回来就越快。就在谈判期间,解放军在山西上党战役消灭敌人万多人。毛泽东去重庆历经43天,经过艰苦谈判,使蒋介石在战场上和桌面上都没有得逞。终于迫使他同意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毛泽东此举可谓运筹帷幄,棋高一着,他那“挥手之间”的一个举动,赢得了亿万国人的心,实则能抵雄兵百万。
  而在三大战役之后,毛泽东一改往日的含蓄,号召“穷追猛打落水狗”、“不可沽名学霸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结果百万雄师过大江,把中国的革命推向了全国胜利。
  从上面的一系列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旦有了英明的领导者,就能奏出和美的乐章,不但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心,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以后,我国曾遭受十年文革###,但在邓小平同志提出“实是求是”标准问题的讨论以后,全党从此步调一致,真正把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吹过神州大地,开创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第一章 领导就在于领路(2)
在新的时期,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提出“###”重要思想,继续深化和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同志又提倡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理论和口号再度唤醒了国人的意识,使我们又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些不同时期的领导者的指挥若定的艺术,仿佛是一盏盏的明灯,不断地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也成为了新时期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食粮。
  “人心齐,泰山移”,在新的时代,只要凝聚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者的指挥若定的艺术对现代管理有重要启示。
  当我们在研究共产党的管理实践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杰出的领导者,共产党的每一代领导人都具有太多的难以用管理学来阐述的强大的精神魅力,这是来自于生命的真正力量,有时候我们怀疑这种力量是不是来自茫茫苍穹的力量。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一面精神旗帜。他们给我们的国家绘制了美好的图景,使我们聚在一起,被光芒照耀,使我们相互帮助,为祖国的明天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其实,领导是一个过程,它要形成众多的观念和一个愿景,发展并依赖于这些愿景和价值观,影响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团队不断地壮大,并在人力和其他资源上做艰难的决策。
  中国共产党对领导者和干部做了区分,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领路,而干部的主要职责在于冲锋陷阵。对应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者是不同于管理者的。
  领导是创新,管理是执行;领导者讲求在变革与混沌中追求目标的实现,管理者讲求在秩序与规则内把事情办妥;领导者追求的是做大做强,管理者追求的是做成做好;领导者面对的是无止境的目标,管理者面对的是既定的经营指标;领导者的视野是一个开放系统,管理者的事业舞台是一个封闭的领域。
  领导者如猎手,搜寻新目标,与时俱进,管理者似农夫,循规蹈矩,终年不辍;领导者恰似主人,日思夜想于家大业大,管理者正如管家,殚精竭虑于家长里短。
  基于角色的差异,管理者和领导者理想的行为模式也大相径庭:领导者常常胆大妄为,管理者时时谨言慎行;领导者大处着眼也大处着手,管理者谨小慎微、事无巨细(尽管经由授权);领导者往往依仗感性而获得突破,管理者事事基于理性而有所作为;领导者倜傥洒脱,管理者沉稳持重;领导者要果敢,不能优柔寡断,管理者要细致,必须“扭扭捏捏”。
  归于一言,领导者是不断开创新事业和使事业不断迈向新境界的发动者和引导者,管理者是带领团队迈向目标的急先锋和领头羊。
  从宏观上看,领导力是与变革的环境相适应的经营组织才能。和平时期的军队只要有好的行政和管理人员就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但是如果在战争期间,尽管军队仍需要有好的行政和管理人员,但如果没有众多优秀的领导者,它就难以完成作战任务。
  当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相对稳定、竞争适度且具有较强的确定性时,管理才能是重要的,这个时候,企业需要的是能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实施管理的经理人才;而当企业面临急剧变革的外部环境、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大量非结构性决策时,一般的管理才能就不可能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此时,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洞察力和敏锐的商业意识、决断力,善于开拓、精于描绘愿景并长于激励士气的领导者。
  催生领导力的环境因素归纳为两大根本性变革: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公司经营决策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现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特征与结构性变革恰恰与此相仿,这正是中国企业需要领导力的根源所在。
    领导者要具备超凡的预见能力
  所谓领导,如果从字面来理解的话,其中的“领”是带领、率领、引领的意思,因此领导者的职责在于攀高远望,为部下的披荆斩棘开辟道路指明前进的方向。领导者的这种超凡的预见能力,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而领导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职位,而是一个动态的活动,是领导者对一个有组织的群体施加影响,以推动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社会影响过程。领导并不限于某个居于特定职位、发挥特定作用的人施加给他人的影响,追随者和情境也是领导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仅从领导者这个角度来理解领导,或是分别从追随者和情境的角度孤立地看待领导过程,就容易得出较狭隘的观点,只有结合运用这三个视角,才能更全面清晰地了解领导过程的全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领导就在于领路(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