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红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金红流-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党员上班时间需佩戴党徽。在国投新集上市第一天,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佩戴党徽出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成为当时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
  1999年年初,公司纪委就与公司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签订廉政合约,以电化教育、廉政故事、案例剖析为主,以警示管理团队和领导团队,为受教育者算好秉公用权和以权谋私的对比账——政治前途账、经济收入账、家庭亲情账、社会信誉账。
  在煤炭行业里,国投新集并不算大,企业规模虽没有进入中国国企500强,但纳税却从几年前就已进入500强,而且逐年在上升,2008年排在全国的第312位。刘谊说:诚信纳税和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一致的。是国有企业,就要对国家负责,纳税也是为国家作贡献。新集二十年,没有一次偷税、漏税记录。
  ……
  新集的“红”有目共睹。
  黑与红相间,国投新集传递给我们的是乌金燃烧中的一股红火之情。
  黑色煤炭,是国投新集赖以生存的土壤;红色形象,则是国投新集从优秀走向卓越,持续发展的通行证。红与黑,对新集而言,均不可或缺。
  上了《人民日报》
  当一个企业的名字与民族、国家紧密相连的时候,它所代表的,就决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体——在企业的灵与肉、悲与欢的寓言中,所呈现的早已是那个民族乃至国家思考、困惑、发展、腾飞的生命历程。
  1995年,《人民日报》刊登了文章《新集煤田开发路子新》,全文如下:正在开发中的淮南新集矿区,真可谓新纪录云集,且看最先投产的新集矿:
  工期,原设计从施工准备到年产90万吨,花12年时间,实际到去年年产170万吨,仅用5年半时间;
  产量,当年投产,当年就达标,而且当年就突破设计水平,第二年就接近翻番;

引子  国投新集:大风起兮云飞扬(3)
用人,设计定员2923人,实际只用了812人;
  投资,吨煤投资190元,不到同类矿井投资的二分之一,从施工期算起,9年时间就可以还清全部贷款本息,将创煤炭企业较短还贷的先例。
  国家开发银行对新集评估后,称赞新集矿是“一个效益型煤炭企业的成功范例”,走出了我国能源工业开发的新路子。
  新集矿区是全国地方煤矿15个重点开发矿井之一,1989年年底开工建设,国家不包投资,大部分资金要靠地方自筹。以业主负责制形式组织开发建设、经营的新集矿,大胆决策,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修改设计,千方百计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力争早出煤、早收益。
  他们突破传统设计规范束缚,不是将所有巷道一次建成,再投产出煤,而是采用少打井筒,就浅就近布置采区,减少打井开巷的工作量。开采这样规模的矿井,按传统设计,要建主、副井和风井三个井,主、副井打到运输水平,风井打到回风水平。而新集只打了两口井,副井打到运输水平,主井打到回风水平,提煤兼回风,等于节省了一个半井筒,仅此一项缩短工期一年,节约投资760万元。
  过去井下开巷道都选在岩层之间,新集则尽量多做煤巷,少做岩巷。煤巷每一米可产21吨煤,基本不用投入。因此设计开拓线路尽量沿煤层布置巷道。新集建设期间煤巷占总巷道三分之一多,节约投资1800万元。
  新集矿先后采用15项重大科技新成果,节省投资3000多万元。去年,新集煤矿被煤炭部命名为“高产高效矿井”和“全国煤炭工业现场管理最佳企业”,全年生产原煤16018万吨,全员工效达702吨/工,是全国平均工效14吨的5倍多,实现利税9000万元。两代人风雨人生,历尽人世百态,磨砺出超越常人的坚韧与睿智。二十年创业长途,途经万般艰辛,铸就一部企业创业传奇。
  *:“看了《新集的年轻人》,我就来了”
  1996年,是新集现象进入国家领导人视野的一年。
  1月,国家开发银行考察团一行八人来到新集,并评价:新集的建设说明煤炭行业也有好的企业,也有工期短、造价低、效益好的企业。
  4月,*、邹家华两位副总理分别发来贺信。
  7月,*在安徽省省委书记卢荣景和省长*等陪同下来到了新集。
  见到新集第一任老总刘明善,*说:我看了《新集的年轻人》,很感动,想专程来新集看看。而计划半小时的汇报时间,*听刘明善滔滔不绝地说了近一个小时。最后,*对新集人提出三点希望:
  (1)无论是省里、市里的同志,还是我们新集的同志们,希望你们认真总结新集经验,努力探索又快又好的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特别是探索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又快又好地搞企业建设的新路子。
  (2)新集建设速度、成本、效益、质量是一流的,但要把管理搞好,要研究。
  (3)生产经营中,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企业,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领导体制。
  *的视察,是叮咛,也是嘱托,更是期待。新集人的身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力量。肩上的担子更沉重了,可心却更年轻了。古人言:“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尝一銮肉而知一鼎之调。”这不仅是新集人的光荣,也是新集所代表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中不时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优秀能源企业集体的光荣。 。。

引子  国投新集:大风起兮云飞扬(4)
不过,有一点小细节,新集人因当时的兴奋和自豪而有所忽略,那就是,*三点希望中“要把管理搞好,要研究;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认可了新集现象的辉煌,同时点出了新集的潜在“短板”,对新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喜的是,两年后,新集第二代领导者立志要带领着新集人继续开拓、创新,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索中国式管理的新征程。
  新集现象:在变与不变中前行
  只要你走近新集,你就会发现,新集无处不在发生着变化,从理念到技术,从管理到文化,从硬件条件到人的精神面貌,变化之迅速,令人赞叹。
  在新集,“变”是常态,创新是它发展的动力。正是这种“变”,使新集创造了惊人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被世人称为“新集现象”。
  但,在新集也有“不变”的,这唯一不变的就是感情。是新集人对党、对国家的赤诚,是领导者对员工的真诚与大爱,是员工对企业的不二忠诚。
  新集速度:“飞船定律”与平原旋风
  中国企业界,前些年“蒙牛速度”成为抓人眼球、超级火暴的名词,中央电视台“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词如此写道: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速度”。
  这些年,又流行“飞船定律”:飞船一旦发射,命运只有两种:摆不脱地心引力掉下去,或挣脱引力飞出去。不能高速成长,只能迅速灭亡,没有静止半空的“中间状态”。
  而在中国资源型企业建设中,新集却在淮南掀起了一场“平原旋风”。
  以下几组数字,可进一步让我们体会新集的速度与效率。
  准备期:
  征地250亩,租地57亩,7天办完全部手续,第一个新集速度;
  3天迁走158座坟茔,第二个新集速度;
  奔波半个月,向数十家企业求援,筹集启动资金近千万元,第三个新集速度;
  10个月完成了一般需要2~3年才能完成的建井前期的准备工作,第四个新集速度;
  ……
  矿建期:
  只用三年半,比预定工期减少了一半的时间建成新集一矿,当年投产,第五个新集速度;
  1995年,一年零两个月完成一矿补套工程,使矿井生产能力提高到300万吨,第六个新集速度;
  新集二矿原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建设计划工期七年零两个月;后调整设计为300万吨,但仅用三年零三个月即建成投产,并当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创造了特大型矿井建设工期最短、投资效益最好的新纪录,第七个新集速度;
  新集三矿,为急倾斜煤层,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两年零四个月建成投产,第八个新集速度;
  还有许许多多……
  实现从麻雀到凤凰的转变,新集仅仅走过了18个春秋。
  1989年创业之初,新集还只是一个产量仅为60万吨的小煤矿,2007年,新集公司原煤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顺利跨入全国千万吨煤炭企业行列,这标志着公司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意味着新集有更强的实力让地下的资源重见天日,可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光明和温暖。
  弹指二十年,新集从1989年的210万元起步,至2008年年底,固定资产已达145亿元,2009年8月5日,总市值为378亿元!并于2009年7月20日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央企业50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正式发行。与“火箭速度”不一样的是,这场旋风是绿色的、安全的、健康的和长久的。因此,吸引了无数双关注的眼睛,也拉近了普通人与煤矿的距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引子  国投新集:大风起兮云飞扬(5)
新集水平:行业标杆竖起来
  中国第一对数字化矿井
  建成了,投产了,出煤了,有效益了,中国的第一对数字化矿井出炉了。
  多少年,我们在矿工嘹亮而又夹杂些许无奈的号子声里,期待矿区也能吹响自动化的号角。新集的刘庄煤矿,成为煤炭行业第一对数字化矿井。
  德国艾柯夫公司生产的特大功率电牵引煤机,综采液压支架采用国际先进的控制系统,工作阻力10000千牛为国内最大,支架宽度175米为国内最宽……技术装备现代化、矿井管理数字化、企业管理人文化、资源环境生态化、安全生产本质化,刘庄贴上一个又一个光鲜的标签,成为煤炭行业的耀眼标杆。
  温跃渊。刘庄:中国第一对数字化矿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