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全部送到工厂里去了。
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以后渔民们卖不掉的鱼虾全送到工厂,由工厂按时价买下来,全部埋在土坑里。
刚达成协议时,渔民们很高兴。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渔民们却感到了分外的难受。
〃我们在干些什么?我们这样做为了谁呀?〃
〃是啊!照理我们应该有新鲜的鱼、新鲜的虾卖给居民的,这才是我们的真正工作!〃
〃我们不要干了,我们去找那家工厂,这活儿我们受不了。我们不能够像牲口那样为了吃饭而活着。〃
渔民们在这里失去了价值感,他们感受不到自己正在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些东西,而且连自己存在于世的理由也失去了,这怎么能让他们忍受呢?
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要是天天不用工作,又有大把的钞票多好啊。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完全不合乎实际的事情。任何一个人,一旦停止工作,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比尔·盖茨、李嘉诚直到今天还在努力地工作?当我们明白工作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时,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了。
对任何人来说,工作绝不是机械地做一件事情。工作是一种全身心的付出,是一个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为社会作贡献,也是在满足和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工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一是获得物质上的报酬,成为精神上的支柱。
一个人,如果仅仅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报酬而去工作,他将永远是工作的奴隶。工作对于他来说,始终是一个负担,他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工作也吝于给他精神支撑。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机械的工作,他不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也从不否认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一个人为了获得优厚的物质报酬而努力工作,无可厚非。物质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人们工作的努力程度。但是,我们更应该为了精神支柱而工作。投入地去工作,你的忧愁会烟消云散;聚精会神于工作,你的不幸会成为过眼云烟。工作,支撑起你的生活,支撑起你的人生。
工作不只是我们〃营生〃的手段,它更是打开我们人生眼界的一扇百叶窗,提供给我们接触百味人生、接纳百种个性的机会。你通过工作见识了各种场面,利用工作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你的人生也将随着人际资源的丰富而丰富。
可以说,工作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工作是应该用生命去做的事
工作是什么?翻开各国的权威字典,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解释几乎如出一辙工作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工作是上天赋予的使命。这种解释虽然带有太多的宗教色彩,然而,他们却传达出了一个共同的思想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是违背上帝意愿的人,他们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可以这么说,你在这个世界上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今后如何对待工作,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和得到多少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意义的问题。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4节:第一章 重新认识我们的工作(3)
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达到某种目的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够引导我们逐步接近那种充分表现我们才能和性格的境况这样的工作应该就是最令人满意的工作了。正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或成就自我,为了拓宽、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将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为此付出毕生心血。
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以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具有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
下面这个故事你应该不会是第一次看到,但是故事背后的意义却值得我们时刻反省: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了解人们对于同一工作的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建筑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有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美元的工资。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我在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会激动不已,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展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了那个人。
第一位工人,是无可救药的人。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成为工作的弃儿,完全丧失生命的尊严。
第二位工人,是对工作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抱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由于他们的生命需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或多或少,他们失去了一部分生命的乐趣。
该用什么语言赞美第三位工人呢?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的影子,相反,他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了他足够的尊严和实现自我的满足感。他真正体味到了工作的乐趣、生命的意义。他才是最优秀的员工,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
在过去的岁月里,有的人可能时常怀有类似第一位或第二位工人的那种消极看法,常常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激情,在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着。
你过去对工作的态度如何,这并不重要,毕竟那是已经过去的事了;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你未来的态度将如何!
让我们像第三位工人那样,为拥有一个工作机会而心怀感激,为生命的尊严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
你是在为自己工作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如果是在政府机关上班,他们就认为自己是为〃公家〃做事;如果是在公司里面工作,他们就认为自己是在为〃老板〃打工。这样的思维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了。
很多年轻人都被这种思维所毒害,他们本来有着丰富的知识、不错的能力,却由于不断地生活在抱怨中,而常常面临如何找到下一份工作的难题。
这些人最大的误区就是始终抱着〃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工作观念。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这样的工作观念让无数年轻人错失了人生中宝贵的机会,甚至等到中年的时候仍在不断地埋怨自己所在的企业。
BOOK。←虹←桥书←吧←
第5节:第一章 重新认识我们的工作(4)
有一个名为齐瓦勃的青年却不是这么想的。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而且是在几十年前了,但是,他的故事对现在的年轻人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三年后,齐瓦勃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唯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有一个天才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在建筑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钢铁厂时,他发现了齐瓦勃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琼斯问齐瓦勃为什么总来这么早,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