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年。格雷厄姆就受到了弗兰克福特的推荐。不过,也恰恰在这个时候,格雷厄姆的政治敏感诱发了。他和周围人的谈话内容已不再是国内事件,欧洲问题和战争的逼近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菲尔·格雷厄姆在那些日子里是很左的,他对生活充满激情。

3。老报人的乘龙快婿通过一个朋友,这两个优秀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一位是格雷厄姆,一位是《华盛顿邮报》的业主尤金·迈耶的女儿。格雷厄姆在法院干过一段时间后,又到弗兰克福特手下当助理。1942年,当格雷厄姆参加陆军航空队时,尤金·迈耶要他作出保证:当他打仗回来时,他将接管《华盛顿邮报》。迈耶为什么要这么做?首先是,迈耶想使这张报纸在他的家族内世代相传,但长期以来他找不到理想的继承人,其次是,迈耶喜欢格雷厄姆,认为他是自己所见到过的最聪明最有天才的青年人;还有一点儿就是,这位有天才的青年是他的乘龙快婿。经过一番考虑,格雷厄尔才在退役后的1945年 12月8日作了《华盛顿邮报》的副发行人。他接管的这家报纸并不是一家很有名气的报纸。它的编排反复无常,广告和发行量都很少,它只是靠迈耶的倒贴才没有倒闭。在迈耶经营这家报纸的头20年,每年约损失100万到150万美元。《华盛顿邮报》年轻的发行人格雷厄姆与迈耶不同。如果说他更开明的话,他继承这家报纸时的抱负也大得多。迈耶在成为发行人时,已经以种种方式闻名全国,他已确保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果在迈耶掌管《华盛顿邮报》期间,这家报纸继续每年损失100万美元,谁也不会认为这意味着他不会理财。但是格雷厄姆不同。他来管《华盛顿邮报》时只有31岁,并且放弃了在其他领域的光明前途。格雷厄姆给《华盛顿邮报》带来了一个新时代,他比迈耶下了更大的功夫。他认识到他还没有出名,而名声是不能靠做尤金·迈耶的女婿取得的,也不能靠经营每年赔100万美元的《华盛顿邮报》取得。他一心想在财政上取得成功。他不想光作行动的旁观者,而是想置身于行动的中心,作行动的推动者。他有坚定的想法,并且几乎总是高见,但他是一个一意孤行的人。他朝思暮想地想兼并同它对立的晨报—现在已合并的《时代先驱论坛报》。他认为,这两家报纸只能有一家继续生存。如果两家报纸都继续生存下去—

—他认为这是不可能—那么两家报纸都将是软弱无力的。如果《华盛顿邮报》能把《时代先驱论坛报》买过来,那么它的前途将是无限光明的。但这次兼并失败了。一位叫麦考米克的上校因掌握了《时代先驱论坛报》的内部情况,所以,这家报纸也就为他所接管了。尽管迈耶家族在这次兼并中坚决、全力地支持格雷厄姆,并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但还是不行。这次失败对格雷厄姆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打击,他认为全完了。他告诉妻子说:“我将无声无息地度过6个月,然后我希望我能安然无恙。”在这之后,他就陷入极为抑郁的情绪,断绝了同朋友的往来,不睡觉,整夜地读书,读的大部分是报界巨头的生平,他们都是27 、28和30出头的时候成名的。他说:“我才30出头,我会成功的。”说了这样的话之后,他似乎又恢复了原来的活力,比以前更一心一意地想要吞并其他报纸。

《华盛顿邮报》在国会中受到了抨击。当时,麦卡锡主义在美国舆论界

占据主导地位,报纸报道的观点大部随波逐流。格雷厄姆处于可怕的互相矛

盾的压力之下。他是一个很有献身精神的、严肃的自由主义者,但是他也想

受到尊敬,被看作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他信奉公民自由,反映在报纸上,则

认为应多刊登能反映不同观点的文章;而另一方面,他又屈服于当时的形势,

要撰稿者“放现实些。”

这对格雷厄姆来说是个困难时期。1950年,他35岁,他的雄心是相当大的。他少年得志的时期己过,他不想失掉他在步步高升的阶梯上的地位。但是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家报纸上了,结果看来并未引起什么大的变化。无疑,在麦卡锡主义问题上,他几乎比华盛顿的任何其他人都处理得要好一些。在尼克松、艾森豪威尔于1952年竞选总统时,格雷厄姆试图在《华盛顿邮报》起到某种政治工具的作用。一方面这种工具为麦卡锡等人利用,另一方面又为格雷厄姆自己利用。他把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办好《华盛顿邮报》结合到了一起。在那些日子里,尽管《华盛顿邮报》有着无数的弱点,但是它的最大优点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张记者的报纸,它不受过多的框框和过多的官僚作风的束缚,它让一名好记者有很大的自由,可以写一篇好的报道。

4。新闻业巨子
1961年3月,格雷厄姆买下《新闻周刊》。全价是1500万美元,它包括他们立即以250万美元卖掉的一座圣地亚哥电视台的一半股份,在存钱的抽屉里有300万美元。这是一笔非常不正常的交易。那天晚上他们庆祝了一番。格雷厄姆像小孩一样,带上一顶窄边呢礼帽,在轿车后座位上不断地蹦上蹦下,因此弄坏了帽顶。 50年代,《新闻周刊》是一份平和、乏味的刊物,缺乏一定的文采和风趣,观点也温和而不过火。它的发行量是130万份。尽管如此,它却拥有以马尔科姆·缪尔父子为主的较高素质的编辑。这项《新闻周刊》交易一夜间改变了两件事。它使《新闻周刊》立即出了名,一种优秀出版物的所有潜力都在那里,国内有阅读能力的人数不断上升,特别对青年读者来说,别的刊物没有能力完全填补这个空白,它所需要的一切是摆脱上层的编辑管理,吸收一些有才能的记者和增加一些有能力的商业方面的人物。在这里,格雷厄姆行动迅速。假如说他在把资金和资源投到《华盛顿邮报》的编辑方在运作稍微迟缓,甚至在它开始赚钱后也是这样,那么他对《新闻周刊》却毫不犹豫。他开始大量投入资金,扩充了《新闻周刊》的工作人员和分社。使《新闻周刊》很快成了另一家有名刊物——《时代》周刊的真正竞争者。现在,菲尔·格雷厄姆突然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巨夫,而不仅仅是一家全国性报纸的发行人了。他在华盛顿有一家庞大的、垄断性、全国性报纸,在纽约有一家新兴的全国性杂志。这个时期对格雷厄姆来说是一段伟大的开创时期。他看来几乎是无法控制自己,他不仅获得了《新闻周刊》,而且还买下了《艺术新况》杂志。那年的晚些时候,他又有了一个主意。他总是想扩大《华盛顿邮报》的新闻报道范围,建立某种通讯社。《纽约时报》有一家新闻社,通过报业辛迪加向 100多(。tenluo。)家报纸出售其消息,它不仅对《纽约时报》非常有益,而且大大地增加了其全国性影响。他曾想《华盛顿邮报》能否也搞某种类似的机构。现在到了使另一个梦想实现的时候了。格雷厄姆总是想要沃尔特·李普曼为《华盛顿邮报》工作。

5。聘用一流的专栏作家李普曼,这位华盛顿专栏作家本来早就能使《华盛顿邮报》成为华盛顿报纸。多年来,格雷厄姆相当强烈地想实现这个愿望。但是后来在买了《新闻周刊》之后,他另有主意。他极其想使《新闻周刊》出名,而且是尽快使它出名。难道还有比叫沃尔特·李普曼每月为《新闻周刊》写一篇专栏文章更好的办法吗?一夜间那将使《新闻周刊》具有它总是缺少的理智方面的可敬性。格雷厄姆向李普曼提出了这个新想法,而恭维和金钱都打不动的这位名家,逐渐地受到诱惑,但不是廉价的诱惑。据说,他来《华盛顿邮报》和《新闻周刊》工作一年可得10万美元。那时这在新闻界里是一笔巨款,这笔钱将继续支付,直到他死。如果他的夫人在他死时尚在,将由她每年接受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于是戏台布置好了。格雷厄姆欣喜若狂。他所需要的就是同李普曼签订这项合同。这时,他变得极其诡秘。他打电话给吉姆·坎农—仍然是一位《新闻周刊》编辑,现在他是格雷厄姆自己在纽约的人。他拟定了一项可与中央情报局拟定的计划想媲美的计划。格雷厄姆的私人秘书查利·帕拉迪索将以假名从华盛顿飞往纽约,携带这项合同。李普曼何许人也? 沃尔特·李普曼作为全国闻名的哲学家—新闻工作者的出现,最好不过地象征着美国报界的作用。大约30年来,他是全国第一流的专栏作家,他对美国两代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几乎难以估量。李普曼的主要信徒之一詹姆斯·赖斯顿在谈到他时曾写道,“他使我们这一代人对我们的责任有了较广泛的看法。“由于美国进入了同其他大国经常冲突的新的国际势力范围,所以李普曼满足了美国人对智力深度的急需,能够使人们对这些冲突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以前在华盛顿的那些崇高的新闻界人物是由于他们了解这座城市、或者了解总统、或者美国众议院议长而出名的,而李普曼则是因为他了解这个世界而出名的。作为一名每日专栏作家,他逐渐变得杰出。任何其他人都没有李普曼所具有的知识面和聪明才智,尤其是对自己的判断力的信心。还是哈佛大学的一年级学生时,李普曼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一份学生月刊上,赫赫有名的哈佛大学荣誉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穿过哈佛大学大院到一年级学生宿舍专程会见这位奇才。李普曼首先在普利策领导下的纽约《世界报》作社论版编辑。1931年,李普曼成了一名专栏作家,那年他42岁。他的专栏文章从一开始就非常成功。1939年,在纽约写了8年专栏文章以后,他搬到了华盛顿。李普曼认为,他首先做给读者的一件事,就是要使读者不被当今发生的重大事件所震惊而必须有的那种智力和眼力。他总是注视着更广阔的地平线,对任何细小的东西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