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名诗《春夜喜雨》中有这样四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机关干部对领导施加影响,应注意掌握不经意中的艺术,要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条件和场合,宣传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恰似无心插柳那样,却能使“柳成荫”。
当然,机关干部的“不经意”,不是漫无目的瞎侃一通,看似是随意闲谈,实际都是经过认真准备的,是将早已深思熟虑的东西表现于谈笑之间。人人大概都见过浮在水面上的鸭子,它们表面上看悠闲自得,实际上两只鸭掌却在一直不停地拨动,这就是它能浮在水面永不沉底的奥妙。机关干部应吸取“鸭子工作法”的优长,当领导和你非正式地探讨问题、切磋学术或说古论今、谈天说地时,你可以畅所欲言;当领导正式征询你的意见时,你必须深思熟虑,知一说一,切不可信口开河;当你主动向领导进言的时候,应当选择那些有价值、有把握而领导又没有考虑到,或思之不深、思之不全的问题,不要太随便。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机关干部在领导面前要敢于并善于坚持正确的见解。同时,还要注意反复渗透,不要指望一次两次就能对领导产生多大的影响力。重复就是力量选如果方法得当,不厌其烦地多渗透几次,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事实上,没有几次和领导真正的思想交锋,很难让领导从心底里觉得你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依靠法规约束
机关干部是负责具体业务工作的,一般来说,本职范围内的政策规定,具体办事要求和程序要比领导熟悉,也应该比领导熟悉。
这并不是在贬低领导,而是身居不同的职位,往往需要不同的知识,掌握不同的知识。假如职位较低时,则需要的和掌握的是涉及面较专且比较具体的知识。假如职位较高,则需要的和掌握的是涉及面较广且比较概括的知识。让某些统帅去当骑兵团长的角色,也许并不一定出色,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机关干部和领导干部优劣的辩证法。
领导可能不听你指手画脚,但他会高度重视政策规定和程序要求的东西,这也是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的区别。在多数情况下,领导干部做出违反规定和程序的事情,都是因为对具体的要求不熟悉、理解不准确所致,有意不按政策胡来的毕竟是极少数。所以,机关干部平时要多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运作细则,争做本职、本行业“政策法规通”。同时,也要多向领导宣传与本职业务有关的政策规定及要求,使他们明确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一旦发现他的做法有悖条规,要及时指出来,解释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即使身居高位的领导,也需要做解释和说服工作,这是肯定无疑的。我们看历史方面的文学作品,经常发现这样的情节,当皇帝办的事不符合朝廷规矩时,大臣们就搬出条文,以“违反祖制”相劝,弄得天子无可奈何,只好收敛或放弃自己的越轨行为。其实,这就是依靠法规约束领导。
机关干部运用法规约束上级领导,最根本的是在具体运作规则上约束。只要是领导,对政策法规的普遍原则大都是很清楚的,你从原则方面去约束,很可能是班门弄斧,自讨无趣。因为领导在大的原则方面,比你把握得还全面,理解得还深刻。机关干部的优势在于对具体情况的熟悉和把握。而现实生活又时常呈现这样的特点,具体情况与普遍原则之间常常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段差距不是依靠一系列明确的推论就可以连接起来的。原则上正确的、可行的事,具体实施起来不一定行得通、办得成,违规的事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机关干部对具体细则和规则一定要十分熟悉,这有助于你在具体工作中约束领导的不正当行为。
。。
精于约束领导(5)
依靠人格约束
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的总和。人格高尚,重气节,轻私利,轻富贵,轻生死,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论职务高低,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后汉书》记载,董宣任京都洛阳令时,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无端行凶杀人,湖阳公主以势相压,包庇恶奴,董宣智捕凶犯,将其就地正法。公主告到刘秀那里,刘秀要将董宣乱棍打死,董宣陈述情由后,“以头击楹”欲自尽。刘秀见状,又让太监搀架董宣,强迫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而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刘秀见他铮铮铁骨,肃然起敬,称他为“强项令”。
《旧唐书·杨绾传》也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时,一向以“贞廉简朴”著称的杨绾升任宰相后,发生了一连串趣闻。御史中丞崔宽,马上把号称“当时第一”的奢华的自家别墅拆除了;中书令郭子仪,立即将“座内音乐减少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平日每次出行都有100余辆车马前呼后拥,“亦即日减损车骑惟留十骑”而已。
以史为鉴,机关干部要下工夫优化人格。有句话说,“人不可以使自己位高,但可以使自己崇高。”意思就是你能当到多大的官,担任多高的职务,你自己说了不算,自己左右不了,那是组织上考虑的事情。但是你的人格高尚低下,自己还是能左右得了的。通过修养锤炼,完全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能够优化自己,是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人有对正当性的追求,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做每一件事总要问,我凭什么做这件事,为什么我该做这件事。如人仅仅具有动物性的话,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什么事都可以做,会无所畏惧。但人在本质上是有所畏惧的。人不同于动物,人们在从事某种行为时,总希望追求某种正当性,总希望自己乃至别人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
优化人格,重要的是驱除私欲。无欲则刚,无私才能无畏。机关干部如果办事出于公心,做事刚直不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坚持原则不让步,重大问题不含糊,遇事有对策,处事有原则,论事有见地,管事有章法,就会在领导那里有沉甸甸的分量,你约束管理他才有资本。
优化人格,有赖于端正人生价值观。仔细想一想,人生的境遇各不相同,成就也各不相同,很难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的生活。我同意这样的观点,有些价值尺度,实际上也未必经得起推敲。比如我们机关干部经常议论的进步快慢、位置高低等问题,在缺乏平等的机会、公平竞争和公开评议的条件下,进步快、职务高并不绝对地意味着成就大和价值高。有些进步很快、职级不低的人其实很没有质量,他们蝇营狗苟,降格以求,随风摇摆,低级趣味,出卖原则,出卖灵魂,得势时趾高气扬,失势后即丧魂落魄、无着无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找不到自己的感觉。就是说,没有理想和信念,没有快乐和丰富,没有真本事真学问,没有光明也没有智慧的所谓“进步”、“职位”,是不值得羡慕的。
当然,人生的价值,大体上也有它确定的一面。这就是,要有所努力,而不是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要诚实做人,本分做事,而不是投机取巧,偷奸耍滑。可以坚信,不违法,不违纪,工作起来肯卖力,没有领导会不喜欢这样的机关干部。
与人搞好关系(1)
领导机关分工很细,层次多多,部门林立,办事程序复杂,要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工作都衔接好、运转起来,必须把方方面面的关系搞得很顺,把各种各样的不协调因素化解掉,使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机关干部本人与其他机关干部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支持、协作、配合的良好关系。
世界级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坦言:“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其余的85%归于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由此而论,会搞关系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很重要的能力和素质。
就机关干部而言,与人搞好关系,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现实问题。这是因为,领导机关分工很细,层次多多,部门林立,办事程序复杂,要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工作都衔接好、运转起来,必须把方方面面的关系搞得很顺,把各种各样的不协调因素化解掉,使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机关干部本人与其他机关干部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支持、协作、配合的关系,这样才能圆满完成职责肩负的、领导赋予的各项任务。
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机关干部关系处理不好而影响领导决策实施的不乏其例。有的不按职责、不按程序办事,造成了工作被动;有的不善于互谅互让,造成双方产生误会,搞僵了关系;有的不善言表,态度生硬,既得罪了人,又办不成事,等等。那么,与人搞好关系的方法究竟有哪些?这里提出“四要四不搞”,期望能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合作共事不搞单枪匹马
机关工作具有很强的合作性,除具体事务通过业务渠道承办外,绝大多数任务都要靠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也可以说,绝大多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搞一个活动是这样,组织一次会议是这样,提出一个建议方案是这样,写一个材料也是这样。所以,机关干部一定要记住这句话:要合作共事,不搞单枪匹马。
科学家曾在风洞实验中发现,成群的雁以V字形飞行,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能多飞20%的距离。人类也是一样,只要能跟同伴合作而不是彼此争斗的话,往往飞得更高、更远,而且更快。
在实际工作中,不善合作的机关干部经常有这样的表现:有的喜欢独来独往,单独干某一件事兴致很高,跟别人一合作就没劲头;有的过分强调分工界限,不愿让别人过问自己的业务,也不大关心别人的业务工作,使自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