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创造一切可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宁:创造一切可能-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培养课程按照Top…Down的形式,自上而下进行,也就是中层经理和一线经理所学习的内容,是之前高级管理人员已经学习并共识一致的内容,经过适当地调整,再向下传递给中层经理和一线经理。这样,就为塑造一个管理团队一致性的声音、一致性的语言创造了条件。
  对于现任管理人员,李宁公司确立三年的梯度培养计划。
  2006年,大力培养公司内部出色的经理人。出色的经理人除了要掌握全面的管理知识,还要实现行为层面的转变;2007年,侧重培养行业标杆的经理人,使之成为竞争性的人才,能够适应高挑战和变革;2008年,主要培养国际化的经理人,主要从管理国际化团队、管理国际化生意两个方向来进行。
  通过TOP 2008和管理人员梯度培养计划,提高了现任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保证了公司的后备领导人员的储备和培养。
  对于全体员工,李宁公司实施了“IDP人才发展计划”。通过经理与他的员工的面谈,进而发现每个人的具体需要,而制定相应的个人发展计划。
  美国的麦肯锡公司曾经进行一个调查,对象是美国50家公司200名高级管理人员。调查从公司和个人发展两个纬度考核各种培养手段的有效性,结果证明,通过非正式的面谈进行沟通,对公司和个人都是很有效的。因此,李宁公司大胆推行这种非正式面谈,努力促成经理和员工沟通的机会。但李宁公司并没有简单地照搬IDP计划。2006年,李宁公司针对公司具体情况进行了完善、改进和协调,以使之更加适应自己公司发展的情况。
  改进后的IDP计划更加适合李宁公司的特点。
  首先,IDP计划更加紧密地与360度反馈、员工的行为特征相结合;并采用了STAR工具,使沟通的内容和阐述更加具体;树立动态的发展计划,有计划,有过程,还有结果评估,改变了2005年仅仅是经理和下级进行一次性的面谈,树立一个发展计划的做法。
  其次,有步骤地实施IDP计划:第一季度,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通过工作定位、个人主要优势、主要弱势的确定,来制定资质开发行动计划;第二、三季度,做IDP期中回顾;第四季度,做IDP期末回顾。
  对于IDP计划的实施,李宁公司希望所有的经理都参与进来,及时与他的至少是核心的员工、下属、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并进行反馈。大家都知道:“员工加入,是因为公司;离开,往往是因为经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育人,化被动为主动(3)
对于这个目标,李宁公司不能说已经做得非常完善了,但他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IDP计划前进一小步,或许就是公司的一大步。
  资料链接:IDP(个人发展计划)
  IDP:“个人发展计划 (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IDP) ”,指根据员工有待发展提高的方面,所制定的一定时期内完成有关工作绩效和工作能力改进与提高的系统计划。这个发展计划从两个纬度导出,一个是员工的KPI绩效考核;另外一个我们称为KDI考核,就是对员工发展的考核。
  STAR原则,即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
  STAR工具解决了经理与员工沟通内容比较宽泛的问题,比如经理说:“请你谈一谈在哪些方面更需要公司给予支持”,或者“请说出你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更好”等等,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所谈出的结果就很宽泛。采用了STAR工具后,就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状态下,你采用了什么样的行动,结果怎样。这能够非常细致地去帮助员工回顾他一年来走过的历程。他的成果,包括他希望在哪些方面去发展,同时争取采用STAR工具帮他树立目标。
  2。培训,内部进行
  在课程培训时,李宁公司采取内部管理者和内部讲师授课的方法,尽量让更多的管理者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让他们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角。
  比如说,同样一个课程,公司会将下一级培训班时间稍微错后一些,一级一级往下展开。邀请上一个培训班的学员到下一个培训班去分享他的学习体会,所以上一个班的学员可能就是下一个培训班学员的经理。这样,在工作要求上、学习内容安排上、激励上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如何确保高管更多地走向讲台,更多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李宁公司总结为“六字真经”和七条经验。“六字真经”指的是“扶上台、送一程”,而七条经验则包括:确保有武器、早做规划、有意义、有信心、有动力、有成就感、有专业的评估。
  “确保有武器”指的是在为高管安排课程的时候,让他们提前做准备,掌握专业的培训技能。
  “早做规划”就是提前确定高管能够出场的时间和备选时间,保证培训课程的进行。
  “有意义”指的是给高管安排的内容需要讲清目的、意义、前后逻辑。
  “有信心”指的是提前和高管进行充分沟通,帮助高管准备好培训用的素材,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并尽快修改。这样可以帮助高管提升进行培训的信心。
  “有动力”指的是充分调动参加培训的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营造团队学习的氛围。
  “有成就感”指的是对年度最佳的培训人员进行评选,并通过内刊及内部网络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经验,以让这些优秀的培训人员感受到员工的认可,获得成就感。
  “要有专业的评估”指的是整理课程评估结果,分析后给予反馈。一方面帮助讲师按照评估标准进行改进,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学员的反馈,了解学员的需求。
  学习过程中的分享,是李宁公司在培训中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为此,启动了“轮值邮件分享活动”,通过邮件沟通让大家及时地将自己的经验心得贡献出来,让其他人了解并引发思考,促动行动。
  为了启动这个活动,李宁公司采取了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各个击破,找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他们面谈,让他们提出对这个活动的意见和一些想法;第二步,告诉他们公司想启动这样一个活动,希望他能够参与进来,公司需要他的帮助;第三步,让他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这也是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
  在学习分享活动中,李宁公司从平台上给与了支持,e…learning,上面专门建立了分享专区,分了高层分享专区、专业经理培养专区。这样,通过经理层的主动参与,全体人员的沟通共享,实现了人员培养的目的。
  资料链接:轮值邮件分享
  轮值邮件分享:为了提高学习分享的有效性,李宁公司组织了一个高管培训班,让其中的成员每周推出一位轮值主席,通过发邮件的方式发起每周的话题,提出一个他在学习之后的实际运用案例,与大家分享。其他人如果有一些问题或好的建议,也可以跟帖。学习发展中心在负责整理这些话题或建议,并且在内刊、内网、e…learming上有效放大,甚至在其它的培训课上拿出来作为案例。同时分阶段地进行评比,评选出最有价值的话题、最有价值的案例、最有价值的轮值主席,以此对这种行为进行激励。
  

四、管人,张弛有度
在一个企业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以前的国有企业里,实行大锅饭制,结果导致员工缺乏积极性,企业生产效率提不上去,结果不少逐步被市场淘汰。
  李宁公司通过人才盘点和员工俱乐部制,实现了优胜劣汰和人性化管理,为员工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逐步摒弃了传统企业里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渡。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里,有效考核员工的绩效,多劳多得,优胜劣汰,是调动员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不同的企业却有不同的方法。
  通过人才盘点,李宁公司实现了对全体员工的绩效管理。
  人才盘点,就是把员工根据能力和绩效划分为三个区间,根据这区间的不同对员工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案。每年的四五月份期间,员工的直接经理会和自己的下属员工进行面谈,访谈之后,将员工按照能力(潜力)和绩效划分为三个区间。
  第一个区间占20%,为公司的核心员工。对核心人才,公司制定特殊的培养计划,把他们作为公司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对象,并把薪酬福利对他们进行倾斜。
  最后一个区间占5%~10%,对这部分员工实施退出计划。李宁公司实施人性化管理,对实施推出计划的这部分员工,李宁公司给他们一个观察期,告知他们考核结果,让他们自己进行改善。在观察期内,如果他们能够调整他的业绩、行为、技能、态度等,达到了所在岗位的要求标准,那么公司会在下一个年度续签劳动合同。如果观察期后仍不能符合公司的要求,则要被淘汰。
  中间一区员工,占70%~75%,属于大多数。这部分员工进入到正常的劳动合同续签、薪酬调整和人员培养计划中。
  这样,通过人才盘点,公司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激励优秀员工,鼓励后进员工,实现了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而通过建立员工俱乐部,李宁公司实现了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员工俱乐部,是很多现代企业实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培养员工归属感,建设优秀企业团队的有效途径。
  国际名企柯达(Kodak)公司的员工俱乐部,会根据员工的需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如:每周一次的打羽毛球活动,夏季游泳,一年一度的旅游,特价的电影票及年会等。
  高科技企业华为也将员工俱乐部作为员工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各种俱乐部,负责组织包括野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