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的密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老病死的密码-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知识:牙刷的保养与更换
  每次刷牙后必须用清水把牙刷清洗干净并甩干,将刷头朝上置于通风干燥处。应注意,牙刷使用时间长了,刷毛就会弯曲蓬乱甚至脱落,减弱了洁齿能力,因此,必须每3个月更换一把牙刷,切忌几个人合用一把牙刷。
  多吃糖的危害不亚于吸烟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结果得出了一个让世人惊讶的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
  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由此WHO提出了“戒糖”的口号。
  医学认为,贪恋甜食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对大脑的作用和吸烟有异曲同工之效。在实验中,如果让动物习惯性地摄入甜食,就会刺激它们大脑中的阿片类物质的产生,令它们感到快乐。一旦停止甜食供应,它们就会感到痛苦、烦躁不安、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失去平衡。这种现象与吸烟上瘾的反应非常类似。
  只要仔细观察婴幼儿,你会发现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欢吃甜食其实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但是过量的糖类摄入,易使血脂、血糖升高,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加大,甚至影响神经肌肉的灵活性,因为过多的糖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它是糖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的必需物质,维生素B1不足就会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所以,很多医学专家都说,嗜糖之害,甚于吸烟,因而应严格控制糖的摄入量。 
  最健康的吃糖法
  “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糖指各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没有甜味的淀粉;狭义的糖则指精制的白糖和食品、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糖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后者。
  糖类能够保证我们健康的需要,供给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营养学家分析,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糖如果过量,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身体不利,带来多种疾病。完全拒绝吃糖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吃多少糖,什么时候吃糖才能保持健康呢?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标准限制是:“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如果有一天吃两块蛋糕或是喝两瓶汽水(可乐),你当日糖的摄入量就可能超标了。
  

第九章 甜蜜的杀手:糖(4)
所有甜味食品中几乎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比如甜点、饼干、零食、饮料。对于一些人来说,如果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大量吃甜食虽然有害,但如果少量并在合适的时候食用,对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少量吃糖可以紧急补充。低血糖患者饥饿时会感到眼前发黑、四肢发软,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喝一杯糖水。不好好吃早饭的人,临近中午时常会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吃点甜食,就能快速恢复大脑功能。
  此外,运动医学研究证实,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前如果补充少量含糖饮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之后及时补糖,可以消除疲劳。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饥饿时、需要提高注意力时少量吃糖也有好处。
  小知识: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
  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话,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延伸阅读:吃哪种糖最健康
  虽然糖有很多危害,但我们生活中也不能离开糖,否则很多食物会变得寡淡无味。其实吃什么糖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在这里建议最好吃以下几种糖:
  红糖——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较多的铁、钙、钾、镁等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利于人体内酸碱平衡。中医认为,红糖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红糖性温,经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应当少吃。
  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它们的热量很低,具有“调整生态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称为“双歧因子”,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腐败菌增殖。
  糖醇类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度略低于白糖。它们能量低、不会引起龋齿、不升高血糖,属于健康甜味剂。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别超过20克,因为它们会促进肠道蠕动,过量食用能引起轻度腹泻。
  

第十章 可怕的白色晶体盐(1)
* 法国国家卫生医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法国每年至少有75万人因食盐过量而患心血管疾病。其中;25万人因病情严重而死亡,这一数字是法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倍。
  * 食盐中的主要成分是钠,含量约为40%,是导致人体骨质流失的杀手。
  * 如果吃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就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从而造成皮肤老化,时间长了就会使皱纹增多。
  * 医学认为,每天吃12克食盐的人,比每天吃8克以下食盐的人,平均血压要高20毫米汞柱。
  * 食盐过多是引发我们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的罪魁祸首。
  盐是导致高血压的刽子手
  在对盐的营养成分研究过程中;饮食专家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住在新几内亚、我国贵州和云南等山区居民以及蜗居于岛屿、不太开化地区的“土著人”几乎无高血压,而“口味重”的北方地区的人往往高血压发病率很高。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都是因为南方人的摄盐量甚低,而北方人的饮食口味比较偏重的缘故。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正常人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中国营养学家建议不超过6克。在我国,北方人平均每日食盐量15~20克,高血压患病率为10%;南方人平均每日食盐量12~13克,患病率约为5%~7%。
  食盐的化学名称为氯化钠,过多摄人钠盐,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不利。研究人员曾做过相关的动物实验。实验发现,进食含钠盐过多的食物,可使动物血压升高,而限制钠盐,可使血压下降。后来经医学临床验证: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低盐或无盐饮食后,约有20%~60%的病人收到一定的降压效果。
  医学还认为,每天吃12克食盐的人,比每天吃8克以下食盐的人,平均血压要高20毫米汞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经研究发现,盐易存积在血管壁内。血管的阻力越大,血压就越高,心肾等内脏的负荷就越重;机体正常代谢功能就被打乱了,水肿就会出现,产生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就大幅度增加。
  当吃得太咸时,由于体内摄入大量的盐分,透过肠粘膜首先进入血循环之中,血液中的盐分高了,必需要吸收水分来稀释它,所以人便会觉得口干,于是便大量地喝水,这些水分进入血液中,便使得血液的量扩张了起来。于是血压便会升高。并不是说患高血压的人不能喝水,而是因为如果血液中没有过量的盐,水分便不能在其中保留,很快经肾脏作为尿被排泄出去了,而血中盐分过高的情况则不同了,盐把水分保留在血液中增高了血压。
  现在也有大量研究证实,中医限盐即能有效降压和降低高血压病死亡率。如果把盐限到每日4克后,约1/3中度高血压病人不需服药,降压可达有效标准;有的虽降压不明显,但头痛、胸闷等症状减轻,血压稳定;中度限盐(3~5克/日),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建议:高血压病患者应把食盐摄取量控制在每日3~4克以下。如果是轻度或早期高血压患者,单纯限盐就有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
  另外,平时限盐主要是控制烹调时和餐桌上的用盐量,如果每人每天吃3~4克食盐,那么其中的钠含量足以保证人体的正常需要;如果每人每天能将食盐摄人量控制在6~8克,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用500克或略多一点盐,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既对健康有利,又不会影响菜的美味。
  此外,营养学家还建议,应尽量少吃含盐量高的食物如腌制品、动物内脏、蛤贝类、菠菜等。加碱馒头也含钠,平时应多吃谷类和水果,因为里面含钠较少。如果需要补钾的话,可多吃含钾多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木耳、山药、香蕉、马铃薯、鱼类、西红柿、蘑菇干等。食用钠低钾高的“低钠盐”、“保健盐”,可起到限盐补钾的双重作用。
  小知识:
  

第十章 可怕的白色晶体盐(2)
日本东京北部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他们平均每天吃盐25克,患高血压的人占全体居民的30%~40%;在世界的另一些地区的每天吃盐只有5~15克,患高血压的只有8%~10%;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每天吃盐量低于5克,几乎没有患高血压的。
  吃盐过多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据流行病学专家调查,食盐销售量与当地支气管哮喘病死亡率成正比,也就是说吃食盐量越多,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就越高。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医学认为:首先,高盐饮食使口腔中唾液的分泌量减少,有利于各种细菌和病毒在咽喉部位孳生。
  其次,由于高盐可杀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导致发病。
  最后,高盐饮食可抑制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使其丧失抗病能力。这些因素都会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