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翡翠王-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真品为了色过渡得自然,常辅助喷色的技术,但是往往控制不好,就会在寿桃上喷出色彩较重的红色斑点,而这件粉彩未见一颗斑点,所以要么制瓷的时候控制的很好,要么眼前的瓷器是假的。

这些细节结合在一起让林跃不敢判定眼前的瓷器是真的还是假的,虽然他很希望眼前的这瓷器是真的,那后面的就省事了。

为了验证真假,他还要查看一下足底,这是最后看的地方。雍正时期的粉彩真品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而且那个时期的官窑粉彩瓷器的款识多为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写篆书和四字款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qiàn)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很是明显。

林跃拿起瓷瓶看了一下足底写着六个小字:大清雍正年制。

底款为六字篆书青花款,款识无边框。

虽然是篆体但并不足以证明是假的,篆体很少用但并不代表不用。

林跃有些为难了,很多地方都证明是真的,但是小的地方却有些疑惑,不像是真的,但又无法当做是假的确凿证据。

判定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 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 御灵录 )

第五十三章 艰难的鉴定(1)

林跃一阵头痛,他又看了一遍整件瓷器最后还是无法确定是真是假,最后只能无奈的放弃,时间有限,先看其他的瓷器,看完了再说。现在他还不能使用异能,异能无法支撑他看完时间瓷器,必须在十件瓷器中排除几个确定是假的瓷器,然后再在存在疑点的瓷器中用异能确定真假,这样才是合理的安排。不过这样的预想是在时间充裕情况下的,在只有半个小时的情况下,他只能尽可能多的查看瓷器的真伪,然后在时间不够的最后,用异能迅速扫视剩下的瓷器。

他能做到的只有这些。

正当林跃准备放弃的时候,他突然注意到足底的一个很容易忽视掉的印记,让他不禁一愣,随即变得兴奋起来。

假的,这肯定是假的!

那个印记分明是现代轱辘车的痕迹,贺常和告诉过林跃,轱辘车是瓷器行业修胎用的电动专业工具!

竟然有轱辘车的痕迹,这肯定是修胎的时候不小心遗留下来的,这一条注意将前面所有真的证据全部推翻。

妈的,仿得真好啊!

看来民国时期的高人不少啊!

差一点就上当了!

林跃忍不住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要是没发现这个印记不知道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说不定会白白的消耗异能所需的精神力,使得精神力提早的用完,这样就危险了。

幸好提前发现!

林跃微微松了口气,将瓷瓶放下,继续看下一件瓷器。

第二件瓷器让他花了四分多钟,两个瓷器就花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这绝对是不能原谅的,所以他必须快!

第三件瓷器,清康熙年间的正古粉彩八仙点颌杯。

林跃看了看瓶底的落款“大清康熙年制”,心里就有了判断。

假的!

康熙时珐琅彩只绘花枝、有花无鸟的单调图案,风格很华丽。只有到雍正时期才将珐琅彩与中国传统书画相结合,形成了以白地彩绘为主的清丽雅致的面貌。粉彩瓷器同样得到惊人的发展,并成为釉上彩的主流。粉彩使用了康熙晚期始从国外进口的胭脂红,改变了古彩那种单线平涂的生硬色调,从而使每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感,显得更为娇艳,并以淡雅柔和而名重一时。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胎白且薄,已达到了“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的地步。

这件八仙点颌杯明显的不是康熙年间的风格,所以只能是假的。

如果换做平时在古玩街,林跃一定看看这八仙点颌杯是不是雍正时期的物品,但是现在根本没有时间看,只需要判定眼前的瓷器不是康熙年间的就可以。

这次是在鉴定而不是捡漏。

第三件瓷器林跃鉴定前后只花了不到二十秒的时间,为后面的瓷器鉴定大大争取了时间,但是这速度还是太慢。

三件瓷器花了十分钟,半个小时过后最多只能看九件瓷器,必须将鉴定一件瓷器的时间尽量压制到三分钟一个,最多不能超过三分钟,这样才有找出真品的机会。

快!

必须再快!

林跃尽力不让自己心静下来,可是越想静越静不下来,连他的手也开始紧张的抖动了起来。

不行,这样下去不行!

林跃停下脚步,深吸了就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他意识到着这种自我紧张的感觉对他很不利,如果现在就紧张了,那一会到了最后会更紧张,恐怕整个身体都会激动的抖动起来,那种情况下施展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异能都困难,更别说需要极度心静的古井不波。

所以他现在必须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如果不能静下来就会前功尽弃。

必须静,必须静!

林跃闭上双眼,慢慢的将自己的呼吸调匀,精神完全集中到自己的悠长的呼吸声中,不再为外物所干扰。这个时候不能急,越急静下来所花费的时间越长。

两分钟后,林跃的心终于静下来了。

静到再静下去古井不波的状态就出现了。

又花了两分钟,现在还剩十八分钟。

林跃嘴角微微露出一丝苦笑,不过他没有紧张,事在人为,如果他有异能都无法判定瓷器的真伪的话,那其他人更无法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鉴定出瓷器的真伪。

林跃走向第四件瓷器。

第四件瓷器是一个盘子,矾红云龙纹大盘。

全身雕刻者红色额的龙纹,龙纹惟妙惟肖,就像一条赤炎龙刚从岩浆里出来一样。盘子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团,上面绘着两条相互追逐的龙,神态威严,却又充满了趣味性。

胎体蛋白,恰好衬托了盘瓷器表面的龙纹。

林跃拿起大盘仔细看了看表面的釉色和上面的纹饰。

从釉色看,林跃并没有看出是假的,如果这件瓷器是真的话应该是明中后期的产品。纹饰也没有错,手感很不错,釉色不错,却没有硬亮感。

有了前面三件的教训,林跃不敢先入为主判定瓷器的真假,一旦先入为主之后就很难推翻原来的结论了。

林跃将盘子翻转,最后还是要看足底,足底是最容易发现瓷器真假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最难处理掉本来的面目。

翻过来之后,林跃特意看了盘子的大体形状。从圈足自上而下向内斜敛成倒过来的梯形,这正是明朝嘉靖年间碗、盘瓷器的特点,而且,瓷器上出现龙首正面纹饰始于明嘉靖年间,盘子上面正好出现了龙首正面纹,这些都证明了这个盘子是明朝嘉靖年间的瓷器。

林跃看了一下足底,上面确实写着“大明嘉靖年造”的字样。

大明嘉靖年造?

林跃微微皱起了眉头,然后突然笑了起来。

又是一件假的。

景德镇为了这次比试真是下功夫啊,每一件瓷器都是高仿品,有一点不注意就可能判定是真的。

就拿眼前的瓷盘说吧,釉色,胎体,器型,每一个都看起来是明嘉靖年间,但惟独款识出现了毛病。不是字体的原因,上面的字体特征和明嘉靖年间的特征是一样的。

( 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 御灵录 )

第五十四章 艰难的鉴定(2)

嘉靖瓷器年号款识的特征是字体瘦长,笔划比较粗,刚劲中藏秀逸,有刚柔相济之功力。字的结构特点是有大字撇捺平开〃大〃,靖宇立平月上〃靖〃,年字有的为四横年等(二十四)。上面的字体都符合这些特征。

林跃之所以能看出这件瓷器是假的,是因为明嘉靖年间的瓷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虽然很大,但是很多回把这个特点遗忘掉。

这个特点就是无论嘉靖年间的官窑还是民窑所生产的瓷器都是写〃年制〃而不写〃年造〃,凡是见〃大明嘉靖年造〃款器,绝对是后来的仿品。

“年造”这个是从明嘉靖后的隆庆时期才有的。

所以,林跃判定这件瓷盘是假的。

想好自己的师傅讲的明嘉靖年间瓷器的特点,如果忘了这一点,林跃肯定会把这件瓷盘当成是真的,因为仿的简直太好了,几近以假乱真。

如果没有款识上的问题,在没有异能的帮助下,以林跃现在的瓷器鉴定水平是无法鉴定出瓷器的真伪的。

好险,好险。

林跃微微松了口气,放下瓷盘继续向着第五件瓷器走去。

前四件都是高仿,而且都是很容易打眼的高仿品,不知道下面会有什么样的瓷器等着他。

希望别太难。

林跃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些担心。

如果不是比试碰到如此多的高仿品,林跃肯定会很高兴,并留下来研究一番,但是现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兴致。

比赛要紧。

自己的师傅还在外面等着自己的好消息呢!

第五件瓷器是一件青花缠枝花纹豆。

豆也是一种瓷器,因其腹部圆滑如球,就像现代喝红酒用的高脚玻璃杯一样,有类似的形状,只不过豆的形状并不细长,反而是有些矮胖。脚也没那么长。

林跃只好观察了瓷器的各项特征。

豆圆口内敛,口下自右至左用青花款横着写着“大明宣德年制”6字楷书款。腹部很圆,高足中空外撇。盖拱顶,顶上有宝珠形钮。里外以青花为饰,外壁主题纹饰绘缠枝花一周,上下绘有花叶与菊瓣纹,足上亦绘菊瓣与点珠纹。豆里心绘折枝花一组。盖面绘有古钱纹,莲瓣及点珠纹。

这件瓷器明显的仿青铜器式样,胎体厚重,古朴饱满,花纹清丽流畅。

大明宣德年间的瓷器有四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个是釉面一般都能见到像橘子皮似的橘皮纹。第二个是釉面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大中小不一样、间距也不一样的的气泡群,凡是气泡密集而整齐者,大多不是宣德瓷。第三个特点是坯接胎痕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宣德青花瓷不及永乐器细致。而且圈足断面呈倒梯形,无法用手抓起,足背有棱角感。

最后一个特点就比较好玩了,不知道是书写款识的人文化水平不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