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之轮回境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变身之轮回境界- 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翔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当时的决定,如果说计划中写的都是真的,那么他确实不适合待在计划的核心团队中。通过二十年的观察期,这才确定自己具备参与核心的条件,不知道为什么高翔有种自嘲的情绪。

“那么会议继续,高研究员。首先由你介绍一下你们滨河军事科研所的研究进展。”

高翔站起来道:“九月二日深夜,一颗来自天外的不明飞行物坠落于滨河市一处在建工地中,事发后当地驻军封锁了现场,并将坠落物分成数份运抵不同军事研究所,我们滨河军事科研所一共承接了两个样品任务。经过两个月研究,一号、二号样品的检测报告已经完成,我这里简述一下它们的情况。”

高翔说着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将报告取出来,“经高能射线照射,对不明飞行物的金属外壳进行了性质判断。它具有耐高温、耐强剪应力、高硬度的特点,它的熔沸点高于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所有金属合金,强度强于各类高性能纳米材料,晶粒小于25纳米时。其断裂应变仅为千分之一,但可承受的应力却是当前最好材料的一千倍!”

见两旁的物理学家以及建筑学家交头接耳的讨论,高翔淡淡一笑。他并不觉得意外。因为两个样品的特性如果得以应用的话,实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为了切割这些样品。科研所可是损坏了不少刀具,后来还是突发奇想用高能射线照射之后才完成切割的。

“通过对两个样品的实验测定。发现一号样品具有一定超导特性,它的形状更像一种能量的收集罩,所以我大胆猜测,它可能是不明飞行物的能源构件之一。二号样品物理特性与一号样品相近,但它像反应发生炉,很有可能是不明飞行物的动力核心……”

通过高翔的介绍,在场的专家对不明飞行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接着有人向高翔提问,高翔一一作答。大约二十分钟后,关于高翔所研究的两个样品进展被计划执行组正式确定并归档。

“好了,高研究员的介绍已经结束了,接下来该由其它几个机构给高研究员做一下介绍。”

由于统一的物体分成了几个部分进行研究,互相的交流便十分有必要,又用了将近一个钟头的时间,关于九月二日坠落在滨河市的不明飞行物的汇报才算结束。

“下面进入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

看了看在场的众人,洪天中将示意坐在他右手边的一个约三十来岁的年轻科研人员站起来发言。

这是一个身材略为消瘦的年青人,眼睛很有神,不过不知道因为疲惫还是因为被烟熏的,两眼充满血丝。

他站起来,自我介绍道:“在座的诸位专家学者你们好,我是来自沪城佘山基地大型射电望远镜监听部的李何文,接下来将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一个在天文界引起轩然大波的事件。”

“天文界发生什么大事情了?”

在座的虽然有很多是物理学家,但物理学界也分很多领域,很多人精通核物理、量子物理,但未见得也精通天体物理,须知术业有专攻,一个人再聪明,精力也是有限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天体物理学家,有相近也有区别,侧重不同。

至于那些不是物理学界的,就更加不知道天文界发生的事情了。“难道你们发现活着的外星人了?”一个生物学家感兴趣地问道。

年轻的李何文摇摇头,“很遗憾我们没有发现活着的外星人,不过我们发现的现象,较之外星人更加让人震撼!”

这下在场众人全都肃然起敬,那个生物学家收敛起玩笑的心态,静静等待年轻研究员的汇报。

“这次发生在天文界的事件目前受到严密的控制,各国高层都向所在国的天体物理学家下达了封口的命令,因此消息仅在天文界少数几个科学家之间传播。在座的诸位很荣幸,将作为我国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了解到这件事。”

洪天中将开玩笑地说着,但从他严肃的表情中,没有人任何开玩笑的成分。

李何文介绍道:“我们沪城佘山基地拥有的65米大型射电望远镜是中科院和沪城合建的重点项目,目的是为了提升我们的基础研究实力和奠定科学研究基础,更好完成国家战略储备。所拥有的65米射电望远镜为国内领先、亚洲最大的全天线可转动大型射电望远镜。总体性能在国际上同类项望远镜中名列前4名,因此它的观测结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李何文首先强调了观测的准确性,然后神情激动,表情就像破解了宇宙的密码但同时又对宇宙产生了更大的畏惧一般。

“事情发生在九月六日的下午五点二十七分,由于我们监听部具有实时记录的设备,因此整个过程无异议。当时监听部仅有我一位值班研究员在岗,意外就是在我吃晚饭的时候发生的,通过与国内同行的沟通,我们将它称为‘掌控宇宙之巨手’。”

第226章 缺失的十三小时(求订阅!)

上一章中一个笔误,是“九月五日下午的五点二十七分”,已修正!

————————————————

自人类文明诞生之始,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就从未停止。

人为什么生,为什么死,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有怎样的价值,对于这个世界而言,它的存在,只是一个过客,还是组成了这个世界的基本。

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能够透彻的回答。人生短短数十载,风风雨雨几十年,难道从出生开始,等候的就是死亡的来临吗?

而对于人类所生存的宇宙,对它的探索也从未停歇。宇宙是什么,宏观上它有多大,微观上它又有多小,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宇宙的运转,宇宙的规则又是如何制定的,这一切既是科学,又是哲学。

冥冥中仿佛有一只巨手,宇宙如一个球,悬浮在巨手之上,而这个巨手,随意操纵着宇宙的生与灭,也间接操纵着世界生灵的命运。

……………………………………………

九月五日那天傍晚,李何文作为射电望远镜监听部的值班研究员留守在监控室。

监听部的工作很复杂,但也很简单,说它复杂,因为监听部负责监听来自宇宙的所有信号,从中分离、提取、放大有用的信号,任务繁琐、技术要求极高,而说它简单,又因为来自宇宙的波段几乎不会有大的改变,就是几天、几个星期都是纹丝不动的直线……

然而九月五日下午五点二十七分,历史将铭记这一个关键的时刻。

因为它……彻彻底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

“你所说的掌控宇宙之巨手到底是什么意思。弄得玄玄乎乎,咱们搞科学的。为什么要引用这种明显带有唯心鬼怪思想的比喻?”

一个老派的科学家当即站出来质问,他觉得眼前这个叫李何文。不,应该说整个天文界的人都有问题,一个现象就一个现象,好好的起名字,起了个什么“掌控宇宙之巨手”这样的怪异名称,简直是对科学的亵渎。

年轻的天体物理学研究员李何文苦笑地摇摇头,“王老教授,不是我们故意起这个奇怪的名字,实在是观测到的现象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天体物理的认知。对宇宙的了解也在那一刻出现了动摇,我们好像找到了宇宙的某种规律,但又害怕承认它……”

“王老教授,我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吗?”

“无稽之谈!”

王老教授研究了一辈子的科学,现在居然有人问他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神,科学界难道还要开历史倒车不成?

包括高翔在内的其它科学家也朝李何文投去怪异的目光,好像这个年青人在这里胡侃一样。唯有洪天中将和老将军老神在在,没有制止李何文的意思。

李何文见大家都在等待自己的回答。调整了下语气道:“爱因斯坦与牛顿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站在了当时的思想领域的最高峰。但为什么到了晚年,他们都信神去了?”

“因为当他们穷尽了物理世界的客观规律之后,他们终于发现。关于宇宙问题的最终答案,只能指向神。”

“爱因斯坦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有些人认为宗教不合乎科学道理。我是一位研究科学的人,我深切知道。今天的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而不能证明某种物体不存在。因此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并不能断定它就是不存在。今天科学没有把神的存在证明出来,是由于科学还没有发展到那种程度。而不是神不存在。总而言之,人的五种感觉是有限制的,无法感觉出神的存在,科学也无法否认神的存在。”

爱因斯坦:“能够证明我是错的,一个人就够了,何必那许多人?”

……

“李博士,你想要表达怎样的观点?”

高翔忍不住问出了自己的迷惑。

李何文苦笑道:“我说这些是想说服大家去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被定义为神的存在吗?”他摇摇头,“不,我也不信神的存在,但客观的现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受到一种神秘力量的操控,这个力量,就像超脱宇宙之外的神,他一只巨手,肆意玩转着我们的宇宙!”

“九月五日下午五点二十七分,我们佘山基地的射电望远镜观测到了宇宙星图,而那一刻观测到的星图以及之后观测到的星图,向我们完完全全的诠释了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就始自于下午五点二十七分!”

说着,李何文打开会议室中的投影仪,在屏幕中显示出一片复杂的光斑图片,同时几个较亮的光斑还被注明了恒星编号。

“那家看,这是我们荟萃国内几个天文台整理出来的星图,这是五点二十七分的,这个是之后时间段的,以及这张,是五点二十七分之前的。”

“这些有什么问题吗?”

许多科学家迷惑地问。并不是在场的所有科学家都在问这个问题,因为一些略懂天体物理的专家已经看着星图陷入沉思当中。

“有,当然有区别!”

“大家看这几张五点二十七分前后的宇宙全景照片,这几颗亮的恒星有什么特点?”

将几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