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迷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座城市的迷离-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小郁接过饭盒跟保姆道别,两个人开门出去了。

  “那老婆子总是打听学校的事,我说呢!难怪,他儿子也在里面,更没想到她儿子是他。刚才好不好意思啊!”路上小虎说。早上又下了霜,干冷的空气刺得人直打哆嗦。

  “唉!看来方远也是个死要面子的人。”孙小郁说。

  “平时看他郁郁寡欢,冷静得近乎无情了,都弄不懂那人到底每天在想什么。等下你就对他说,说他妈妈就在我们这当钟点工,看他什么反应,我还不信他连他妈都不认了!”小虎平时见方远就不顺眼,语气里似是蓄谋着某种深仇大恨。

  “算了,算了,人家也有他的难处。”孙小郁体谅道。

  下自习后,孙小郁来到方远旁边坐下,把早餐送上。方远打开见是家里做的,牛肉面条,外加一袋牛奶和一个苹果,有点不可思议。

  方远提起筷子就大口大口往口里送。

  “呵呵,吃了……吃了没有感觉吗?”孙小郁侧着头瞄他,挤出诡异的脸皮说。

  “什么呀?你看着我干嘛?还要吃啊,那来,喂你一口。”方远朝他瞪了一眼,口里嚼着面吐词模糊,做出喂面的动作。

  “哦,不不。嘿嘿……好吃吧!慢慢品尝。”孙小郁拍拍他的肩,起身回到了后面自己座位,嘴巴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

  在平时方远肯定破口一个“淫笑!”砸在他身上,现在口里在吃东西,繁忙不便。

※第十四章·联考(1)
方妈得知小郁和自己的儿子一个班,洗衣做饭的动力发自骨髓深处,干劲十足,不由自主。同样不由自主的还有打心眼里的高兴,毕竟这样可以获悉他在校内的生活和学习境况,哪怕每天听小郁提到他,也会心绪开怀。

  这些年方远在家的表现早已失去了一个儿子对家长应尽的孝道,闷闷不乐的情绪从进初中一直延伸到现在,安静地活在任何人也无法涉足的世界,但那不明所以的行为总会折射出他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与探索,对学习算是脚踏实地的了,也抱有极大的兴趣。

  可是这种勤奋好比一片金黄的稻田,身处其中,临近喜获丰收之秋,上天却开始乌云密布雷雨滂沱三个月不停息。

  每回回家,家人看到这样的方远,心里酸楚,也不能说什么。那种思考与探索的力量似乎与生俱来,没有任何人施加于他。方远的孤僻和深沉,有时在家暴躁叛逆的脾气,家人无能为力,但是走的路又没有偏,只要对他有利的,家人会不惜代价满足他,不过话又说回来,方远很少有过什么苛刻的要求。找家里多要的钱也投资在了学习上。

  对于一个孩子,也许过早的懂得不是一件好事,自我克制的童心太过坚毅容易破碎,可他至今还没有破,依然坚强,超载地支起精神疲惫力不从心的少年身躯。

  孙小郁和他走得最亲近,对他的很多想法也无法肚明。在他眼里,方远超乎寻常的冷静,有超凡的智力也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旁若无人的脸给人以拒人千里外的排斥力。

  孙小郁在他和他母亲之间来回,没有向方远走漏风声,每天早上给他送去早餐,偶尔送去补脑液、营养品之内的药物补品。但每次都是以他自己的名义送到方远手里,出于对朋友的关照。

  有几次方母进了校门,站在远处望向逸夫楼五楼的七班教室,很多时候是课内,肃静的校园只有单纯的读书声。从小到大家人对方远的学习从来没有逼迫过,小时候就特别幸事,老师家长的话根本不需要对他说第二遍。至于学业,家长其实没有很高要求,原本以为考不取重点高中就随水乡的同龄南下,挣几个钱回来娶个同乡姑娘,把孩子丢到家里由两个老的带,两个人再一同在外面打拼。没想到在风泉中学他表现很突出,韩朝后来居上,他就紧跟其后,而且乒乓球打得很好,在市里拿了个奖项,市乒协的教练说他有打球的天赋可起步晚了,于是家人就绝了这条路,方远也遵从了家长的意见,一心读书。如今到这个份上,方母也很知足,看着儿子在月考排名榜上有个名次心里会隐约地浮现骄傲感,毕竟从风泉水乡走出来的人不多。

  
  其中联考持续了两天的时间,考试安排完全按高考进行。

  下午的英语结束,孙小郁从第一考场出来,遇见了黎曼,她正从第二考场出门,这是她首次冲进这么靠前的考场,脸上多少有些光彩。

  “发挥怎么呀?”孙小郁跟黎曼打招呼,顺便问道。

  “英语还马马虎虎啦,第二考场就是第二考场,坐的人都是那么强,每一门都有好多人提前一个来小时做完的,上午的理综也不例外,理综答题卷反面就一整面骷髅,好多题放得我心寒,这理综还真是传说中的难考!”黎曼的脸颊在考场上烧得有点红,出来一身轻松,跟孙小郁走在一起,谈笑风生,畅所欲言。

※第十四章·联考(2)
紧张了好些天,焦灼的气氛在随后的自由时间段才得到了释然,回教室放好考试用品,大批大批的学生会涌向两个地方,球场和食堂。

  以孙小郁为首的球队跟校篮球队在风雨球场PK,四周的观众围成了厚厚的人墙,场上不时掌声雷鸣,欢呼四起。黎曼和韩鲜手挽手在校园里逛步,从旁边的过道上走过,能看见孙小郁高过人墙的头在球场两边来回晃动,头发凌乱,大汗淋漓。两人也想凑进里层观看,但连见缝插针的空隙也没有。路过体育馆,从落地玻璃望向馆内,黎曼在乒乓球台区域扫过视线,一眼就搜寻到那个身影,仿佛那个身影有着无形的吸附力,自己的视线会产生扭曲,不管他在人群的那个角落都能感应到他的存在。可是这一次,他又是伴随着那个女生的存在而存在。难怪在十五班第二考场上,姚梦泽一考完就回座位拿出一对乒乓球挥舞着冲出了教室呢。黎曼看着他们俩默契的打法,一个喂一个练,撇过头就疾步走向了食堂,韩鲜原地愣了几秒,也随后跟了上去。

  食堂里人头攒动,队伍排进了座位区,两边的甚至后延到了门口。两个人十分钟后才打到饭,这时食堂里的人,女生占去大半壁江山,中间的女生区已座无虚席。韩鲜领着黎曼向旁边男生区进行领地扩张,在一张张举头陌生的脸孔面前明目张胆地走动,黎曼怯生生感到全身毛骨悚然,即使有韩鲜做先锋她依然像是迷失了方向,茫然四顾,神情紧张。

  角落里一只手在挥动,口型“喂喂喂”的朝这边召唤,韩鲜见了喜上眉梢,赶紧叫黎曼一同过去。

  唐夏桌对面正好有两个空位,韩鲜正对着坐下,吩咐黎曼坐在旁边。见到韩鲜,唐夏表现得很喜庆随意,可是看到黎曼就兀地字圆脸正起来。有两种心理,要么是见了生人客套正经,要么就是见了美女心怀疙瘩又不好不搭理。

  韩鲜吃透了男生那德性,多半是后者,于是就狠狠一筷子敲在他头上。

  “这就是黎曼,我们是好姐妹,想必你见过多次。瞧你丫德行,见了美女就猴模狗样。少装!”

  唐夏被劈得灰头土脸,低下头夹菜。“那你们谁是姐谁是妹呀?”

  “呵呵,我们年龄相仿,韩鲜比我大一个月。”黎曼客气地接过话,有些尴尬,毕竟夹在中间有些不好做人。

  韩鲜用自己盘格里的肥肉换唐夏盘里的瘦肉,唐夏笑着跟她抢,被韩鲜咬牙用筷子一指,于是就像被施了魔法样听任她的野蛮任性。

  黎曼坐在身边从未见过韩鲜在男生面前这样撒娇过,就像一对小夫小妻。黎曼在一旁目瞪口呆,万分惊愕,他俩的进展也太快了吧。

  为了尽早得到分数,进行兄弟学校之间的成绩评比。晚上很多考场前一天的成绩都出来了,特别是前几个考场的,一考完阅卷老师就日夜奋战,因为全校都在迫不及待关注这一届高三尖子生的水准。清华北大录取人数、一本上线率永远是衡量一个高中名望和教学的准绳,颠扑不破,放之中国皆准。

  晚自习,各科老师把一沓答案丢到教室就回办公室挑灯作战,赏心悦目的惊叹,破口大骂的愤怒,阅卷老师个个热血沸腾,考场上的笔林墨雨已完全轮换成了办公室的兵荒马乱。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四章·联考(3)
教室里,惶恐不安,心跳十倍加速的时刻降临了。有些人把答案随意丢在一边,迟迟不敢对,像是死神的咒符,连瞟一眼的底气也不足。很多人牙一咬,眼睛一闭一睁,气沉丹田淡定淡定再淡定,迅速地一气豁过去,是生是死听天由命。一个班总有那么几个人信心满载地对,泪眼婆娑地扒下了。真正的高手从不显露情绪。

  之前班主任各科任老师紧紧的灌输这次联考的重要性,是今后的备考方向的指南和备考信心的筹码,个人在年级及整个联考区的定位可以初见端倪。对学校来说,意义也非同凡响。所以整个学校从上至下对联考都有点神经兮兮,丝毫不敢怠慢。

  方远的语文稍见起色,英语又败下阵,由于备考时间分配不均,化学和生物较平时也略显逊色,导致总分依然上不去。

  “木桶理论”在木桶侧着装水的情况下失效,这种情况,木桶装水的极限会上升,这个极限不再只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方远简单一算,只要把次长的一块补得可以了,八成满的极限也可以装到九成满。理论探究归探究,*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一切得实际出发。对于语文和英语俩尾巴,方远很想放逐一门,以此顾全大局。可这种情况总会招来相应科任老师的勃然大怒,在他面前还谈高考谈前途,他当你跛着腿跑马拉松一样在无稽之谈。

  方远每每有这种想法也只像河水股了几个气泡,浮出水面破裂后仍旧要激流跌荡,千里搏击,不敢急流勇退,这个险未免太大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校园里到处都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