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少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桂系少帅-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首相府里面出来,斋藤实就直接去了日本海军大将伊集院五郎,伊集院五郎出生于萨摩藩,1877年的西南战争参战。他在日本海军中是一个很特别的另类,他进过海兵的前身海军兵学寮的幼年学舍,但没有海兵学历,却是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的正式毕业生,博学多识。甲午战争前后军令部参谋,日俄战争是军令部少将次长。为了使之发挥下濑雅允海军工程师开发了的下濑火药的威力,开发了伊集院信管。在黄海海战和蔚山海战中,伊集院信管极为敏感,掉到水面上都会炸,不会穿过装甲进入军舰内部再爆炸。因此两次海战中被击沉的俄国舰艇只有一艘。日本海大海战做了些小改进,就算没有直接击中船体,但在船体边上的水面上爆炸产生的3000度高温照样能破坏船体装甲。其实采用这种伊集院信管的真正理由是当时的日本还没有掌握穿甲弹制造技术,日本的穿甲弹制造技术是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从德国引进的。这个导火线是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与下濑火药一起发挥威力,联合舰队击破俄罗斯的bō罗的海舰队的大的主要原因。为此伊集院被认为是「日本海海战胜利的幕后功臣」。日俄战争后历任了第二舰队司令长官,第一舰队司令长官。第一舰队司令长官,负责舰队训练,有名的“月月火水木金金”就是他的发明。日语里从星期日到星期六的一星期的叫法是“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确实是一个星座周期。

    由于伊集院五郎是海军元老,所以面对陆军的元老山县有朋,海军派只能够依靠伊集院五郎,毕竟从资历和职务上,他都是海军的领头人物。日本的陆海军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这要从明治维新初期开始说。第一明治维新的主力军是萨摩藩和长洲藩,比如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都是出自萨摩藩和长洲藩。明治政fǔ出现两大派系。第二日本维新开始后建立新军队的基础是从萨摩和长洲召集的,萨摩成为海军,长洲成为陆军。而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没有议会,没有宪法,完全是藩阀政治。萨摩藩和长洲藩各自拥兵自重,左右日本政局。陆军和海军成为各个派系的工具。第三日本海军学习英国,日本陆军先学习法国,普法战争后改学德国。从这时开始日本海军和陆军就开始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路线。第四发展海军和陆军都要耗费资源,而海军和陆军有分别代表了不同藩阀的利益,所以在争夺发展资源,比如钢铁,煤炭上的矛盾很多。

    最重要的是陆海军在军费发展和军事攻略上面的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日本的军费在军界和政界的讨论之后,形成了一步一步增加的定数,所以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之间争夺军费的事情日益严重了,由此刺jī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另外在国家的发展方向,日本陆军想的是要实行大陆政策,不断的向中国进军,从而整个控制中国,然后再向全世界进军,日本海军的思想却是先建立强大的海军,然后利用海军将其他列强的部队赶走,然后就像是吃小菜一样,将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给吃掉。这其实也是这两种兵种为了让自己变的更加重要而进行的主张。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在中国的西南角,也有一个人在野心勃勃的等着吃掉他们陆海军这两个兵种呢,如果陆裕光的战略意图能够成功,那么以后日本陆海军之间的矛盾就是一个笑话。



………【第三十三章大借款】………

    第三十三章大借款

    “大总统,我们陆军军费现在越来越少,如果这样下去,那么我们的士兵说不准就会闹兵变。”在袁世凯的书房,一身戎装的段祺瑞向袁世凯禀告道,他已经从湖北回来了,准确的说是袁世凯将他从湖北给调了回来,一方面是为了不过分刺jī西南的陆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限制段祺瑞的权利。

    依靠军队起家的袁世凯可是比谁都重视军队,因为军队是他的统治之本,如果军队不稳,那么自己的统治力量也就不行了,当然在这情况下西南的事情最为明显。

    自从袁克定回来之后,陕西的张云山就开始闹了起来,张云山对于陆建章进入陕西的行为很不满,但是之前他的实力弱小,所以也只能够吃哑巴亏,但是现在他竟然敢直接反对自己,这说明他背后有势力支持,能够支持张云山的无非就是两种势力,第一就是国民党,虽然国民党败了,但是国民党在全国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第二就是西南陆家,西南陆家自从南北战争之后实力就急剧膨胀,自己现在只是稳住了他,但是说不准什么时候他们就冒了出来。

    “我现在也没有办法,现在财政部也没有什么钱,你也是知道的我们的底子本来就薄,再加上每年还要给清室的钱,我们现在处于经济困顿期呀。”袁世凯说道,他现在是真的缺钱,前一次借款因为国民党的原因并没有成功,但是现在的事情是不借不行了。

    “大总统,我听说西南建设银行现在很有钱,而且还在我们北京、上海、青岛、南京、广州等地都建立了分行,我们是不是让他们向中央解缴一部分税银呀?”段祺瑞问道,其实他的意思就是想要问问袁世凯是不是从陆家那里拿点钱,毕竟现在国库空虚。更重要的是段祺瑞想要西南和袁世凯因为这个问题交恶,这样袁世凯就必须更加依靠自己这群北洋元老了,对于这一段时间袁世凯的疏远,段祺瑞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他才会这样说。

    “不行,这样会把西南bī急的,看来我们还是要大借款了,上一次进行的善后大借款并没有成功,但是这一次我们必须要借钱了,看来还是要和列强的银行团进行合作呀。”袁世凯感叹道。

    这个大借款可是又来已久了,当初孙中山在南京临时政fǔ时,曾向日本方面接洽借款,经过英国向日本交涉,这笔借款就被打消了。当然,列强也没有借钱给清政fǔ,南方和北方大家都没有钱,也就别打仗了,和平妥协也就顺理成章。

    南北和谈成功后,清帝退位,但民国政fǔ仍然没有钱。由于不仅需要给付满清旧室钱,成立新政fǔ也需要钱,所以就必须向银行团接洽借款。

    前清的时候,英、法、德、美四国组有四国银行团,以垄断对华贷款。列强为了在华的共同利益,四国正在和俄、日两国接洽,组成六国银行团。俄国外交当局认为,为了国家利益,俄国的银行不应该为了银行的利益损害国家利益,不赞成俄国银行与四国银行团竞争对华借款。英国外交当局认为,要运用金融手段帮助中国克服“无政fǔ”状态,而对中国局势施加影响的方法,就是控制中国的国库。中国还欠着列强一大笔钱,先别说借不借钱给中国,要不要中国还债,主动权也在列强手里。中国政fǔ只有借钱,才能还债。

    这是当时中国财政的破产状况。列强正在商量组成六国银行团,把对华贷款的决定权控制在六国公使手里。贷款的性质完全是政治性的。以英国为首的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政局趋于平稳,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起来。因此,借款的动机只是帮助袁世凯稳定政局,决不让中国政fǔ借钱来发展经济,俄国人更不愿意看到中国政fǔ把借来的钱用在对付俄国在外门g的扩张活动。

    最早负责借款事宜的唐绍仪在革命意识高涨的形势下,力图贯彻与前清不同的政策,谋求国家的富强。新政权总该有新意识、新气象。他在和西方银行家接洽时,就按照国际惯例,利用外国银行之间的竞争,来争取条件优惠的借款,谁的条件优惠,我就向谁借钱,希望打破四国银行团对华借款的垄断地位。他一方面与华比银行谈判1000万英镑借款,一方面又与四国银行团秘密商谈。清政fǔ向四国银行团借有一笔1000万英镑的币制实业借款,革命后停止支付,他希望银行团继续支付。但考虑到1000万英镑难以满足中国方面财政善后的需要,因此,希望有一笔巨额的60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这笔借款数量很大,折成银元大约是6亿元,如以今天的1银元约合人民币70元计算,就是420亿。当时中国是个贫困的农业国,前清中央政fǔ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到2亿银元,一笔借款就相当于三四年的财政收入。

    原来,在唐绍仪的计划中,这笔借款不仅用于还清以前的借款和政fǔ财政需要,而且还要包括新政fǔ经济建设的费用。毕竟民国才刚刚成立,南京和北京双方都信任自己,所以自己要做点令人振奋的事情。但是,大借款谈判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中国政fǔ的财政需要迫在眉睫。于是,银行团同意在阳历3月份内先提供700万两银子的垫款,主要是供给南京临时政fǔ遣散军队和偿还债务之用。但垫款是袁世凯接洽的,由袁世凯于2月27日通知南京临时政fǔ财政总长在上海向四国银行提用。第二天就交付了200万两。北京发生兵变后,银行团借口局势不稳,没有继续支付,同时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要袁世凯保证除了银行团以外,不接洽任何重要借款。唐绍仪本来就对四国银行团的垄断深感厌恶,现在又背信不继续付款,就向银行团声明:“中国此后借款,皆自有选择之权。”

    西方国家在彼此之间有一套市场经济规则,但对付中国却是搞垄断和政治控制。当然陆裕光的借款并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他是通过地方武装或者说个人的名义向德国政fǔ借的钱,而不是从银行借的钱,当然即使是从德国银行借的钱,那么别人也没有办法,因为西南是帝国主义势力最弱的地区。不过袁世凯为了获得经费,于3月9日以信函方式,接受了银行团的要求,信中说:“鉴于四国银行团在目前紧急关头所给予中国的援助,及其在外国市场上支持中国信用的贡献,中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