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黄色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黄色的-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我正乐滋滋地欣赏着比初中时好一百倍的伙食,为摆脱初中每顿的土豆粉条而庆幸时,一不留神,却把饭盒给打翻到了地上,哐当一声。她们都转过眼睛看看我,再看看那洒落一地的饭菜。然后打破了沉默,但一切却又显得那样地默然。

  “怎么搞的啊?”

  “怎么这么不小心……”

  “怎么办啊?”

  “下次小心一点。”

  我等了好久,却没有听到以前常常听到的那些话。以前桃、琴总是说:“来,吃我的,我分给你。”当打完饭她们发现穗儿饭盒的饭比较少时,猜测着穗儿可能吃不饱的时侯,然后大家把妈妈们抄的带来的鱼啊、肉啊、酱啊统统搬出来,全摊放在桌上,你吃我的,我夹你的,不分你我。

  陌生下的惶恐与孤寂。这却是我进高中的第一天最深刻的感受。 

  晚上躺在床上,被子在月光中浸得凉凉的。我躺在床上,向前后左右看了看,没有了她们在睡前的瞎侃,竟睡不着。她们中只有穗儿一个人考到了这儿。相处了三年刚熟识了解且变得依恋的朋友却又要分开。

  小学的玩伴在上初中的时候不玩了,初中三年交来的挚友在高中时分道扬镳了,而现在呢?我不了解谁,而谁也不了解我。

  有时甚至会內罚自己,当时如果我考差一点该多好啊!再少考几分。

  一切都会好的,适应了就会好的!妈妈不是常说,到学校来了,不要和别人比吃比穿,要比学习,不要管别的,弄好学习就会好了。学习!我还是很擅长的,我安慰自己说。然后翻了个身,稀里糊涂地睡着了。  

  早晨,震耳的铃声吓醒了我。夏天的早晨,人们通常醒得早。穗儿一看别人都洗漱完了,然后嗖嗖地把短袖一套,裤子一提,爬下床去。今天要见新老师了,会怎样呢?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会是像初中的杨老师还是何老师抑或是刘老师?想起这,不免又冒起了希望。

  一堂一堂课的开始,一堂一堂课的结束,一个一个老师的登台。每个老师在第一次课程的开始,都进行了一次“小演讲”。除了介绍这三年要学习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方式,教学计划,对我们的要求,都毫无例外的说了这个词——适应,适应这儿的生活,适应这儿的环境,适应他们的教学方法,适应这激烈的竞争……然后就是一番思想教育,不要早恋……然后一番鼓舞之词,为考上好大学,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演讲无独有偶地都是从“拼啊拼……”这句话结束,然后正式的高中学习就从“拼啊拼……”开始。

  他们的话让整个教室开始变得躁动起来,大家都像是在摩拳擦掌。对,适应,我得适应这里的,我可不是这么容易被打败的,那些又算得了什么呢?然后我安静地翻开书,像个温顺的小猫,很听话地在这个像是不属于她的地方兴高采烈地开始了新的一天又一天,拼得不亦乐乎。

  但当我得知,班上一大半的学生是交分数钱进来的时候,是市区里的学生时,我的心突然凉了,原来自己初中的努力是可以用钱来代替的。而事实上仅差几分的桃、琴她们也都有资格来的。那时的我们竟是那么有“骨气”地约定考上哪儿就到哪儿读,决不让父母掏钱。我们真傻!这是我第一次那么深刻地意识到了钱的威力,尽管我们总是说钱不是万能的。每每当我看到那些让我觉得羡慕而又无法得到的组合时,易拉罐、名牌衣服、电子学习工具……只好用妈妈对自己叮嘱的那些话来安慰自己——不要跟别人比吃比穿,要比学习。我会让他们为我折服。                                                                                                    语文老师把优秀作文打印出来发给大家看,穗儿的作文被印成了铅字。

  英语老师表扬着:“这次英语考试一百二十分以上的同学有:某某、胡穗、某某某……”

  物理老师把穗儿的笔记本在全班展览着,穗儿在统考中物理竟然得了满分。

  开学一个月后的第一次统考,穗儿考了第三名,第二次统考穗儿考了第一。

  一时间穗儿就像是一个“风云人物”。

  一考完试,就会有人来问穗儿某道题做出来没,感觉怎样;一发下试卷,他们就来问穗儿考了多少分。虽然感觉有点烦,也有点反感,但心里却是乐呵呵的。

  穗儿开始很喜欢考试,这个感觉从骨子里浮到了水面,让自己都看得很清楚,有时候甚至期盼着考试的快点到来。这种嗜在小学的时候好像就有,只不过那是没有这么强烈。我喜欢听老师念着她的名字,然后给她一个温暖的眼神,我喜欢看着贴在教室前面墙壁上的名次表,她排在前面,然后偷偷地听到别人议论她,羡慕她。穗儿喜欢考试,因为在这个“一事无成”的年龄里,最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感觉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成绩了。因为别人对于你的看法、有关于你的遐想都是源自于成绩。也几乎只有当考试成绩出来时,才能把反叛的心绪抚平,让自己所付出的那么多得到安慰,也觉得自己也是这个城市的一个成员。

  有一次,我从某个桌子前经过,无意间看到桌上刻着:“言多必失。”然后如获珍宝立刻将它写在一块小纸上也贴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成了我一时的座右铭,然后它也成了很多同学的座右铭,在课桌上蔓延。

  可我却一直没遇到“风筝”,听说他因为成绩优异,被转到另一个校区的特快班去了。伤感了几天,也便淡忘了,因为喜欢考试而忘记了继续喜欢他。关于对他喜欢似乎总是这样断断续续。开心了,充实了,忙碌了,他也就不见了;安静了,迷失了,孤单了,他就出现了。

  于是我便在这种喜欢考试的怪异嗜好下和言多必失的氛围中度过了自己“光辉”的高一,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以前,觉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很变态。

第二章
第二章

  一年后。高二。

  班主任说:“穗儿是班上成绩最稳的学生,而且能够稳在一个高层次,稳在前三名。大家应该多向她学习……”

  然后我当英语课代表了。

  我又被选为学习委员了。

  一年后,又是一个夏天。夏天炙热的阳光晒到墙壁上,烤出了浓浓的油漆味,让座位靠近墙壁的我脑袋发晕。中午的休息时间,好想睡觉,头重得都快撑不起来,但看着上午整理好的一大摞老师催着要交的试卷,又睡不着。觉得那些老师们真是矛盾的人,总是强调要我们好好睡午觉,这样效率才高,但却常常是上午布置作业,又要求下午上课之前交。于是只能采取那个两全之计——眯着眼做作业。我趴在桌上,安静地用“激光眼”扫射一张张空白卷子,一张一张地涂鸦,然后放到另一边,等老师催第二遍的时候,课代表们来收作业。

  自己就像个机器人。耳边满是“拼啊拼啊”的工作歌,不同的音调,不同的版本,同样的歌词。

  有时候,机器人上课的时候也会耐不住瞌睡虫在耳根上的蠢蠢蠕动,不小心睡着,然后几分钟,几秒钟后,又会被突然惊醒了,“拼啊拼……”。受过突然惊吓的穗儿醒来,脑袋里面常常感觉很空很空,尤其是在这燥热的夏天。夏天总是让我想到听说来的很多的悲剧,某某同学表兄妹的,某某学长学姐们的,有关于高考。

  有时候,觉醒了,脑袋里就会空空的。那些因为“拼啊拼”的口号的激励而输入进去的强化多次了的程序不知跑去了哪儿。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吃饭时间不能过十五分钟,跑着去吃饭可以少排队,可节省时间;午休时间不可超过半个小时,在睡之前要先将所有的试卷按要交的时间顺序排起来,起来后洗把脸后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晚上睡觉前要回忆一遍今天所学的知识;星期天下午的半天假也一定要都教室做作业,与别人拉大差距……

  有时候脑袋里只有些疑问句像苍蝇似的在脑袋里面嗡嗡乱撞,乱得连被发夹卡得整整齐齐的头发也跟着毛躁起来。为什么要上好大学就得先当机器人?为什么规定不能看课外书,三年要把那二十来本教科书净啃干净,反反复复地啃?为什么他们教育我们说听音乐浪费时间……

  好像喜欢的都是错的,好像想做的都是不可以做的。我把毛躁的头发往后理了理,呆呆地看着黑板,看着老师,睁大眼睛,向他证明自己的眼睛是开的,我没有打瞌睡。后来渐渐地也就练成了睁着眼睛睡觉的神功。

  那些校长主任们一乘集合的空子就发出一番肺腑之言,那些校长主任老师已经深深了解我们的心思。在“拼啊拼”的背后还有着很多这样的一段段:“现在奋斗是为了将来有好的生活。辛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这断时间过过去了,考上了好大学一切都会变好的……”

  怎么跟我妈一个口吻。

  “考上好大学是对你以后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它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身边的人们像是个复读机,一直在我的周围不停地重复着那几句,无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受教育多的和没怎么读书的。

  有时候班主任会一个人越说越上劲儿,发出他的一番新见解:“现在的选拔人才模式,对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而言已是一种莫大的公平,你们要珍惜。虽然说又很多路可以走,但读书是最便捷的一条,成功率最高的一条,尤其是对于那么没有背景的同学来说,除了这条路,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班主任的这条论断是让我最信服的。是呀!还有比这更好的吗?对于我这样的人,这种背景的人。

  “这是一条对你们来说最好的路,也是某些同学如果想出人头地就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我的眼睛被这一番鼓舞之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