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夜郎记-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狄仁杰接过来,展开布包,极少量的黑褐色粉末,展现在众人眼前,

  “这是什么?”苏泽瞧了一眼,黑褐色的粉末,只有很少的一小撮。

  “不知道啊,好像是什么东西燃烧过后的灰烬。我将整个仓洞里的灰烬都打扫到一起,只有这么一点点了。”冯老汉摇摇头。

  狄仁杰微微点点头,问道:“冯老汉,看来你很细心,这东西对办案很有用处。还有什么异常之处?”

  薛杞站出来:“还有一处异常。山南侧青竹栅栏,被砍出一个洞。”

  “山南?山南通向哪里?”

  陈元朗道:“回狄大人,古朗山南侧也是我的军营。”

  薛公子道:“对了,百里外的夜郎侯夕月山寨,正在古朗山的南侧。”

  狄公心道,这薛公子很能联想,看来他对夜郎侯没什么好感。这也是少数几个不把“鬼神盗入冥界”之说挂在嘴边的人。

  狄仁杰望了一眼薛公子,沉思着,踱向仓洞深处。忽然望见头顶上一缕阳光照射进来,狄仁杰仰头一看,一条长长的通道笔直通向山顶,露出一个茶几大小方方的洞口。

  狄仁杰仰着头,一指那阳光的来处:“这是什么?一个洞口?”

线索
虽然狄公基本排除了夜郎官吏集体*作案的可能,此刻他还是有些怒。

  这夜郎盐仓,除了那硕大石门,明明还有一个一人大小的洞口。这帮夜郎官吏,如何还要说仅有一个出口?他们想掩饰什么?

  他直视王恩堂,毫不客气的问道:“王大人,难道这洞口不能通过一个人吗?”

  王恩堂不紧不慢,解释道:“回狄大人,夜郎气候潮暖湿润,这是食盐仓洞必备的通风口,保持井盐清洁干燥之用。这么小的洞口——怎么可能&;#8226;&;#8226;&;#8226;&;#8226;&;#8226;&;#8226;”

  “通向何处?”狄仁杰打断他,目光在每一个人脸上扫过。

  众官吏并没有察觉出狄公的恼怒,他们安之若素,显然,一夜之间从这么狭窄的通风口盗走十几万担官盐,无异于痴人说梦。王恩堂道:“直通到半山腰。”

  狄仁杰不悦道:“你不是说,井盐仓洞只有大门一个出口吗?“

  王恩堂道:“回狄大人,这天窗高达数十丈,洞口宽不足两尺,只能做通风之用,实在不能算作出口。“

  狄仁杰扬起头,望那天窗,那天窗果然又高又窄,但绝对可以容纳一个人通过。狄仁杰感觉到,这通风口与本案是撇不开关系的。

  众人来到半山腰。这是一座近似于平顶的小山,山顶上是平坦宽敞的光滑岩石,形成一个缓缓的坡道。通风口是一个小茶几大小的方形通道,稍胖一点的人都无法从此通过。狄仁杰四下瞧看,并无异样。

  王恩堂道:“回秉大人,这天窗洞口极小,通道极长,如果劫匪想要从这么狭长的洞口,将几十万担井盐运出,即使一刻不停源源不断的将井盐提上来,掐指算来,恐怕至少需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卑职以为,从这里将井盐盗走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望狄大人明鉴。”

  冯武老汉说道:“狄相爷,王大人所言不错。谁也不可能从这通风口偷走官盐的。这洞口,太小了啊。”

  狄仁杰不置可否,听着冯老汉的解释,他的怒气稍稍削减。他放眼望去,山上巨石丛生,群山环抱。山下的猎猎军旗,包裹着古朗山,困扰着他的问题越来越多,就算盗匪从这通风口将官盐运了出来,可是他们要怎么把官盐运下山去呢?

  狄公摇摇头,问道:“案发之后,这通气口处可有什么异样?”

  王恩堂道:“这,回禀大人,下官确实发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但下官完全想不出这和官盐失窃有何关联。”

  狄仁杰道:“你发现了什么?”

  王恩堂道:“四根圆木。”

  狄仁杰道:“四根圆木?”

  王恩堂道:“正是。”

  狄仁杰道:“现在何处?”

  王恩堂道:“就在前边树林旁,下官左思右想,猜不透这圆木的用途,所以派人将树桩留好,以备查案之需。”

  线索越来越多,可案件却变得更加没有头绪。

  一张黑色毡布,盖在圆木之上。

  王大人命人打开毡布。

  两株大树,从中间劈为两半。

  光秃秃只有树干,没有树根和枝杈。

  四株圆木长短相近,每一根都是长约六七丈,粗细相仿,半径大概在一尺有余。

  王恩堂道:“大人,这个疑团,困扰了卑职何止一天两天,卑职左思右想,根本不明就里。”

  狄仁杰蹲下身子:“看这刀斧的痕迹,似乎是新伐的树木啊,王大人,这大树从何而来?”

  王恩堂道:“回禀大人,这大树就砍自不远处的山上。至今,还留有树桩。”

  案情变得更加迷离,盗匪偷盐,砍伐下大树做什么用?

  百步远处,两株粗大的树桩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枝杈也都七零八落,扔了一地。

  王恩堂道:“大人,就是这里。”

  狄仁杰低头看看树桩,满地残枝不规则的分布在树林旁,搞得狄仁杰更加一头雾水。

  王恩堂道:“狄大人,井盐被盗,除了这小小一撮褐色的灰烬和这四根莫名其妙的圆木,什么也不曾留下。”

  狄仁杰点点头,又摇摇头,陷入了沉思。

  夜郎各位官员静静的望着沉思中的狄仁杰,只见狄仁杰沉思片刻,说道:“薛公子,竹栅栏的破洞在哪里?”

  薛杞道:“在山南面。”

  狄仁杰道:“带我去看。”

  山南的青竹栅栏上,被剖开一个小口子。

  一株叶子枯黄的灌木,挡住了洞口。

  可是,这么小的一个破洞,最多容纳一个人通过,想要将官盐从此运走,根本不可能。狄公再次陷入了沉思。

  薛大帅道:“大人,我们还是回府吧。卑职在府中设宴,为大人接风。”

  今日得到的信息实在太多,狄公却无法这些与案情联系起来,他满面倦容,摆了摆手:“我要回衙自己坐一会。薛都督,宴会改日不迟。还有,派人严密搜索古郎山,每一块地皮,每一棵大树,都不要放过,查看有没有官盐藏匿的可能。”

  “是。”

狄氏探案反证法
“如果”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如果狄仁杰不是大侦探,而是做了贼,会怎样?

  那岂不天下大乱?

  狄仁杰不曾想过做贼吗?

  他当然想过,他常常这么想。

  现在,他坐在县衙花厅内,就在一丝不苟的动这样的歪脑筋:如果我是盗贼,该如何将官盐秘密盗走?

  山南破洞,四株圆木,通风天窗,一小撮灰烬,就用了一个晚上,仅仅靠这些,竟盗走了数十万担官盐?

  狄公有时喜欢站在盗匪的角度思考问题,他把这叫做“狄氏探案反证法”。这样的推敲,对破案来说非常有必要。一般来说,天下盗贼远不及狄公聪明,狄公勘察现场之后,至少能从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推断出嫌犯作案的大致脉络。

  可今天他却陷入了困境。他根本无法将这几条线索联系在一起,更搞不清楚这些突兀的证据究竟作何用处。

  最让他头痛的是,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物在作案?

  除了用王恩堂“天衣无缝,神鬼莫测”来诠释,还能说什么?

  狄公满怀心事,把玩那灰褐色的粉末。

  苏泽走进来,道:“先生。”

  狄公看一眼苏泽,今天苏泽换了一身淡蓝色长裙,水灵灵的,别有一番雅致。

  苏泽的打扮总是让人眼前一亮。这身清新的装扮极富清热败火的功效。狄公吃了口茶,脸带笑意:“哦,苏泽,你来了。”

  苏泽道:“先生,从昨日一番问讯来看,夜郎官员似乎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集体*,勾结作案。莫非这中间另有文章?”

  狄公也很喜欢和苏泽对话。

  苏姑娘从来不提艰深晦涩的问题,她总是很天真的虚心请教。提出的问题总是想白开水一样清澈见底。这让狄公充分感受到身为一名上层成功人士的尊崇地位。

  狄公笑吟吟答道:“是啊,夜郎这般官员,早些年各个都曾为国尽忠,堪称国家之栋梁。而从昨天的一番询问之中,看不出他们任何破绽。还记得永嘉盐场郑大人所言,夜郎盐仓,是我大唐众多盐仓中最为牢靠的一座。昨日一见,方知郑大人此言非虚。”

  苏泽歪着脑袋,大眼睛眨眨:“昨天我们巡视山下的军营,看到各营兵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查勘山上的盐仓,那盐仓三把巨锁护门,四壁坚如铁石。而唯一的一条上山之路从军营中穿过,要想将盐盗走,恐怕非人间之力啊。难道果然像王恩堂所言,此案神鬼难测,天衣无缝?王郡守不是说,此案乃是夜郎阴崽作祟么?”

  狄公笑了:“欲破此案,确实困难重重,可若说什么神神鬼鬼,无懈可击,却也太过夸张。至于那个夜郎阴崽,一定是有人故意编造的流言。”

  “先生莫非是说,王大人在扯谎?”

  狄公不愿说王恩堂的坏话:“或许他也是被蒙蔽了吧?来日一问便知。昨日老库工说,每次食盐失窃时候,均留有一些粉末。”

  “不错,他还说,这粉末数量极少,无法辨别到底是如何留下的。”

  “数量虽少,可是经过我一番查验,却依稀能辨认出它的来历。”

  “哦?先生,这到底是何物?”

  狄公拿出一角麻袋,问道:“你看,这是什么?”

  “麻袋?莫非这就是装食盐的麻袋?”

  狄公点点头:“正是。夜郎盐仓内的井盐,均是用这种麻袋填装。这角麻袋,是我从冯老汉那里讨来的。”

  “这有何用?”

  狄公将麻袋片放到烛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