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系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罪系列-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通过以上线索及公安厅犯罪心理研究室的分析,凶手是一个经济条件较好,聪明健壮,熟悉校园及周边环境的人。
这个结论和方木的设想大致相同。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深秋的中午,方木和邰伟坐在篮球场的长椅上。邰伟把刚刚得到的消息告诉了方木:那个披着人皮外衣的塑料模特的生产厂家已经找到了。但是本市销售这种塑料模特的专营店有上百家,'奇·书·网…整。理'提。供'很难找出那个购买者。邰伟说“还在排查中”,可是方木也听出他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
今天的阳光出奇的好,邰伟坐在椅子上用力舒展着筋骨,仿佛能感觉到丝丝阳光慢慢地渗入到骨缝里,暖暖的很舒服。邰伟点燃一根烟,软塌塌地靠在椅子上,心想要是他妈的没有这些烦人的案子,今天该多么愉快。
身边的方木与邰伟心境相似,沐浴在深秋的阳光里,方木也感到通体酸软,眼皮发沉。几天来,方木一直在夜以继日地研究四起案件的案卷。查资料,做笔记,还要躲着好奇心空前高涨的杜宇。严重缺乏睡眠的他此刻只想好好的睡一觉。然而,尽管在这暖如春日的阳光下,舒舒服服的闭上双眼,他的脑海里还是一遍遍闪现案卷里的文字和图片,就好像有人用刻刀把它们深深地刻在了大脑上一样。
警方分析得不错,这是个相当聪明的家伙,如果指望他自己疏忽大意而留下蛛丝马迹的话,几乎不可能。要想抓住他,只能从他的行为里逐步分析、归纳他的特征。然而,在这四起让人越来越感到困惑的案子里,究竟能告诉方木什么呢?
这也是几天来让方木最感头疼的事情。从以往的经验以及现有案例来看,连环杀手在连续犯案的过程中,总会为了满足心理或情感方面的某种需要而实施某一种特殊行为。这种行为,往往被称为犯罪人的“标记行为”。辨别并分析标记行为对侦破连环杀人案件极为重要。一来,这是并案分析的依据,二来,也是探求凶手作案动机的重要信息。因为它总能很好地反映凶手潜在的人格、生活类型和经历,能够在犯罪人、被害人、现场三者的互动中找到相应的证据。
毫无疑问,凶手在作案的过程中,对于犯案数字的精心安排,显然不是一种巧合的结果。在没有掌握更多的事实情况之前,对于数字,只能将其理解为一种挑衅。而凶手在四起案件中的其他一些特殊行为,能否被视为是一种标记行为呢?
从表面上来看,这些行为似乎具备标记行为的特征:第一起案件中将被害人王倩肢解,将曲伟强双手斩断并移尸体育场;第三起案件中将手中塞有陶片的被害人金巧送回,并附上拍摄了死者下体的录像带;第四起案件中将被害人辛婷婷的皮剥掉。这些行为显然都需要凶手付出额外的时间、耐心、技能以及风险,这已经远远超出了逃避侦查的需要,而是为了使凶手自己获得某种满足。
然而,这正是最让方木感到困惑的部分。因为上述看起来特征明显的标记行为,既无法表明犯罪人持续性幻想的升级或变化,也并没有在持续性的案件中保持稳定。换句话来说,现有的所谓“标志行为”无法充分反映凶手的人格和心理特征。
第一起案件中,凶手对王倩进行了性侵犯,然后将其肢解,按照乔老师的说法,凶手将其拼回人形是出于对死者“重新塑造”的渴望。杀死曲伟强并斩断其双手是出于嫉妒的内在动因。然而现有的侦察结果证明“情杀”的思路是错误的。而现场发现的注射器更是无法解释。
第二起案件中,死者是40余岁的中年妇女,无性侵犯情节,性犯罪的特征并不明显。让人迷惑不解的涩情漫画书被方木认为是出于羞辱死者的动机。现有的结果同样不能证明这一点。
第三起案件中,死者遭到凶手性虐待致死,录像带和陶片都表现出凶手的性心理异常。也反映出凶手对女性身体强烈的支配欲。
第四起案件中,死者被剥皮,身边的塑料模特则表现出凶手有异装癖的倾向。虽然在性心理学角度来看,异装癖会引发性虐待倾向。但是很少听说有性虐待者会转变为异装癖,更难想象一个人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性虐待狂转变成一个异装癖。
如果说这是一个人格分裂者的话,那他分裂的就不是二重、三重的问题,很可能是多重。
也许他早晨起床,自己都不知道此刻属于哪个人格。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有个想法,”一直在一旁懒洋洋地坐着的邰伟开口了,“相信你也察觉到了,每一起案件中都有无法解释的特征,似乎都与当起案件毫无关联。第一起案件中插在死者胸口的注射器;第二起案件的涩情漫画书;第四起案件的CD。这似乎都在暗示下一个死者特征和作案手法。”
“哦,你说说看。”
邰伟来了精神,“其实当我得知在第一个现场发现注射器之后,我就有这种感觉。”他目光炯炯的看着方木,“第二个案件中,死者死于医院。这是巧合么?而且,在死者的包里发现的涩情漫画书中,有大量的性虐待描写。而第三起案件中的死者,恰恰被性虐待致死。”
邰伟作了个劈开的手势。
“我觉得,每一起案件都可以一分为二来看待。每一个看似与案件无关的物证,其实是在提示下一起案件的特征。”
方木没有搭腔,其实,这种想法他也有。邰伟没有提及第三起案件中的陶片。而对于陶片及其作者的背景资料,方木已经掌握了不少。那个陶制花瓶的作者葛瑞森·派瑞是个异装癖者。而在第四起案件中,凶手将死者的皮披在男塑料模特身上,正是表达了凶手变成另一种性别的渴望。
如果这种假设成立,摆在面前的就有两个问题:一、凶手的动机?二、第四起案件中的CD又在暗示什么?
方木疲惫地按按太阳穴,对于这样一个精神极度混乱的人,猜测他脑子里的想法,难度可想而知。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下一个被害人还会在这个学校里,而且……”
“而且会和5有关。”邰伟阴沉着脸替他把话说完。
要不要告诫这个校园里的所有人远离与5有关的事物?两个人茫然的环顾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那些脸上带着甜蜜微笑,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人。
第五阶梯教室。
男生五舍。
五食堂。
第五跑道。
五号球场。
……
尽管阳光依旧灿烂,方木和邰伟仍然感到了阵阵阴冷。
已是深秋。
第十七章 猪
今天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
乔老师上午把方木叫到了心理咨询室。他先是问方木是否插手了校园里的几起案子,方木心里嘀咕着上次是你让我参与分析的呀,嘴里吞吞吐吐的支吾着。乔老师一瞪眼睛,方木就老老实实的把他所了解到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乔老师。乔老师听完皱着眉头连吸了两根烟,接着莫名其妙的嘱咐了方木几句诸如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就挥挥手让他走了。
尽管感觉到乔老师对自己的不满,可是想到如果乔老师肯参与案件的话,抓获凶手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方木多少感到一点心安。
可是下午发生在自习室里的事则让方木感到尴尬万分。
邰伟复印了一些材料给方木。方木希望能在其中再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于是下午,他就在自习室里找了个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落里看材料(杜宇正和张瑶在宿舍里腻着)。
当邓琳玥向方木走过来的时候,方木正在看那几本涩情漫画的复印件,根本没注意到她。
“你好。”她笑吟吟的打了个招呼,“你也看漫画啊,哪一部?”
邓琳玥好奇地俯下身子,方木想盖住那些捆绑着的、一丝不挂的肉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邓琳玥怔怔地看了几秒钟,脸红到了耳根。
“嗯……品位很独特啊。”说完,她连看都不敢看方木一眼,就飞快的走开了。
方木忙要解释,可是邓琳玥已经走出了教室。
“靠!”方木把材料摔在桌子上,心想他妈的这日子没法过了。
仿佛还嫌不够乱似的,傍晚的时候,邰伟突然打来电话。
“我在蔡家屯,你马上来,打车来!”邰伟的语气很急。
“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这次事情大了,你快来吧,快到的时候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说完,邰伟就挂断了电话。
蔡家屯位于城郊,居民属于城镇居民。虽然无地可耕,但是,这里的居民仍然保持着农民的习惯,天黑了之后,只要吃过了饭,就纷纷关了灯睡觉。尽管不到19点,村子里却是漆黑一片。只有一个地方,灯火通明,还能看见警灯在无声的闪烁。
看到站在路边吸烟的邰伟的时候,方木的心不由得一沉。远远望去,邰伟佝偻着身子,竖起衣领,头发被秋风吹得东倒西歪,借助身边吉普车的车灯,能看见邰伟脸色阴沉。认识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他这副样子。
当方木跳下出租车,向他走来的时候,邰伟扔下烟头,居然咧嘴冲自己笑了一下。
我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不过别笑了,让人感到彻骨的冷。
“打车用了多少钱?我给你报销。”在吉普车上,邰伟心不在焉的问。
“不用了。”
邰伟似乎也不想在这些小事上过多纠缠,闷声不响的开车。
几分钟后,邰伟和方木一前一后的走进一户农家小院。
院子里被足有100瓦的大灯泡照的雪亮,头顶上的光只照下来,院子里的人一个个显得面色苍白,形同鬼魅。
“嗬,终于来了。”一个蹲在墙角的人突然开口了。
方木寻声望过去,是一个法医,以前在马凯那个案子里见过。
旁边蹲着另一个人,抬头看了方木一眼之后,就把头低下去,一声不吭的吸烟。
这个人也认识,方木知道他叫赵永贵,曾经在乔老师的心理咨询室里和他见过面。
整整一个院子的人都在看他,方木一时间有点手足无措。
“这边。”邰伟在院子角落里招呼他。
还没等走近,方木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一个用碎砖、木板和树皮搭成的一个猪圈。
方木小心的走近,借着那盏大灯泡的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