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脑黑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脑黑客- 第5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的简单信息可能无所谓,可是如果持续泄露,总会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根据社会工程学的理论,如果被黑客或者其他人掌握了这些信息,能够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好的坏的,都可以。

碰到了这件事情,林鸿又想起了自己的虚拟货币项目。

看来是时候将这个项目提上日程了。

亚洲金融危机还在继续,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一落千丈,货币贬值严重,亚洲四小龙无一幸免,上十年的财富积累被贪婪的国际巨鳄们洗劫一口。

香港汇市和股市、房市最近都在动荡,尤其是股市和房市,已经开始从巅峰跌落,哀鸿片野,不少借款炒股和买房的人已经开始接近崩溃,如果再跌下去,他们可能真的要跳楼了。

而这些现象的背后,却是大型的机构和财团之间的博弈。

这些事情都提醒着林鸿,他的货币实验,该提上日程了。

林鸿回到家里之后,便开始潜心构想着自己之前的那个虚拟货币项目。

这个项目,也可以说是他的一次货币实验,他要证明一下自己心中的猜想,也可以说是那些密码朋克主义者们的理想。

林鸿也对这个项目的未来无法预料,有可能成功,当然,也有可能失败。不过即便是失败了也不要紧,就算失败了,也可以得到很多的经验教训,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在林鸿改变世界的梦想当中,这个货币实验可以说占据了非常大的份量。

公司的事情也忙了一段时间了,林鸿决定闭关一段时间,重点攻关这个虚拟货币项目。

按照林鸿的设想,他所设计的这种虚拟货币的价值,首先必须足够的稳定,不能像真实的货币容易波动。

其次,这种货币不能随意地发行,避免由于发行过多而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到了那个时候,这种货币也就毁了。

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没有发行这种货币的权限,这种货币不属于任何人,包括他自己,即不能有中央集权式地管理机构,不能存在能够发行货币的银行。

在现实中,货币的发行方是银行,而银行的背后站着的是各国的政府,他们控制着货币的发行权,他们想让货币升值便升值,想让货币贬值便贬值。

而林鸿设计的货币,想要避免这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就必须彻底杜绝这个机构的存在。

要想实现这点,林鸿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即使用分布式的P2P点对点协议。

林鸿一直都认为这种分布式的P2P协议最为迷人,其设计思想是最为公平和民主的,没有中央集权式地管理机构,每一个人都只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对系统有影响,而其影响却又不是那么必要。

此外,要想设计一种货币,还必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即重复支付。

电子货币使用方便,难以追踪,但是它只是一种数据而已,本身肯定存在数据信息可以随便复制和粘贴的特点。

以前的那些电子货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建立统一的中央管理机构,将所有的电子货币支付交易汇总成实时的交易总账。这样,一旦有人花费了他手中的货币,那么这个管理机构就会立刻获知这点,即对方手中的货币已经花费了,立刻扣除,不能再继续使用。

也就是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设立一个中央管理机构。

而现在,林鸿却不想让这么一个机构存在,因为一旦有这样的机构,无论你的信誉如何好,还是会让操纵货币成为可能,就算机构本身可以信得过,可是也不能排除其他外界因素。

最为可靠的方式,就是直接不让这样的机构存在。

如果没有中央管理机构,又要如何解决货币支付重复的难题呢?

林鸿此刻大脑急速运转,各种不同的方案在他的脑海中出现,推演,然后又迅速被否决,新的方案冒出……

最终,林鸿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这个方案也非常的疯狂,为了杜绝这种重复支付的现象,他使用的解决方案是将所有的支付记录都保存下来,这样,只要某个人支付了手中的货币,查一下支付记录就可以知道,而他再次使用这些货币进行支付的时候,别人就可以知道,他所使用的货币是根本不存在的,或者伪造的。

将所有的交易记录都记录下来,这就需要一个的数据库保存,并且这个数据库是随着交易的增多而增大的。

林鸿将这方案在超脑系统中推演了一遍,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可行!

他心情略微有些激动地拿出稿纸和笔,然后开始将这个想法记录下来。相比起使用大脑中的超脑系统,他还是觉得这种最为原始的记录方式最为方便。

第六百一十一章 创世圣经

灵感就是这样,没有的时候,绞尽脑汁都一无所得,而当灵感来临,则有一种如急泉涌动的感觉,一骨碌全部冒了出来。

林鸿最初有这个电子货币的想法,是在当初参加“密码朋克”的一个例会上,听密码朋克主义倡导者的演讲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就依稀有了这么一个想法。

之后,则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个想法才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尤其是在他了解到一些有关金融方面的只是和事件之后,这个想法才越发的成熟。

而到了今天,这个想法终于成熟结果。

可以说,他现在构想的这个解决方案,也是对他以前所学到的那些技术的一个总结。

三天三夜,总共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林鸿便将自己的这个虚拟货币构想清楚,其设计思想也基本定下基调,就像是给一幢建筑打好了地基,以后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地基上做功夫,想办法。

这三天三夜的时间,林鸿是在一个非常亢奋的状态中度过的,连睡觉都给忘了。

这种废寝忘食的感觉,他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当初接触到无线电的时候,他激动过;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的时候,他激动过;编写出比特信使的时候,他也激动过;再后来,便是直到超脑系统的出现,他才体验到这种心情。

而现在,这种感觉又重新降临。

并且随着他的这个设计的不断完善,他对这种电子货币的信心也越来越强,到后面,简直极度深信这种货币绝对会对这个世界造成影响,至于这个影响最终到底有多大,就得看以后的发展了。

林鸿给这种货币命名为“比特币”,正如比特信使的基本原理一样,这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货币系统,完全去中心化,没有中央货币管理机构或者服务器,所有的一切都基于参与者。

比特币,这是一种生存在比特信息流上面的货币。

正是因为这是基于点对点协议的,参与其中的人越多,其影响就越大,而要想实现这点的最快方法便是将其开源。

正如比特信使一样,要让别人无条件地相信这种货币,必须让大家完全明白这种货币的运行机制,这样,他们才会为这种货币背书,提供信用担保。

林鸿将比特币的基本设计思想和原理整理了一下,最终写成了英文文档,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份文档公布出去,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

虽然他还没有将这个软件给编写出来,但是这只是时间问题。

他想看看,大家对自己的这个设计有什么反馈,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进行修改。

林鸿其实一直有关注“密码朋克”这个松散组织的动态,同时也加入了他们的内部讨论邮件列表,他要公布的话,也是选择这个邮件列表,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他们一直走在这个领域的前沿。

他将这份文档做成PDF格式,登录邮件客户端,打算将这份文档分发出去,不过到最后时刻,他停了下来。

他有了自己当初发布比特信使的时候的想法。

比特币,这是一种有潜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替代现在的传统法币的东西,它自出身起,就注定充满了叛逆和颠覆性,它将遭遇到的阻力,很可能比比特信使要更加强大,甚至还可能会遭到某些国家的彻底封杀。

比特币将会是一个比比特信使更加危险的东西。

林鸿觉得如果自己就这样暴露身份,会非常的麻烦。

于是,他停了下来,然后开始给自己另外塑造一个身份,一如当年发布比特信使的时候的做法。

原本,他是想随便入侵一个账号,然后发布,可是考虑到以后可能还要使用这个账号和别人进行讨论,他还是自己另外设置了一个身份,最终选择的账号为GHOSTER,中文译为“幽灵”。

最终,林鸿以GHOSTER的名义,将那份标题为《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档在“密码朋克”组织的秘密邮件讨论组上发布了出去。

这份被后世追随者成为“创世白皮书”和“创世圣经”的文档只有短短的九页,简单扼要地介绍了一下比特币的设计思想。

比特币使用点对点的算法将所有的交易记录保存起来,这个分布式的网络,将每一份的详单保存,并且通过这些记录,可以推测出每一个比特币到底是属于谁的,如果你的交易中的比特币,并不能从这些数据中找到记录,那很显然,你的比特币是伪造的。

比特币的支付,则使用对称加密方式,每一个账户都有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有私钥的人,就是账户的主人。

在这里,公钥相当于是钱箱的银行账号,而私钥相当于钱箱的钥匙。

如果某人要转钱给别人,就往别人的钱箱账号中打入相应数量的钱币,并且同时用自己的私钥签名,这样对方才会知道,这笔钱是他打过来的。

每一笔交易,都需要一个见证人,担保这笔交易是发生过的,而这个担保人就是整个的比特币网络,因为这笔交易发生的时候,会被要求向整个比特币网络进行广播,在这个网络中留下足迹。

每一个比特币,实际上就对应着一个完整的账单,从这个比特币诞生开始,所有的交易都在后面附加起来,形成了一个长长的交易链,也就是区块链,随着交易的增加,这些区块链会越来越长。

也就是说,每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