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木·第11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旋木·第11期-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排了足足半个小时的队,我们终于上了过山车,我和邱秋并肩坐在第二排,哥哥和筱萱坐前面,    

  我突然感到后面有一阵寒气慢慢袭来。   

  我回了头。   

  这一眼,我看见了一双犀利的女孩的眼睛,仿佛带着千万的怨恨,冰冷刺骨。我打了个寒颤,这个不良少女寒冰一样的目光,她烫着红色的爆炸头,浓厚的眼影,耳朵上一片璀璨的耳钉。她对着我冷笑,声音令我不寒而栗。   

  我隐隐地觉得有些不对劲。   

  可是,过山车已经隆隆地开动了,一车人带着尖叫和呐喊向前冲去。   

  过山车到了顶点,所有的人都尖叫起来,我抓紧了扶手,心快要跳出来,邱秋的尖叫让我几乎崩溃,过山车突然翻转过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我感到手臂被一只手死死地抓住了,很大的力气扯着我,仿佛要把我置于死地,不!不!   

  巨大的恐慌中,我唯一残存的意识告诉我,是后面的那个女孩,她想做什么,她松开抓着安全扶手的手,拽着我是想要同归于尽吗?我想哭,想喊救命,可是扑面而来的风和巨大的恐惧让我怎么也发不出一丝声音。   

  手上感受到的力气越来越大,似乎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彻骨的仇恨,想要置我于死地,我的手臂渐渐支持不住,眼前一片天旋地转……   

  下期导读:兰锦心在过山车上遭到一双黑手的袭击,仿佛要将她置于死地,她究竟是怎样逃脱这场灾难的呢?而黑手的主人,竟然是一个看似叛逆的不良少女,她究竟和兰锦心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虹←桥书←吧←  

第24节:读《锦年花伤》三重收获在里面         

  读《锦年花伤》 三重收获在里面   

  '一'    

  书 评   

  只要你填写了随书的调查表,写出你对长篇《锦年花伤》的想法,和你喜欢的人物,或者猜想到最后的结局,将会有机会获得最新《旋木》一本。    

  每期由安柠筱洁亲自抽出十封读者来信,获奖名单将刊登在杂志上。   

  '二'   

  印象SHOW   

  你认为你是《锦年花伤》中的谁呢?   

  兰锦心,棠初心,苏伊寒,还是梅筱萱,恩雅?还是?   

  大头帖或者照片征集计划:寻找和文章中人物气质最相像的男孩女孩,将你们的大头贴寄往杂志社邮箱,将有机会在《旋木》上刊登,长沙地区可以来编辑部做客,拍摄部分场景于《旋木》上发表。   

  三]   

  影绘   

  如果你有良好的绘画功底和习作功底,可以将安柠筱洁《锦年花伤》中任何一个场景和片段绘成绘本。   

  要求:图大约10幅左右,亦可拍成照片,配以安柠筱洁忧伤华美的文字片断。一经采用,即刊登在杂志上,并奉送优厚稿酬。   

  '四'   

  续写征集行动   

  如果你相信爱情,相信自己可以用感人的文字打动读者,可以续写《锦年花伤》,发往安柠筱洁的个人邮箱:anningxiaojie@126。,字数一万字以内。   

  经过安柠筱洁评审的优秀的文章的十位作者,可以得到:   

  1、安柠筱洁:亲笔签名《旋木》一本。   

  2、最后评出的三篇文章,可以在《旋木》上发表,有丰厚的稿费送出。   

  3、如果你的才华不可限量,可以成为《旋木》推荐新人,发表出书指日可待啦。          

虹←桥←书←吧←。←  

第25节:镜与灯(1)         

  镜与灯   

  文/颜歌   

  从东大门到宏文书店只用走不到两分钟路。   

  天气突然就很冷了,虽然我怀疑这是蓄谋已久的。无端端就必须说到梦想,即使现实这一切与其毫不相干。按照我年幼时候的想法,我理应早已远走他乡,周游世界,此刻不知在哪片温暖沙滩上整理阳光——但,成都你不见阳光,死也料不到我就这样站在书柜前,满目的文艺理论,骗人玩意,不但如此,还兴趣盎然,买一本名作,艾布拉姆斯著,《镜与灯》——那还是幼女的我早已绝倒。   

  还好我不提浪漫主义文论云云,单说梦想——我付钱,买下闷书数本,头一本封皮上写:镜,与,灯。我已经长大,内熟外香,想到,梦想。   

  梦想如此,是一盏黑暗中的灯。现实如此,是一块触手中的石板。而我们日日所劳作,不外打磨这顽石,只待其得成明镜一面,映满屋生辉。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什么也不能告诉我们,除了一件:这世界上并无毫不相干,只充满牵强附会的联想。   

  而,此时的现实,同归去的梦想,万水千山,千丝万缕。   

  出宏文书店往下走,五六分钟而已,就可以看见东二教。   

  不知道为什么,学校异想天开,把它刷成了粉白色,我等刁民只好熟视无睹,走入它高悬的门梁。油画系的学生有时候在二楼的教室画画,我去参观他们如何将一张石膏素描画上两百小时。   

  其实就在五年半以前,我满心认为我会成为油画家一名,并且写了总计十七篇小说来意淫这件事情,但做油画家原来不是往画布上甩彩色颜料,把狗画得像企鹅,或者专注女人的私密部位——在这件满是烂板凳和破窗户的教室里面,油画家们画素描,讨论削铅笔的一百种方法,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里摆动2B铅笔无数次,把那块黑色漆至毫不反光。   

  松节油的味道美好而让人兴奋,有时候,我坐在教室中间,看整个房间被堆在四面墙壁上的油画们一层层囚禁起来,最终变成一个无法立足的空间。你们没有人看过那些画,而看过的人也将很快忘记它们,去寻找新的画。   

  那时,画布是雪白的,我们的第一笔是毫无疑义的,而油画家们坚强执着地绘画着,落下了超过一万个笔触,但是,直到最后一笔完成以前,没有人明白之前的那些是为了什么,以及它们其实是那么美。   

  这就是我们的梦想,以及为什么我难以成为一个油画家。   

  然后要走的是一段长路,转一个弯,就到了东区宿舍门口的那条梧桐道。   

  现在离夏天还很远,每年夏天一来,毕业生们就开始在这条路两边摆地摊了。刚刚进学校时,我陪别人在这里摆过摊,我的几个师兄师姐穿着拖鞋,坐在地上打扑克。我把那些旧物一件件拿起来看,一边看,一边偶尔买出去一两件。   

  我的师兄随手拿了一本《月亮和六便士》送给我,他说:“这些书以后都没有时间看了。”   

  走过这条全大学最悲伤的路,你会看见千奇百怪的词典,字典,计算机教程,政治书,还有诗集。这些东西都是不需要的,就像到了是冬天的现在,梧桐也明白要把叶子落下了,把过去坐在叶子下面的年轻人忘得一干二净了,到了明年夏天,又有一条同样的路了。   

  那时准备要贩出何种旧物,我尚无蛛丝马迹,不但如此,一想到就觉得心如刀绞。对于我这种有旧物收集癖的人来说,最无可能是一本书。对于一个将要继续写作的人,每一本书,都是故人遗留下来的梦想。   

  十四岁那年我想要写一本书,我有的是一张三点五英寸软盘,里面存下我所有的小说。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把一张三点五寸盘装满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那至少也要写十万字,然后,就可以有一本书——但写这么多字到底需要几十年呢。   

  现在,我面无表情地写一通宵的小说,同时和人在MSN上聊天,写过的博客居然都有四十万字,但人们只能在电脑城门口看见三点五英寸软盘的雕塑了,我甚至不敢问最大的移动硬盘可以有多大。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26节:镜与灯(2)         

  在此,对我的师兄师姐们来说,他们贩出的当然不是自己的梦想,只是他们没看见的未来。   

  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好事情如此,坏的也一样——我在说的,是现实。   

  顺着梧桐路走,转两个弯,穿越一条开满白花的隐秘小路,历经十七分钟左右,可以到达我常常都去的书吧。昨天晚上,我在这里见到好几个老朋友,买了一本康拉德的小说,听歌手弹着吉他清唱了《The sound of silence》。   

  昨天晚上在一年之内我第五十次抱怨我再也不要写小说了,坐在对面的朋友说:“你这个人不懂生活有多难,你又不做装修。”   

  这件事情当然和装修没有关系,也和我知难而退买精装房没有关系,而和妥协有关。一成不变,坚持梦想的人都死了;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人常常忘记了梦想是什么。   

  在装修这件事情上,我没有变态到非要把房子的四面墙弄成拉丝不锈钢的,或者搞一个很绚的装置艺术放在厕所里。我决定打掉一面墙,这样做无非是想房子通风好一点。   

  在三年以前,我还对小说家这一职业充满着神圣感,为了任何编辑或出版商胆敢改动我小说的想法暴怒不已。我肯定无法想像我现在会和责任编辑打三个多小时候电话,对她解释为什么我要在“大照片”前面加一个“一二零”做定语,更遑论理解我会在三十秒以后轻描淡写地对其说:“既然不理解那你删掉吧。”——这当然只是在那三小时内完成的超过七十五个修改之一。   

  但我不改我觉得不能改的东西,并且保留出版完整未删版的权利——据我所知,这是伟大作家的共同特征——于是终于获得安慰。   

  梦想并非是装修,而是你要居住的家。我是说,梦想并不是“我”,而是,“如何成为我”。   

  歌手唱完《寂静之声》以后,我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