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证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证红楼-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在这之后,尤其是在决定了到那个正在由盛转衰的家族经历一番以后,她就更是决定了,以一个大小姐的身份在深闺中度过几年的时光。

  这似乎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黛玉逐渐整理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以后,得出了以上结论。毕竟大家闺秀也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而她也习惯这种看书写字,弹琴绣花的生活。

  林黛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而风清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在漫长的生命中对很多东西都有涉猎,无非是涉猎多少的问题。

  风清和林黛玉在爱好上的共通点和性格一样,有很多。比如说,她们在乐器里面都喜欢琴,而且都颇有天分、学得不错,都喜欢看书,尤其喜欢诗词……在女红方面,同样比较喜欢与擅长苏绣。

  但是两个灵魂也都有所偏重。

  风清的灵魂在天赋上偏重于音乐与女红,而林黛玉的灵魂在天赋上偏重于诗词。

  她好好的整理了一番,发现,在灵魂融合后,虽然经验大幅度增长了,但是在诗词方面的灵巧才思,融合后,却反而不如融合前了。

  这让黛玉颇为遗憾。风清的灵魂喜欢诗词,对红楼梦中的几个擅诗词的姐妹做出过这样的评价:黛玉灵巧、湘云敏捷、宝钗博学。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加上他们的性情便是这样:黛玉抒情、宝钗咏志,湘云宽宏速度,却在诗词内蕴上不如她们。后来结合黛玉本身的记忆,发现这方面她的评论还是颇为准确的。可惜,在灵魂融合之后,她可以依靠经验和见识,让自己的诗才凌驾于三春之上,但只怕却是无法与宝钗相比了。

  不过,想了一阵子以后,她也就放开了。

  好在她年纪尚小,之前在贾府也没有什么做诗谈词的机会,以后不去做那个诗词上无比的风流灵巧的林妹妹便罢!

  而固然此刻“卫”取代了“明”,明清的诸多上乘佳作她记得无数这个世界也没有这些,红楼梦的诗词更是倒背如流,然而,她却是不屑于以这些东西来博名声的。

  不是自己的东西,强求无趣。

  她的底线是,在她以一个闺阁小姐林黛玉的身份生存的时候,最多只能将那个故事中,这个身体原本的那些作品留给林黛玉这个名字,在必要的时候。诗词平平,只是偶尔有一两篇佳作,这虽然会让人有些奇怪,她却是懒得管这些的。

  不过,有失就有得。

  风清在音乐、女红上的天赋绝对不在林黛玉之下。而且,她身体好,寿命长,本来就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灵气巧思,又肯下功夫去努力学习、钻研,水平自然不是还只有十岁不到十一岁的黛玉能比,因此,现在的黛玉,在这两方面的水平可以说是立刻就飞跃了老大的台阶,反而需要锻炼身体尤其是手的灵活度等方面,来适应这种水平的提高了。

  贾琏在通知过了黛玉之后,就遣散了他船中那些伎人,船队的速度也快了不少。而黛玉在把自己的问题理顺了以后,也就照着自己的打算开始行动了。

  她的孝期很快就出了百日,不过她的衣饰本来就素淡的居多,在穿着打扮这一点上倒是没有多少变化。

  由于属于原本的黛玉对家乡和过往生活的强烈眷恋之情,她定下了一系列的女红大计——她要把那些记忆中的江南山水、故居田园景致,都绣出来,这是打发时间的方式,也是对过往经历的纪念。

  想到就做,在船上无聊,寥寥的几本书被她翻来覆去倒了几遍,几乎都倒背如流了,她于是立刻就开始绣起了一座台屏,在那上面,绣的是林家的一个小庄园,现在已经被变卖了,却依然在黛玉的心里有着深刻的印痕。

  从生下她开始,母亲贾敏的身体就不好,不喜欢喧哗,便常常在这个郊外的小庄园内修养。而黛玉,也常常被她带在身边。从他的那个早夭的弟弟怀上起,一直到他出世,更是一直都住在那里。

  那是一段相当美好的记忆。尽管黛玉也知道,那未尝不是为了避开父亲纳的那几个姬妾。

  这是女性无可奈何的悲哀,当她们拥有一个男人,便免不了算计争夺,不想要算计争夺的,也必须要懂得防范。一个男人,在外面再怎么顶天立地,这种内宅中的事情,都是无法完全解决的。

  绣花针在绷子上翻飞,黛玉的思绪已经陷入了过往的记忆中。紫鹃在旁边看着,却是颇有些惊诧。姑娘的绣艺在这段时间实在是进步得飞快。明明为了侍奉之前过世的老爷已经很久没有动针线了,却非但没有生疏还……

  不过,紫鹃倒也没有多想。

  姑娘能有一个寄托而不再那样长吁短叹,愁眉不展,这是好事。所以很快,她也专心的做起了自己手上的活计。

  黛玉的衣服不管是在林家或者贾家,都有专门的人负责的,每年总要添置那么几件十几件的,但即使如此,紫鹃雪雁也还是承担了一部分,像她这样来慢工出细活,绣出来的花样自然是比一般的绣工要强得多。

  紫鹃想到姑娘也比较喜欢她们这样做出来的成品,心里就有些埋怨——若说苏绣,雪雁可比她强多了,只是这小蹄子一天到晚就喜欢疯跑,现在又不知道跑到了那里去!

  才这样想着呢,雪雁就再次兴冲冲的冲到船舱里面来了,似乎没看到这里面的一主一仆都在绣花一般,兴奋的对黛玉道,“姑娘姑娘,贾先生来了,就是你当初的那个老师贾先生啊,如今正在琏二爷那里呢。”

  贾雨村?

  黛玉听了就蹙起了眉。

  她倒是可以理解雪雁的欢喜——当初,她还只有五岁的时候,贾雨村是她的老师,对她是尽心的,对雪雁这个她的贴身玩伴也很宽容、很好。雪雁一直都觉得这个先生很不错。可惜,这是因为她不知道这贾雨村复官之后的事情。

  从很久以前,黛玉就已经在心底和这个“贾先生”划清了界限,只是除了她那表哥贾宝玉之外,并无人察觉到这一点。

  “你这么兴奋做什么。”紫鹃虽不知道黛玉的心思,对雪雁也是连连摇头,“那位贾先生便是来了,也只是和琏二爷来往,难道还能到姑娘这里来不成?他也曾进京数次,也常到府里去,但姑娘何曾见过?”

  雪雁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这倒是。”她有些落寞,“可惜了,那贾先生可是好人,又渊博,姑娘以前也常常赞叹的,可惜姑娘现在也喜欢看书,却没人可以讨论一番了。”

  黛玉笑道,“我还没有无趣至此。”

  想了一会儿又问,“那贾先生是从哪里来的?”

  雪雁早把这事情打听清楚了,笑道,“我听贾先生来了,记得他的小童广儿还是我们家里出去的,就去找他说话,谁知道贾先生并不曾带来。还好,有人告诉我了,是王家的王大人保举,如今要上京去候补京缺呢,看来是要高升了。”

  雪雁在这里为了贾雨村高兴,黛玉却是心中一动。

  贾雨村原本的官职,是应天府府尹,正是他们老家的父母官,之前在金陵,却不曾听见贾琏和这贾雨村有什么来往……为何又这么巴巴的跟了上来,要同行?

  更何况,贾雨村当年送她上京,却是得了她的舅舅贾政的帮助,才补了应天府尹一职,虽说到任后就把薛家杀人案给轻轻抹掉了,但到底是和贾家连宗,和贾家的关系更近,和其他家族的关系则远。现在的情况,要补个京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为什么王子腾肯大力保举?

  要说报答贾雨村,王家早就报答过了才对。帮贾雨村躲过了几次政治危机——贾雨村那几次上京是为的什么?

  之前,她父亲病重的时候,在家中无事可做时,也常和她说起平生往事,在贾雨村的事情上还有些后悔呢,说当初看错了这个贾雨村。他青云高举,在政坛上滚了一滚以后,已经完全变了个人……

  黛玉隐约觉得这里面有些问题,不过,在脑袋里面转了几圈以后,也就放弃了思考。有问题又如何?不是她能管得了的。里面就是有什么肮脏的交易,她也不想掺和。

  不过,贾雨村的出现,却还是勾起了黛玉的心事。

  风清记忆中的那个故事,开篇名义,即说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又有“不可正照风月宝鉴”之语。粗粗一看,当真是花团锦簇,数不尽的风流富贵,还有才色兼备的美人,恍如梦想之地,但若是沉迷于这表象中,便会如同正照风月宝鉴的贾瑞一般凄惨而亡了,还不能明白是怎么死的。

  反照呢?

  黛玉忍不住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她很早以前就发现了,风清记忆中的那“一僧一道化黛玉出家”、“说黛玉不能见外姓亲友”之类的故事,是一个也没发生过的。况且,她身体虽然虚弱,却并没有十分糟糕的地步,完全可以用药调养。而风清本身也清楚得很,如果真是在历史上,那么也本来就没有什么神仙,不过就有一些得了些力量的凡人罢了。

  因此,这件事情,倒是可以肯定,是曹雪芹用神仙鬼怪命运之说,来掩饰“真事”的一个明证了。想来其他类似的事情,也是如此。

  但是,贾府的“反面”,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判定的。毕竟,她并不是那个在局外反照的人,而是或身处其中,或雾里看花的人……

  不管是文人志士,还是闺中儿女,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若有所得之时,难免就要找法子排遣一番,或寄情于诗词,或寄情于乐理……

  如果是原本的黛玉,那么选择的几乎可以说百分百会是诗词。但是现在的黛玉,却更加偏好寄托于琴音。

  经历了一个下午的思维纷扰之后,晚饭之后,她便让紫鹃取了琴来,排遣心中的情感思绪,也平复心境。也不拘什么琴谱,不过是抒情罢了。

  有寄情山水之意,又有一直以来对世事的感怀,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