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与作品无关
日子向来喜新厌旧,后来居上。于是今天把昨天埋葬,明天又把今天埋葬,如此循环往复间,每天就都成了生的葬礼。本来这部小说我想让它叫《生的葬礼》,后来想想,人与日子是不同的,这最大区别就是,人喜欢珍藏记忆,那些美好的记忆能够越酿越香。于是在生的葬礼面前,我们选择了用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我想叫它《稻草人的守望》。我出生在山东日照五莲县的小镇,我们县出了一个大作家,他写过《高山下的花环》,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李存葆先生,李先生是我们故乡所有父老乡亲的骄傲,我的文学之梦也因了李先生而倍感鼓舞。我从小生活平淡而真实,上完小学、中学、踏进大学。我的大学平淡而真实,时常流连于书海间,由于是校刊《人在鲁大》的编辑,所以更有幸翻阅学校自创的诸多刊物,如《贝壳》、《辘轳》、《潮汐报》,这些都是拥有文学梦想的同学共同努力的成果。其中以《贝壳》最为历史悠久,早就耳闻这是文学院77级和78级的师哥师姐们的心血,每每想起他们当初创刊时的艰辛,我便多了一份前进的动力。如今我是07级的学生,整整三十年的时光,似乎《贝壳》见证了时间的沧桑,时间也见证了《贝壳》的沧桑,30年前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如今也过了知天命之年,然而他们的青春应该是无悔的,因为他们的文学梦想和文学成就仍旧激励着我们前进。《辘轳》是一本中韩双语的杂志,我也曾做过《辘轳》的记者,如今回忆起来,那段文学与梦想的经历至今难以忘怀。三年前,我的文学梦想便是因为手边的《贝壳》和《辘轳》等那些优秀的学校刊物更加坚定,三年后,我带着这部小说《稻草人的守望》,为我的文学梦想继续奋斗。这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虚构的人物,但仍具有现实的影子,小说的情节是平淡的,但平淡中孕育着真实,平淡中孕育着美丽,平淡中期待着亲爱的读者们用平淡的心去阅读,去感悟《稻草人的守望》,去体会执着的人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1
徐子明近来读《淮南子》,读完后有感而发,对妻子马大兰说:“《淮南子》乃是一本赞扬女子的书”。大兰不解,徐子明娓娓道来,解释说:“你看,这《淮南子》,若取其音译,就是《怀男子》,这怀男子自然是女人的本领,当然女人也可以怀女子,但男人绝不可怀女子”。大兰听后感觉有理。徐子明继续说:“《淮南子》里还有句话证明我的论断,你看,这句说‘男子树兰美而不芳’,这个树便有生育的意思了。你再看,‘橘生于南则为橘,生于北则为枳’,这句话是《晏子春秋》里的话,南方温雅婉约,在文人笔下,历来是女子的象征,北方则粗狂不羁,是男子的象征,这句话自然可以引申为女人的肚子才是生孩子的最佳土壤,男人就不行”。大兰听后,心想徐子明这鳖孙子想要孩子就要呗,还得整个理论依据,绕那么多弯子,把嘴一撅,指着《淮南子》说,“这《淮南子》,不该解释成《怀男子》,该解释成《坏男子》”。徐子明傻笑一声,心想看来哲学家嘴下那句“女人心中的一切都是一个谜,谜底叫做怀孕。男人对于女人是一种手段,目的总在孩子”未必完全正确,有时男人的目的也是孩子。
大兰不负丈夫望,努力生孩子,终于有了怀孕的迹象,用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的话说“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怀上孩子的?”或许是大兰的突发奇想怀上的,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需要像米兰昆德拉那样,探讨好大的篇幅,一带而过即可,值得探讨的是大兰的肚子,几个月后,大兰肚子大得像是热气球,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怀了一头驴,徐子明一看大兰的肚子有些蹊跷,便和大兰风尘仆仆地去医院检查,做了个B超一看才知道,怀的是龙凤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
小镇位于日照,日照不似北京上海,名气冲天,但有一绝联,如同绝恋,天底下愣是找不出第二个与其配对。那“上联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下联是“日照老年人年老照日”,这联秒就妙在正着读倒着读一摸一样,放在岸边读着倒影都顺畅。
徐子明是镇上的小学语文老师,平时就喜欢舞文弄墨显显*,从医院回到家以后,更是掩盖不住心里的喜悦,喝着几口小酒,就开始围着大兰唱起了赞叹,先引用昭雍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之言赞叹大兰说:“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把大兰视为太极,把大兰肚里的两个宝视为神,把未来规划到重孙子,之后念动小曲,‘春花秋月何时了,大兰有多好’,‘日照香炉生紫烟,大兰怀了龙凤仙’,‘白云千载空悠悠,老徐心里乐悠悠,老婆让我亲一口,爱你百年爱不够’。
不知道大兰肚子里的两个小宝贝听了他们老爹的小曲有啥感想,反正大兰翻着白眼骂徐子明老不正经。适时,徐子明还不算老,26岁,不过男人一旦结了婚就成了女人的老公,女人一旦结了婚就成了男人的老婆,似乎穿插其中的不是一个年龄的问题,一入婚姻催人老,就像一入茅厕催人尿一样。徐子明当初的结婚誓言是‘要老气横秋地躺在婚姻的神圣殿堂里,像埃及的木乃伊躺在金字塔里一样忠诚守护爱情’。这话说得其实是相当悲壮的,不过大兰听后感觉丝丝入耳。
待到分娩那天,马大兰肚子里的两个宝也秉承了他们亲爹那股文学尿性,学着白居易《琵琶行》里的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很不情愿地从他们那温暖老娘的肚子里出来,所以大兰受了不少苦。不过好歹还是出来了,这让大兰多少有些感恩这两个娃的孝心。
看着襁褓里的两个娃,徐子明知道,作为一个将近而立之年的男人,这么多年来,他当过别人的孙子,当过别人的儿子,现在他终于当了别人的爹了,便知道扬眉吐气的日子终于到了。
大兰生了龙凤胎,感觉特光荣,脸面上特别鲜明,常常看着两个娃的面孔,笑着说“真像,简直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后来想想,其实不是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徐子明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给两个宝贝疙瘩起名字。徐子明在老家的爷爷,八十多岁的老太爷腿脚不灵便,前来道贺是不可能的了,便托人写来家书,说名字他早在徐子明刚出生的时候就给想好了——老太爷确实比袁天罡还神明,能够跨代预算,知道徐子明不会半路出家当和尚。老太爷提议男娃就叫‘大才’,女娃就叫‘大美’。‘大才’、‘大美’这名字,让喜欢舞文弄墨的徐子明一听就感觉太俗,有失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就像假如徐志摩有儿子,绝对不能起名叫徐狗剩。便冒着不孝的罪名愣是没有接受老太爷的意见。老太爷在家气得食不下咽,徐子明的爹说老太爷早晚要被徐子明气死的。最终,徐子明给那男娃起了名字徐若风,取其‘虚怀若谷,满袖清风’的意思。女娃叫徐若雨,这个名字也有很大的讲究,就是希望这个丫头能够像雨点子一样润物细无声,到时候徐子明就阿弥陀佛了。徐若风由于比徐若雨早从娘胎里出来了几分钟,所以占了个天时,理所当然成了哥哥,徐若雨自然是妹妹。不过徐若雨那丫头特别能吃,所以长得比徐若风康健。徐子明写信把名字给老太爷说了,老太爷听后觉着那名字特诗情画意,高兴地一天能吃原来三天的饭,天天笑逐颜开,颐养天年。
3
徐子明和马大兰像是饲养熊猫一样细心照料着两个宝贝疙瘩,等待着他们发育成真正的国宝。徐子明更是从学校图书馆里借来一大摞书,为他们准备了丰厚的精神食粮。不过,很快那些书就在这对兄妹手里被折磨的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与秦始皇当年的焚书坑儒的破坏行径颇为相似。为此,徐子明还不得不向学校图书馆赔上了半个月的工资。那个月,一家人是喝着稀饭熬过来的,不过兄妹俩对于这种生活没有多少意见,他们吮吸着奶嘴子,脸上全是阳光。
虽然在对若风和若雨的教育上,徐子明受了挫折,还为此过了一个月的萧条生活,但这并没有打击他对子女的教育信心,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有事没事就在若风和若雨面前念叨些文绉绉的句子,这一念叨,就念叨了几千个日出日落。可能是天天听着老爹那些文绉绉的句子,耳濡目染的缘故,等到若风和若雨长到六岁的时候,就能和他们的老爹一样说一些文绉绉的句子了。‘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徐子明的文学尿素,全都流到了徐若风和徐若雨的心坎里,两棵苗子在茁壮成长。
这天,徐子明又对着徐若风和徐若雨那纯真无暇的大眼睛念叨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徐若风接着说:“老爹,你听听我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闭上它寻找我五彩斑斓的梦”。徐若雨也不甘示弱,她晃着羊角辫子说:“老爹,你再听听我的,黑夜把我的眼睛朦胧,所以我用心去寻找光明”。这兄妹俩你一句我一句的,让徐子明听得心里乐开了花,就差跑到祖宗灵位前磕几个响头了。他觉着他这两个宝贝疙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学造诣。
4
徐家兄妹俩虽然年龄不大,一年却能参加十几次婚礼,十里八村的,哪家有了喜事,准去请徐家这对金童*去当小伴郎小伴娘。那新郎新娘见了徐若风和徐若雨,眼馋地恨不得把这俩孩子抱回家当自己的孩子养着。
在婚礼上,徐若风和徐若雨打扮得人模人样的,穿上西服,扎上领带,你一句我一句的,什么“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的,俨然就是两个小司仪。待到新娘出现的时候,徐若雨就会凑在徐若风的耳根子上说:“哥,你看看新娘的婚纱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