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上面几种上司,这种更为棘手,先忍,如果实在是忍不下去,还是劝你早作打算,因为,有这样上司存在而不自知的公司,实在也没有什么留恋之处。糊涂不代表一直就隐忍,忍无可忍的时候,就毋需再忍。
强势的上司
如果你的老板属于非常强势的人,他们大权在握,是公司的所有者,或是得到董事会或高层的授权管理公司。如果你试图煽动办公室里的反抗,你会很快被扫地出门。可是除了老板之外,你又是非常喜爱或实在需要这份工作,你该怎么做呢?你该如何去化解心里的疙瘩,抚平受伤的感情呢?
小李是一家投资公司的投资部经理,工作职责是为客户提供投资可行报告。小李也非常喜欢这份工作,与他共事的同事也很棒。还有一点,公司的知名度很高。
可是他的老板张总总是让小李感觉不舒服,因为他为人处事像个专权的暴君。大多数人会对于张总的命令俯首帖耳。因此公司里面就是顺者昌,逆者亡。小李在公司里感觉特别别扭,因为他个性独立,而且能高效、富有创意地完成工作。可是张总总是事无巨细地要求下属一定要按照他的方式办事,如有半点差错,都会严厉斥责,也不问原因。而且最不好的就是不听解释。这样的情况下小李应该怎样处理才最好呢?
如果离开,意味着小李失去一次最好的机会,毕竟这个公司还是不错的,但一直受制于张总的话,也会让小李感觉不舒服。两害相权取其轻,小李还是选择了留在公司。当然他也选择了尽量提醒自己,不要把张总的行为当作是针对他个人的。同时,尽可能地开展独立工作,避免和张总产生正面冲突,另外小李也时时刻刻地提高自身工作质量。
在工作中,他尽量依照张总规定的程序来做事,在细枝末节上也毫不含糊,哪怕他觉得有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来获得有关信息,这样就取得了张总的信任。同时,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他受到张总的责难时,他不会当面顶撞张总,但是会在事后给对方留便条道歉,同时解释他为什么会那样做:他是按照对张总指示的理解去做的,只是理解可能有误。通过这种方式,他避免了和张总发生正面冲突。几个月后,小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做好了另谋高就的准备。
其实上司还有更多的类型,主流还是这几种,如果你能够学会这些,便是懂得了糊涂的真味,真正地有了大智若愚的感觉。因为妥协不代表软弱,它只是处理问题的另外一种方式,运用得当,一样轻松搞定很多事。男人在事业中,遇到比这更为繁复的事,该精明的时候精明,能糊涂的时候糊涂,未尝不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同事的相处
除了家庭成员,与你相处最久的就是同事了,一天几个小时的相处,如果话不投机的话比起有个让人难受的老板也会好不到哪里。要想在工作场合干得舒心,学会如何与同事相处也是非常大的一门学问呢。同事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上司,你既不能太过疏远,也不能过于亲密,怎么样才能够拿捏得当呢?
心怀怨气的同事
有时候在你还不知道缘由的时候,你发现有的同事对你满肚子怨气。这时的你可能一头雾水,但对于这样的同事你又不可能直接去问他(她),或者问了他(她)也不会告诉你,今后的相处真是难受啊。这种表面上看来相安无事,实际上矛盾可能已达到沸点。你能感觉到这种状态的存在,在两个或更多同事之间存在一种无声的紧张感。通常,为了顾全大局,大家会忽略这种小小的不快,但是有时候,这些无声的矛盾很容易升温并爆炸。
梁文是负责一个项目的组长。但是他的助手阿强似乎对他颇有意见,但是对于问题的起因,梁文并不是很清楚。阿强的职责应是帮助协调梁文的会议和培训安排,可是梁文要阿强准备好发言材料时,阿强的口气却不大好。在开会的时候,阿强也不配合,总是暗指梁文的工作能力不强,当梁文问他一个数据时,他说:“我已经给你提过几次了,难道你都不记得了吗?”这样的情形出现几次后,他俩的冲突终于爆发了。
小组里另一位同事因病不能上班,他的工作必须由梁文分给别的同事,他平时负责的那部分职责是由阿强安排的,梁文希望阿强告诉他一下,可阿强却没好气地说:“哦,难道你没有参加会议吗?”
事到如今两人的矛盾是十分公开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以后相处都有麻烦。梁文和阿强还要继续合作下去,可是要解决矛盾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直接找他?阿强好似已对梁文有了戒心,效果一定不会很好。或者继续装聋作哑,希望事态能够好转,还是私下里和阿强对着干,利用一些机会给他穿小鞋?
可这几种方法都不是最好的,毕竟面对的是隐蔽、间接的行为,就像是在播放的收音机里发出的静电噪音一样。随着音量的增大,它很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你不采取行动,噪音就会越来越大。更糟糕的是,如果这种关系进一步恶化,危害将波及所有的人。
梁文选择了一种解决方法,那就是先装作没事的样子,但是私下里找另一位同事帮忙。李刚和他俩的关系都不错,由他出面,是比较合适的,起码阿强不会对李刚抵触。经过侧面了解,原来梁文经常在阿强面前发一些无心的评论,有时不小心就伤了阿强,可阿强又是个敏感的人,虽然他不明说,但心里一直是有疙瘩的。好在李刚做了这样的中间人,之后梁文才对症下药,改善了与阿强的关系。要是当时他直接和阿强吵起来的话,估计对谁都不好,现在有了中间人协调,总算处理得不错,阿强也不再对梁文生气,毕竟还是为了工作。
当工作场所出现类似不和谐的音符时,最好在事态恶化之前予以化解。同时,考虑一下,如果亲力亲为效果不好的话,能让外人帮忙也不错。千万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感受,有些时候受点委屈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同事相处的时间是很长的,为了有个好的工作环境做点儿牺牲也是可以容忍的。男人,这点肚量还是应该有的。最主要的是,要有能适应环境的能力。
从天而降的斗争
有人说职场如战场,为了争夺职位、攀结关系,你会发现这里有很多摩擦。当你碰到一个找你麻烦的人时,你是否应该和他针锋相对呢?如果你没有一击即中的把握,那么就得选择最好的时机进行。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决定哪些职场战斗值得参加的时候,把握时机对于成功而言至关重要,你必须清楚斗争的形势:谁的实力更强,在公司有更多的同盟。你必须尝试妥协的艺术,耐心等待最好的机会。
孙大海在一家公司任职工程师,老板陆有安招来了李小林—老板好友的儿子—作为实习生。由于李小林只有高中水平,工作起来大打折扣,一再地犯错误,但是老板对大海每次汇报都不太深究,总是对孙大海说,让他多帮帮小林,而有一些同事也帮着小林做分内的活。大海很生气,本来他早就打报告需要一个能干的同事来分担一些工作,谁知派给他一个这样的人,不但帮不上忙,还经常性地要他来收拾残局,再这么下去他简直要疯掉了。可是为这件事辞职走人似乎又有点意气用事,而且大海听说小林实际上是一个大客户的儿子,估计老板不会轻易地让他走,这样的情况下大海应该怎么办呢?
大海分析了利弊之后,决定还是不再为这件事而生气了,毕竟职场也有些关系网,就算到了另外一个公司也未必没有一点这样的情况,而且老板就是再看谁的面子,到最后还是要有绩效才最有效果吧。
于是大海虽然很不喜欢小林,但因为种种关系而且小林的人缘也非常好,他就只好一头扎在他的工作上面。虽然小林不是一个非常合拍的搭档,但起码小林也很认真地学习,有些小事也能处理一下,大海心里想着聊胜于无吧。
后来小林的能力还是有限,而大海研究的项目也到了关键时刻,在谈到项目实施的加快进行时,他提出了他的建议。由于涉及到技术方面的问题,老板不得不考虑给他重新加派人手,而小林也因为觉得后面的工作实在是有心无力干不下去了,没有几天也就辞职了。小林走的时候还感谢了大海,说他一直清楚自己的能力,但大海从来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反而热心地帮助他,所以他谢谢大海一直对他的关照,他会去学另外的技能,毕竟还是不适应这份工作,而且还慎重地告诉大海,他爸爸不会因为他的辞职而不和公司合作的。大海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样的情况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吧?如果当时大海非得要指出小林的不足,也不配合老板的苦心,或者会让老板因为眼前的利益,牺牲大海。但是大海用了他的委曲求全,表面糊涂给足了老板和小林的面子,并以实际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也用事实证明意见的正确性,一切以工作来说话,这样的办法不是最好最实用而且效果也是最好的吗?大海,在职场上算是一个佼佼者。
家族企业的外人
如果你为一个家族企业工作,估计你的身份比较尴尬,以外人的身份和一群势力显赫的家族企业成员一起工作,情况一定比较难。
黄治伟在一家公司工作,他的直接上司常青源和财务部的经理常青法是兄弟俩,而公司总裁常中晨是他们的叔叔。黄治伟觉得常青源工作做得不错,非常胜任,而两年前刚从大学毕业即加入公司的常青法就不尽如人意,不是很称职。
常青法的职责是保证公司的电脑软件、薪酬系统和日常行政程序有效运行,但是问题经常出现。每次一出问题,常青源就会站在他弟弟常青法一边,然后常青法就会开始补救由于他自己的失误造成的问题。
除了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