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知道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历史知道点-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斯塔巴不能体现法老的尊贵地位,于是让杰出的建筑师伊姆荷太普修筑一个高大而不朽的王陵。伊姆荷太普用山上采下的方形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高达61米,外面包裹着精致的白色石灰岩,周围则建起了高大的祭祀殿堂。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金字塔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呈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在中文中称之为“金字塔”。
  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650年—公元前2500年),随着建筑技术的日益精湛,出现了三座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它们坐落于开罗附近的基泽,是由三代胡夫、哈夫拉、孟考拉祖孙三代法老建造的。
  胡夫金字塔是所有现存的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原高146。59米,虽然经过岁月的风霜雨雪,它的顶端已经被剥蚀了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胡夫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占地5。29万平方米,比7个国际标准足球场还大一些。塔身大约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石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全部石块总重量为684。8吨。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石块之间没用任何粘着物,完全靠石块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塔身表面接缝处严密精确,至今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正是这样的设计,使金字塔能历经千年而不倒。
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
第一章 尼罗河的恩赐
法老的转世之梦(2) 
作者 : 梁功平 
  另外,在胡夫金字塔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用四边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均匀地分散开了压力。
  胡夫死后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这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塔的附近建有“上庙”和“下庙”两座神殿,还有一个雕着哈夫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所谓的“狮身人面像”,西方人称它为“司芬克斯”。雕像高22米,长57米,面宽5米,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古埃及人认为法老死后要成为成太阳神,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
  孟考拉金字塔比前两座小得多,塔高仅66米,但也相当于二十几层的高楼。
  金字塔的建造现已无任何记录留存,唯一的记载,就是希腊的史学家希罗多德在金字塔建成后两千年所写的《历史》一书,他认为金字塔是由十万名劳力花二十年才完成的。但是一般学者均认为不足为信。根据考古学家及科学家们研究推测,建造金字塔这样浩大的工程,至少须花费30年及许多工人的劳力才得以完成。通常一次都是由10万名工人一同工作,每三个月轮替一次,交换着做这极为辛苦又危险的劳役。建金字塔所用的石块,有的就地取材,有的采自尼罗河西岸或亚斯文,然后再利用尼罗河用小船运至工地。由河岸到工地,劳工们需以劳力再加上铺在地面的树干,慢慢地拖至工地。建筑金字塔必须一层一层往上垒,所以工人们还得花10年搭建运建材的斜坡,然后再用20年的光阴将金字塔完成。
  金字塔除了是坟墓之外,还代表了什么意义?这一直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许多学者由古时候流传下的文献中发现,金字塔在古埃及人的心中,并不只是坟墓那么简单,它象征了太阳的光线,同时也是帮助法老到达天堂的阶梯。古埃及人深信法老是人间的神,他引导战争胜利,主持正义而且也控制国库,当然,他也代表了上下埃及的统一。这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意味着他可以利用埃及的所有资源来建造他的金字塔,所有出色的雕刻家、泥瓦匠、工程师以及数不尽的工人之所以花费许多年来建筑法老王的坟墓,是因为他们相信若能为法老王建一道通往天堂的阶梯,那么在来世,法老也会保护他们。
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
第一章 尼罗河的恩赐
时间就这样开始(1) 
作者 : 梁功平 
  时间就这样开始———公历的由来
  在农业社会中,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不可分,耕作、播种、收获只有在一年中适当的时候进行才能保证丰收,所以确定天文历法年非常重要。人们通常把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称为公历,而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则是公历的鼻祖。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礼物”。古埃及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气候炎热,雨水稀少,然而这一切都不妨碍埃及成为农业发达的地区,因为有尼罗河由南到北贯穿埃及全境。在阿斯旺大坝(1970年启用)建成调节尼罗河水流之前,埃及全仰仗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得以继续生存。每年6月尼罗河开始涨水,7月到10月则是泛滥期,这时洪水夹带着大量腐殖质,灌溉两岸龟裂的农田。直到11月大水才消退,留下一层沃土。尼罗河每年的涨水基本是定时定量,从没有洪水滔天淹没一切的大灾。这就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

  历法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年、月、日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日”和“月”比较容易确定,因为其周期现象有着非常显著的起止标志,而年的长度却不太容易确定。因此各种历法的基础就是确定一年由哪一天开始。在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3100—前2200年),埃及人观察到当尼罗河开始泛滥时,在清晨便可看到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出现在埃及的地平线上(天文学上称为偕日升),于是古埃及人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第一天。但是,天狼星偕日升的周期并不是完全相同,埃及人经过推算证明,天狼星偕日升那天在120年之后,与120年前偕日升那一天正好相差一个月,而到了第1461年,偕日升那天又成了一年的开始。埃及人把这个1460年的周期叫做天狗周,因为他们是用神话中的天狗来称呼天狼星的。古埃及人的计算结果和今天的天文学计算相差无几,以365天为一年,比实际一回归年(365。25天)少了0。25天,120年过去则少了30天,1460年之后就会少365天,正好接近于一年。这样,一年的天数就确定下来了。然后,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再加上五天宗教节日,还把一年分为3季,即“泛滥季”、“长出五谷季”、“收割季”,每季4个月,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太阳历。古埃及人制定出了这样精确的历法,与他们长期细致的天文观测密切相关。
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
第一章 尼罗河的恩赐
时间就这样开始(2) 
作者 : 梁功平 
  太阳历传入欧洲后,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以太阳历为基础编制了儒略历。针对埃及太阳历中每年约四分之一天的误差,儒略历作了这样的调整:设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每四年设一闰年,闰年366天,一年12月,单月31天,双月中的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其它双月每月30天。恺撒死后,继承人奥古斯都因为自己生在8月,便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使8月也变成大月,即31天,同时相应把9、11月定为小月,10、12两个月定为大月。经过这样的改动,各月的天数与今天使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了。
  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一次宗教会议上,规定儒略历为基督教的历法,但没有规定哪一年是它的起点。公元六世纪时,基督教徒把500多年前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天,说成是公元元年。“公元”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英文A。D表示。在这一年以前称为‘公元前’,意思是‘基督以前’,用英文B。C表示。
  儒略历虽然比古埃及的太阳历有所进步,但是和太阳运动———周期回归年相比,还是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又要相差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至16世纪下半叶,历法上的日期比回归年迟了10天。比如,1583年的春分应在3月21日,历法上却是3月11日。此外,教会规定耶稣复活节,应在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春分已相差10天之多,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也成了问题。因此,对儒略历作进一步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到了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时,又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对儒略历修改,宣布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撤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过去将4年置1个闰年,400年共计100个闰年,现在改为400年中有97个闰年,以弥补11分14秒的误差。置闰的方法是:把设置闰年的方法改为以公元纪年为标准: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尽的就是闰年,除不尽的就不是,如1600是闰年,1700就不是闰年。这样就大体上弥补了每年11分14秒的误差,要3000多年才会比太阳历的时间多一天,这就是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人们称之为公历或格列历。
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
第一章 尼罗河的恩赐
两河流域的兴衰(1) 
作者 : 梁功平 
  两河流域的奉献
  两河流域的兴衰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被称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平原,这里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两河流域文明的先驱是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可能是来自伊朗高原上的苏美尔人就已经在两河流域建立了规模较大的村镇和城市,有了先进的灌溉农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