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无奈和忧思[长篇连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无奈和忧思[长篇连载]-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福老师据说年轻时候为了讲好课下过苦功。背《三国》那就不用说了;哪里有好的数学老师,他就跑到哪里去听课。邻近县城,有个省重点中学,他为了取经,经常背上干粮,骑个破自行车去听课。

  
  来回有七八十里地,完全自费。土里土气的,经常被人使白眼,他也不在乎。死乞百赖地听,死乞百赖地问这问哪。

  
  终于修成正果了,我们这一带一说吴有福老师的数学课,谁也不敢和他抗衡。

  
  因为有了资本,在我们学校他比较特殊,可以不受考勤制度的约束,上了课就可以离校,反正,他的数学每次考试下来,基本上排名在全乡上游。

  
  吴老师课余时间都干点啥呢?

  
  其实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开辟第二职业——捞点外快。

  
  只是,他捞外快的方式,你根本想象不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35 吴老师捞外快
吴有福老师捞点外快,靠的是他的真本事。

  
  那时候的教师,两口子都挣工资的不多。因为挣工资的女孩子,即使是当老师的,也不愿意嫁给老师。

  
  一般的组合方式是:公办男教师+民办或代缺女教师;公办女教师+工厂或机关的工作人员;民办或代缺男教师+务农的家庭妇女。很少见到公办的男女教师组合,也很少见到民办的男女教师组合。

  
  公办女教师是因为教师待遇啊、社会地位啊等原因不想嫁给公办男教师;而民办女教师如果嫁给民办男教师,一家人的日子都很难过的下去。

  
  尤其是男民办教师,自己挣的本来就很可怜,养活一大家子靠谁?靠家里的妻子。

  
  因此一个男民办教师背后一般是有个很能干的妻子,象地里的农活、家里的喂猪养鸡啥的都得能拿下来。

  
  吴有福老师的妻子是个例外,别看高高大大的,可是却弱不禁风,五天一大病,三天一小病。

  
  当初,吴老师家境不是很好,个头模样又不咋地,而且当老师也赚不了几个钱,因此和他同年龄的男同志都抱上下一代了,他却还是个“王老五”。

  
  到吴老师娶媳妇的时候,却把大家都吃了一惊。因为,其貌不扬的他居然娶了一个比他年轻许多,而且比谁家媳妇都高挑美丽的媳妇。

  
  所以啊,很有性格的吴老师,在老婆面前是一点性格都没有。什么苦重的活儿都舍不得让媳妇做,一来二去,媳妇越来越白、越来越胖,也越来越弱不禁风。

  
  人就是这么邪门,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往往健健壮壮;每天衣食无忧、无所事事的倒是病病歪歪。

  
  吴老师的媳妇也没啥了不得的大病,因为体质差点,隔三差五就得吃点中药。吃药就需要花钱,而凭吴老师的那点工资,老婆孩子吃饭都是问题。于是,吴老师经常跟人借钱,今天借你五块,明天借他十块。

  
  借钱是借钱,吴老师很讲究诚信,还钱期限最多不会超过一个礼拜,而且绝对如数归还。

  
  人被钱逼得没办法的时候,什么来钱的办法都想的出来。

  
  当然,吴老师不会去偷去强。可是做点买卖,弄点生意啥的,又因为家里的事,学校里的事都不能耽误,实在没有时间。

  
  于是,吴老师充分发扬了自己的特长。

  
  吴老师口才好、记性好、脑子快,因此不仅仅讲课讲的特棒,下象棋也下的特棒。

  
  下象棋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一项智力游戏。那时,打麻将一类的风气不象今天这么流行,老百姓一闲下来就三五成群围在一起下棋。

  
  可是,除专业棋手外,下棋是一种娱乐游戏,普通百姓下这玩意儿也能挣到钱?

  
  答案是:大多数人不能,极少数人能,象我们的吴有福老师……

036 “江湖棋士”
吴有福老师象棋下的好,十里八村罕有对手。可是,大家下棋也就是一种消遣,输就输了,没人会给吴老师半个钢镚儿。

  
  有一个地方,棋下赢了是可以有点创收的。那就是——“会上”。

  
  每到农闲时节,在广袤的农村就会有诸多集贸会场。我们这一带,把“赶庙会”、“赶集”啥的都叫“赶会”。

  
  每到“赶会”,十里八乡,远的,近的,买的,卖的汇集在一起,各取所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林子大了,自然什么鸟儿都有。

  
  “会上”除了买的、卖的、吃的、玩的、看的……,也出现一批小赌的玩意儿:撞乒乓球的、抓溜溜蛋儿的、猜扑克牌的……,还有摆下象棋残局的。

  
  这些“江湖棋士”所摆的“残局”,实际上是象棋“排局”,是前人为了寻找乐趣人工摆成的棋局。

  
  这些“排局”看上去很有诱惑力,初看似可胜,甚至走几步就能把对方将死,然而局中却暗伏许多“机关”。变化多端,非常凶险,一般来说,就算是有象棋高手知道这个“排局”的所有变化,下场挑战也就是双方平局收场。

  
  吴有福老师把古书上的“排局棋谱”烂记于心,一到“会上”专找这些“江湖棋士”下棋。

  
  “江湖棋士”的棋力并不见得有多高,记下的“棋谱”离吴老师也差的很远,就算是和棋的“残局”,一不小心也会走输。吴老师因为是有赚无赔,口才也不是这些“江湖棋士”可比的,先装傻充愣把“赌注”抬高,然后给这些“老江湖”输个不亦乐乎。

  
  退一步,就算是和棋的“残局”,这些“老江湖”到快下完的时候,也往往要“认输”。因为,他们其实脑子里也记不了几个“古谱”;下棋的时候围观者很多,一来让大家知道了“机关”,重记新棋谱实在太费脑子;二来大家明白了你原来摆的就是和棋,以后谁给你白送钱?

  
  一来二去,也有一些“江湖棋士”认死了吴老师,吴老师还没到棋摊子呢,远远望见,就派“棋托儿”送钱给吴老师了。

  
  所以,吴老师“捞外快”其实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也很容易。

  
  可是,对一般人来说,很不容易。我也爱好下棋,也记过一些“棋谱”,可是过不了一会儿就记乱了,那些“炮二平五”、“马八进七”不比背“圆周率”容易多少。

  
  要不是老婆每天得吃药,吴老师也不会挣这钱。虽然挣的是“江湖骗子”的钱,吴老师也觉得有点不地道。所以,还人钱的时候,从来不说钱是怎么来的,大家心知肚明,也不问什么。

  
  下棋是为了养家。吴老师的课却从不耽误,而且听了吴老师的数学课,你会觉得再听谁的数学课也提不起兴趣。 txt小说上传分享

037 抛物线的顶点
到了复习阶段,大家都玩命地组织复习。吴老师亦不敢大意,虽然复习起来很有经验,可是出去下棋挣钱的事是暂停了。

  
  复习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知识,抓不住重点,理不清条理的大有人在。复习课其实最难上,抓不住要领的老师只好搞“题海战术”。

  
  最苦的是学生,语文老师的作业还没做完,数学、物理老师的作业又布置了一大堆,当然,英语、政治老师……还有许多记忆的内容都不可不背。

  
  十多岁的孩子,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二点睡觉,累病了的是一个接一个。病了,不许请假,吃点药、打几针接着复习。

  
  我刚站讲台一年,自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找吴有福老师讨招,又碰了一鼻子灰。为了达到金校长给我下达的目标,不得已,搞起了“地下工作”。

  
  低声下气地收买了几个吴老师班里的学生,每天侦查一下吴老师班里每天都复习什么内容,是如何如何复习的。然后,我照猫画虎,现学现卖。

  
  可是收效甚微。因为,吴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他的“吴氏风格”,没有人学得来。

  
  有一种人,有非凡的煽动性和感染力,随随便便喊那么几嗓子,一大批人就成了被他操纵的木偶。

  
  如臭名昭著的希特勒,真不知有何德何能,自己疯狂到不打紧,问题是把一个民族的大批人都整的高度疯狂,把整个世界都整的乌烟瘴气。

  
  把吴老师和希特勒放在一块比较,很别扭!吴老师别扭,希特勒更别扭,看这段文字的朋友也会别扭,其实我也别扭——毕竟没有可比性嘛。

  
  不过我觉得吴老师的口才和希特勒口才能有一比。

  
  吴老师不会说普通话,可是读了(其实是背熟)了不少经典著作。他的特点是,借助书面语言的表达技巧,把地方方言运用的惟妙惟肖。

  
  吴老师讲课就是“满堂灌”,他一个人讲,对学生连提问都不提问。可是学生老能跟着他的思路,往往是他的前半句话还正说着呢,全体学生不由自主就随着他把下半句话说出来了。

  
  看武侠小说多了,说一个剑客练剑的的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再打一个别扭的比方,吴老师教学生,居然能达到“师生合一”的境界。

  
  把一堂音乐课上的很有趣不是难事,把一堂语文课上的很有趣也不太难。把数学课,几乎每一堂数学课,尤其是复习课都上的有趣,确实很难,可是吴老师基本上做到了。

  
  后来,和吴老师同校多年,也听了不少他的数学课。他口才好固然是一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他总能把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和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比如,有一次他讲抛物线,随手把粉笔头往空中一抛,说:你们看,粉笔头留下的轨迹就是抛物线。接着腰一弯,把屁股撅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