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无奈和忧思[长篇连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无奈和忧思[长篇连载]-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起码说明:一个人的“坏”和“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孩子也一样,尤其是大孩子,如果越来越能花钱,钱又不是花在必要的学习和生活需要上,当父母的就应该警觉了,你的孩子可能有变“坏”的迹象。

  
  小杰生于一个不缺钱的家庭,父母给的钱自己根本花不了,于是就和一帮小兄弟一起花。

  
  要知道,埋头学习的学生你给他钱他也不要,要了也不知道如何去花;花钱的大多是那些对学习没有兴趣,因而不得不找点其他兴趣的学生。

  
  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别说小孩子,就是大人,没人逼你,就凭自觉,让你一天十个小时,日复一日听课、背书、做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你能坚持几天?

  
  要是你学进去了,还好受点,你每天坐得腰酸腿疼,学的头昏脑胀,就是啥也听不懂,啥也学不会,你又能坚持几天?

  
  所以说,不要过多地去责怪那些“坏”孩子,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去坏,是我们的要求太高了,老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考上清华北大,老按照培养考清华北大的标准培养孩子。

  
  结果呢,在不断的优胜劣汰中,极个别的上了清华北大,个别的读了一般大学,少数的读了大专职校,大多大批的学生呢?

  
  大多大批的孩子不断地被学校淘汰,当然不得不被社会接纳。

  
  早步入社会的还好点,适应性还强,最可怜那些高三不断复读又不断落榜的孩子,最后读了一个纯粹为挣学生学费的学校,当然啥也学不成,到了社会也啥也干不了。

  
  小杰如果(表示假设)家庭困难一些,有可能(不是一定)一直是一个好学生。因为有了钱,又大方,和一些不大爱学的孩子一起花钱,慢慢地就和这些孩子接触多起来,这一接触,就发现了一个秘密。

  
  啥秘密?学习是最枯燥无味的事,这些以不学习为荣的孩子,总能找到比学习更有趣,更好玩的事。

  
  当然,这是小杰的误区,可是,以小杰的年龄和阅历来说,还不知道这是个误区,倒是以为自己找到了乐土……

  ···········································~~~~~~~~~~~~~~~~~~~~~~~~~~~

  教书匠观点——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最输不起的是什么?下一代的教育。

钱永远都不够花
原来,小杰的父亲和郝校长以为,小杰转学了,就可以切断他和那帮小兄弟的联系,可是想不到,他的那帮小兄弟时不时还来找小杰玩。

  
  他们找小杰,一是确实志趣相投,再就是想花点小杰的钱。

  
  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一般都很有个性,而且很喜欢张扬个性。

  
  他们的发型、衣着都喜欢搞得与众不同,而且明明是小孩子,很喜欢显得的很成熟、很老练、很勇敢、很仗义、很新潮、很自信、很大方、很吃得开……

  
  最有共同点的是:他们一般都过早地学会了吸烟,而且喜欢互相比比谁抽的烟牌子硬。

  
  当然,隔三差五他们会聚在一起看点啥玩点啥吃点啥,有时还喝啥,肯定,他们不搞AA制,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请得起的人显得很有面子,老被人请会显得没面子,时间久了也得想办法请别人一次。

  
  所以,这些学生钱永远都不够花。

  
  这帮孩子不一定都很有钱,于是,厉害点的就学会了敲诈别的同学,于是,不太规矩点的就搞点小偷小摸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钱就是比没钱好)。

  
  他们最开心的是,常有一帮哥们前呼后拥,显得很威风。

  
  人都有想被人重视的欲望。

  
  一定要理解这帮孩子,在文化课上,他们不可能被人重视,于是用一种很另类的风格,让人们不得不对他们“重视”起来。

  
  可以说,他们的思想比一般孩子更活跃,也有各种各样优点和潜质。可是,家长和老师就盯着他们的分数,仅仅因为分数差点,他们被定格为“差等生”。

  
  在无休止的训斥和白眼里,他们玩起了叛逆……

  
  小杰脑子真的挺好,和这般孩子交道打的多了,觉得日子过的很快很开心,慢慢地他不但融入了这个团体,而且成为这个团体中的佼佼者。

  
  尽管他离开了原来的学校,却依然思念那种“率性而为”的快乐生活。

  很快小杰在我们这个新的学校就找到了“知音”,又因为他的那些老“朋友”有时来交流一下(当然不是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小杰的到来倒是为城里和乡下的“调皮”生架起了互相学习的一座桥梁。

  
  这实在不妙的很,范老师当初要了小杰去她班,真的后悔的要死;郝校长对小杰他爹打了保票,把小杰要到我们学校,也很后悔…… 。 想看书来

每天想着法儿气你
郝校长后悔,是怕没法向小杰的父亲交差。

  
  他管理着学校一大摊子事,学校又是新摊子,有许多想不到的事时不时冒了出来,搅得郝校长焦头烂额。他确实很关心小杰,可是实在顾不过来,只好一再央求范老师多操心。

  
  范老师不是不操心,可以说因为接受了小杰,把心都操碎了。

  
  自从小杰到了她班,班里的风气悄然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莫名其妙地请假,理由是五花八门,后来和家长一核实,这些学生不是真的有病有事,而是逃学了。

  
  每天,打扫教室,老能从垃圾堆里发现几个烟头,发现一些吃零食后丢弃的包装纸啥的。

  
  最可气的是,学生老丢东西,不是住校生丢了几块钱,就是谁书包里的新文具没了,这让学生上学下学不得不背上挺沉挺沉的书包,文具丢了可以买到,课本也丢了,实在麻烦得很。

  
  更可气的是,出来一伙专门和老师作对的学生。

  
  一般来说,爱“混”的少年,迷信的是拳头和暴力,而且蔑视一切传统,反对一切权威。

  
  他们的偶像,不是李四光爷爷、雷锋叔叔、胡兰姐姐,赖宁弟弟,而是港台影视中的江湖大哥。

  
  很显然,他们的观念和父母、老师的良好愿望是大相径庭的。

  
  最先发现他们这些“坏”苗头的恰恰是父母或老师。父母和老师当然要给他们“纠错”,当然,因为爱之深也就恨之烈,“纠错”当中就免不了简单粗暴一些,矛盾就此产生——

  
  在家里公开顶撞父母的还少,毕竟“百行孝为先”的老传统几千年了,就是那些真正的江湖大哥,也老用“孝”来标榜自己。

  
  在学校给老师出难题,就成了这些孩子引以为豪的“壮举”。

  
  不怪这帮孩子,从“臭老九”那个年代开始,“教书匠”早已就斯文扫地了,斯文扫地的事还很多,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年头,咱以后再谈。

  
  这帮孩子有的是精力,如果连一点书也不想读的话,当然也有的是时间。他们对付老师的法子,也是五花八门,叫人防不胜防。

  
  说范老师操碎了心,一点也不过分。老师其实和天下父母一样,只是为了孩子好一些,并不想有任何回报,为的还是别人家的孩子。

  
  一个你为他好的人,却每天想着法儿气你,你不伤心?

  
  小杰在这帮孩子当中,肯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问题是,范老师知道这一点,就是找不到小杰“犯错”的直接证据。也就是说,小杰是这帮孩子中的幕后策划,出头露面的事儿,一般不干。

  
  老师和学生玩起心眼来,一般玩不过学生。

  
  就像阵地战打不过游击战一样,我在明处,对方在暗处。

  
  就像名门正派斗不过左道旁门一样,我用大慈大悲如来掌,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对方用九阴白骨爪,还夹带暗器、蒙汗药,你越忍让,他越死缠烂打。

  
  本质不同的是,老师和学生的斗争,没有胜利者,因为这真的是“煮豆燃豆萁”式的相煎。

  
  一个和老师“斗争”的学生,老师还愿意和你“斗争”,说明你走运了,遇到了一个负责的好老师,你真的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作者题外话:位卑岂敢忘忧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你真的了不起吗?
范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很负责的好老师,而且,这个“好”,经过了十几年的验证,为领导和广大群众所认可,绝非浪得虚名。

  狐狸再狡猾,也是斗不过猎人的——除非猎人懒得理你。

  对付小杰这个专和老师做对的幕后策划者,范老师有的是办法,只不过,有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使用。

  小杰很自鸣得意,为自己能左右一些学生,当然是一些调皮厌学的学生:你们在前台闹,我在后台笑,不为别的,就为好玩儿。

  当然,隐藏了自己不等于不想展示自己,反而是为了更好的展示:我惹你了,你能把我咋样?

  我们不怀疑小杰的智力,因为是未成年人,我们也不讨论他的品质。

  你想,一个人自己干坏事已经够可恶的啦;教唆别人干坏事,出了事又让别人替你扛着,这是什么行为?

  所谓盗亦有道,对那些有点江湖色彩的人物来说,好汉做事好汉担,就是临掉脑袋了,还能赢得几声喝彩。

  我说了,小杰还小,他只是想找点乐、其实也是急于要告诉全世界——我很了不起!

  你真的了不起吗?遇到我这样的教书匠可能拿你没办法,可是,你的对手是范老师,范老师有她的“杀手锏”,一拿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