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三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人三角-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哪天,消失了、错失了,就会缺了什么似的,或许,是心缺失了、也丢失了,失魂落魄的,眼也直了,人也呆了,如同死人一般,别无生机也了无生趣。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你放弃了一切机会,没有看到下一个会是你自己,你总是心存侥幸的纵容于容许这一切悲剧的发生,直到降临到脆弱的、再也无法逃脱的自己。变成纯真的人是真实觉悟的顶峰,可是,真实的纯真只有通过有意识的革命才会产生;它不可能通过任何集体的、无意识的演化产生。人是单独的,更是孤立的,他有自由选择天堂、或者地狱,生命、或者死亡,觉悟的狂喜、或者我们所谓生活。为什么一个拥有了一切的人选择了死亡,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却选择了活着?可叹,海明威却与《老人与海》形象鲜明地存在。

  加缪说: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然而,他不知道,他还跑到了窗户边上,他不知道,他又该何去何从,如何抉择;他都不会在意近在咫尺的她,丝毫也不会感觉到她的存在;心是离的那么的遥远,却丝毫也感受不到‘见了面,还那个相思’的情感。他多么希望,找个洞,钻进去,不再出来。

  伤得最深的,总是那些最真切的感情;

  走得最急的,也是那些最美丽的风景。如果我们能以别人的角度别人的观念看自己的恐惧,自己的恐慌,我们将发现,自己的恐惧,自己的恐慌,毫无意义,也一文不值。

  就有如含恨而死是远高于生不如死的,生不如死又高于英年早逝的,因为真正的恐怖与恐惧,则不是在暴力的威胁下,异己的意志对你的意志的压迫,而是因为更深的恐惧与恐慌使我们全都丧失了希望。于是,总是习惯了如此厚此薄彼的大言不惭的置自己于死地,一次又一次的给自己掩耳盗铃般的堂而皇之的理由。可是,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并还学着去推卸责任的,以此来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怡然自得,却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如病毒般侵蚀着自己那脆弱的灵魂为代价之上的,于是,一次又一次的都让自己失望了。莎士比亚说:好与坏无从区别,那是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使然。

  与其做作,伪装,逃避,终究还是要受伤,为什么不学着从容的面对,乐观的接受,真实的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自然的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远离嘈杂,远离热闹,走出别人的阴影,别再去讨好别人的掌声,别人的喝彩,从而赢得自己的掌声,自己的喝彩,自己的美丽而精彩的人生。你是你自己的第一,而不是谁的第二,做给谁看的。

  于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如此的大言不惭,他就该如此的有骨气,就该如此的傲慢,以至用他那不是因为强而傲慢的心灵去俘虏那不堪一击,可是,却依然的,并一而再的学着冠冕堂皇的去欺骗那脆弱的心灵的她。

  有的人什么都不比别人的好,可是,他却过的很开心。可叹,当你找到一个理由难过的同时,你同样可以找到更多的理由让自己开心。

  喜怒哀乐在一念间,工作对我们而言究竟是乐趣,还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如高尔基说“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的全要看自己怎么想,而不是看工作本身。林肯说:大多数人获得的快乐,跟他意念所想到的相差不多。于是,若干年后,哼唱着小曲的石匠成了远近闻名的雕刻家,皱着眉头的石匠仍旧像原来一样一边抱怨着一边重复着那些机械地敲石头的动作。休谟说: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在身旁培养快乐。泰戈尔说:我们的工作日不是我们的欢乐日,因此,我们要求节日,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不能找到节日,因而,我们是不幸的,从而,让我们的工作压倒了自己。

跳与不跳不重要
第129回  跳与不跳不重要

  满脑子都是‘*’,什么都听不进去,什么也分辨不了;他等待着一切的一切都落了去,如布里丹毛驴的最后在犹豫中静静的死去;有意识演化的选择是一次重大的冒险,对一个人来说,那也是唯一的冒险。失败,因为没有什么是确定的。这种局面在人的内心造成紧张。你不知道你在哪里,你也不知道你要去哪里。安东尼罗宾说:人在绝境或遇险的时候,往往会发挥出不寻常的能力,人没有退路,就会产生一种爆发力,这种爆发力即潜能。

  海德格尔对死亡的描述,违背了我们通常的观念。我们通常把死亡看作世界上的一个事实,的确,死亡也会降临到我头上,但是,目前还没有,因而,它仍然是外在于我的。奇怪的是,假如我转念一想,我便意识到,我的死亡对我来说决不会是这个世界上的事实。我永远不会知道我自己已经死了;而维特根斯坦说: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事件,我们不会活着体验死亡。

  没有好选择和坏选择之分,只有接受与拒绝之别,就如巴赫金所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所有主要人物,作为思想的人,是绝对非利己的,因为思想确实支配了深藏在他们身上的个性的核心。这种无私,不是他们作为描绘对象的个性特点,也不是对他们行为的外在评价;这种无私表现出他们真正生活于思想的领域,‘思想性’和‘无私’在此几乎成了同义语。

  若不坚强,若不勇敢,就无法生存下去;

  若不柔韧,若不宽容,就无法生活下去。只有习惯了它能驾奴人的生活,人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困苦,只不过有时必需忍受不能忍受的事情,甚或缺少不可缺少的东西。歌德说:人只有不得不宣布自己是自由的,他觉得那个时刻,受到了限制,但是,如果一个人有勇气宣布自己受到了限制,那他就有了自由的感觉。于是,他,多么希望没有身子的活着,对于自由的灵魂来说,身子显然是不堪重负的累赘,更是丢不下的包袱。但丁说:地狱中最炽热的地方是为那些在伟大精神考验中保持中立的人准备的。

  自残的方式,不是他所提倡的,但是,可以不断地给自己精神施压,越是痛苦就越是让自己去体验,有的时候因为害怕痛苦而选择逃避,只能是把痛苦一时搁浅,那种阴影挥之不去,只要在某个深夜在某个心很孤单的日子,痛苦就如幽灵般蹦出,困扰并刺痛灵魂的最深处。

  一个人可以在世界上,没有正义的时候,还坚持正义吗?或者说,一个人可以在没有正义的世界中,用爱来维持正义吗?或许,有一个,但是,他只能是一个似乎活着的世界中,一个真正的死者:他们必需死亡。他们不属于这个时代,他们不具备这个年代幸存的条件。一旦,他们的纯洁与清明和这个时代发生冲突之后,唯一的后果就是他们必需消失。林肯说: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得到自由,而是在公正的上帝统治下,他们也是不能长久地保持自由的。

  为什么?因为所有活着的人,都低下了头。这样活着的人,是否已经没有爱可言了,不过是等待掩埋的尸体,在没有朽坏前已经*了?彼得林奇说:那些收获最多的,基本都是一路走来坎坷最多的。

  天平的两边,始终在他的脑海里徘徊,摇摆,当所想要取得的成功与为此所失去的难以得到平衡时,试着把一切放下,吃得起亏的方才是真男人。洛克说: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够镇静自处,尽责不辍。于是,他试着把自己最美好的品德与最擅长的技巧,如莫洛亚说“真正的友谊正是预见对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么”的无私地试着去传递传承给需要的人,让美德开花,变化成就自己的理念。从来没有不好的日子,只有不好的态度,不景气都是来自于自己的态度,态度的呈现来自你的人生观。

  一跟导火线,风雨欲来山满楼而一发而不可收拾。*说:是时势造成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可叹,他终究还是看透了,想通了,听明白了。虽然木已成舟,但是,他还可以选择破釜沉舟的,可惜,他还放弃了陌生于局外罢了,而过激的宣泄方法也只能使你得到一时快意而已。席恩说:与一个好女人的结婚,你是在暴风雨中找到了避风港,和一个坏女人结婚,你是在港中遇到了暴风雨。

  为什么让自己深陷如此被动的局面,错爱上一个如此绝情薄情的红颜女子,然而,一旦底线没有被好好的满足,唯有铤而走险的放弃,丘吉尔说:应当惊恐的时刻,是在不幸还能弥补之时;在它们不能完全弥补时,就应以勇气面对它们。跳与不跳不重要,既然如‘100=4’的‘死路’一条,是画龙点睛的见外,还是画蛇添足的局外,都一个样的了,而心灵更是早已经出走于逃之夭夭的了,因此,肉体成为了累赘。爱因斯坦说:很少有人能镇定地表达与他们的社会环境之偏见相左的意见,大多数人甚至无法形成这种意见。

在他的耳边响起
第130回  在他的耳边响起

  一个幸福而温馨美满的人,就是一个拥有最平凡人生最简单生活的人,这里的简单跟平凡,是广义上的,而非狭义上的。因为人的追求不同,得到的也会不同,但是,我想幸福的感觉是相似的。拥有自己的生活,拥有跟你共同的天空,阳光照耀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