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袋子,把山杏捋到口袋中,回到家里堆到一堆捂着,等到杏子开嘴的时候,放到碾子上套上毛驴碾一碾,杏核就出来了。卸下牲口,把杏核筛出来,在场院上摊铺晾晒,等干了之后,就可以装到口袋里等着大车来收购了。忙了将近二十天,怀喜瘦了一大圈,每天和妈妈爷爷一起上山采摘山杏,下山时扛着一大口袋,满满的压在背上,汗水像小河一样奔流不止。总算有十几口袋杏核,卡车来的时候,怀喜和爷爷扛着一袋袋的杏核放到称上,最后那个光着膀子满身是汗的胖子把一沓人民币点给了爷爷。怀喜和爷爷轮流数着手中的红票,有十几张,反复的看了又看,像是欣赏艺术品一样。
怀喜每天翻着日历,每天算着日子。离高中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怀喜希望爸爸突然跑来告诉自己,钱够了,你去念高中吧!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王亚全还是没有开口,怀喜也开始沉默了。过了两天怀喜终于忍不住了,看着王亚全的背影说,爸,我想读高中!王亚全愤怒的骂着,读你妈什么呀,你考多少分呀?还花钱读呀?怀喜伤心的近乎绝望,从小到大,王亚全一直是这个家里的国王,没有人能改变国王的命令。可是这是个暴君,从此之后,怀喜的一生将是这样的,在山神庙娶妻生子,一辈子守着山神庙,一辈子守在随时火冒三丈的父亲身边,随时忍受着打骂,规规矩矩的窝着。怀喜想到这些,一种绝望从心底冒上来,站在后山的山顶,看着一望无际的大山,怀喜的泪水打湿了眼眶!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姜晓冬早已经去了高中。怀喜彻底的绝望了。以前的时候,怀喜还会有幻想,还会等着突然有一天王亚全会带着自己上高中报到,可是王亚全是反对的,而且是激烈反对的!一个多月过去了,怀喜颓废的茫然失措。王亚全狠狠的喊着,出来打棒子,就一天天的呆着!怀喜像木偶一样迈着机械的步伐,把一框框的棒子从棒子架上递到王亚全手里,然后从棒子架上下来,使劲的转动打棒子机,棒粒就噼里啪啦的飞落。王亚全联系了一个三轮蹦子,怀喜跟着扛口袋装到车上。
晚饭的时候,王亚全喝了一口酒,看了一眼怀喜低下头夹菜,喜子,你不是想念书吗,我把棒子买了,加上买杏核的钱应该够你读卫校了。我都给你联系好了明天送你去县城卫校,那的魏老师是我以前在县城实习时的主治大夫。怀喜很惊喜,感激的看着王亚全,爸,我想读高中去!王亚全看看怀喜平静的说,高中开学都已经一个月了,你去了也是白搭也跟不上课。从怀喜休学后回到学校开始,成绩就不像以前一样好了,怀喜慢慢的开始用笔在纸上计划着自己该上的高中,最后锁定在大河中学。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怀喜的心凉了。怀喜知道,自己不可能读高中了。虽然知道如此,怀喜还是不甘心一辈子呆在山神庙忍受着王亚全的脾气。怀喜还记得第一次去县城时那种华美和整洁。正是这种大山的尘土飞扬和父亲的让人难以接受的脾气使得这个只有十八岁的少年身上充满了一种力量,一种走向远方的力量!
第二章卫校往事
怀喜最终还是没有熬过父亲,王亚全坚持让怀喜去读高中!第二天一大早,父子两个人坐着班车,去了县城的卫校报名!两人从车站打了辆三轮拖着行李从县城的一个点向另一个移动!穿梭在车辆中间。怀喜茫然望着县城的街道和来来去去的车辆,突然丰宁县城一中映入眼帘,校园门口高高的横梁上书写着四个水墨大字:丰宁一中。左右立柱上各有一副对联,三轮车驶过县城一中门口,怀喜的心咯噔了一下,怀喜知道,姜晓冬就在里面读高中呢。怀喜努力的回头望着县城一中的校园,里面的篮球场上正有一群学生在打篮球,校园里耸立着七八座高楼,怀喜终于看见了中学时代的最高理想。是这么的近却又是那么的遥远。三轮终于开进了县城卫校里,怀喜帮着把行李拿下来,王亚全见到了魏老师,交了一千五百块的学费给怀喜报了名。临走时嘱咐怀喜,好好学,有事就找魏老师!
卫校的学生并不多,总共就是二十几个人。像怀喜这样十八九岁的初中刚刚毕业的学生总共就只有三个。一个是叫陈秋棉,是个长相标致的姑娘。另一个叫张宝山,是个粗眉毛的小伙子。其余的学生都是大人,年纪最大的有四十二岁,大家都叫他老程。怀喜和张宝山还有老程三个人住一间宿舍。张宝山的父亲也是医生,宝山学医的目标明确,就是将来回去和父亲一起开诊所。老程以前是个兽医,是高家店人,这几年高家店那里没有一个好的赤脚医生,老程媳妇不能生养,去年的时候死于肺病。老程半年没有说话,这个一生无儿无女的兽医在卫校开始招生的时候也报了名。
不大的教室里,从窗帘缝透进来一片片的阳光,把教室点缀的斑斑点点。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站在讲台上,手里捏着一根粉笔,开始抑扬顿挫的讲话:大家好,我就是大家的老师,我姓吴,大家叫我吴老师就行,我呢是大专毕业。这个给我们讲课的有两个老师,另一个是李老师。一会他会跟大家介绍。咱们第一堂课先不急着讲,咱们先做个自我介绍,认识一下。介绍时说说你为什么要来学医。好,开始吧!
陈秋棉和老程坐第一桌,宝山和怀喜第坐二桌。陈秋棉站了起来,声音像极了广播员清澈响亮。“大家好,我叫陈秋棉,十八岁,我学医是因为我想当护士!”接着老程站了起来“大家好,我姓程,大家叫我老程就行,我四十二岁。我学医是为了让我们高家店有个赤脚医生!”张宝山站起来声音响亮的说,我叫张宝山十八岁,我学医是因为我想开个诊所,药店也行。轮到怀喜了,怀喜站直了,看着吴老师。我叫王怀喜,也是十八岁,我还没有想好我为什么要来学医。等其他的同学们一一介绍完毕,吴老师扶了扶眼镜,咽了一口吐沫清了清嗓子,看着下面的学生说到,刚才听完了大家的介绍,首先呢很高兴的认识大家,这里呢从十八岁到四十二岁的都有,年龄差距比较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这样啊,我们分成学习小组,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总共二十四个人,就四个人一个学习小组吧”
宝山怀喜陈秋棉和老程一组。
在这个小组里,陈秋棉学习的能力最强,她头脑灵活,笔记记得既清晰又全面,常常被怀喜借来抄写。还有一点最让怀喜佩服的就是陈秋棉的一手正楷字写得华美而不失刚劲,矫健而不失秀气!怀喜常常借来陈秋棉的笔记,有时候并不是为了抄写温习,还是为了欣赏!
第三章林可读了最差的学校
年青人从来不相信命运,大都能面对挫折勇往直前。如果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坦然的舍弃,那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品质!如果说王怀喜没有,那么林可是有这种可贵的品质的!林可,有着卡通一样的大眼睛,精致的可以直接贴在墙上当海报。与之不相称的是,林可有着和长相完全相反的个性——刚强!去年冬天的体育课上,王怀喜的一个雪球打在林可身上,从此怀喜和林可扯平了。之前林可总是因为打水时烫伤了怀喜而难以释怀,那次林可笑着对王怀喜说,是个意外。说的就是其中考试时林可得了年级第一名!对于林可来说,学习成绩从来不是难事。每次考试自己都是遥遥领先。即使有着优异的成绩,林可却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让很多同学钦佩不已!中考之后,林可收到了县城一中来的录取通知书,成绩也照样是全校第一名。
林可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亲林占春是个残疾人,年青时做瓦工摔坏了身体,总是不能干累活。一家老小靠着母亲卖豆腐为生,供着三个孩子念书。林可的弟弟妹妹成绩也很出色,眼看着弟弟也要考高中了。每次母亲推着车子回来时,林可都看在心里,满头大汗的母亲为了这个家在苦苦的撑着,三个孩子没有一个辍学的,最小的林雪也上了初中。
林可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是全家人意料之中的事情,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喜悦!然而三年高中的花费对于这个家来说已经是让人煎熬的事情了。况且将来要是考上了大学。。。。。。林可清楚家里的状况,从来没想过要读大学!念完高中,就打工供弟弟妹妹上大学,是林可所有的想法!
大河中学是原本是一所中专。后来办了高中。对于优秀如林可般的学生,不但不收学费,一个学期下来还给生活补助。再加上奖学金,每年都可以边上学边补贴家用了。这个刚刚办起来的高中,有着惨不忍睹的升学率。从这里考上的二本学生,相当于县城一中考上清华北大一样令人鼓舞振奋!
可是考清华的不是每年都有,所以大河中学的师生们不是每年都可以被鼓舞和振奋!林可收到县城一中的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平静的撕了。妈,我去读大河高中吧,不用花钱,还给钱!林占春媳妇叹了一口气。唉,可儿你真懂事!
这个全中学校最好的学生读了全县城最差的高中!这个懂事的孩子,以超乎常人的刻苦努力着。每次考试成绩下来都多年级第二名一百多分。成绩优秀的让人再次鼓舞振奋!林可每天早上起床跑操接着上早自习,然后去食堂喝一碗粥,之后回到教室再学习。这样的连续式作业让同学们不可思议的敬仰着。只有林可自己知道: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有结果,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要以最好的成绩毕业。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林可的脸庞消瘦了很多。退却了卡通的稚气,深深的眼窝更显清秀和水灵。
十月一放假的时候,怀喜回了一次家。正好赶上山神庙秋收。地里的玉米棒子呲牙咧嘴的站在东倒西歪的秸秆上,又是一个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