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的人。
  不怕不聪明,就怕太聪明。一个人聪明一过头便会陷入盲目,便会目中无人,便不知天高地厚,这个时候看似很聪明的人其实就已经等于半个傻子了!这只不过比笨蛋多了一分胆量,比傻瓜多了一分虚伪,比白痴多了一些花样。其实,这种“聪明”并不比笨蛋、傻瓜、白痴强到哪里去,而是更可怜、更可厌、更可悲。他们的这种心计是一望而知的,他们成了众人口中的小人,但事实上,他们虽然落了个小人的骂名,最终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他们依然穷困潦倒地狼狈着。
  《菜根谭》中有句话说:“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意思就是,聪明有才华的人应该掩藏自己的才智,如果到处炫耀张扬,那么他的言行就跟愚蠢无知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他的事业哪有不失败的道理?这是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一定要牢记的座右铭。
  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可见小聪明者的身影,大智慧者却寥寥无几。小聪明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有种别人都是笨蛋,唯有我最聪明的炫耀。这种聪明是表面上的,就像漂在水面的一层油,看似光彩亮丽,其实并没有深入水的内部去。但真正的聪明是什么呢?是一种大智大勇的谋略和远见——不动声色,大智若愚,运筹帷幄,有种水滴石穿的坚韧,有种任你千变万化,我早已将你看穿的沉稳。这就像一个貌似没啥了不起的风险投资人,到投资项目的关键时刻,一投就是几个亿,而且出手必中!
  如果说大智慧是深刻,那么小聪明则是肤浅;如果说大智慧是战略,那么小聪明是战术;如果说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那么小聪明看到的是芝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一个是一飞几万里,一个则是跳跃几十步;一个是说句话掀起暴风骤雨,一个则是整天叽叽喳喳却讨人嫌!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掌握“度”,太聪明了反倒不如不聪明。《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需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译成今天的话就是: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正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世界上到处都是“聪明”的傻子(2)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炫耀才华,只有蠢材经常卖弄学问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君子的内心像青天白日一般明朗,光明正大,没有一丝一毫的阴影与黑暗。但他的才华和能力却应该像珠玉一样深深地藏起来,不可轻易向世人炫耀。
  世间往往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有本事的人,他们往往越低调,看上去就像什么都不会一样。而那些经常显摆自己无所不能的人,到了关键时刻就腿软,其实什么都做不好。
  《道德经》中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听起来好像是让人装笨装糊涂,其实不然,其中有着很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隐藏自己的聪明,不做挨打的出头鸟。炫耀自己的人,从来都是优点打折,而缺点却暴露无遗。这个道理看看孔雀开屏就全明白了——孔雀在开屏的时候,在炫耀自己绚烂羽毛的时候,往往也露出了最丑陋的屁股。如果你炫耀自己的聪明,你最愚蠢的一面就呈现在众人面前了。
  有一个师父去非洲旅行,他和门徒们来到一家客店过夜。客店的老板前来请教问题,他说自己有两个妻子,一个很美,另一个很丑。
  “不过,问题是,我爱那个丑的,而讨厌那个美的。”老板说。
  师父问:“怎么回事?”
  “那个美的太炫耀她的美了,这使她变得很丑,而另一个意识到自己很丑,变得十分低调、谦虚,这使她变得很美。”
  那个美的一直在想自己是美的——她变得骄傲了。当你骄傲的时候,怎么可能美丽呢?她变得十分自我,自我是不可能让一个人变成美丽的天鹅。另一个丑的,当她意识自己是丑的,她变得谦逊了,而谦逊有它自己的美。
  所以那个老板说:“我很困惑,我爱那个丑的,而我恨那个美的,请你解决我的困惑。”
  师父叫来所有的门徒说:“不要骄傲你是聪明的,否则你就是无知的。如果你认为你是无知的,你就是聪明的。”
  几年以后,这个师父再次访问这家客店,老板对他说:“令人困惑的事情又发生了!上次你来我这里,我向你提过这个问题,你把它解决了。但是,从此以后,一切都改变了。那个丑的变得以她的谦逊为骄傲,变得自以为是,现在我不爱她了。不仅她的身体是丑的,现在她的本质都变丑了。而那个美的,她知道对美丽的骄傲破坏了自己的美丽,惭愧不已,变得谦虚了。现在我开始爱她,不仅她的身体是美丽的,她的本质也变得很美丽了。请你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师父说:“请让我保持沉默,如果我说了什么,那么这个故事又会发生一次转变。所以,保持沉默!”
  世情就是这样奇妙,当一个美丽的女人炫耀自己的美丽时,她就开始变得丑陋!当一个聪明人炫耀自己的聪明时,他就开始变得愚蠢。我们可以继续延伸——一个本来很有才华的人,当炫耀自己的才华时,才华就开始变得一文不值了!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仿佛其中有魔鬼在控制一般。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这样的控制,这就是人心的复杂之处。你的态度可以创造一种美丽,也可以毁掉一种美丽。聪明是可以创造和修炼的,而自作聪明也可以变得像粪土一样廉价和令人生厌。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意思就是说,名利和欲望未必都会伤害自己的本性,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偏见才是残害心灵的毒虫;淫乐美色未必会妨碍人对真理的探求,自作聪明才是修悟道德的最大障碍。在现实中,许多人正是因为急于表现才智,才导致四处碰壁、举止维艰。

世界上到处都是“聪明”的傻子(3)
有家公司老板,带着三个得力部下去打高尔夫。前两个部下先打,都表现得十分差劲,第一位把球打出了只有20米,第二位甚至把球打到了水塘里。老板拿起杆问第三位部下:“你能把球打到80米对面的那座斜坡上吗?”这位部下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能!”说罢啪地一杆,球飞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足足有100米远,完成得十分出色。他得意洋洋地望着老板,可是,看到的却是老板的一张苦瓜脸。
  第三位部下根本不理解老板的弦外之音。这种场合,本来是让老板满足自己虚荣心,展示领导权威的机会。他却卖弄聪明,还以为能在老板面前讨个头彩,留下好印象,为今后在公司的发展增加筹码。不料正好撞到枪口上,倒霉也是活该!与其说这是聪明有才,倒不如说他蠢笨如牛。在这种场合,他越卖力表现,就越给自己在公司的前途带来不利。
  在现实生活中,自作聪明的人到处都是,但成功的人却没有几个。他们炫耀自己的才华和聪明,结果却只落了个颗粒无收的下场,可以说腹内学富五车,但口袋里却空空如也。这是否是上天给予世人的一种警告?
  说到这里,你还敢轻视这样的处世法则吗?完全不是耸人听闻,这样的处世法则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深谙其中密码的人,往往能够在不知不觉间获得成功,而不明白其中真相的人,往往一败涂地又不得要领,直到临死的那一天,还处于懵懂状态,不知道自己的一生问题出在哪里。
  千万不要做这样的无知者!从今天开始,让自己真正低调起来,从内心里谦逊起来,而不是假装的样子。要知道,假装的低调没用,因为它是一种更加炫耀的姿态。世界上没有谁是傻瓜,没有人是看不出来的。我们需要做到真正的不张扬,真正的谦卑和努力。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够慢慢变成一个最明智的人,一个有能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但是,不张扬并非让你不作为,内敛也不是让你将自己锁进大箱子,而是等待最佳时机,然后一鸣惊人。况且,如果没有前期大智若愚的铺垫,一鸣惊人的效果也不会达到,整天忙着表现自己的人,其实永远也不会惊人。
  聪明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才会有爆发力,才能引起众人足够的关注,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平时聪明过度的人,他的心思全用在如何吸引大家的眼球上,轻浮冲动、沉不住气,到了紧要关头,反而拿不出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于是也就现了原形。
  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在工作中,这个道理都是适用的。“立名者,所以为贪”,到处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人,肚子里装的其实全是草;到处卖弄小聪明,显得自己智商很高的人,往往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那个超级大笨蛋。碰到这些眉头上刻着“我很聪明”的蠢材,要赶紧离他远点!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推功揽过这一招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完美的名声和荣誉,不要一个人独占,应该跟人分享,才不会招来嫉恨,被人算计;不好的名声和错误,不可全推给他人,自己也要承担几分,这样才可以保全功名获得美德!
  有个幽默故事,说一只黑猫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却把它给放了。黄狗见了,不解地问:“辛辛苦苦抓到的美味,你为何放了它?”黑猫回答说:“你当然不会明白,我是同上司一起被派到这里抓老鼠的。现在,上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