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冈中学走向北大清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黄冈中学走向北大清华-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藏、安徽、江西、甘肃。这些地区的考生家长关键要协助孩子把考分评估准确,估分能力的高低对填报志愿准确与否起着很大的作用。
采取第三种形式的省市有10个:浙江、山东、河北、江苏、内蒙古、辽宁、海南、四川、青海、宁夏。这些地区考生家长的作用在于指导孩子准确地按照自己的分数报考相应的大学及专业,力求避免填报志愿“扎堆儿”的现象。有人以为先知道分数再报考学校简直“十拿九稳”,而事实上,每个考生除了自己的分数,对于某校某专业会有多少人报考几乎一无所知。根据经验,这种报志愿形式对考生最大的不利在于志愿扎堆、相互残杀,造成高分落榜。
例如某校某专业历年提档线都在560分左右,凡是考分在560以上的考生估计填报该专业没有问题。本来这个专业在本地区招20人,报名的却高达200人,那么将有90%高出原提档线的考生被淘汰,该专业当年的提档线也大大的提高了。
家长可以通过各种相关的媒体、报刊、书籍、宣传材料了解拟填报的学校和专业在本省招收的名额及录取政策,特别是第一志愿学校及其专业,必要时还可以与该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直接对话。很多北京以外的考生想报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可能自己的实力也相当强,但是这些大学分配在各省拟录的名额是有限的,这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原因。
除了对国家高考政策的了解、对高校的了解,家长还需要了解孩子所在中学的情况。国家的高考政策基本是稳定的,但也会逐年稳中有进、稳中有改,这就要随时注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
此外,家长对填报志愿的程序也要了解清楚,到时可以指导孩子,而且事先对此有充分考虑,孩子填报志愿时才不至于糊里糊涂。
各高校按录取的先后顺序分为三批。第一批为提前录取院校,包括军事院校、公安院校和少数经批准的其他院校。第二批录取院校即“一类大本”,或称重点院校,包括全国重点院校,进入211工程的院校和经过教育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第一批院校。第三批录取院校指专科录取学校和一些本科院校办的专科专业。
在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录取院校中,考生均可按顺序填报三个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可填五个专业。
有关填报志愿的原则,不少家长比较看重孩子考试的具体成绩,其实考题容易大家分都高,考题难大家分都低,所以更重要的参考应是孩子在本校以及本地区的分数排名。
一般说来,如果一模和二模发挥正常,根据它们的平均分数即可大体估出孩子的实力。这两次考试在本校的排名和在本市、本省的排名是填报志愿时非常重要的依据。

第12节: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
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
1八字方针
填报志愿要牢记“八字方针”:知己知彼、积极慎重。
填报志愿是双向选择,客观认识自己的实力、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即使考后估分报志愿和分数公布后报志愿,同样要强调“知己”,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是什么,切忌自欺欺人。
所谓“知彼”,就是知道自己的考分能否达到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录取标准。高校根据当年的报名情况、报名人数、专业分布,从高分往低分依次录取,国家允许各校以100:120提档。怎样才能尽量准确地估计高校当年的提档线呢?以任何一种形式填报志愿的考生,都面临这个难题。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个方法:一所高校最近三年在某省的提档线平均值,可作为第四年,也就是当年该校在该省提档线的参考值。这个指标不可能绝对符合,因为相对高校每年固定的招生名额,报考人数和考题难易程度、整体分数水平都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了这样一个指标,多少能够帮助排除盲目因素。
报考志愿要有积极的态度,因为它毕竟是高考获得成功的最后重要环节。同时又要慎重,要冷静、理智、科学地对待,切忌头脑发热,怀有侥幸心理。
2冷静、理智
考前报志愿的考生不知道自己能考出什么水平,复习正处于冲剌阶段,压力很大,往往不能冷静对待填报志愿。考后估分报志愿的考生担心估分不准,或者因为考得不好影响心态。分数公布以后再报志愿的,有些考生发挥不理想,不能面对现实,情绪低落。无论属于哪种情况,我都要一再强调,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冷静、理智地进行分析,不能让一时的情绪变化左右填报志愿的倾向。
3不要盲从
填报志愿时同学间会相互讨论、相互商量,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也难免相互模仿、相互感染。一个同学报某个学校某个专业,其他水平相当或分数相近的同学也想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容易造成扎堆。各人的实力不一样,爱好兴趣不一样,不能相互模仿,相互模仿造成的扎堆现象对高考录取是很不利的。

第13节:努力填报好第一志愿
努力填报好第一志愿
无论是第一批录取、第二批录取、第三批录取,志愿填报得是否合理、是否成功,95%在于是否选择好第一志愿。
首先,填报第一志愿要凭实力,而不能凭热情。如果分数不够,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济于事。
其次,填报第一志愿切忌“冲一冲”。“冲”是有条件的,本来自己的成绩只够一般重点大学的录取水平,在平时的考试经验中又没有可供“超水平发挥”的因素,硬要盲目地冲一冲,冲北大,冲清华,结果往往是牺牲自己,导致第一志愿报考失败。
当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分明成绩已远远超出第一志愿的录取分数线,但是为了所谓“稳扎稳打”而放弃报考该校的行为,同样不是明智的选择。
填报志愿的结构要合理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录取院校都分别允许报三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中又允许报五个专业。因此,这三所学校的结构也要合理,即第一志愿的学校和第二志愿的学校分数要拉开距离,第二志愿的学校和第三志愿的学校分数也要拉开距离。
有的考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报北京大学法律系,第二志愿第一专业报清华大学法律系。这两个学校的提档线是相当接近的,假如没被北京大学录取,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可能性太小了。
究竟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提档线“应该”相差多少,这也很难说,因为每年考生报考学校的数量难以控制。但一般说来,确保两者之间有30到40分的差距比较合适。
请家长务必注意,一定要向拟作第二志愿的学校事先咨询清楚,是否真正会收取达到分数线的第二志愿考生。很多学校在这一问题上要求十分苛刻。比如,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分数达到580即可予以录取。但面向第二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录取提档线则高出40到50分,即620到630分。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不得拒绝录取高分的第二志愿考生,但是具体条件由该校自己决定。那么,这所学校将第一志愿考生和第二志愿考生以不同的录取线来区别对待,实际上意味着不愿意接收第二志愿的高分考生。如果事先没有将这些情况了解清楚,等于浪费了第二次录取的机会。
填报志愿的结构要合理还包括另外一层意思,即专业要合理。面向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专业,将它作为第一志愿的考生,录取分数线可能是520分,而将它作为第二志愿的考生,录取分数线就可能是523分或525分。因此,在专业的分数差距方面家长也要注意。

第14节:寒假怎么帮孩子复习功课
在寒假里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复习功课
1提醒孩子对上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
高三上学期,孩子要考的功课已经初步复习过了,家长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给孩子提个醒,让他进行一些自我的总结。每门课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取得了哪些进展,特别是在方法上要进行哪些改进,怎么提高学习效率。
特别是那些平时很用功、时间抓得很紧、但不善于总结的孩子,往往一到寒假就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做得多,想得少。家长一定要提示他们,复习需要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不要太看重复习的遍数。不复习固然不行,复习一遍也不够,但并不是说复习的遍数越多越好。对知识熟悉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应该侧重分析,消化理解,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2帮助孩子制定寒假作息时间表
寒假里,孩子的作息时间与平时在学校里不太一样,没有课时限制,也没有铃声提醒。春节期间也难免有一些社会交往活动。所以,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学习需要和生活节奏,要提示孩子有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形成规律的生物钟,既提高学习效率,又利于身体健康。
3提示孩子适当的社交活动
春节到了,孩子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一定会相互拜访,这是人之常情。不能因为上了高三就不与人交往了,那也不切合实际。但是,家长应提示孩子交往要适度,不能放纵,比如遇到亲戚朋友一聊就是半天一天,或者去卡拉OK,去跳舞,去大吃大喝。
而且要注意时间的搭配,一天学习七八个小时肯定很累,那么就把时间安排好,利用剩余的两三个小时和朋友叙谈一下。既是放松,又能从别人那里吸取一些有用的经验。

第15节:如何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开学后到三月底、四月初家长怎样帮助孩子?
高考越来越接近了,一模考试也要在三月底、四月初进行。在这段时间里,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不少人认为,到了该冲刺的时候了,需要拼一拼。而只要拼就会有成绩,只要投入时间就会有结果。这个话在一般意义上也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有一个分寸。在高三下学期,过于强调时间已经不适当了。
高三上学期我提出一个口号:“抓紧时间、提高效率。”高三下学期我提出的口号则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