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这支水师,却是朝廷寄予厚望的,在杨万石谋逆之前,已经筹办之中了,为此,朝廷特地从内地选了百余造船工匠,移民天竺都护下的定南镇。

    有了这支水师,中华水师,将扬帆印度洋。

    不久,这支水师就扬帆出海,控制了印度洋东部的一串“珍珠”(今印度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设置了新海(中安达曼)、新洋(大尼科巴)两个巡检司。

    趁着夏季,安东水师也出动几艘战船,控制了天宁巡检司(今择捉岛)东北一系列海岛(千岛群岛),归入天宁巡检司。

    到大业二十四年正月,大隋已经建成了一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

    北海水师,驻威海镇,拥有威海、东莱、天津(北京以东,在今天津附近)三个基地,有大小战船一百二十余艘,其中最大的战船的排水量有四百余吨,总排水可达一万三千吨,有水手一万五千,陆勇(海军陆战队)一万,连同后勤,共二万八千人;

    东海水师,驻定海镇,拥有定海一个基地,有大小战船九十余艘,其中最大的战船的排水量有四百余吨,总排水接近一万吨,有水手一万,陆勇八千,连同后勤,共二万一千人;

    南海水师,驻厦门镇,拥有厦门、南海(今广州)、义安(今潮州)、临振(今三亚)四个基地,有大小战船一百四十余艘,其中最大的战船的排水量有四百余吨,总排水约一万两千吨,有水手一万两千,陆勇九千,连同后勤,共二万四千人;

    内河水师,负责长江、淮河、黄河流域的“内河”及湖泊的“江防”,并依靠大运河联通南北,“总部”在东都,其他在广陵、南京都有基地,有大小战船两百余艘,但都是小船,大者不过二三十吨排水,总排水约两千吨,有水手两千,陆勇两千,连同后勤,共四千八百人。

    以上四个水师,由兵部直辖。

    安东水师,驻靺海镇,拥有靺海、库页两个基地,有大小战船二十余艘,其中最大的战船的排水量有两百余吨,总排水约一千六百吨,有水手一千,陆勇一千,连同后勤,共二千五百人;

    辽东水师,驻旅顺镇,有大小战船四十余艘,其中最大的战船的排水量有三百余吨,总排水约五千余吨,有水手两千余,陆勇一千余,连同后勤,共四千人。

    以上两支水师,皆归靺鞨及黑水都护将军节制。

    黄海水师,驻定远镇,有大小战船五十余艘,其中最大的战船的排水量有三百余吨,总排水约六千吨,有水手两千余,陆勇(海军陆战队)两千,连同后勤,共四千八百人,归黄海郡节制。

    台湾水师,驻台南镇,有大小战船二十艘,其中最大的战船的排水量有两百余吨,总排水约两千余吨,有水手一千,陆勇(海军陆战队)一千,连同后勤,共两千三百人,归闽海总督节制。

    天竺水师,驻定南镇,并可以使用一些藩属国的港口,有大小战船七艘,其中最大的战船的排水量有一百余吨,总排水约五百吨,有水手二百,陆勇(海军陆战队)二百,连同后勤,共六百人,归天竺都护将军节制。

    以上共有四支“战略性”水师和五支“战区性”水师,大小战船近八百艘(不包括附属的小舢板),兵力近十万,但这还不是中华海上力量的顶峰。

    九月,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使者至天竺都护将军府,请与大隋“通使结好”。

    大家都知道,斯里兰卡被一个问题困扰了很久………泰米尔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持续了很久。

    公元前五百年左右,一支雅利安人从印度北部来到了斯里兰卡,建立起僧伽罗王国,大约三百年后,印度南部的泰米尔人也来到斯里兰卡,建立泰米尔王国,此后,岛内的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就征战不休。

    僧伽罗王也听说了大隋的强大,所以派遣使者,希望和大隋结成联盟,帮助自己对付泰米尔人。

    天竺都护将军张士贵不敢怠慢,连忙派人护送使者到东都,可是路途遥远,到了东都洛阳,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我却不在东都,由皇太孙杨侗“监国”,内阁商议,认为狮子国“地处海外万里,山海相阻”,且“其主语多狂悖无礼”(僧伽罗王虽然知道大隋强大,却并不知道到底有多强大,因而在“国书”中采取了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所提要求也是平等的“结盟”而不是符合中国古代传统外交政策的“称臣”、“藩属”、“进贡”),加以拒绝,回书“大隋无意干预狮子国内部之纷争,尔等化外,可自为之”,还是裴矩力争,才许“与天竺都护通商”。

第一百八十一章  张镇周平盗
    张镇周调任东海水师大将军,不过当时的东海水师,还只是搭起一个架子,张镇周手下只有不到十条百吨以下的小战船和千余兵士,大都是昔日厦门镇的旧部属。

    一切都还得从头开始。

    然而让张镇周几乎气晕过去的,是自己堂堂“官军水师”,却让一帮毛贼给欺负了。

    定海镇不远,有一片海岛,是我国的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

    古代中国,长期忽视海上力量,我虽然建立水师,但侧重却在北边的朝鲜半岛和南边的流求,对这片离大陆并不远的海岛,反而并未重视。

    于是,就在这群海岛上,出了一群“土皇帝”………海盗。

    海盗的成分很复杂,大多是沿海渔民,当年苦于暴政,下海做了“匪”,以后虽然政治清明许多,一部分人改邪归正,洗脚上岸,可是还是有一些人已经过惯了无法无天的日子。

    其他还有逃亡的江洋大盗、不愿归顺“北朝”的南陈遗老遗少、沉船后流落到此的商人,甚至还有一些“倭寇”,总计数千人之多。

    这些人占着几座偏远的海岛,自己也做些种植、渔猎的生产,但主要的“生产”,还是打家劫舍。

    张镇周一到定海,知道这些情况,就打算剿灭这股海盗。不想他还没有动手,海盗们倒盯上了他的几条战船。

    大业二十二年(公元六二六年)七月的一天。

    张镇周正忙着视察新招的士兵,他的副手则忙于监督定海镇城防的营建,而朝廷拨给他的十几条新战船,还在遥远的南京建造。

    几条战船停在港湾里,显得孤零零的。因为大多数的老兵都被抽去训练新兵了,战船上只有很少的一些士兵。

    远处的海面上,许多大大小小的渔船在打渔,十几条渔船,慢慢驶近战船。

    这样的场景实在很普通,并没有引起士兵的警觉。

    渔船上,百余条口衔钢刀的精壮汉子,正悄悄潜入水中……

    如果是夜里,船上也许会更警惕,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光天化日之下……

    海盗们悄悄登上了三条战船,杀死船上的士兵,驾船而去,其他战船上的人发现,想要追赶,船上却又人手不足,而港湾外,有数以百计的海盗船在接应……

    四十多个士兵被杀,三条战船被劫,让张镇周气得几乎吐血。

    自己身经百战,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却在这小河沟里翻了船。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半月后,一条大型商船在长江口外被劫,本来,海盗们是拿这种有着自卫能力的大船没有办法的,可是现在不同了,面对三条“军舰”,商船哪里有还手之力?

    耻辱啊!

    九月,张镇周调集其他五条战船出海,与海盗“决战”,虽然击沉了十余条海盗的小船,却没有办法打掉自己原来的几条战船,双方反倒势均力敌………海盗虽然只有三条战船,却还有几百条小船可以“打游击”。不仅如此,海盗趁张镇周的后方空虚,反而用近百条小船偷袭,劫去大批军械。

    这些海盗,也是横行海上多年,论起水上功夫,比起张镇周的那些“新兵蛋子”,还要出色得多。

    张镇周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转入守势,任由海盗横行。

    就这样,一直到了大业二十三年(公元六二七年)的三月。

    长江口外,一支由二十多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正在由北向南航行。

    突然,三条海盗大船和近百条小船围了上来。

    半年多,海盗们在海上横行无忌,越发胆大,起先还是抢落单的商船,以后商船不敢单独航行,往往结伴,起先还算奏效,但后来,海盗们连十几条船的大船队也敢抢了。

    但是这一次,他们遇上麻烦了。

    这是由南京的船厂建成的首批东海水师的新船。

    为了接船,张镇周几乎唱起了“空城计”,他在定海的战船上,几乎全是新兵,大多数骨干老兵和一些训练较好的新兵,则由陆路赶到南京,不仅如此,早在去年秋天,周法尚就在北边的东海郡(今江苏连云港)为东海水师建了一个秘密的“训练营”,训练出一千多水手,又从北海水师调派了一百余名骨干,担任东海水师的中下级军官,也派到了南京。

    所以,这支新船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战斗力。

    海战的结果,海盗抢去的三条战船,击沉一艘,夺回两艘………虽然都不同程度受到损伤,但修一修还是可以用的,其他小船被击沉三十余艘,击毙海盗两百余人,俘获三百余人,其余作鸟兽散。而东海水师只有两条战船受到轻微损伤。

    当七天后,战船一路顺风地驶回定远镇,张镇周决定报仇雪耻了。

    首先,他审讯了被俘的海盗,为了震慑海盗,几个“恶贯满盈”的头目被当场斩首,然后是利诱………投降者既往不咎,有功者给予封赏。

    这样一来,上百的海盗立刻选择了一条“光明大道”。

    通过这些投降的海盗,张镇周很快摸清了海盗的情况:

    舟山群岛的海盗,可以分作三股,一股最大的,是南陈一个将军的儿子曾四,有两千来人,盘踞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