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去的时候,可比来时快多了………离开东都已经三个多月,“病”也该好起来了。

    三月十五日,宫中传出消息:皇上龙体康复,将在第二日朝会,接见文武百官。

    杨侗卸去“监国”的担子回东宫。我把宇文成都、长孙无忌、岑文本都派到东宫,让他们好好地把这近四个月的所见所闻讲给杨侗。

    杨侗这孩子,苗子不错,可是久居皇宫,还缺乏阅历。

    为了天下,我要好好磨练磨练他。

    四月初一,杨侗奉命微服出巡。借口嘛,依旧是生病。皇帝能混过去的事情,皇太孙自然更能混过去。

    卫尉卿沈光也“病”了。

    这一次,我把沈光派做了杨侗的保镖,随行的,还有岑文本和东宫洗马李百药,以及三十名从千牛卫、骁果卫、神策军精选的护卫。

    考虑到路途遥远,三名御医奉旨随行。

    这是一条漫长的出巡之路:由东都北上,经太原府、北京到辽西郡,然后南下返回北京,经过济南府(原齐郡,河南道道治)、彭城郡(今江苏徐州)、广陵府、南京、余杭府、永嘉郡入闽,再由铁牛关入江南西道,经豫章府、庐陵郡、南康郡越梅岭入闽南,而后经南海府(今广州)向西到交趾,再转北经昭通郡入蜀地,过成都府出剑门,取道汉中至西都,仍不许回东都,要向西一直到敦煌,再转道灵武、五原、榆林、定襄、雁门回太原,最后回东都。

    这是要让他“周游全国”,并且不得暴露自己皇太孙的身份,要尽可能“体察民情”,“多借宿民家,不可有扰官府”。路上遇到什么不平之事,不可直接去作为,回来以后写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给我,再做处理。

    这条路,杨侗整整走了一年零七个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第一百八十八章  吕宋节度
    大业二十四年(公元六二八年)八月,朝廷圣旨终于传到了遥远的吕宋岛上:苏定方的汉军撤回台湾郡,流南巡检司划归台湾郡,以南设“北利隋军”,以林那为从四品骠骑将军、邵武伯、“利隋军节度使”,经营吕宋。节度使只是一个官职,可以象李密那样是二品大员,也可以象林那这样是个四品,但权力颇大,还可以世袭,堪称一方土皇帝。国家的核心地区,我是绝对不设节度使的,但那些边远蛮荒的地方,自然另当别论。

    此时的“利隋军”,有巡海、安海、静海三个巡检司;林那、阿莲、定方、云林四寨,归顺土著八千余,汉族移民两百人,闽越、流求土著战士六七百人。

    既然林那在吕宋安了家,那么邵武寨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林娜出面,宣布了邵武寨并入邵武县,愿意归化的闽越人,当地官府自然得令予以优待。

    邵武寨闽越人七百多愿意追随林氏兄妹,移民“利隋”(吕宋)。

    裴元庆解“安闽中郎将”和“马江镇总兵”之职,升任从三品将军、永胜侯、“南利隋军节度使”。

    吕宋岛当然不能全归闽越族人。

    别人去,一山难容二虎,裴元庆去就不至于了。

    九月,林那企图越过北利隋山(中科迪勒拉山)攻击“女王联盟”,因为道路难行,未能奏效。

    十月,裴元庆率领新组建的“利隋水师”六艘战船在一处海湾登陆(今天菲律宾林加延湾)登陆,隋军有汉军四百、闽越族军士两百、流求军士一百,还有三百随船而至的汉族移民。沿海的土著当然不是隋军的对手,一个月的时间,隋军在海湾地带建起元庆(今菲律宾班诗兰省林加延)和新邵武(今菲律宾拉乌尼翁省圣费尔南多)两寨,收服土著千余人。

    十一月,裴元庆和林那会面于林那寨,裴元庆给林那带去了当初留在台湾的妻子阿莲和儿子林强,以及五百邵武寨的闽越移民(其他人愿意追随林娜留在南利隋)。两人商定,共同讨灭“女王联盟”。

    十一月十七日,林那出动千余人,再次沿北利隋山以北沿海小路西进,“女王”自然调集大队人马,防守东面。

    但是,隋军有“海军”,就在土著全神贯注于东边的时候,裴元庆的水军悄悄在土著的背后登陆了。

    这一招,隋军在流求早已经用的轻车熟路。

    走投无路的土著只好投降,不过令林那失望的,是阿来早已经不知所踪。连“女王”也已经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

    这一次,归顺的土著,有万人之众,分属十多个部落,裴元庆和林那商议,以一条河流(今菲律宾北伊洛格省拉瓦格以南)和北利隋山(中科迪勒拉山)为界,以北、以东六部,五千余土著归北利隋军,设置林强(今菲律宾北伊洛格省拉瓦格)、铁牛(今菲律宾北伊洛格省布尔维斯)两寨;以南、以西十部,近六千土著归南利隋军,设置乘胜(今菲律宾南伊洛格省维甘)、扬威(今菲律宾南伊洛格省坎东)两寨。

    在以后的日子里,林那一直苦苦追寻阿来的下落。

    他不知道,就在自己被任命为节度使的十几天以后,在丛林中亡命的阿来终于解脱了………他被疾病夺去了生命。

    此后五年,林那将自己的势力进一步向南扩张,沿河设置了流求(今菲律宾加牙因省图奥)、图林(今菲律宾加牙因省土格加劳)、宜兰(今菲律宾伊莎贝拉省伊拉甘)、塔布(今菲律宾卡林阿巴尧省塔布克)四寨,沿海设置了查图(今菲律宾伊莎贝拉省东部某海湾)、迪巴(今菲律宾奥罗拉省迪卡巴桑)、蒙恩(今菲律宾奥罗拉省卡西古兰)、巴兰(今菲律宾奥罗拉省巴莱尔)四寨,连前所据,共十二寨、三巡检司、二十三土司部,分作四个总管区,有土著近三万,移民万余人。

    而裴元庆的南利隋军,则以沿海发展为主,在控制了林加延湾及其以北沿海后,又用水师在今天的苏比克湾一带登陆,设置了成功寨,进而在马尼拉湾沿岸设置了永胜、永定、永安三寨,以永胜寨(今马尼拉)为中心,向南,在八打雁一带设置打雁堡,在民都洛岛北部(今卡拉潘一带)设置顺义寨;向东,在拉蒙湾设置了永胜寨,在永胜寨与永康寨之间设置了胜康堡(今帕西格一带);向北,在成功寨与元庆寨之间,设置了元宁(今菲律宾三苗礼士省伊巴)和元顺(今菲律宾巴丹省巴郎牙)两寨,共十二寨、二堡、二十五土司部,分作三个总管区,有土著两万余,移民约万人。

    不过,因为吕宋岛的地理过于复杂,丛林密布,隋的两个节度使所控制的地区,主要还是沿海、沿河分布的一些城寨及其邻近,对于丛林中的许多地区,并不能牢固地征服,还有相当多的土著,在丛林中,并没有归顺………虽然他们人数并不多,但仍时时与隋军和移民发生冲突。而就算许多接受了“土司”官职的土著部落,除开城寨附近的,大多其实还是“独立”的………只是不与隋军公开为敌,维持一种表面的“藩属”关系。

    对吕宋的征服,当然并不限于此。

    大业二十六年(公元六三零年),皇族宗室、原荥阳郡太守、河间王杨庆被任命为“东利隋军节度使”,率部五百、移民八百在裴元庆的辖区登陆以后,借道向东,在打雁堡以东(今菲律宾奎松省的卢塞纳)设置“庆安寨”,以此为基地向东扩张,杨庆父子两代八年经营,在“东利隋军”建立了庆安、靖海(今菲律宾波克岛北部)等十五个移民点,向东扩展到今天的莱特岛北部的宁波寨(今菲律宾北萨马省的帕拉帕格)和卡坦瑞内斯岛上的开澜寨(今比拉克),有土著约两万、移民万余。

    大业二十七年(公元六三一年),中郎将罗艺受封“清远侯”、“苏禄军节度使”,高开道为“清远伯”、“苏禄军节度副使”,领军五百、移民六百在今天菲律宾的卡拉棉群岛登陆,设置“清远巡检司”,继而在巴拉望岛设置“南清远巡检司”,在库约群岛设置“东清远巡检司”,在班乃岛设置苏禄寨(今伊洛伊洛),在内格罗斯岛设置兴海寨(今巴克洛德),在宿务岛设置了宿远寨(今宿务)。到公元六三八年,苏禄军有三寨三巡检司,收服土著两万,移民五千,但也就在这一年,罗艺与高开道发生火并,罗艺杀死高开道。六四零年,罗艺试图夺取本属于南利隋军势力范围的民都洛岛,与裴元庆发生冲突,裴元庆在大舅子林那的支持下,打败罗艺,反而夺占了清远巡检司、南清远巡检司和东清远巡检司,又在班乃岛北部设置了“讨贼堡”(今阿克兰省阿巴亥)。罗艺向北受挫后,继续向东发展,占据了马斯巴特岛、保和岛、莱特岛南部和棉兰老岛北部。六四二年,罗艺再与杨庆之子,当时的东利隋军节度使、新任河间王杨勉在莱特岛发生冲突,杨勉哪里是罗艺对手?很快,不仅宁波寨丢掉,就是吕宋岛东南端的一些地方也被罗艺夺去,此时的罗艺,公然反叛,打出“苏禄国王”的旗号。不过到了第二年,利隋军三路节度使合兵,罗艺的力量自然不足,加上他公然造反,自立为王,朝廷也派出台湾水师和南洋水师(南洋水师的事情以后会讲)讨伐,六四四年,罗艺将班乃岛、内格罗斯岛、宿务岛、马斯巴特岛、保和岛、莱特岛的地盘全部丢失。只是此时北利隋军节度使林那亡故,其子林强接位,三路节度使收兵(其实为了地盘,裴元庆和杨勉也产生了争执,虽然朝廷调解,将班乃岛、内格罗斯岛、宿务岛划给南利隋军,其他划给东利隋军,解决了争端,但矛盾也产生了,反罗阵营自然瓦解),罗艺才得以退到棉兰老岛上稳住阵脚,此后,又占据了巴西兰、苏禄等岛。六四七年,罗艺病死,诸子争位,当地归化土著首领(因为罗艺反叛,由中国内地迁去的移民大多逃到裴元庆、杨勉处,罗艺不得不大为依靠土著势力)趁机夺取权力,建立起土著人的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