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辽西的粮食,已经足够来护儿的大军经年之用。

    而对高句丽的军事行动,根本不需要一年。

    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高句丽居然还在内讧。

    乙支家族败落后,一个新的家族在高句丽的政坛上崛起………泉盖家族。

    高句丽的文化、政治落后于中原,还处在部落联盟与中央集权的过渡期,泉盖氏是高句丽的大族,长期以来,担任着高句丽的西部大人(傉萨)。

    高元与乙支文德合作时,平壤的权威,还足以制约泉盖氏等一批“豪族”,但是高氏王族与乙支家族的争斗,给了泉盖氏咸鱼翻身的机会。泉盖氏的“当家人”泉盖苏云打着“勤王”的旗号,带兵进了平壤,被高建武任命为大对卢(相当于丞相)。

    按照惯例,大对卢的任期只有三年,可是泉盖苏云当权后,霸着位子不让,使得高建武和其他许多人不满。

    在政治上,高建武和泉盖苏云之间,也产生了矛盾。

    面对隋的“疲扰”政策,高建武认识到,继续采取武力对抗,只能使高句丽覆亡。他开始企图改变高元与中原为敌的政策,谋取和平………割让辽东称藩。

    但是泉盖苏云不干………与隋为敌,使高句丽处在战争状态,泉盖氏才有长期把持朝政的可能。泉盖苏云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遵循先王之道,保家卫国”。

    大业二十四年(公元六二八年),高建武的太子高桓权年青气盛,不满于泉盖苏云的飞扬跋扈,纠集一帮“太子党”,秘密刺杀泉盖苏云,居然几乎成功,泉盖苏云身负重伤。但泉盖苏云堪称一代枭雄,隐伤不发,稳定局势,高桓权等还以为刺杀失败,一时间乱了手脚………那高桓权不过十几岁不到二十,一帮“太子党”,也只不过是一些“大男孩”般的贵族子弟,勇鲁有余,而机谋不足。

    泉盖苏云一面召集在平壤的亲信,包围王宫,以“通隋谋逆”的罪名,逼着高建武交出高桓权和“太子党”,将高桓权用毒酒鸩杀,其余人全部斩首,“灭门十余户”,借机将平壤的政敌几乎肃清;一面派人急命在故地继任西部大人的弟弟泉盖苏文传到平壤。

    等到泉盖苏云终于伤重身亡之时,平壤的局势,已经被泉盖氏控制,泉盖苏文出任大对卢。十多天后,泉盖苏文逼迫高建武任命自己为莫离支(丞相兼兵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兼国防部长),高建武名为国王,却被囚禁在王宫一角,实际上被软禁,而以高建武的弟弟高藏为“王太弟”“监国”,其实也还是一个傀儡,高句丽真正的实权,落在了泉盖苏文的身上。其实,泉盖苏文心中有废黜高建武,自立为王的打算,只是因为平壤外面还有一些忠于高氏的傉萨、道使(地方官),才不得不抬出高藏做傀儡。

    大业二十五年(公元六二九年)三月底,征讨高句丽的大军云集辽东,就在这“箭在弦上”的时候,却出了一点意外………唐国公李渊亡故,李世民请求回家奔丧。

    大战在即,怎可临阵易将?我当然没有同意。

    唐国公长子李建成,袭唐国公,咸阳侯李世民进封咸阳县公,甚至连颇为不肖的李元吉,也被封为伯爵。

    四月,来护儿派遣副帅罗士信为前锋,攻打盖牟城(今辽宁盖州),罗士信“一战而下”,俘获高句丽兵民两万余,于其地置盖县,旗开得胜,与此同时,李世民部从捷顺城出发,水陆并进,到了四月中旬,李世民与罗士信会师于今天的辽宁庄河西北一带,辽东半岛上,只剩下小股的高句丽军还在顽抗。

    四月二十日,隋军主力包围了辽东城,面对坚城,来护儿围而不攻,而以被俘的高句丽兵民三万余人绕城挖掘深壕,断绝辽东城与外界的联系。与此同时,隋军两万包围了辽东城东南二十里的白岩城(今弓长岭一带),因为白岩城地形易守难攻,隋军并不强攻。

    盖牟城失守,辽东、白岩两城被困,急坏了北部傉萨高满,他急忙命乌骨城派出一万多援军北上,试图解白岩之围。

    乌骨城的高句丽军小心翼翼地通过了白岩城东南的山地,领军的高句丽将领不禁冷笑:“我道隋军用兵何等厉害,原来不过如此,若在山中埋下伏兵,占据要道,我必不能至此!”

    当他听说前方只有三千隋军步卒列阵之时,高句丽将军更加放心了:“隋军至此,不过三千人,我有万余,必可破敌。”

    隋军只有三千人在平原列阵,领兵的,是已经升任车骑将军的苏定方。

    高句丽人以五千骑兵发起了攻击………在平地上,五千兵扫荡三千步兵,实在是太容易了。

    当然,高句丽人夜知道隋军强弩的厉害,五千骑兵中,有一半是重甲骑兵………这是高满手中的王牌。你隋军的连弩、神臂弓一类,对重甲基本没有用,车弩和床弩,毕竟有限。

    然而隋军已经装备了新式的强弩………蹶张弩………所谓蹶张,就是用脚上弦,脚的力量比起手臂,又要大得多了。

    比起连弩、神臂弓,蹶张弩的射程和穿透力,都要大得多………足以在两百步的距离内穿透高句丽骑兵的重甲,而比起车弩和床弩,又要容易携带得多………比起神臂弓就大和重那么一点。

    一张蹶张弩,配有两名士兵,一人蹬弦,一人上箭。

    而苏定方的三千士兵中,有八百张蹶张弩,其他还有神臂弓和连弩,可以对付轻装骑兵。

    重甲骑兵的防护性强,可是问题是,他的速度会慢许多,慢到足以让隋军的蹶张弩从容射击。而轻装骑兵,本来是在重甲骑兵后面跟进,其快速机动的优势便打了折扣,况且还有隋军的神臂弓和连弩在等着他们。

    面对威力巨大的蹶张弩,高句丽的重甲骑兵开始慌乱起来,一些骑兵后撤,反倒冲乱了身后跟进的轻骑兵。

    突然间,高句丽步兵的两侧,响起一阵狂野的呼喊………两千突厥、契丹骑兵呼喝着向着高句丽步兵冲来……

第一百九十一章 平定高句丽2
    高句丽人企图退回乌骨城,然而在山区里,隋军已经埋伏下一千步兵。

    六千隋军,将两倍于己的高句丽军杀的全军覆没。

    眼看援军无望,白岩城守将柳言投降,被任命为“岩县县令”,以白岩城设置岩县。

    白岩攻克之后,隋军又集中兵力,攻下了辽东城附近的横山、磨米两座小城,设置横山县,将辽东城彻底变为一座孤城。与此同时,另外一路以靺鞨军为主力,汉夷混编的军马则拿下了玄兔城(今辽宁沈阳),设置了玄兔县。

    白岩等城相继失守,高句丽军心大乱,麦谷、后黄、银山等城守军不战而走,鸭绿江北,只剩下了辽东、安市(今辽宁海城)、苍岩(今辽宁桓仁)和乌骨四城,还有高句丽军把守。

    五月初七日,李世民下属水陆军一万,进入了鸭绿江内,而主力三万,则兵困乌骨城。

    此时的乌骨城内,高句丽北部大人(傉萨)高满,还有四万大军,驻守坚城。

    “隋军兵临城下,诸位以为该当如何?”高满召集守军将领商议。

    “傉萨大人,我军尚有四万之众,乌骨城中,尚有百姓数万,隋军不过三万,我众敌寡,不足为虑。”高句丽将军柳成说道。

    “怕是不尽然吧?前时我军万余,却败于六千敌军之下,而今隋军又以水师断绝鸭绿江,我乌骨已成孤城……”乌骨城主高明说道,这高明,却是高满的侄儿。

    高明言犹未尽,柳成大喝一声道:“你如此讲,难道是要降敌不成?”

    高满见状忙道:“今日召集诸位,乃是商议守御之策,保我乌骨周全,众将可畅所欲言。”

    柳成冷哼一声:“大人,敌军远来必定疲惫,末将愿意领兵一万,今夜偷袭敌营,挫挫隋军锐气。”

    高明还要争辩,却见高满道:“将军神威,正是我高句丽的干城。乌骨安危,便托付给将军了。”

    散了会,高满刚一回府,那高明便跟进来,高满见状,向他使个眼色,唤进密室。

    “伯父,今日何以应允那柳成出城?莫非我等商议之事,伯父心中,却是有变?”

    高满闻言,冷冷一笑:“贤侄,伯父今日所为,正是欲成大事。今日之议,本为探听众将的态度,我等明白他人态度便可,却不可让他人知晓我等心思。”

    “还是伯父心思缜密!只是伯父既然已经知道柳成的心意,何以答允他出城偷袭?他若成功,我等之事必败!”

    高满又是一声冷笑:“我等既在,他如何能够成功?如今城中守军,你我伯侄可以调动者,不过半数,其余皆听命于泉盖氏,又以柳成为首。柳成若在城中,我等起事,还要大费周章,还好柳成有勇无谋,竟然主动要求出城偷袭,真乃天助我也!”

    当夜,柳成领一万高句丽军出城偷袭隋军,李世民却已得到高满密报,虽然将信将疑,却还是早做了预备,柳成所部,折损大半,余下千余,由柳成带着逃回乌骨城下,高明却以深夜情势不明,拒开城门,柳成只得带人继续逃跑,在鸭绿江边,却又遇见隋军,柳成战死,部下只好投降。

    柳成兵败,高满再度召集众将商议,这一次,以高明为首的“投降派”控制了局面,很快,高满就“从善如流”,决定“归隋”。

    乌骨城投降的消息报到北京,我自然“龙颜大悦”,下旨以千山山脉以南,鸭绿江以北包括乌骨、苍岩等城,直至今天辽宁的岫岩、庄河一带,设置“玄兔郡”,下置七县,以高明为玄兔郡太守、玄兔县公,加封高满为乐浪郡公。在高氏伯侄的“招抚下”,苍岩城也投降了。

    此时,辽东城已经被困了二十余日,隋军虽未强攻,但每日均以强弩、抛石机这些“远程打击”武器袭扰,而辽东城则“秉承”了近二十年的“光荣传统”,坚守不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