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琼领右武卫四万至西都以西驻扎,以备后援。罗士信“东北道新立,镇抚靺鞨等处事大,不可稍有懈怠”。

    御林卫大将军尉迟恭领御林卫、金吾卫四万,护驾至西都………继续发扬我靠前指挥的“优良传统”,虞世基、裴矩、屈突通、王世充等都随驾西行,以杨义臣、长孙无忌、沈光辅佐皇太孙杨侗留守东都。

    李大亮也出任西北行军副总管,领关西诸军、高昌、焉耆、疏勒、于阗、阿史那泥孰、契苾何力等部近五万众。

    调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部突厥兵三万,开赴西域,并在其他突厥、铁勒可汗部征集五万骑兵,吐谷浑各部征集两万骑兵,以作预备。

    不算预备的十几万大军,就是真正动用的,也有二十万以上。

    而金城以西诸郡,早已秘密备下大批军粮辎重,是几年前就开始准备了的。

    大军是在三月初开始调动的,虽然力图保密,但是到了三月中旬,一切就已经不是秘密了………河西走廊是兵马粮草调动的必经之地,而这里,每天都有大批来自西域各地的商队,自然有人把所见所闻报给西突厥。

    此时的西突厥肆叶护可汗,已经完成了准备,闻报后立刻决定先下手为强。

    三月二十五日,西突厥二十万之众攻焉耆,隋军不支,与焉耆“太守”龙突骑支等兵民近三万人退往高昌。

    三月二十七日,疏勒都督裴思反,勾结西突厥万余攻疏勒镇,新任安西都护将军张士贵将隋军撤离疏勒,集结兵力坚守盘陀。

    三月二十九日,西突厥以五万人攻高昌镇,隋军力战,保住城池。

    四月初一,阿史那社尔部一万七千人开抵高昌,与阿史那泥孰、契苾何力合力,歼灭肆叶护骑兵一部约三千余人。

    四月初五,肆叶护以重兵十万围攻高昌州的政治中心高昌府,守军仅有万人,岌岌可危。

    四月初七,李大亮集兵三万欲解高昌府之围,无奈西突厥势大,野战更具优势,隋军依靠弓弩,才算得以脱身,却损失三千余人。但肆叶护对高昌府的围攻,因此得以暂缓。

    四月初十,肆叶护派出两万人马攻高昌州的另外一座重镇交河,好在交河地势险要,西突厥军一时不能得手,反而被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偷袭得手,损失六千余骑。

    四月十二日,肆叶护可汗放弃分兵攻击的做法,以几乎全部兵力共十六万,再攻高昌府,城内大乱,不少高昌本地贵族已经在策划投降。隋军守将、骠骑将军牛进达先发制人,将密谋者十余人全部捉拿,然后面见“总督”麴文泰,控制住局面。

    而李大亮等也知道高昌府得失,关系重大,一旦失去,隋军就将失去向西的据点,明知野战废肆叶护之敌,仍然集结三万主力攻击,结果损失近万,阿史那泥孰等皆请求暂退。无奈之下,李大亮只能回撤。但是阿史那社尔却认为:“肆叶护新胜,必不以为备。”自率三千精锐骑兵夜袭敌营,黑夜中西突厥军不知情形,损失三四千人,还被阿史那社尔放火烧去不少辎重。而阿史那社尔仅损失不到百骑。

    因为一夜纷乱,十三日这一天,西突厥军并没有发起攻势。

    十四日,阿史那思摩亲自率领一万五千骑兵前来助战。隋军虚张声势,呐喊:“十万援军已至!”西突厥军不明就里,而城中守军人心大振。

    十五日,发现隋军并未大举到来的肆叶护恼羞成怒,领十万骑兵欲与城外观望的隋军对战,可是隋军基本上是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泥孰和契苾何力的骑兵,见势不妙,转身就跑。

    十六日,肆叶护再度猛攻高昌府。

    然而这一次,隋军的援军是真的到了。

    虽然只有四千两百人,可是这是一支不信邪的部队。

    因为他们的统帅,是大隋第一勇士宇文成都。

    而薛仁贵,此时也已经调回骁果卫,随军出征。薛仁贵的箭术,是一等一的,就是以骑射出名的突厥人,也鲜有可以匹敌者。

    他们到得最早,是因为他们全部是轻装骑兵,并且作为精锐中的精锐,每个人都备有三匹战马,轮流骑乘。

第二百零七章 恶战高昌
    肆叶护没有把这支小小的队伍放在眼里,他派出两万骑兵迎击,主力依旧猛攻高昌城。

    这点人马,很快会被全歼的。

    的确是很快,仅仅半个时辰,两万骑兵,居然被四千多人给打了回来,还损失了不下三千人。

    就在肆叶护还没有想明白的时候,隋军已经冲入了自己的营地。

    想不明白就不去想了,你再厉害也就这么点人,我有十几万人马,压也可以把你们都压死。

    的确,以区区四千人马,冲入十几二十万人的大营,的确是太莽撞了。虽然阿史那社尔也曾经以三千人袭击肆叶护大营,可那是乘夜偷袭,而宇文成都他们,却是光天化日、明火执仗。

    但是,鲁莽有的时候就是勇气。而勇气,是可以激励别人的。

    李大亮领着不到四万人马………除去守备各地的,这是隋军目前所有的机动力量了,一直就在附近。

    自从上次吃了大亏,隋军一直避免再与肆叶护的大军正面冲突,可是又怕高昌城真的有失,故而一直在左近徘徊。

    现在,他们胸中的勇气被点燃了。

    而勇气,还可以震慑敌人。看着杀红了眼、如狼似虎的对手,许多胆子小点的,避之唯恐不及………突厥人也不是个个不怕死。

    前面正在打着,后面突然一声响,更多的人马杀了过来,不少突厥人一下子懵了………这点人已经够应付了,现在来的更多。

    然而,毕竟不是每一支隋军都是骁果卫,虽然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所部的战斗力也不算弱。

    而突厥人,毕竟太多了。

    尽管有着巨大的勇气,这一仗,也只能算作打了个平手………隋军斩敌两万余级,自己也折损八千,其中骁果卫损失一千多。

    所以,在一场恶战之后,隋军还是选择了后撤。而西突厥也无力追击。

    对高昌城的攻击,也只能暂缓了。

    四月十九日,左翊卫将军侯君集的军马也到了………他的人马,原本就驻扎在张掖、敦煌郡一带,离得比较近。

    但是急行军,还是给隋军造成不小的损失………两万大军,途中不断伤亡,此刻抵达高昌的,仅有八千多人,而虽然一些掉队的兵士被后来的部队收容,仍然只剩下一万两千来人。虽然减员中不乏一些畏惧艰险开小差的,但死亡者,仍然在四千人以上。

    从中原到西域,行军的艰难,可想而知。

    二十日,城外的隋军突然做出欲攻击突厥军之势,肆叶护也不敢大意,领兵反击,可是隋军却不战而退,等西突厥军欲停下来,隋军却又来攻……如此来回数次,把西突厥军向北引出二十余里,气得七窍生烟………大家都是骑兵,追又追不上,甩又甩不脱,实在讨厌。

    而借着这个机会,隋军突然以三千骑兵(虽然不多,却是最勇猛的骁果卫)袭击留守在高昌府城南门外的有限的西突厥军,很容易地撕开一个口子………城外突厥人虽然仍有三万多,但是是分在四面,步军三千(侯君集带来的全部步兵,骑兵进城没有什么用),以及一批辎重得以运进城中,等到肆叶护可汗气鼓鼓地带着主力返回,隋军已经是该进城的进城,该跑走的跑走了。

    三千隋军,配备着大批强弩,肆叶护咬牙切齿地攻城,却让城上的乱箭给射了回来。

    不过,隋军现在依然无力解围。

    高昌城里等到了援军,可是新的问题出来了………吃饭的一下子多了几千张嘴,城又已经被围了半个月,存粮就是省着吃,也就能再坚持个十天。要知道,隋军能够抢运进城的东西,毕竟有限,只好尽着军械、药品,并没有粮食。

    二十二日,右骁卫将军杜伏威率领的六千多骑兵抵高昌,与李大亮等会合。

    杜伏威本来也有一万两千步军(包括辎重部队),八千骑兵,为了行军快些,抛下步军,只以骑兵先行,一路上也损失了将近两千人。

    即便在一千多年后,一位伟人仍然曾经对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说:“走到新疆就是胜利。”这条道路的艰辛,可以想象。

    二十三日,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领一万一千多骑兵和另外一千多人抵达,与杜伏威一样,他也是以一万五千骑兵先行,途中损失三千多人马。

    另外一千三百人,则是当初随同宇文成都出发的“火器营”,这也是一支配备了大量驮马的“摩托化部队”,不过因为带着大量火炮、火药等,行军速度自然比轻骑慢许多。宇文成都为了赶速度,路过武威后,将他们托给遇到的程知节带领。而程知节也知道火器营是朝廷的“宝贝”,一路颇为尽心,竟然未损一人一马。

    与东征军不同,这支火器营配备的,是在“重炮”之后发明的“轻型火炮”,与数百斤的“重炮”相比,只有不过百斤,可以用战马驮运,机动性更强。“轻型火炮”的炮弹,只有两斤多,装药不足两斤,对付城寨,力量自然不够,但是与西突厥交战,基本都是野战。而且火器营还配备了大量“铁砂珠”,最适合对付骑兵。当然“轻型火炮”的射程稍微近了些,只有二百步。每炮四人,两名炮手,其中一人兼做炮长,两名配备连弩的护卫,其中一人兼做御手(控制驮炮的马),一千五百人,备有火炮三百门,战马倒有两千四五百匹(还有驮运火药、炮弹和炮架的),此外,还有一批重型弩………轻型火炮的射程太短,加上当时的火炮射速慢,没有护卫是非常危险的。

    二十五日,主帅李靖只带百余骑兵,抵达高昌。

    只有驻扎在且末、鄯善的左屯卫大将军徐世绩部,原本路程极近,却迟迟未见一兵一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