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御书房”侍奉。她的江南小菜和点心,成了我纷繁政务中最好的“营养品”。皇后怕一干人等无聊,再争风吃醋地打扰我的正经事情………这嵩阳宫地方小,可不比宫里宽敞,有什么闹腾自然也显得“密度大”,这些日子没少费心帮我打理“家务事”。

第三十七章 平定吐谷浑
  于是,就在这嵩高山上的嵩阳宫里,我和一班内阁核心开始筹划接下来的“新政”。  首先是对行政区划的改革。  中国的行政区划最具历史意义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最初是设置了三十六个郡,以后增加到四十来个。汉承秦制,设立五十四个郡,到了汉武帝时代,在郡上设州,划天下为十三个州,形成州郡县三级体制。到了南北朝,因为政权更迭频繁,州郡的数目也越来越多。杨坚建立隋朝后,精简行政区划,合并州县,并取消了郡的设置,而杨广在大业三年,又改州为郡。  大业五年(公元六零九年),有郡一百五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以后又有增加,我近来更是又增设东北两郡、西南六郡和开封郡,到大业十年,已经是一百七十九个郡。这些郡名字之多,着实令我头疼。于是在大业十年六月初一,下诏设两都两京十三道。其实道的设置,即使没有我此番筹划,十几年后也会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我不过让它“早产”了一点点………和几千年文明史比起来,十几年算什么?  东都,辖河南(即洛阳)、河内(今河南沁阳)、荥阳(今河南郑州)、襄城(今河南临汝)和弘农(今河南灵宝)五郡。樊子盖为东都留守兼河南尹………如果说太守相当于市长,尹就相当于直辖市的市长。  西都,辖京兆(即大兴,也就是西安)、扶风、上洛(今陕西商洛)和冯翊(今陕西大荔)四郡。卫文升为西都留守兼京兆尹。  北京,辖涿郡、渔阳(今天津蓟县)、北平(今河北卢龙)、安乐(今北京密云)、上谷(今河北易县)五郡。张衡为北京留守兼涿郡尹。  南京,辖丹阳(今南京)、毗陵(今江苏常州)两郡。窦建德为南京留守兼丹阳尹。  河北道,治所河间郡,辖黄河以北平原(今山东德州)等九郡,相当于今河北大部、河南和山东黄河以北的一小部。张衡兼权摄(代理)河北道观察使。  河南道,治所齐郡,辖黄河以南至淮河以北北海(今山东潍坊)等十七郡,相当于今山东大部、河南东部、安徽和江苏的淮北部分。河南道是帝国最重要的一个道,在没有合适人选前,也只能由张须陀兼任权摄河南道观察使。  淮南道,治所江都郡,辖淮河以南至长江以北庐江(今安徽合肥)九郡,相当于今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各一部。因为王世充呼声太高,我虽然有些不甘,也只能让他权摄淮南道观察使。  江南东道,治所余杭郡,辖江南吴郡等九郡,相当于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安徽、江苏各一部。窦建德兼任权摄江南东道观察使。  江南西道,治所豫章郡(今江西南昌),辖江南九江等十三郡,相当于今江西全部、湖南大部、湖北东南部。  岭南道,治所南海郡(今广州),辖岭南交趾(今越南河内)等十八郡,今广东、广西、海南和越南北部。  黔中道,治所武陵郡(今湖南常德),辖黔安(今重庆彭水)等七郡,相当于今天的贵州大部、湖南西部、湖北和重庆各一小部。  江汉道,治所南郡(今湖北荆州),辖江汉流域襄阳等十三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大部、河南西南部。  东川道,治所汉川郡(今四川巴中),辖巴郡(今重庆)等八郡,相当于今重庆绝大部和四川嘉陵江以东地区以及陕西汉中。  西川道,治所蜀郡(今成都),辖汶山(今四川汶川)等十一郡,西抵党项、嘉良等羌戎部族,相当于今四川大部,但不包括夹金山以西的藏区,包括了汶川茂县至平武一线。  关内道,治所上郡(今陕西富县),辖延安等十五郡,北接东突厥。相当于今陕西大部,宁夏和内蒙古中西部,外蒙古一小部。卫文升兼任权摄关内道观察使。  河东道,治所太原郡,辖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上党等十一郡,相当于今山西和内蒙古一部。  陇右道,治所金城郡,辖敦煌等十四郡,西接西域,南接吐蕃,相当于今甘肃、青海的一部分、新疆的一部分和内蒙古西端的一部分。  为了不使道的主官观察使权力过大,在观察使之下,设有观察副使。观察使只有民政权力,地方治安军事,又有镇守使负责。其他还有按察使负责刑狱,长史负责财政,都直接对中央负责。中央设御史台,在各道派驻监察御史,还不定期派出巡查御史,对地方官进行监督。  除了十三个道,我还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将军府。  安东都护大将军府,治所辽西郡,辖辽西、辽东、燕郡军事。于燕郡设契丹奚霫都护中郎将府,辽东设靺鞨都护中郎将府。(以下均简称都护府)安东都护府民政则隶属河北道。此时的于仲文,因我怜惜老臣,已经调回东都出任兵部侍郎,安东都护大将军一职,就落在了李子雄身上。契丹奚霫都护中郎将自然是韦云起的,而李密则兼了靺鞨都护中郎将。  南宁州总管将军府,治所曲靖郡,辖曲靖、昭通等六郡军事,总管将军自然是杨玄纵。民政则隶属西川道,其实又是暗削了他的权柄。  当然,这个设置是大业十年四月底的,以后会有调整。  五月十五,从西北终于传来了宇文述的战报。  其实,大军在去年冬天就到了金城郡,吐谷浑和党项人听说宇文述亲领大军前来,畏惧不已,本来打算退回积石山以南。可是宇文述到了金城,却以天寒不宜进军,停顿了下来。  吐谷浑的慕容伏允见此情形,不免又动了趁宇文述停兵不进之机收复失地的打算,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党项人答应继续进攻,并且又从党项征调来一批生力军,企图速战速决。薛世雄野战打不过党项和吐谷浑联军,也学了精,坚壁清野,把大多数忠于大隋的人口………主要是汉人,也有部分归顺了的吐谷浑人和粮食物资都集中在几座城池中,以城中原有守军,加上自己剩下的不到两万兵力,以及整编了协助守城的百姓,固守这几座城池。骑兵野战,党项和吐谷浑联军要强些,可是攻起城,骑兵就占不了什么便宜。薛世雄多次派人向宇文述求援,宇文述却只称内地兵士,不耐高原冬季的酷寒,而且雪地大军行动不便,要等来年四月,天气好转,才可进军,只是让薛世雄固守。薛世雄除了骂娘,也是无可奈何,因为早有命令其今后归宇文述节制。两下信使往来,却也有几封落在慕容伏允的手里,于是攻城愈紧。  党项和吐谷浑联军猛攻攻河源、浇河、西海三郡,薛世雄野战不行,守城倒是有招,此时天寒地冻,他命人往城墙上泼水,水结冻成冰,使攻城者大吃苦头。  如此到了三月,慕容伏允还没有拿下一座城池,不免焦急,于是集中兵力攻打河源郡(今青海兴海),党项和吐谷浑联军有上十万人马………部分原本在三郡的吐谷浑人又投奔了故主,而河源不过万余守军,一时很是吃紧。  就在此时,党项人突然得到一个消息………他们的老窝正在被攻打。  原来,宇文述大军在金城修整,到了二月底,宇文述偷偷派杨义臣领了大军,取道陇西(今甘肃陇西)、临洮(今甘肃夏河)至同昌郡(今四川若尔盖一带)。自己却依然领了几百亲兵,加上从附近抽调的地方部队,装作主力仍然在金城的模样………不过以宇文述的体力,的确也不适合长途跋涉。三月初八,杨义臣突然从同昌郡对党项部落(今青海果洛州和四川阿坝一带)发起了进攻。党项人丝毫没有想到在他们身后会出现隋朝大军,加上主力又尽在河源,哪里是杨义臣虎狼之师的对手?只好一面勉力抵抗,一面派人到河源求救。三月十六,党项人得到消息,哪里还愿停留,当下就要回军救援,慕容伏允虽然心有不甘,也只好先撤再说。  而此时的薛世雄,已经得了宇文述的将令,密领除河源以外其他各郡守军三万人,埋伏于积石山(今阿尼玛卿山)中,等党项和吐谷浑联军进了埋伏圈,突然杀出,却不上前厮杀,只是远远放箭,或是滚下滚石檑木,隋军早已经占了险要,只杀的十万联军人仰马翻,党项人见势不妙,纷纷下马投降,只有那慕容伏允,领了数千残部,仓皇西逃。  到了三月底,不仅西北危局解了,就是党项八部,此时也全投降。宇文述却命薛世雄领一万五千兵马追击慕容伏允,又派杨义臣领了大军,加上薛世雄留下的一万多人,一面安抚党项各部,一面威慑邻近的黑党项、雪山党项和嘉良夷(今川西雅砻江流域以丹巴为中心的地区)。  四月初七,逃入大漠,穷途末路的慕容伏允在大沙海(今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降。  到了四月底,黑党项、雪山党项和嘉良夷各部纷纷请求“内附”。

第三十八章 军事改革
  五月十八,下诏,以宇文述为兵部尚书,加上将军号,入内阁。原来的兵部尚书,我早已经看不顺眼,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接替,而于仲文接任兵部侍郎,其实已经把他架空。此时,我正好把杨玄感调任秘书监………一个位高而权轻的位子,为了让他心里好过些,又加个太尉的虚衔,腾出来的礼部尚书,就给了前任兵部尚书。  同时,下旨在同昌郡设立都护党项中郎将府,隶属关内道。在党项设置拓跋、细封、费听等八个土司府和黑党项都督府、雪山党项都督府。都督的待遇是要比土司优厚的,却是为了惩罚党项八部攻打河源等郡。在汶山郡设立都护嘉良校尉府,隶属西川道,设置东、西嘉良都督府  就在西北大捷的不久,东北也有两个好消息传来。  第一个好消息来自辽东的李密。  原来靺鞨诸部相继背叛高句丽,并且攻占扶余等地,令高句丽国内无奈而又愤怒,于是国内占人口多数的高句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