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马却是分驻各地。

    李世民的意思,刘武周所部,最善战的是两万多的突厥骑兵,这些骑兵现在全在雁门,攻城并使不出太大的力气,雁门城池坚固,贾务本又有数千兵力,再守个十天八天的没有什么问题。而如果大军直接去救雁门,野战方面,却比突厥人吃亏。而此时刘武周主力都在雁门,马邑空虚,只要拿下马邑,雁门之围必解,就是一时拿不下马邑,刘武周也要回援,官军可以退守娄烦、离石,不会吃亏,雁门之围一样可解。

第七十九章重击刘武周2
    

    官军一路绕开有刘武周兵驻扎的城镇,直扑马邑。

    进攻马邑的时间,是在五月二十八的清晨………天色未亮,三千前锋已经在城门不远埋伏下来,背覆与土一个颜色的布斗篷,根本看不出来。

    城门刚一打开,两个站在城门口的兵士就听见一阵呐喊,一座土黄色的山丘压了过来。

    那山丘,正是三千前锋,而这三千人,又都是尉迟恭的老部下。

    打下马邑的愿望,他们比别人更加迫切。

    守军已经来不及收起吊桥,关闭城门。紧随前锋之后,是骑兵部队,快速从北前锋夺取的城门冲入城中。接着,步兵也紧随其后。

    许多守军已经放下武器,只有三千多人,跟着宋金刚,拼死冲出东门。

    很快,前锋就救出关在牢里的尉迟恭,带到杨义臣面前。杨义臣见着尉迟恭,立刻起身相迎:“尉迟将军受苦了。”

    尉迟恭单腿跪地:“是尉迟恭冥顽不灵,若非大帅攻克马邑,尉迟恭只能屈死了。”

    杨义臣连忙扶起尉迟恭:“皇上早有旨意,只要尉迟将军归顺朝廷,即刻领马邑镇总兵将军之职。”

    正此时,尉迟恭的副将领着些人进来:“捉到张伦那奸贼了。”却见张伦五花大绑,垂头丧气地被押了进来。

    尉迟恭怒瞪双眼:“张伦,当日我好心救你,你却恩将仇报,陷害于我。”

    张伦此时已经是面无血色,抖如筛糠:“尉迟将军饶命,尉迟将军饶命。”尉迟恭却已经拿了把刀,就想砍下,还是杨义臣将他拦住:“一刀砍死这奸贼,却是便宜他了!皇上有旨,张伦当押送东都,凌迟处死。”

    却说那宋金刚向东投奔刘武周,才出东门十里,就被屈突通领五千精兵拦住,后面追兵又至,一番激战,全军覆没,只领了十几个残兵,逃出给刘武周报讯。

    屈突通到了马邑,与杨义臣合兵一处,两下计议,准备稍事休整,就向东进击,却有探子来报,黄河边上来了一支人马,正往马邑而来。众人猜疑,刘武周断无大队人马在马邑左近,难道是突厥又来援军?当下留尉迟恭三千人守马邑,杨义臣、屈突通领了大队前去探个究竟,待到近前,却是大隋的旗号。

    原来,鱼俱罗、吐万绪等灭了郭子和,各镇自回原防,李圆通也率兵各回本郡,并派人押送郭子和等三十五人入京。鱼俱罗、吐万绪却领了本部,连同收编的稽胡军和刘迦论、郭子和所部,共计万人,渡河来攻刘武周的马邑,不想杨义臣等已经占了先机。

    再说那宋金刚逃到刘武周处,将马邑情形告知,刘武周大惊,欲待回军往救马邑,却有谋士阻住,说道官军主力既在马邑,太原必定空虚,不如南下去取太原,刘武周早有夺取太原之意,闻言大喜,立刻下令撤了雁门的围城,在崞县劫掠一番,便挥军直逼太原。

    雁门与太原之间,本有王威、麦孟才的一万官军,意在牵制刘武周攻打雁门,却见刘武周和突厥联军气势汹汹向自己杀来。突厥军作为刘武周的前锋,全是精锐的骑兵,王威所部却是步军为主,眼看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赢,慌忙占了附近一座并不坚固的城寨准备防御,不想敌军却置之不理,直奔太原而去。

    此时的太原城中,已经闻警,河东道观察使高君雅慌忙下令关闭城门。还是李世民处变不惊,下令收容城外百姓进城,却不许难民四下走动,而是令全部收容在五六所大院中,派兵看守,有能说出投靠城中何人者,将人唤来作保,才可离开,又从中找出保长里正,挑出自己的乡亲,其他无人认领者,还有近百人,细加甄别,果然挖出刘武周的探子二十来人。

    城中本有守军四千,这两日又有左骁骑卫的掉队士兵陆续赶到,李世民早建议屈突通留了名校尉和几个兵士在太原,专事收容散兵,此时也有了四五千人。李世民又从太原居民和进城难民中挑选健壮男子三千人,虽说是事起仓促,太原城中却是有条不紊,等刘武周大军到了城下,太原已经有了万余守军,戒备森严。

    这边刘武周狂攻太原,那边王威的人马也赶了过来,可是惧于刘武周势大,只敢在刘武周军以北三十里外下寨。

    杨义臣等部在马邑会合,稍作休整,便往雁门而去。尉迟恭主动请缨,杨义臣边派他的副将领三千人守马邑,而由尉迟恭领两千人(马邑镇五千兵,三千尉迟恭旧部,两千却是收编的刘武周降军)随同出征。

    大军行至半途,就接到刘武周大军攻打太原的消息。杨义臣一面派人前往离石、娄烦、雁门,调集兵力,一面亲领大军,往救太原。

    就在刘武周兵围太原的第三天,杨义臣的大军到了雁门以北,和王威会师。

    刘武周本来是想趁太原不备,一举拿下城池,不想自己派的探子被李世民挖出,而太原的守备,远比自己预计的要强,一时间倒似一口咬上个刺猬,而眼下官军主力又已经赶到。眼看太原是拿不下了,刘武周一气之下,却先找那个谋士出气,可怜那谋士本想邀功,却被当做奸细丢了脑袋。

    杀了“奸细”,刘武周决定先和杨义臣的官军野战,有突厥的铁骑助阵,野战说不准还可以捞到些便宜。

    于是太原以北的原野上,十余万人展开了一场大厮杀。

    算起来,杨义臣的官军,此时也只有五万来人,兵力依然少于刘武周,其中还有不少收编不久的变民军。

    更重要的,是官军的万余骑兵,无论人数还是战斗力,都并不是突厥人的对手。而刘武周部,还有一万多骑兵。

    幸好,屈突通虽然年已六十,却是员勇猛的虎将,他的左骁骑卫更是训练有素,步兵占据有利地势,结成方阵,用羽箭杀伤敌人,弥补了步兵对骑兵的不足。

    突厥主力被屈突通挡住,杨义臣率领一帮“杂牌”对付战斗力相对较低的刘武周部,虽然人数上吃亏,一时半会倒也支持得住。

    尤其是尉迟恭,憋了一肚子的气,而今对待自己的旧主,毫不留情。

    约莫半个时辰,太原北门大开,李世民率领六千人马出城助战,抄了刘武周的后背。不过李世民还是顾忌太原的防卫,留下三千多官军和全部的“民兵”守城,耽误的半个时辰,正是用于重新分配兵力。

第八十章 重击刘武周3
    双方从上午杀到了下午,太原城外的这片平原上,黄土早已经染成了鲜艳的红色。据说第二年,此地粮食的收成,比其他地方高出四五成之多。

    到底是刘武周的人要多些,半日的鏖战之后,官军的阵脚,已经开始动摇,杨义臣已经不得不在做尽可能多地将人马撤回太原城中的打算。

    就在这时,战场的北方,出现了一股生力军。

    来的,不仅仅是贾务本的四千雁门守军,还有从定襄赶来的三千史大奈的铁骑。

    几乎是与此同时,西面也杀出一支队伍………为了救援太原,离石和娄烦出动了全部的三千骑兵。

    胜利的天平,顷刻间发生了倾斜。

    刘武周的部下首先撑不住了,纷纷抛掉武器,坐在地上等待接受投降………因为李世民派出数十名骑兵,来回驰骋,口中不停喊着:“缴械者免死。”

    刘武周在数百亲信的簇拥下,仓皇离开战场,向北逃窜。尉迟恭领着一百多名骑兵,在后面紧追不舍。

    眼看追兵将近,刘武周的亲信中,分出百余骑,反向追兵迎来,领头的正是宋金刚。

    “宋将军,我只为刘武周而来,不想与将军为难!”

    “废话少说!”宋金刚大喝一声,挺枪就刺。尉迟恭俯身避开:“将军对敬德有再生之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宋金刚也不答话,举枪再刺,尉迟恭又是躲开,如是者三,宋金刚再刺第四枪,尉迟恭挥槊一挡,接着将槊一摆,击在宋金刚马上,那马嘶叫一声,将宋金刚摔落在地。

    此时百余刘武周的骑兵,半数不是被杀,就是打落下马,剩下的已经四散逃开,尉迟恭再看刘武周,已经逃的只剩一个黑点,眼见是追不上了。

    宋金刚的马前腿已被打折,瘫在地上,而宋金刚坐在地上,双眼紧闭,似是等死。

    尉迟恭叹了口气,吩咐手下:“给宋将军一匹新马。”又对其他人道:“把他们也放了吧。”他对宋金刚一抱拳:“将军保重。”领着一干部下扬鞭而去,只留下宋金刚和他的十来个属下。

    太原之战,刘武周几乎全军覆没,只带千余人逃入突厥。两万余突厥骑兵,生还者不过五千,其中四千多还做了俘虏,达里尔将军也身首异处,不过官军也损失近两万,杨义臣和屈突通通过收编刘武周的降众,倒是弥补了其中大半。

    此后不过十日,刘武周留在各地的一万人马,也纷纷向官军投诚,所失郡县,全部收复。而刘武周逃得仓促,家眷全部抛弃,也被押送东都。

    六月中,消息传到嵩阳宫中,我大喜之下,宣布普天同庆,又下旨酌情免了关内道榆林等七郡和河东道雁门等七郡一到三年的钱粮,对遭灾严重的地方,还加以赈济。本来,这些地方多是边关贫瘠之地,减免钱粮,对朝廷并无大碍,关键是不要“闹兵灾”。

    张伦等六名罪行重大的“逆臣”,腰斩于洛阳东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