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在大业十三年,隋军就越过了今天的钦敦江(今缅甸西北部,靠近印缅边境)。大业十四年九月,已经控制了相当于今天印度那加兰邦和曼尼普尔邦的地区,并设立了得胜镇(今印度因帕尔一带),归顺的十来个土著首领,自然也受封土司。

    这时,杨玄挺开始遇到了真正的抵抗,当时的古印度的一个较大的邦国………迦摩波王国(王城在今印度阿萨姆邦高哈蒂一带),成为隋军西进的阻碍。不过十月,隋军的一支还是向北,占领了今天的萨地亚一带,抵达喜马拉雅山脚下,隋军在因帕尔至萨地亚一线,筑起八座城寨,以后依靠这些城寨,建立起屯田校尉府。

    回到东都,已经两个多月了,因为北方的战事,一直没有顾上去看看沈莺母女,这一日终于有空,便领了许安等一干人等出宫。

    巧儿此时已经将近半岁了,正是牙牙学语,我和沈莺一直逗着她笑,倒也其乐融融。我和巧儿,虽然并未见过几次,不过半岁小儿,还不知道认生。

    我将一个金锁挂在巧儿的小脖颈上:“只希望我的小巧儿,可以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长大。”

    沈莺幸福地依偎在我的身旁,我却突然想,假使她知道了我“金屋藏娇”,又纳了湖衣和玉书做了侍姬(她俩并无嫔妃的名分),不知该做何想?只是沈莺出宫后,一直都很恬然,也极少与宫中来往,我的事情,除了皇后,元妃等其他人也所知不多,沈莺更加是无从得知。

    我此刻心中对她满是歉疚,把她朝着自己又揽了揽:“前些时,西域贡来一批和田美玉,她们近水楼台,都先拿了,只你还未得。不过,我却嘱咐许安,悄悄先拣了两件上好的,一件给了皇后,一件留着给你。”

    “我哪里敢和皇后娘娘比?既是好的,依着宫中的礼数,该轮着贵妃娘娘,你只须随意带件来,我也知足了。”沈莺虽是如此说,可是她的表情可以看出,对于我把她排在其他妃子之前,还是感到幸福的。

    “萧娘娘是朕的皇后,你却是我的夫人,其他人,哪里能够和你俩相比?”我从怀中摸出一件上好的玉镯,戴在了她的腕上。

    临走,我又留下两个嬷嬷,帮助沈莺带孩子。

    过了几日,我又去了“双燕山庄”,这还是我第一次到山庄来,原是打算回到东都后一个月“小坐”一次的,可是因为阿史那咄吉的缘故,一直未能成行。

    山庄的布置,虽不繁华,却也别致,看得出两人是很有品位的,就着邙山下的一处池塘,倒是拓出一片小巧的江南园林来。

    美色当前,自然是“一晌贪欢”,在“双燕山庄”留连了一日,第二日吃过午饭,返回东都,进宫时已经是暮色降临了。

    我有晚上处理国事的习惯,简单用过膳,便去了御书房看折子。

    看到一份奏折,我突然勃然大怒,将奏章掷在地上:“岂有此理!”

    许安慌忙把我丢在地上的奏章捡起来。

    “立刻宣召当值的内阁大臣到御书房议事。”

    许安应个诺,赶紧出去传旨,过了一会,张须陀、虞世基、裴矩等几个人就进来了。

    “这是鸿胪寺转来的折子,说的是倭国使节递交国书,众爱卿看看吧。”

    “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出天子……”虞世基小声念道,立刻显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倭国可恶,竟然对上朝如此不敬!这鸿胪寺怎可将此等狂悖之言呈于圣前?”

    “言辞不恭倒也罢了,倭国几次来使送来的信件,有那封是言辞恭谨的了?此等不过口舌之争的事情,朕岂会放在心里?此事也怨不得鸿胪寺,兹事体大,鸿胪寺安敢不报?你等且先看看倭国国主后面讲的!‘……尔所置黄海郡地,半本属我任那之地,半本百济之地,尔以大凌小,自百济处取之。今致信于贵国天子,早撤郡县,所占之土,半还于倭国,半还于百济,则不起刀兵之祸,不然,必起雄师十万,与尔一较短长……’这哪里是什么国书,分明是战书!”

    “倭国小丑,何足为惧!皇上,臣请领兵三万,必可破之!”张须陀道。

    裴矩却摇摇头:“倭国在海中,何止千里?我朝今日之大敌,是始毕(即阿史那咄吉)的突厥,不宜再做分心。”

    “朕之所虑,我与突厥交战,倭国与百济、高句丽勾连,则其事堪忧,须早做防范。虞世基,拟旨,令郡守来楷,早做预备。再旨,左翊卫将军周法尚即日返京,朕有大事!”

第九十七章  击败迦摩波
    十一月,北方已经是雪花飘飘了,可是印度洋畔,依然是郁郁葱葱。

    杨玄挺的军马,与迦摩波王国的大军,在迦摩波王国都城东南百里之外摆开了战阵。

    迦摩波王国的军队有八万之众,而杨玄挺的隋军不过五万。迦摩波国王拘摩罗根本没有把隋军放在眼里。虽然隋军此前屡战屡胜,但攻取的大多数只是些半开化的土著部落。

    隋军大半是云贵高原的土著,主力是杨玄挺亲领的中军,五千汉军,还有三千汉军,分散在夷族士兵中,其中一千,留在各处城寨。

    所以,杨玄挺迎敌的前锋,只有五千人,夷族士兵的大多数,其忠诚度还有待考验,隋军如果得胜,自不必提,如果首战不利,夷族士兵虽不至于倒戈,扭头就跑却是必定的。

    迦摩波军率先发起了攻击,八万人,当时便出击了五万,大有一口吞掉五千隋军前锋的样子。

    如果迦摩波军的主力是骑兵,此战可能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可惜,迦摩波军基本上都是些步兵。

    当迦摩波军离隋军还有两百五十步左右,只见隋军中一名军士当先站起,举起一把“神臂弓”(单兵弩的一种),向敌军射出一箭,箭落在一名冲在最前的敌军士兵脚前,扎在地上,那名迦摩波兵稍愣了一下,发声喊,继续当先冲向隋军。过了约莫十步,那隋军又是一箭,从那名迦摩波兵当胸穿过。只见其他两千名隋军也立刻站起,向冲来的敌军射出弩箭,迦摩波兵纷纷倒地,迦摩波兵也搭箭回射,可是一个顶尖的射手,也不过射出百余步,迦摩波军的箭只,还没有射到一半,就落在地上。

    眼看着冲在前面的同伴一排排倒下,而隋军却毫发未损,迦摩波军的士气顷刻间瓦解了,开始后退。

    汉军的胜利鼓起了夷族士兵的勇气,杨玄挺出击的命令一下,三千骑兵立刻冲了出去,隋军所用,是产于云南的滇马,耐力强,却不高大,速度也不是很快,所以杨玄挺只配备了一千汉族骑兵和两千夷族骑兵,多数的马匹都用来运输。

    不过,对于缺乏骑兵的迦摩波军,即便是矮小而慢速的滇马,也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骑兵之后,数万夷族士兵呐喊着尾随而上,这些西南土著的脚力,要比中原来的汉人强得多,大多打着赤脚,却是健步如飞,而射箭的功夫,也是非常精准………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弩兵只配属汉军。

    而原本打前锋的汉军,此时还有四千步兵,依然保持着严整的阵型,却成了在最后压阵。

    眼看兵败如山倒,迦摩波王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象兵。

    近千头战象迎了上来。

    当年,曾经不可一世的亚历山大大帝,在进攻印度的时候,就是在战象面前吃了大亏。

    在公元七世纪,战象,无异于二十世纪的重型坦克。

    果然,面对着这些庞然大物,追击的隋军乱了阵脚,开始往回跑。如果不是领兵的下级将领尽力维持,甚至不惜斩杀了数十个逃兵,这股“洪流”将会冲毁压阵的四千汉军的阵脚。

    汉军阵脚不乱。

    象阵虽然可怕,但是当年隋军在交趾已经见识过了,此前,隋军的主要将领们已经预见到了迦摩波军会来这么一手。

    当战象越来越近,隋军射出了一阵弩箭。弩箭的威力,足以在百步的距离穿透大象的厚皮。

    然而仅此还是不够的,所以,隋军的弩箭,还多出另外一样东西………火。箭的前面,都绑了棉纱,而且是用桐油或者茶油浸过的。

    战象的阵脚乱了,有些甚至冲倒了边上的同伴,不过迦摩波军的大象数量实在不少,许多负痛之下,冲的反倒更快了。

    不过,隋军阵前,却已经多出一样东西。

    就在迦摩波军放出战象,隋军败退的时候,四千汉军已经悄悄变了阵。

    当中的弩手不动,两边的弩手闪向两翼,这样,阵中便让出两条路。

    另外两千步卒,推出一些东西。

    那是拒马,就是将整棵的木头的一头削尖,用其他木头支撑架起来,尖尖指向敌军马来的方向,战马撞上,立刻开膛破肚。

    不过,隋军的这批拒马却是特制的,比起寻常拒马,粗壮高大了许多,我们不妨称之为“拒象”。南亚的深山老林,就地取材找些大木头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这些“拒象”未免太过笨重,而布阵却需要越快越好。这倒难不住隋军,他们在“拒象”下面装了木轮,便于推动,等摆好位置,再用刀斧将轮子劈坏。

    等“拒象”摆好,隋军弩手各归原位,四千兵士全部躲在了“拒象”的后面。

    迦摩波军的战象冲上的,是一根根削尖了的粗壮圆木。

    而此时的隋军,因为距离近,已经改射弓箭,弓箭的穿透力大减,但是箭头却是用筒箭毒浸过的。并且射手也增加了一倍………所有四千人都在张弓搭箭。

    象阵被破,隋军士气大振,原本已经几乎作鸟兽散………如果不是中下级和汉族军曹尽力维持,这些夷兵估计早就跑光了。不过现在,他们又开始发狂地追逐迦摩波人。

    迦摩波士兵此刻已经全无斗志,或是拔腿逃命,或是束手就擒。

    天还没黑,大战就已经结束了,连迦摩波王也做了俘虏,只有王子领着不足一万残兵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