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路,窦建德在大捷之后,也不见的突厥人的踪影。他的筑城,只有一路,从阿史那叱吉的大帐以北百里开始,三十里一城,往北百余里后(也就是当日大捷处稍北一点)转向向西。

    于是乎,从这一年的六月下旬开始,漠南草原上,开始了一场“造城”运动。

    “造城”,显示的是一场决心:大隋至少在已经建造起城堡的地方,将维持一种长期的军事存在,抑或说,不会因为天气、季节而轻易放弃。到冬季来临时,隋的北疆,将远推出数百里,突厥人将会失去他们最水草丰美的土地。

    然而,我心里清楚,筑城并不能实现我扫平东突厥的目标。

    东西南北广袤万里的草原和大漠上,要建立起多少这样的城堡?要驻扎多少军队?这些军队需要耗费多少金钱和粮食?大批的粮食物资需要从内地转运,人力物力耗费将何等巨大?即使城堡建起了,突厥人的侵袭,又当如何?

    防守不是目的,进攻才是取胜的手段!

    其实,“造城”运动更多地是一场心理战。

    希望突厥人被迷惑,心理上首先撑不住,主动与我进行大战。

    茫茫原野上,我找敌,不如使敌找我。

    另外,建立起后勤基地,当然也是需要的。

    在步兵大规模建造城堡的时候,骑兵仍然在寻找着敌军的踪迹。

    窦建德漠南大捷后的第五天。

    西路,一支由右武卫的一万五千骑兵为主,并得到榆林、云中两镇和刘鹞子的稽胡右营加强,共计两万七千骑兵的“快速支队”,在大将军秦琼的亲自率领下,行进在五原以北约八百里的草原上。

    一骑快马疾驰而来,却是秦琼派出的探子。

    “大将军,前方三十里,发现大队突厥骑兵!”

    秦琼闻言,精神不由大振,他已经在草原上行进了五日,除了几千的突厥游牧民,根本连敌人的影子还未见过。

    “敌军有多少?”

    “不下五万。”

    秦琼不由倒抽一口凉气,好不容易找到了突厥人,却比自己多出一倍还多,打起来未必有胜算。

    “派出十名骑兵,再探。”

    十名骑兵领命而去。

    “我军左近,可有友军?”

    “回大将军,按照部署,大军主力,尚在四百里外,附近只有阙达可汗(阿史那达度)助战的人马,在我军西南八十里,另有右翊卫并银川、夏州两镇骑兵共两万余,奉命在我军右翼行动,估计在我东南百余里。”

    “立刻派人通报杨大帅,另外,向东南、西南两路友军派出快马,请他们前来助战。”

    “大将军,敌情不明,可要等等看。”刘鹞子说道,他而今已经升到了正六品的折冲郎将(倒不是因为战功,而是朝廷为了备战,把稽胡营兵力由三千增加到了六千)。

    “战机稍纵即逝,敌军距我不过三十里,如何等得?”不待秦琼答话,骠骑将军、榆林镇总兵杜伏威先说道。这几年杜伏威并未立到大功,所以升迁不快,早想能再立军功。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探子快马回报,却是当面的突厥人并非阿史那俟利弗的部队,而是阿史那咄苾的旗号。

    杜伏威倒有些悻悻然:“出兵前,大帅说过,朝廷旨意,专打俟利弗,对劼利所部,还是不要为敌,这一战眼看是打不成了。只是劼利此来,不知为何。”

    秦琼也有些失望:“既是阿史那咄苾的人马,我军倒不宜与其起冲突,全军转向东南,让过再说。”

    隋军有意避战,阿史那咄苾却是有意冲着隋军来的。

    就在隋军转向后不过半个时辰,阿史那咄苾的骑兵突然向隋军左后翼的稽胡右营发起了攻击,刘鹞子猝不及防,被突厥人射伤,幸而右后翼杜伏威部支援。

    秦琼接报。立刻组织全军与敌对战,这是真正的以骑兵对骑兵的战斗。

    隋军虽然英勇,但他们面对的突厥人,有七万之众。纵然秦琼、杜伏威等都是勇将,但隋军显然是落了下风,只能便战便往南撤,然而敌军实在太多,到了黄昏十分,隋军还剩下万余骑兵,被五万敌军围住。

    “想不到我从军十余年,南北大小百战,今日竟要落得个全军覆没!”秦琼英雄之余,此时也不免感伤。

    “阿史那咄苾实在可恶,我不打他,他倒成心与我大隋为敌!”杜伏威恨恨道。

    “而今事已至此,无话可说,我等只能拼死杀敌,报效朝廷!”

    “拼死杀敌,报效朝廷!”

    奋战之间,突然阿史那咄苾部阵脚大乱,杜伏威喜声叫道:“援军到了。”

    秦琼高声道:“弟兄们,援军到了,我等再拼一把力,杀将出去,与援军会师!”

    一番搏杀,两军终于相会,却见来者也都是突厥打扮。领先的一员二十岁左右的年青将军操着半生不熟,带有陇右口音的汉话喊道:“可是秦大将军?”

    “正是秦琼在此。”

    “大将军,末将阿史那社尔,奉父汗之命,来为大将军助战。”

    原来,来的是阙达可汗阿史那达度的人马。

    此刻,阿史那咄苾也稳住了阵脚,阿史那社尔带来的,只有一万人马,虽然已经与秦琼合兵一处,较起阿史那咄苾,依然落于下风。虽然已经是夜色降临,东突厥军继续围攻不止。

    又是一个多时辰的厮杀,双方此时都已经是精疲力竭,就是阿史那社尔所部,也已经折损了三四千人。

    阿史那咄苾也是硬着头皮,他没有想到,这支隋军是如此难打,自己的七万骑兵,已经损失近三万,不过隋军连同阿史那社尔所部,此时也不过剩下一万七八千人,他决心咬牙坚持,全部吃掉这股隋军。

    幸好此时,阿史那达度亲率的一万人马也赶到了战场,而右翊卫两万骑兵也赶了过来,战场形势立刻大变,阿史那咄苾慌忙北走,隋军追出二十里,也收兵回营。

    此战,阿史那咄苾损失了一半人马,而秦琼所部两万七千,只剩下不到一万人,阙达可汗也损失四千人。隋军虽胜,却是惨胜。

    右武卫等部主力大损,奉命调回五原休整补充,杨义臣将主力屯集于五原以北五百里地域内,全力筑城,并将此事上报太原行在,以及为阿史那达度请功。

    其实,阿史那咄苾还是很有些战略头脑的,虽然现下里隋军不曾主动与自己为敌,但是他心里有数,阿史那俟利弗一旦覆灭,自己必将是下一个目标,届时,孤立无援的自己只有待人宰割的命运了。兄弟虽然阋于墙,但是面对一个更强大的共同敌人,倒也不妨适度地“合作”一下。

    不过阿史那咄苾低估了隋军的战斗力,出动七万主力,以为灭掉不足三万的隋军“易如反掌”,却反而吃了亏。他有二十来万兵马,如果调动十万大军,此战恐怕真要是另外一个结局。

第一百零六章  阿史那俟利弗在哪里
    那么,阿史那俟利弗在哪里?

    北方。

    作为纵横草原的枭雄,阿史那俟利弗也绝非无能之辈。

    突厥的广阔地域,被大戈壁分作了漠南漠北。

    阿史那俟利弗深知,隋军此番来势凶猛,自己如果分路迎击,必然是处处失利。

    他决心集中优势兵力,击破一路敌军。

    阿史那俟利弗把目标选在了北路的韦云起。

    相比起东中西三路彼此易于支援,北路显然要孤立得多。

    而且,隋军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只能够控制漠南,要出动大军穿越戈壁,深入漠北,是非常困难的。

    用一句后世的话,阿史那俟利弗可以“以空间换时间”。

    目前能够威胁漠北的,只有北路的隋军。而这一路隋军,兵力相对最为薄弱,又主要是以室韦、契丹等民族为主,汉军极少。

    如果打败北路隋军,阿史那俟利弗可以进一步重新控制契丹、室韦的广大地区,南可以威胁北京,东可以威胁辽河流域,甚至控制靺鞨人,并且与东方的高句丽呼应……

    应该说,阿史那俟利弗的眼光不错。北路的隋军,只有泸河、朝阳、红山和那河四镇官军,以及韦云起的两千亲卫,共计两万二千(原本一镇设步军三千,骑兵两千,但定襄镇设步军三千,骑兵五千,前文已述。这几年因为备战,参战各镇除定襄仍然是八千,均调整为步军三千,骑兵三千,与其他几路基本只出动各镇步兵不同,这四镇还各出动了两千步兵。),另外是契丹、奚、霫和室韦夷军十五万,基本是骑兵。

    相对而言,北路军是以骑兵为主。而当时各镇只配备的神臂弓和连弩,车弩、床弩这样的“重型武器”没有配备。

    阿史那俟利弗亲自率领了二十万主力,还带来十二万与自己结盟的铁勒人。

    大业十五年(公元六一九年)七月二十七,两军在今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东部的呼伦湖畔交锋了(呼伦湖一带本是室韦人的领地,当年李子雄收服室韦诸部时,这一带连同少量室韦人被突厥控制)。

    隋军的四千弓弩手可以发挥的火力自然有限,接下来的骑兵交锋,隋军人数上居于下风,韦云起只好下令退军。

    但是阿史那俟利弗步步紧逼,他已经决心全歼北路隋军。

    二十八日,两军再战,韦云起、李子雄到底是懂韬略的名将,带部占据了有利地形,凭借弓弩,勉强支撑了一个局面,僵持到了二十九日。

    但是两部室韦军却擅自撤退,陷大军于险境。幸而铁勒人的斗志也并不旺盛,隋军得以突围。

    两战下来,北路隋军已经损失了三万余,其中两万二千汉军,损失竟达四成。

    八月初一日,隋军退至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西麓,据险而守。韦云起斩临阵脱逃的两个室韦都督,另立新都督,稳定军心。

    当日,八千室韦援军到达。阿史那俟利弗继续进攻,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