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倘使在公元七世纪的隋代,中华帝国就在台湾建立起有效的政治统治呢?

    而对于大陆来说,要经营台湾,必先经营福建。

    而福建,于我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

    我是客家人,生活在与福建相邻的一个内陆省份。而我读大学的城市,离福建其实很近。大四实习,我主动要求去了福建,原本想在那里的厦漳泉找份工作,只是未能如愿。不过,在福建的一年,我接触了比我以往所接触到的更纯正或者说古朴的客家话。我从二十一世纪回到隋朝,竟然发现自己没有遇到什么语言障碍(语言学者认为,闽西地区的客家话是最接近隋唐时期中原古汉语的语言)。

    “朝廷而今用兵北方,闽地之事,只能徐图,然并非无所作为。传旨张镇周,协助岭南道,移民两千户,开辟龙海郡。厦门海岛,可在岛外陆地,移民三百户,设置同安县,由龙海郡辖制,设同安卫所,着厦门镇拨给兵员五百。待龙海郡可见成效,再向北发展,南安郡之地,也距厦门镇不远,本已有南安县,稍后也可由厦门镇护民拓殖。”

    “闽北有仙霞岭,其枫岭关(今福建浦城县与浙江江山市间)乃闽浙咽喉,令江南东道于关南设置浦城所(今福建浦城县),永嘉郡(今浙江省青田县)往东南沿大海行,有分水关(今福建省福鼎市与浙江省苍南县间),也着江南东道于其南设福鼎所(今福建省福鼎市);枫岭关西两百里有一关,也称分水关(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和江西省铅山县间),可于关南设崇安所(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再西两百里有铁牛(今福建省光泽县和江西省资溪县间)、杉关(今福建省光泽县和江西省黎川县间)两关,一南一北,相距六十里,各有道路,连接江南西道与闽地,会于两水交汇之地,设光泽所(今福建省光泽县),沿水下行之建安,设顺昌(今福建省顺昌县)、延平(今福建省南平市)、水口(今福建省闽清县)三所,延平往北,设建瓯所(今福建省建瓯县),沿水西北行,即为朕所欲建阳郡,可先置建阳所,而建瓯所沿水北行,可抵浦城,以上诸所除光泽所归江南西道设置,余皆归东道置之;南康郡(今江西省赣州市)东于都县(今江西省于都县,设于西汉)东之象湖镇,其水富金,可置瑞金所(今江西省瑞金县,按唐天佑元年,公元九零四年,于象湖镇淘金场设瑞金监,南唐保大十一年,九五三年设县),其东八十里有光龙峒,土地平坦肥沃,本为欲置长汀郡处,可先置长汀所(今福建省长汀县),由江南东道辖;龙海郡往南,界岭南道,也有分水关(今福建省诏安县和广东省饶平县间),于其东置诏安所(今福建省诏安县)。以上凡十二所,皆为闽地咽喉要冲,各募兵五百,移民两百户。”

    “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南,本有莆田县,后废置,今可复之。”

    我事先已经找过熟悉闽地的人,详加咨询,加上对于福建,也颇为熟悉,所以此刻道来,倒有些头头是道,听得大臣们点头称善,虞世基等更加连称天子圣明。

    其实我的办法,并无太多深意,不过是移民屯垦之策的“闽版”。闽地土著山民,多不过数千人一股,众者万人,互不统属,以五百地方军加两百户经过武装“团练”的移民,自保还是可以的,况且北有建安,南有厦门,亦非毫无根基。

    十一月十一,杨义臣急报:西路大捷。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十月,被重兵围困的漠南土城。

    突厥人围城已经七天了,对土城也发起过两次新的攻击,但都被守卫者击退,只是又扔下上千具尸体。

    而援救的隋军,却全然不见动静。阿史那咄苾也不由心浮气躁起来。

    十月二十七,深夜中,突厥军侧后方突然火起,一支小股的隋军骑兵袭击了突厥人的粮仓………冰雪覆盖的草原上,突厥人也不能不带着军粮。

    这是一支只有一千多人的骑兵队伍,他们的队伍看来只有一个目的:放火。

    很显然,面对数万突厥骑兵,他们就是再多上十倍,也不可能是对手。

    所以,他们只做一件事情………逃跑。方向………西南。

    一万突厥骑兵追出十余里,阿史那咄苾下令停止追击。

    因为他发现,隋军并不是企图返回自己的驻地。

    这里面有阴谋………围城已经数日,隋军却始终没有出动援军。

    还在突厥人围城的第一天,邻近土城的隋军就已经通过“千里眼”了解到情况,并且发现了突厥人试图中途设伏,围城打援的企图。

    为了便于指挥,每纵列四城(一万步兵,六千骑兵)由一将军坐镇指挥,消息报来,他一面逐级上报,一面暗中调动了兵马。

    阿史那咄苾的直觉,拯救了大队突厥兵,可惜,他忽略了一点。

    便是南边设伏的六千突厥骑兵。领军将领贪功,不等将令,直接向西,试图截击隋军,等到阿史那咄苾发觉,这队突厥兵已经追出数十里,想叫回来,已经是来不及了。

    待到天色拂晓,突厥人追到土城西南六十里外,已是一片山地丘陵,隋军隐入一片树林中,不见了踪影。突厥将军情知不妙,正要下令退兵,前方已经发出一声喊,埋伏的隋军出现了。

    突厥将领先是一惊,待到看清,隋军在四百步外,不过三千人,且都是步兵,反而放下心来。

    隋军比自己人少,就是那一千骑兵杀回来,自己仍然在人数上占优,况且野战,隋军步兵纵使占据了稍高的土丘,也绝非自己的对手。

    自己原本的任务,就是打援,而今岂有避敌不战的道理?

第一百一十章  兵援骠国
    援救的将军麾下,只有七千多步兵,四千多骑兵可供调遣,还要留下一些兵力守城,可以调动的,只有三千步兵,三千骑兵。他以一千两百骑兵诱敌,而将主力埋伏在土丘上。

    将军的打算,本来是希望将一万突厥人诱来,而今却只来了六千敌军,他不免有些失望。

    三千步兵,全部是弩手,带来十部车弩,五部床弩,一千神臂弓,五百长弓,其他人则配备了连弩。

    所以,当突厥人由四百步冲到两百步………突厥射手可以发挥威力的距离上时,六千突厥人,已经倒下将近两千。而隋军的箭雨,此刻更加密集………两百步,正是连弩发挥威力的最佳距离。至于那名突厥将领,攻击一开始,便被床弩连人带马射个穿心,尸体竟然被带后三百步,钉在一棵大树上。若非大多数突厥人自顾在箭雨中策马狂奔没有看见,仅此,便足以让这些突厥人胆裂。

    眼看突厥人已经近到只有五十步了,隋军步兵立刻闪开,三千骑兵飞马而出。

    而此时的突厥人,在箭雨之下,冲到阵前者不过五六百骑而已。

    很快,方才喧嚣的战场就陷入了宁静,前后不过一刻钟。隋军打扫战场,六千突厥人,只是在尸体中又挑拣出千余受了箭伤尚未毙命和三四百未受箭伤(马被射死了)的做了俘虏,所剩不过四成,捆绑停当,正要得胜而归,东北方向,突然传来马蹄声。

    阿史那咄苾得知六千部下贸然追击,知道大事不好,立刻派了一万两千骑兵赶来救援。

    然而,当他们赶到,只有一地突厥人马的尸体,尤其那名突厥将领的尸体,更是见者心惊。数百步外的树林边,可以看见三千隋军步兵严阵以待,而树林中,似乎有大队隋军正在调动。新到的突厥将领不禁又惊又疑,万余精兵一时间逡巡不前。

    正犹豫间,隋军中突然射出数十支“巨箭”,数十名突厥兵应声落马,一支由床弩射出的“巨箭”,洞穿一名就在那突厥将领身边的头目,突厥将领大惊,立刻下令撤军,正慌乱间,侧后突然一阵喊杀之声,却是阿史那社尔奉命领了五千骑兵,加上隋军右翊卫两营骑兵来援,树林中的隋军骑兵也趁势杀出,突厥人此刻斗志全无,跑得快的霎时无影无踪,跑得慢的,立刻束手就擒,隋军追出十余里而归,又添了两千俘虏。大多数突厥战俘皆交阿史那社尔带回,甄别出百余大小头目贵族,连同四五百伤重者,则由隋军带回五原。

    阿史那咄苾闻讯,气得咬牙切齿,下令猛攻土城,却只是又多丢下一两千具尸体而已,众将纷纷劝谏,说是折损太重,军粮本就所余不多,而今又丧失近半,大军露宿于荒野,冻伤者已经数千,死者百余,不如早归。阿史那咄苾也知道所部已经锐气尽失,次日,突厥人终于撤围,隋军也不追击。又过得四五日,一万隋军护送一批补给到了土城。

    此战,阿史那咄苾损失近两万,而隋军损失,不过千人。

    相比较而言,领教过隋军强弩威力的阿史那俟利弗、步利设则要老实得多。借着这个冬季,赶紧恢复些许元气。

    十月里,暹罗和南缅的联军在十月里对曼德勒发动了两次攻势,由于得到了隋军的援助,骠国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

    十一月二十,杨玄挺得到了“南征”的旨意,亲率两万大军南下,于十二月初抵达曼德勒。

    见到援军到来,骠国王大为兴奋,当下就请求隋军协助自己反攻。

    杨玄挺却不想立刻出击:“南远公(隋朝册封骠国王的封号),大军远来疲敝,尚需休整,岂可贸然出击。”

    “康国公所言不差,只是下国南地,沦落敌手,已经数月,眼见百姓丧家之痛,小王心中,实在是焦急得很。”

    “南远公,而今贵国可用之兵,尚有许多?”

    “小国兵败,撤到北边的兵力,只有三万余,这些时日又征召了两万余,加上上国大军,正是十万之数。”

    “本大将军方至,不知敌军却是何等情形?”

    “暹罗军八万,南方诸邦,有四五万,又裹胁下国部分百姓,也有万人,约莫是十四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