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的一年,该怎样谋划这场决定着中原与草原,汉族与突厥命运的大战?

    通过兴建土城,隋军已经控制了五原、定襄两座边关要塞以北五百里的地域。

    但是,战争是不可能靠筑城打赢的。

    而今隋军的土城,已经到了大漠的南边(那时候生态环境比现在好些,沙漠的位置比现在要偏北,面积也小些),在茫茫大漠中,如何修筑土城?

    即便修了,面对如此广大的地区,又要修多少城,驻多少兵?必须消灭突厥的有生力量,否则,占地虽多,却是处处设防,处处被动。

    当然,这并不是说修土城无意义,有了土城,隋军的步兵才可以扬长避短。并且,土城修到了大漠边缘,也意味着隋军的前进基地北进了五百里,到了大漠边缘。

    跨漠作战,已经有了比较稳固的后方基地。

    所以,这一次到了太原,我没有住在城郊的晋阳宫,而是住进了城里。

    然后,我把沈光、宇文成都等叫了进来。

    “朕已命张尚书等,出动骑兵,攻击漠北,然他们大军机动,多有不便,朕意再用一支奇兵。骁果左卫将军沈光,任行军总管,千牛左卫中郎将宇文成都,调任骁果右卫检校将军、行军副总管,出动骁果两卫,加上朕的千牛左卫,抽调裴元庆、王雄诞和阚棱等三十人,充作佐领。史大奈将军最知突厥,朕已经下旨张须陀,调史大奈及所部五千骑兵,到你等军前听用。史将军百战之将,尔等要多听他的意见。”

    沈光等闻言,又喜又惊,喜得是可以上阵建功,惊得是事出突然。

    沈光道:“臣等乃是皇上亲卫,安敢轻离左右?”

    “无妨,朕身边,还有四卫御林,晋阳守军,亦有上千,邻近郡县,还有河东军马,不下万人,而太原城池高固,无十万人,能奈之何?阿史那俟利弗等强弩之末,惶惶不可终日,如何敢大举南下,即便有此胆量,我沿途之军,不下数十万。尔等虽并不过万余,但骁果勇士,皆是以一当十,史大奈的定襄骑兵,又是我大隋骑兵中最能战者,朕期盼尔等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沈光等皆俯身道:“臣等当效汉之霍去病,勒石燕然山!”

    本年北征的第一仗,却是张须陀的麾下打的。

    三月初十,漠北。

    自交兵以来,一直没有捞到什么像样的仗打,月前的一仗,又是个两败俱伤,左武卫大将军罗士信的心中,早已经憋了一肚子气。跨越大漠作战的旨意一下,他就主动请缨,领了两卫的骑兵,一共三万人,充当前锋。

    而今,他和部属们已经在漠北行进了六七天了,几天来,遇到的小股突厥骑兵,只有数百人,远远望见隋军,就逃得无影无踪。如果一两天里还没有找到突厥人,他就只能无功而返,先撤回漠南补充给养。

    就在罗士信郁闷的时候,他终于遇到了战机。

    几次和隋军作战,都没有什么战绩,步利设也很郁闷。想想自己当初有二十几万铁骑,何等威风,而今却只剩下不到五万人,还得东躲西藏,这叫什么事?所以,当派出去的探子回报,发现了大约三万隋军骑兵,并且附近百余里内再无其他隋军时,步利设下定决心………干他一家伙。

    你们南人不就仗着弩厉害么?没有了步军方阵的强弩,你们的骑兵,在我们天之骄子的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况且,我的人马虽然不足五万,但比起隋军,还是要多上不少。

    当两军一交手,步利设就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罗士信是虎将,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他左武卫的骑兵,在隋军里,即便比不上史大奈的,那也是嗷嗷叫的虎罴之师。

    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左武卫的骑兵再厉害,也就一万五,剩下的一万五,可就得打折扣了。

    要命的是,隋军又有了新式武器………骑弩。

    骑弩,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上用的弩。这玩意,也是今年正月以后才陆续运到北方前线,装备部队的,并不是每个骑兵都有,每三人中配一把,三万骑兵,就是一万骑弩。

    骑弩的外形,和步兵的连弩差不多,只是还要略小些,可以一只手持弩发射。弩里最初可以装三只箭,发射后,骑在马上,经过训练的骑手单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里装上一支箭是并不困难的。并且,箭在努的箭匣内,不触动机关,绝不会发射,而触动机关,即便是个小孩子,也可以很轻易地发射出去。而射程,可以达到二百五十步以上,精度也比弓箭提高许多。

    以往隋军骑兵射箭,比起突厥人有三个劣势………射速慢,射程短,精度差。而骑弩的配备,使隋军骑兵在这三个方面都反超了突厥人。

    科技,那是中原的长处。

    第一阵箭雨,就是三万支箭射向突厥人,近万的突厥人,或者是马,就在这箭雨中倒下。而在突厥人冲击到他们的强弓可以发挥威力的两百步时,隋军弩手还足以装填发射两回………两万支箭又放倒数千突厥骑手。接下来是互射、接近、短兵相接。当步利设的骑兵和罗士信的骑兵交上手,双方的比例,已经由四万六比三万,变成了三万对两万八。

    突厥的弯刀是十分厉害的。

    所以,隋军的骑兵配备,讲究的是“一寸长,一寸强”,使用的是比突厥人长得多的武器………狼牙棒、陌刀、长斧、长枪。

    当然,这些武器也有弱点,大多数的柄是木质的,砍几下可能被砍断。

    借着长的优势,隋军骑兵在最初的交锋中还是占了便宜………突厥人的刀还没有够到隋军的马,就已经被斩落马下。

    不过,当战斗进入胶着状态,不少隋军士兵武器的柄终于还是断了。好在他们还备有另外一件武器………腰刀,虽然不如突厥人的弯刀,却也可以自保。

    并且,这个时候,双方兵力对比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两万五比两万六。

第一百一十二章  义成公主
    隋军中,还有一批勇士。左武卫的骑兵中,有三千力士,他们手中的武器,柄可不是木头,而是铁的。而今,这三千力士在敌军中来回驰突,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当前一个,怒目圆睁,正是大隋出名的一员虎将………罗士信。只见他长枪所指,敌军纷纷落马,饶是突厥人凶悍,见之也是唯恐避之不及。

    终于,步利设的精神撑不住了,现在剩下的这些,是他全部的实力,在讲究弱肉强食的草原上,没有实力,就没有立足之地。

    步利设下令退军,隋军追出数十里,用一阵弩箭为他们送行。此战,突厥军折损两万余,步利设仅剩下两万骑兵,隋军也损失近万,返回漠南休整。

    这一战的意义,并不在于隋军消灭了多少突厥人,而是显示,野战中,隋军骑兵也足以战胜突厥人。

    三月十五日,张须陀部主力骑兵五万遭遇阿史那俟利弗部骑兵万余,突厥骑兵望风而逃,隋军追歼其千余,并发现一个数千户的突厥部落,张须陀迁其民两万余,牲畜近百万,移往漠南。

    根据我的命令,对于放弃抵抗的突厥部落,一律不得伤害,但是要将其百姓、牲畜移往隋军或盟友控制的地区,以便疲敝突厥的力量。使其“无可役之民,可驱之马,可食之牛羊”。

    三月十八日,杨义臣所部两万骑兵驱阿史那咄苾所部牧民万余,牲畜三十余万至漠南,途中遇突厥骑兵万余,交战中,歼敌两千,但突厥牧民四千余,牲畜十万头逃散。

    然而,四月初,隋军遭受了一场不小的挫折。东路窦建德一支万余人的骑兵,被小股突厥人诱进了一片沼泽地,五千余人阵亡。

    不过,仅仅四天后,窦建德的两万多骑兵和阿史那叱吉的三万骑兵一起,将阿史那俟利弗的一万多骑兵围在哈拉哈河畔(今中蒙边境地区),为了报复,对突厥兵“不允投降,尽数歼灭”。随后,附近的万余突厥牧民被俘,“为酋者(首领)及家眷百余,十岁以下男女童三百归官军,送回关内安置,余众皆交阿史那叱吉辖制。”

    至于沈光所部,于三月初五出定襄,却“旬月不知所踪”。

    因为季节的原因,韦云起的北线出动要晚的多。

    其实,韦云起迟迟未动,还有其他的原因。

    李子雄被调走了,一起调走的还有一大批汉军和大半的室韦军。

    四月,诏令讨伐黑水。整整一个冬季,黑水靺鞨对粟末靺鞨的骚扰,一直不断。

    李子雄领那河镇、室韦镇汉军及室韦军共计五万为北路。

    李密领白山镇和靺鞨军共五万为南路。怀远、通定两镇,还有数万靺鞨军,仍防范高句丽,不能轻动。而泸河镇的部队,也从突厥前线调回防备高句丽。

    如此一来,韦云起手上的汉军,就只有红山、朝阳两镇了。

    敢于如此,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阿史那俟利弗已经元气大伤,想发动大攻势已经极难。再者,阿史那钵苾、铁勒、契丹、霫、奚和室韦等部夷军,可供调遣者仍有十余万众。

    其实,韦云起现在要对付的,不是突厥人,而是铁勒。

    北方草原上,已经是一片纷乱,九部铁勒,称可汗的倒有十几个。

    韦云起首先要对付的,是其中实力较大的薛延陀部。

    而此时的薛延陀,倒有三个可汗,一个依附阿史那咄苾,一个自立,还有一部最强,原本也依附阿史那俟利弗的,正是去年在阿史那俟利弗与韦云起激战时不告而别的,而今也是自立门户。

    四月初五,漠北。

    沈光所部进入突厥境内,已经一月有余,为了掩藏形迹,他们一路避开了小股突厥军和一些部落。为了便于作战,他们没人都备了三匹马,两匹换乘,一匹专驮食物和水。

    “沈将军,”宇文成都不无忧虑的说,“带的粮食和水,已经所剩无几了,再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