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人生- 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王先功表情有些呆滞的说道:“这天青釉看起来怎么好像比汝窑的天青釉还要出色啊!”
  朱大富也点头道:“是啊,让我看得都想起周世宗的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读完这首诗,三人不禁开始面面相觑起来,过了良久,王先功才张口结舌的说道:“难道这真得是柴窑?”
  此时楚琛也反应过来,这只三足洗肯定就是传说中的柴窑了,刚才他在路上就已经对它使用过异能,当时他就对异能给出的结果非常震惊,不过因为朱大富和王先功还等着他,再加上一会就能露出真面目,到也没有多想。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只三足洗居然会是只有耳闻从来都没见到过实物的柴窑瓷器,实在让他震惊莫名。
  柴窑,我国古代瓷窑,为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柴窑至今都没有发现实物及窑址,当然,如果楚琛的这只三足洗确定就是柴窑烧制的,那将会改变这个历史。这也是为什么三人会如此震惊和激动的根本原因。
  当然,如果是普通的器物,他们也不会有如此反应,这一切都是因为柴窑实在太美、太稀有了。
  北宋欧阳修的《归田集》就有柴窑的相关介绍:
  “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希有得其碎片,以金饰为器。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
  并作诗曰: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金结,华胰光暗滋。旨弹声戛玉,须插好花枝。
  短短几句,就把柴窑的种种奇特之处,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明代谢肇淅在他的《五杂俎》也有相关记载道:“陶器柴窑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矣。盖色既鲜碧,而质复莹薄,可以装饰玩具;而成器者,杳不可复见矣。……
  其他还有明人徐应秋、明人张谦德、清人梁同书等等诸多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柴窑大加称赞。
  总结起来,柴窑之所以被诸多古人赞誉为诸窑之冠,成为稀世之宝,有三个原因。
  首先柴窑是专门为周世宗烧造的御用瓷,用以祭祀天地神灵的礼器,王公大臣不能使用,从出身上就体现了它的尊贵之处。
  其次,物以稀为贵,柴窑烧制的时间不长,再加上作为御用瓷肯定需要精益求精,那烧制的数量肯定是有限的,柴窑在宋代就世所稀有,得其碎片以金饰为器。在明清世更是不一见,得其碎片,当作服饰、帽饰。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因为柴窑的器物有着非常奇妙的特征,诸如“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柴窑瓷片光芒夺目,如飞箭一般”,这些都点出了柴窑的奇妙之处。
  就像三人眼前的这只天青釉三足洗,从刚才王先功和朱大富的话言之中就可以看出其釉色的不凡之处,而器胎则真的就好像薄如纸,比起三人见过的汝窑三足洗更加的精美。
  另外如玉质般的釉面也确实细腻的像羊脂玉般,看上去好像有一层油脂般的光泽,可谓是光可鉴人。用手指轻碰瓷器,也发出“铛铛”之声,这两点正好就验证了前文所说的明如镜和声如磬。
  证明了这四点,三人已经有了九成的把握可以肯定这确实是大名鼎鼎的柴窑烧制的器物了。
  “不过古文说的“细纹”,应该如何解释呢?”王先功皱着眉头说道。
  朱大富皱着眉头想了一会,说道:“我觉得文中说的“细纹”很可能不是说的开片一样的纹路,你想想,《格古要论》中描写开片纹一般都有详细描写的,比如哥窑的开片描述是“哥窑取纹裂、膳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而像官窑器则谓之“蟹爪纹”,汝窑瓷器也是一样。”
  “所以我认为“细纹”应该指的是微小的,凭肉眼很难发现的一种纹路。”
  王先功想了想,觉得朱大富说的有道理,于是开口说道:“小楚,既然如此,你先上手仔细看一看胎釉吧。”
  楚琛连忙摆了摆手道:“二位长辈在场,哪能先轮到的小子我啊?”
  朱大富笑道:“行了,你可是主人,哪有主人都没动手,客人先动手的道理?”
  王先功闻言也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见此,楚琛也就不再惺惺作态,戴上手套,拿出放大镜,就准备拿起三足洗准备仔细观察起来。
  不过让楚琛没想到的是,当三足洗对着灯光时,突然其表现开始闪烁着珍珠光泽般绚烂多彩的七彩虹光,那种美当即就把三人给震撼住了!
  过了良久,朱大富才喃喃自语道:“我总算知道书上说的“光芒夺目,如飞箭一般”是什么意思了!这简直就是有如神话啊!”
  王先功目瞪口呆之余,双眼之中也是一片痴迷之色,他也不禁赞叹道:“古人说柴窑为诸窑之冠,今日一见实在是实至名归!”
  此时,楚琛稍稍变动了一下三足洗的位置,一脸惊讶的说道:“你们快来看看,是不是有像丝绸一样的纹路?”
  两老连忙凑上前一看,赫然发现,随着楚琛的动作,那虹光闪过的同时,确实是有那种像丝绸一样的纹路闪过。
  过了良久,王先功先是惊愕的问道:“难道这就是《格古要论》中提到的那种“细纹”?”(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 柴窑(续)

  “我想**不离十吧!”
  朱大富摇头感叹道:“不过我有点好奇的是,它是怎么会发出这种七彩虹光的?又怎么会出现这种乍然一现的纹理的?”
  楚琛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我觉得应该是光线的一种折射现象吧,具体的可能要看过釉面和气泡才行。”
  “行行,你快点看!”两人不约而同的连声说道。
  楚琛点了点头,就开始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起来,没一会,他的脸上就露出了惊讶的神色,看的二老是心痒难挠,恨不得下一秒就轮到自己。
  过了良久,当朱大富实在有些等不及,想出言提醒时,楚琛放下了手中的三足洗,而后长舒一口气。
  “怎么样,看出是怎么加事没?”朱大富和王先功一脸期待的问道。
  “您二老先看看再说。”楚琛做了个请势。……
  等到两人都仔细观察过,王先功先是有些疑惑的说道:“怎么在放大镜下面,会看不到那种虹光出现?”
  楚琛微笑着说道:“想来您应该也看见了三足洗的釉和气泡,相比起其它瓷器来,是很大不相同的。因此我觉得,之所以出现虹光应该是因为光线照到器物上,经过釉面和气泡的反射才形成的一种现象。”
  “这样一来,咱们使用放大镜观察器物的釉面时,放大镜中的光线照向器物釉面的角度不一样了,因此才会没有那种虹光出现。”
  二老听到楚琛的解释,全都连连点头。表示非常赞同楚琛的观点。
  说到最后,楚琛注意到从窗口照射进来的光线。突发其想,就把三足洗拿到窗口。放到阳光之下。
  二老刚开始还有些疑惑楚琛想做什么,不过瞬间两人就大惊失色。
  只见那放到阳光下的三足洗,当即其表面就闪烁出金黄色的光芒,大概过了十多秒,釉面发出的光芒变成在七彩虹光和白银光之间交替变换,让大家就好像置身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一般。
  随后楚琛手轻轻一动,微微改变了三足洗的位置,那种金黄色的光芒马上又出现在了三人的眼前,接着就又像刚才那般交替反复。
  等王先功回过神来。他就有些张口结舌的说道:“我觉得这根本不是瓷器,而是是一颗三足洗模样的钻石啊!”
  朱大富点头道:“不单单如此,你们看到没有,现在的釉面除了更显玻璃质感之外,而且就像是极品白指白玉一样,看起来油脂四溢、熠熠生辉!”
  发现确实和朱大富说的一样,王先功就忍不住赞叹道:“神乎其技,神乎其技啊!我实在想象不出,这种瓷器是如何被当时的工匠做出来的!”
  朱大富摇头叹息道:“可惜这么好的工艺没有被传下来。不过以前连柴窑的窑址和器物都发现不了,在今天之前我还一直对柴窑是否真的存在抱怀疑的态度,现在既然有了这只三足洗的出现,我相信今后一定会发现它的窑址。也许最终能够发现柴窑的配方和工艺也说不定。”
  王先功点了点头,而后问道:“小楚,这只三足洗你打算怎么办?”
  “王老。您不会是想让我转手吧,这肯定是不行的!”楚琛连连摇头道。
  王先功哭笑不得的说道:“我就算用手指头想想都知道你不会转手的。怎么可能会问你这事?”
  楚琛挠了挠头,有些尴尬的问道:“王老。那您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先功说道:“这只三足洗毕竟是发现的第一件柴窑瓷器,对柴窑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你是打算秘而不宣,还是准备公布出去?”
  楚琛想了想,说道:“还是公布吧,毕竟这是古玩界的一大悬案,我不能那么自私。”
  二老相视一笑,王先功接着说道:“不过,小楚,有件事我得提醒你一下,你虽然是刘老的徒弟,不过怕就怕一些宵小之辈不买刘老的帐,这方面你可得注意一点。”
  楚琛呵呵一笑道:“王老您不用担心,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如果是常满杯那样,能够延长寿命的宝物,那楚琛还真的会担心保不住,不过像柴窑三足洗这样虽然神奇,但只有欣赏和经济价值的宝物,他还真不相信会有人去捏他家的虎须。
  当然,世界上总有些不开眼的家伙,不过到时候,楚琛肯定送他一句诗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王先功见楚琛不在意,连忙提醒道:“小楚,你可不要大意啊,咱们京城的能人可是不少的。”
  朱大富笑道:“老王,你就别担心了,你也不想想小琛姓什么。”
  王先功闻言表情有些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