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人生- 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大有听老五这么说,心里也已经相信这个事实。这让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东西他是准备送给楚琛的,最后搞得好像是上门推销一样,实在让他的脸上有些难堪。
  楚琛一眼就看出了孙大有的想法,他微笑着说道:“孙老,说起来我还要谢谢您呢,像这样的鼻烟壶可是非常难得的,我平时就是想买也买不到,却没想到您会送上门来。难怪我今天出门的时候。看到门前有喜鹊在叫!”
  虽然知道楚琛说的比较夸张,不过孙大有心里确实不像刚才那么尴尬了,他笑呵呵的说道:“楚老板,您喜欢就好。不过这价钱嘛,肯定不能像您说的那么贵,毕竟您说的是市场价。咱们之间可是友情价嘛!”
  “那我就先谢谢您老了!”
  楚琛朝他哄手谢过之后,说道:“不过这价钱的事情。还是等我把下面一件东西看完了再说吧!”
  孙大有点头道:“行,你尽管看。不过这盒子里是幅画,可能是早年保管方面的问题,上面有几个蛀孔,本来我都不想拿过来的,我儿子说这幅画看上去好像年代已经很长了,让我带过来,说兴许您会喜欢!如果是件破烂的话,您可别在意啊!”
  “不会,不会,您老别多心了!”
  楚琛笑着摆了摆手,随后把盒盖打了开来,里面放着的是一张折叠起来的画纸,看起来确实年代已经有些久远了,而且因为保存不善的关系,画纸上面看上去有些霉点和蛀孔,好在情况看来不是太严重,让楚琛的眉头松展了不少。
  小心的把纸张展开,画卷上的内容顿时就映入了众人的眼帘,不过当大家看到内容时,全都大吃了一惊,周文平更是惊呼了一声:“《枯木竹石图》!”
  大家之所以这么惊讶,正是因为画卷上的内容,和苏轼所作的《枯木竹石图》非常的相像。
  整个画面除了旁边的两处题跋之外,只作一枯树,树下几根细草,一顽石如拳,石后一二稀疏小竹。
  那棵枯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主杆曲而歪斜,在主杆的三分之一处,有一粗枝折断,三分之二处主杆大方向不合常理的扭曲缠绕,树梢极力向上,极象鹿茸的造型,那奇怪的模样好似胸中盘郁一般。
  苏轼,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不过,一般来说,大家都注意的是苏东坡的文学上的造诣,把他称为我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上的成就之高,并不在文学成就之下。而在我国绘画史上,苏轼的地位甚至远远超过两宋时期的许多著名画家和理论家。
  苏轼在这一领域的主要贡献在于其与表兄文同、挚友米芾等共同提倡的“士夫画”,即文人画。他们的宗旨与追求相当明确,主要是反对院体重工整、精丽的风格,主张逸笔草草,不着力求工。
  “士夫画”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求诗、书、画融为一体,使绘画文学化,开辟了我国古典绘画中文人画传统理论之先河。
  不过可惜的是,在苏轼的诗书画作品中,画作传世的很少,就说周文平惊呼的《枯木竹石图》现在就已经流往了岛国,难得一见,让楚琛等人甚感遗憾,这也是为何大家会那么惊讶的根本原因。
  不过马上吴叔就皱着眉头说道:“不对,这虽然和《枯木竹石图》很像,但一些画法和技巧却有所不同,而且表现出来的意境也不太一样。”
  1079年,苏轼的政治对手,断章取义地引用苏轼的诗句来罗织政治罪名,导致了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这一次,如果不是宋神宗祖上有“不杀文士”的遗训和他骨子里对苏轼才华的欣赏,苏轼难逃此劫。最后,苏轼被贬黄州。
  而《枯木竹石图》正是因此而生,画卷之中充满了悲观抑郁的情绪,让人看久了都会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但眼前的这幅画,除了悲观抑郁之外,其中更是包含了极其凄恻苍凉之意,就好像是一个风烛残年;拖着病弱之躯的老者,即将离开人世一般,看的楚琛他们的心中都不断的升腾出抑郁悲凉之意,很是难受。
  不过,很快大家就有了发现,明白了为何这幅画会有这样的意境,因为从旁边提拔的诗词来看,苏东坡当时画这幅画的时候,已经是命不久矣,而那首诗词,正是他写的绝命诗。
  为什么苏东坡临死之前会画下这幅作品并提诗?这让大家觉得非常奇怪。
  当楚琛看到另外一人的提拔,才恍然道:“原来这幅画是苏东坡临死之前送给黄庭坚的!”
  “这苏东坡怎么想到临死之前,会送一幅这样的画给黄庭坚?”老五奇怪的问道。
  “苏东坡送黄庭坚这么一幅画,到也正常!”楚琛想了想后,说道。
  当初,苏轼第一次在黄庭坚的外舅孙觉坐上见到黄庭坚的诗文,就惊其超逸绝尘,孙觉便请苏轼为其扬名,苏轼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
  黄庭坚三十四岁时,写了两首诗寄给苏轼,苏轼回书《答黄鲁直》:“我一直诚恐不能与君结交,而君今日不惜辱没才华,如此礼待我,喜愧之怀,几乎难以承受。”
  当时苏轼已经名动四海,黄庭坚不过是暂露头角,可见苏轼何等赏识黄庭坚,自此二人惺惺相惜。也正因为苏轼的赏识,带累黄庭坚一生坎坷。
  一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差点被杀头,黄庭坚虽然与苏轼未曾谋面,但与其酬来唱往,被罚了二十斤铜。
  七年后,因为新帝登位,苏轼似乎时来运转,与黄庭坚同被招回京师,两人神交已久,却初次相见。不过好景不长,接下来几年,两人又陷入了**,最后更是双双被贬。
  最后,苏东坡临行前约黄庭坚在鄱阳湖相会三日,这一会成为诀别。
  听了楚琛的述说,老五就为黄庭坚叫屈道:“这苏东坡简直就是个丧门星,黄庭坚好好的一个人,因为和他相交,最后居然搞成了这个模样,实在太可惜了!”
  “你这话就不对了!”吴叔笑着说道:“我觉得,两人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实在太直,根本不适合呆在尔虞我诈的官场,最后,才会同病相怜的结束了仕途!”
  “唉!还是好人没好报啊!”孙大有在旁边感叹道。
  大家摇了摇头,这政治上东西,往往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当有人会管对方是不是好人!
  “那这幅画是什么意思?”老五还是接着刚才的问题。
  楚琛说道:“我觉得可能是苏东坡临死前的诉苦吧,他这一生实在太过坎坷,也一直郁郁不得志,心中的压抑可想而知,而黄庭坚的遭遇和他可谓是同病相怜,再加上两人又惺惺相惜,所以是个很好的倾述对象,很可能就是因为如此,他才画了这幅作品送给对方!”(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九章 报复(上)

  大家听了楚琛所言,纷纷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不然除此之外,他们实在也想不出其它的理由解释,为何苏东坡会在临死之前,作下如此诗画来送给黄庭坚了。
  而且从黄庭坚写下的题跋来看,诗意中除了对苏东坡的死万分悲恸之外,也可以看出其对官场的不满和深深的无奈,由此也可以间接的证明,苏东坡之所以送他这幅画,应该也是有倾述着他一生不得志的含义在内。
  不过不管当时的情形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幅画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无疑,只是让楚琛觉得心疼的是,这幅画因为没保管好,纸张上有霉点和蛀孔,而且已经稍微影响到了画的品质,好在影响的不多,只要稍微修补一下就可以了。
  楚琛仔细鉴赏过这幅作品之后,就开口道:“孙老,这幅画我确实很喜欢,而且价值比鼻烟壶还要高一些。”
  “比鼻烟壶还贵?”孙大有满脸不可思议的说道:“不可能吧,你看这幅画既有霉点,又有蛀孔的,怎么可能会比鼻烟壶还贵?”
  楚琛微微一笑道:“霉点和蛀孔确实是影响了这幅画的价值,不过再怎么样,这也是苏东坡的真迹,上面还有黄庭坚的提拔,可谓非常的珍贵,而且历经将近九百年的时光,还能保存成这样,也是挺不容易的事情。”
  “那这幅画值多少钱?”孙大有问道。
  楚琛想了又想,实在难以下结论,又和吴叔讨论了起来。
  这种情况其实也正常。实在是苏东坡的传世真迹流传到今天的很少很少了,据说我国仅存50余件(其中内地10余件、宝岛40余件)。另有少数流传到岛国、米国等国家。
  而到目前为止,在这些藏品之中。苏东坡的画作在国内就只有一件《潇湘竹石图》被诸多专家定为真迹,因此,眼前这幅苏东坡临死之前的真迹,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看到楚琛和吴叔郑重其事的模样,孙大有也知道自己这幅画应该很不简单,他皱着眉头想了想,看到楚琛和吴叔已经讨论完毕之后,就连忙问道:“楚老板,不知道我这幅画的价值有几位数?”
  楚琛微微一愣。随后据实回答道:“应该有八位数。”
  尽管孙大有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不过还是被楚琛所言吓了一大跳,其实这个价格很正常,就说苏东坡的那幅《潇湘竹石图》,1961年买家买到手的时候,就已经花了五千元,要知道那可是1961年,五千块钱已经是一笔很大的巨款了。
  放到现在,这幅画的价值几千万那完全是应该的。
  过了半响。孙大有才回过神来,搓了搓湿漉漉的双手,说道:“既然如此,楚老板。您只要给我一千万,这幅画和那个鼻烟壶就都是您的了!”
  听到这里,楚琛惊讶之余。连连摆手道:“孙老,这可不成。几千万的东西,被我一千万买下来。让人知道都会在背后戳我脊梁骨的!”
  孙大有笑着说道:“楚老板,我虽懂古玩,也不懂什么古玩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